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_第1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_第2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_第3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点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读故事,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2.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2)以:把。乃:于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2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1)何氏之庐也。庐:_(2)人问其故。故:_(3)即遣还外。遣还:_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_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_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3、。_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4.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xúndùn)与矛者,誉之曰:“吾(wú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

4、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5. 课内阅读。梁国_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_,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_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将课文补充完整。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杨氏之子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为名

5、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来表现人物的特点。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6. 课内阅读。子曰:“温_而知_,可以为师矣。”子曰:“见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也。”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_7. 课内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

6、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   ”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士人:_  (2)恒:_ (3)下流:_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_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_8. 阅读加油站。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 解释词语。(1)不自哀:_(2)尚:_(3)戍:_(4)夜阑: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_3.

7、“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_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_9.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下面加点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标准,限度   衡量   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先自度其足 _ 吾忘持度 _   宁信度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3文中加点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

8、说“之”的词性和意思。_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10.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晏子春秋(节选)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短:_延:_使:_  2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使这段话能切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意思。身手敏捷  能言善辩  自取其辱  满面春风  仪表堂堂  其貌不扬晏子虽然身材矮小,_,但他出使楚国时,_,让原本十分傲慢的楚王_,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9、。3为什么最后傧者更道,让晏子从大门入?请结合晏子说的“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一句的意思,写一写。_11. 课外文言文阅读。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1解释加点的字。(1)天雨,解素衣。_(2)岂能无怪哉?_2翻译下面的句子。(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_(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0、)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2. 课外阅读。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的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

11、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别致:_恳切:_  2.齐白石欣赏梅鸡图是因为。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的意思是 (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C.画的意境 D.意思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齐白石是大

12、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C.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5.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_13.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  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wú  w)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

13、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1“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读作“_”,意思是“_”。2叶公是怎么“好龙”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3从“弃而

14、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5这个故事讽刺了。A.像叶公这样喜欢像“龙”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的人B.像叶公这样胆小如鼠的人C.像叶公这样心口不一,嘴上说喜欢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1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 (3)以子之矛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