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突破训练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突破训练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突破训练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突破训练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突破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注释: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水枕:躺在船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解:懂得。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景,抒发了作者_情感。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

2、,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古诗一:诗句_画面_古诗二:诗句_画面_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_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词语:_感受:_2. 读古诗,完成练习。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3、60;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_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3. 阅读与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2这首词的题目是_;“清平乐”是_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相媚好:_。 亡赖:_。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_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 古诗阅读。春中田园

4、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后两句是在_。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_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_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_5. 读一读,做一做。_,_。五岭逶迤_,乌蒙磅礴_。_,_。_,_。1补充诗句,并用“”画出中心句。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   、   和   。“万水” 指的是   、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的英雄气概和_精神。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6. 阅读理解。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元白朴  元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 

6、;   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骨瘦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_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

7、,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

8、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的感情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明显区别,请写出不同之处。_2词的下片抒发了_之情、_之情以及对朋友的_之情。3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的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_8. 古诗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

9、节的诗句是_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 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 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写作者想象的

10、诗句是:_。2“九曲”是形容_,“万里”是形容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的气概。10. 阅读理解。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

11、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A.欣喜若狂  B.信赖和骄傲  C.非常坚定 D.绝望和悲痛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天涯若比邻。”1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

12、。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3词中画“_”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

13、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12. 课内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号_。2这首词写的是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之情。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13. 课外拓展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形容鸟叫的声

14、音和谐动听。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季节是_。2“千朵万朵”形容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的样子。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怎样)、黄莺_(怎样),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14.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 茅檐:_无苔:_ 成畦:_排闼: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

15、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5.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