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_第1页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_第2页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_第3页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_第4页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    王晓娥摘要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杀菌剂,为验证其应用效果,开展了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单剂及桶混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药后14 d,防效为76.3%88.0%。建议在生产使用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60 ml/hm2、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阿米西达悬浮剂496.05 ml/hm2或25%氟噻唑吡乙

2、酮48.0 ml/hm2+25%瑞凡悬浮剂400.05 ml/hm2进行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展蔓延。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防效   s436.421.11;s481+.9            a  1007-5739(2020)17-0095-01                            

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curt)是棚室黄瓜生产栽培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是黄瓜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

4、要侵染黄瓜功能叶片,温室大棚栽培的黄瓜发病尤为严重,病情指数一般棚室为525,高者达60以上。目前,生产上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作为控制该病流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导致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加之不科学的大量单一使用化学药剂,导致防效不理想。新型杀菌剂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的作用位点新颖,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与现有产品无交互抗性,具有优异的耐雨水冲刷能力1-2。为了帮助菜农科学利用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快速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对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单剂及桶混剂的防效进行了相关试验3-4。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5、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办张闫村一农户大棚,大棚面积656 m2(8 m×82 m),前茬为黄瓜,土壤属壤质土,有机质含量1.17%,ph值为7.4。1.2    供试材料供试作物:黄瓜,品种为津优35。供试药剂: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25%瑞凡悬浮剂、68%金雷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防除对象:黄瓜霜霉病。1.3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阿米西达悬浮剂496.05 ml/hm2(a)、25%氟噻唑吡乙酮懸浮剂

6、60.0 ml/hm2+25%阿米西达悬浮剂 619.95 ml/hm2(b)、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瑞凡悬浮剂400.05 ml/hm2(c)、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 60.0 ml/hm2+25%瑞凡悬浮剂499.95 ml/hm2(d)、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e)、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60.0 ml/hm2(f)、25%阿米西达悬浮剂619.95 ml/hm2(g)、25%瑞凡悬浮剂499.95 ml/hm2(h)、68%金雷可湿性粉剂1 650 g/hm2(i)、空白对照(ck)。大棚内开展田间小区试验,3 次重复,随机排

7、列5-6,小区面积 20 m2。1.4    试验实施黄瓜于2014年11月5日移栽,窄行距为50 cm,宽行距为70 cm,株距为40 cm。2015年4月3日黄瓜霜霉病初发期第1次施药,隔7 d即4月10日再喷1次。采用花果山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喷雾,用水量675 l/hm2,将药液均匀喷洒到植株上,以全部叶片、花果、茎喷湿为度。1.5    调查内容及方法1.5.1    安全性。每次施药后1、3、10 d目测观察植株各部位是否有褪绿或灼烧、斑点等明显的药害症状。如果有药害,要详细描述药害症状和标明能否被农户接受。1.5.

8、2    药效。目测调查每次药前及第2次药后7、14 d整个小区病害严重度。对整个小区黄瓜叶片发病情况进行打分,上部叶片、下部叶片病害严重度,根据严重度计算株防效。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每次施药后1、3、10 d观察,试验各处理对植株各部位均无褪绿或灼烧、斑点、生长受抑制等明显的药害症状发生,说明该药剂在黄瓜上使用很安全。2.2    防效从表1可以看出,第1次药后7 d,处理b、c、d、e、f防效均在50%以上,处理g、h、i防效分别为17.8%、27.2%、31.0%;第2次药后7 d,处理a

9、、b、d、e、f防效均在70%以上,处理g、h、i防效分别为30.3%、45.8%、50.4%;第2次药后14 d,处理a、b、c、d、e、f防效在76.3%88.0%之间,处理g、h、i防效分别为13.8%、28.7%、68.8%。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单剂及桶混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2次药后7 d防效在70%以上,2次药后14 d防效在80%左右,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特效药剂。25%瑞凡悬浮剂及68%金雷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不够理想,可能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霜霉病病菌已产生耐药性。建议采用25

10、%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阿米西达悬浮剂496.05 ml/hm2或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瑞凡悬浮剂400.05 ml/hm2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生产上应以预防为主,特别要抓住病害始见期及时用药,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 d左右喷药1次,连喷23次;药剂宜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成分新颖,具有创新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对卵菌纲病原菌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持效期长,与其他产品无交互抗药性。不仅能够阻断病害继续发展,保护已有的正在生长和扩展的部分,而且能够保护新生叶片和茎杆,以获得更好的作物长势。4    参考文献1 杨文斌.72%克露等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90.2 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庄稼医生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2-166.3 吴燕君,赵蕖,章秀梅,等.黄瓜霜霉病盛发期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1970-1972.4 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