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_第1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_第2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_第3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_   子规:_   才了:_3诗的前两句从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的特点。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2. 把诗句填写完整,回答问题。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  (_)(_)&

2、#160; (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 、_不同位置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_3. 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铮: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璨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

3、句诗的意思。(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_4.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诗中写的人物有_、_。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3从诗中的_和_这一对反义词可以看出农民的辛劳。4孩童勤劳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什么?_5.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1.把词句补充完整。2.这首词一共写了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 ”画出来。从中我体会到_。作者重点写的是

4、_,从“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重点。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解释字词。生气:_ 恃:_2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3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的意思:_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

5、振兴国家的愿望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的现状的无限悲哀7. 古诗赏析。乡村四月_,子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A.范成大 B.翁卷3从题目中分析,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_(地点)_(时间)的景象。4诗中属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从“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村人们的_。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B.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

6、美。C.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8. 阅读理解。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guì)鱼肥。青箬(ruò)笠,绿蓑(su)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渔歌子:词牌名。西塞山:在浙江湖州。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1结合注释,想象画横线句子描写的景象,写下来。_2作者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词中所描写的景物有_、_、_、_ 等,人物是_。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不仅有动态的_还有静态的_;不但有声_,还有色_。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

7、幅出色的山水画。4想象一下,为什么作者会“不须归”?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_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斗笠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片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城里的每扇窗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

8、吧,你便把一轮月亮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尖的一点亮呀,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1为什么说“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_2你怎样理解“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息的灯”?_3这首诗歌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_。4读完这首诗歌,你会想起哪首诗或哪首歌?写下几句。_5你来试着写一小节诗吧!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_。走到哪里,你都_,_。10. 课内阅读。稚 子(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n).敲成玉謦(qì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 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

9、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_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_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11. 课外阅读。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_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

10、字?请作简要赏析。_12.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3)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声”指   。(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_13.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点明

11、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14. 开心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诗人为何“涕泪”?_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喜欲狂”进一步抒写。15. 阅读与理解。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