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1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2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3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水平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 ),故为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1本文选自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2.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注释)冠:_。俱:_。

2、置:_。定:_。勿:_。(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_3.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 溺_ 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

3、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 小古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注释:诵:背诵。辍(chuò):停止。諠(xun):忘记。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5.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

4、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_6. 文言文阅读。海上之

5、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注释:旦:早晨  百住:数以百计。住,数。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C.从鸥鸟游 从:听从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译:_7. 思维拓展。小窗户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

6、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1)我是模仿秀滴滴答答:_

7、0; 暖和暖和:_  又黑又冷:_    (2)还原精灵。(   )的眼睛  (   )的阳光(   )的雪花  (   )的春风(3)探究阅读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8.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óng  rng)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8、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阮(r

9、u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 遂焚之: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不皆给。_(2)意欲借而不敢言。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的品质。10. 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n)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l),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随便,马虎。愈益:愈加,更加。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_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11. 阅

11、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溺而不返:_(2)故为精卫:_(3)以堙于东海:_2翻译下列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_12.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 曰_         &#

12、160; 溺_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3.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少女:_故:_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_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_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开天地的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任写一个即可)14. 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15.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炎帝(dí  dì)之少(sho  shào)女,名曰(rì  yu)女娃。女娃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