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如井蛙之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此三者”指:_、_、_。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_、_、_。(引用原文回答)3由“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
2、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幼年丧父。荻:芦苇秆。闾里:乡里。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酬报。资给:资助。遂:终于。
3、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成就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_)(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
4、很感动。(_)(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4)其人弗能应也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_(2)以子之矛
5、,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
6、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5.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gn)治水,鲧用壅(y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注释: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
7、明君主。鲧:人名。禹的父亲。壅堵:堵塞。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度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够 B.制服,压制 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
8、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_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_6.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7. 小古文阅读。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
9、。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癖:毛病。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云:语气词。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岁计有余者 岁:_(2)然旋读旋忘 旋:_3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_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_8. 读寓言故事,完成填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这则寓言故事是:_。2这则寓言故事的比
10、喻意思是:_。9.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A.归还 B.逃跑 C.回家 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A.没睡好觉 B.拔苗累的 C.生病 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
11、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下面的字:弗:_ 立:_。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 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_ 。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10.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12、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11. 文言文阅读。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执:握,持,拿。初:开始时。计:计谋,办法。俄:一会儿,不久。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吾:我。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怎么,为什么。遂:
13、于是,就。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_)(_)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3“遂依而截之”的意思是_。4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截竿是一种入城的方法。 B.鲁人虚心接受建议。C.老父是个聪明人。 D.两个人都是错误的。5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填序号)自作聪明的人。 随意盲从的人。遇事不思考的人。 没有知识的人。12.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14、。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尝:
15、160;戏: 邪: 瞳子: 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画出。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13.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
16、果然。”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描写来体现的。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欲言恐君性急:_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我道君性急,果然。_14. 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 ),甚( )。孔君平( ),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1)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_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15.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寒假预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师版)-2025年高二化学寒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湖心亭看雪-2023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课(统编版)原卷版
- 2025年护理资格考试真题及解析及答案
- (2025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试题及答案
- 安静游戏中水的传递方法
- 动物克隆技术科普
- 英国法庭现场介绍
- 运动训练体能测试
-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探索管理实践的创新之道-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答辩演示
- 2025版营养代谢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培训
- 园长给家长培训
- DB11∕T 637-2024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农村老井清淤方案(3篇)
- 共管协议到期解除协议书
- 2024北森图表分析题库
- 《餐饮服务沟通技巧》课件
- 美牙合作协议合同书
- 物流仓储管理操作流程与指南
-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重点句子仿写练习题附答案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