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_第1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_第2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_第3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复习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   漫浪诵读:_  既不专一:_  心到最急:_2“读书有三到”,即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因为_。(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句,意思是:_2.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知之为知之,  

2、; ,是知也。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_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_3.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2)廪食以数百人。_(3)何不试之以足?_(4)宁信度,无自信也。_4. 阅读回答问题。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

3、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视其行步 _(2)掘于谷而得其斧_2翻译下面的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5. 课外文言文阅读。酒以成礼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

4、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题目为编者自拟。钟毓(yù):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会:钟会,字士季。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既而:一会儿,不久。何以:即“以何”,为什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寝:_(2)因:_(3)时:_2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

5、理?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

6、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7.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解释加点字词。恒:_ 

7、0; 耻:_知:_   识:_厌:_   漫浪:_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3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8.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8、,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处,利益;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润或利息;胜利,指赢的一方;顺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师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渔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请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9. 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杨氏之子选自_。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 &

9、#160; (   )   A.拜见 B.到(2)甚聪惠   (   )   A.好处 B.同“慧”,智慧(3)儿应声答曰   (   )   A.叫做 B.说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

10、。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_3“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5文中王戎从道边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_11.

11、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记号)。惑: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涉江者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3)求剑若此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

12、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12. 文言文阅读。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注释:墨鱼:乌贼。蔽:隐蔽。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迹:循着踪迹,即跟踪。所以:的原因。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恃:凭借,依仗。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2)亦足以鉴。(_)2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

13、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13.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14. 古文阅读。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C.树形团团如帷盖。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CB.D3填空题(1)文章写树从_、_、_再写到_。写果实是由_写到_、_、_。(2)文章大量运用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