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_第1页
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_第2页
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 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 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注释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铺:铺开。横野:辽阔的原野。弄:逗弄,玩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 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 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 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

2、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 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 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 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 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仅仅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 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 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 得

3、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 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 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 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 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 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 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牧童一诗,不但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 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 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 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 * ,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 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 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创作背景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 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以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