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这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攘(rng):窃取,偷。或:有人。是非:这不是。是,这。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损:减少。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已:停止。非义:不符合道义。斯:就。速:马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是非君子之道   是:_   道:_(2)以待来年然后已   已:_  

2、;(3)斯速已矣   斯:_(4)何待来年   来年: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_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伯牙善鼓琴     

3、60;  善:_         (2)善哉善哉乎鼓琴   善哉: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 志: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 (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

4、你对“知音”的理解。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者_     (2)非然也_(3)思援弓缴而射之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4翻译。(1

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4. 文言文阅读。盲人过桥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选自应谐录(注释)涸(hé):水干。楯(shn): 栏杆上的横木。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第:只管。哂(shn): 嘲笑。蚤:通“早”。沈:通“沉”,沉溺,拘泥。省:省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

6、思。(1) 道者告曰:毋怖 毋: _  (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 _(3) 握循长号 号: _  (4)何久自苦耶 苦: _(5) 夫大道之甚夷 夷: _  (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_(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_(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邯郸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

7、匐而归耳。注释: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市。于:介词,向。未:未曾,没有。其:代词,他。行:代词,他。直:副词,竟然。匍匐:爬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又失其故行矣。故:_(2)直匍匐而归耳。归:_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选一选,填一填。独具匠心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生搬硬套   独辟蹊径A反义词:邯郸学步(_)(_)(_)B近义词:邯郸学步(_)(_)(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6. 文言文阅读。一

8、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   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加点的词语。 (

9、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_(2)其人自护其短。短:_2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8.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注:博山:古地名。伐薪:砍柴。仔:同“崽”。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固:坚持。1解释下面句中

10、加点的词。(1)其家户外皆山 _ (2)时值秋祭 _(3)李氏不与 _(4)鹿稍长 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_(2)是夜鹿去,遂不归。_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_4文中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底“悔”什么?_5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思考?_9.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

11、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10. 古诗文阅读。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

12、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谐文趣心 历代寓言小品)(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鬻(yù)歌:卖唱。欐(   ):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逆旅:客栈。遽(jù):立刻,匆忙。曼声:拖长声调。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13、0;C.向:方向。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_。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食:吃。子:你。无敢:不该。长(zhng):为首领,执掌。逆:违背。以为:认为是信:诚实。走:逃跑。遂:于是。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

14、解释。(1)虎求百兽而食之(_)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2)虎以为然(_)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A它们,指代百兽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_)(3)兽见之皆走   (_)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

15、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_的人。1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 帮助。资:借。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意思是_。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

16、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_13.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所宝以百数   _   尾搐入两股间 _2请给第题句

17、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_处士笑而然之。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眼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戏:戏弄。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暮”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_,第二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选出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