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章_第1页
《针灸学》第七章_第2页
《针灸学》第七章_第3页
《针灸学》第七章_第4页
《针灸学》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学针灸学 第第七七章章 第六节 急 症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词解词解: “: “厥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暴死为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暴死为厥,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二是指四肢逆冷的症状而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二是指四肢逆冷的症状而言,即手足冷或四肢不温;三是指主要病机是气言,即手足冷或四肢不温;三是指主要病机是气血逆乱者为厥,如有时把气血逆乱或浊气上逆的血逆乱者为厥,如有时把气血逆乱或浊气上逆的病

2、变称为厥、厥逆或厥气。从本病的临床特征来病变称为厥、厥逆或厥气。从本病的临床特征来看,主要指的是第一层含义看,主要指的是第一层含义。晕晕 厥厥 本病的致病因素不同,病理变化不一,但最主本病的致病因素不同,病理变化不一,但最主要的共同病机乃是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其要的共同病机乃是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其常度,致使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当升而不得升,常度,致使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神志受影响当降而不得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神志受影响而导致晕厥之变。在病理表现上有虚实两个方面,而导致晕厥之变。在病理表现上有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为气逆上冲实证为气逆上冲,血

3、随气逆,壅滞于上,以致清,血随气逆,壅滞于上,以致清窍蔽塞;窍蔽塞;虚证为清阳不升虚证为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承,以致,气血不能上承,以致神明失养。神明失养。【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晕厥的实证虚证鉴别表晕厥的实证虚证鉴别表 体体 质质 诱诱 因因 体体 征征 脉脉 象象 实证实证 素体健壮素体健壮 偶因外伤偶因外伤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 沉弦沉弦 恼怒恼怒 牙关紧闭牙关紧闭 虚证虚证 素体虚弱素体虚弱 疲劳、惊恐疲劳、惊恐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 细缓无力细缓无力 肢冷汗出肢冷汗出 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鉴别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鉴别【辨辨证证】【治疗【治疗】基本治疗基本治疗 治法: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及

4、手厥阴经穴为主。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主穴:水沟水沟 中冲中冲 涌泉涌泉 足三里足三里配穴及配穴及操作:操作:其他治疗其他治疗【经验介绍【经验介绍】【附注【附注】【小结【小结】 虚脱是一种以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虚脱是一种以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为主症的危重病症。虚脱类似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为主症的危重病症。虚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休克。于现代医学的休克。 虚虚 脱脱【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辨辨证证】 治治法法 :回阳固脱,苏厥救逆。: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以督脉及手厥阴经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穴为主。本病已阴阳俱损,只不过表现之主次不同。本病已

5、阴阳俱损,只不过表现之主次不同。而阴血之失一时难复,阳气之脱急当先固,阳固则阴而阴血之失一时难复,阳气之脱急当先固,阳固则阴血亦得以统摄,故针灸治疗,当先以回阳固脱,苏厥血亦得以统摄,故针灸治疗,当先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主。救逆为主。 主穴:主穴:素素髎髎 水沟水沟 内关内关 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治疗】【治疗】 1 1郑培銮应用艾灸关元穴治疗出血性休克和过敏郑培銮应用艾灸关元穴治疗出血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各性休克各1 1例。例。出血性休克:卓某某,男,出血性休克:卓某某,男,2323岁,岁,农民,左前额外伤,深达颅骨,出血过多,就诊时农民,左前额外伤,深达颅骨,出血过多,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

6、口唇紫绀,脉搏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脉搏 135135次分,血压次分,血压 707049mmHg49mmHg,诊为中度出血性休克。立即艾灸关元,诊为中度出血性休克。立即艾灸关元穴穴 1010壮,壮,30min30min后,四肢渐温,意识清晰,又灸后,四肢渐温,意识清晰,又灸7 7壮,壮,脉搏有力。脉搏有力。过敏性休克:刘某某,女,过敏性休克:刘某某,女,3636岁,因岁,因胆囊炎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胆囊炎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5 5次后,于当日下午又给次后,于当日下午又给注射青霉素注射青霉素8080万单位,针刚退出,患者即耳鸣、头万单位,针刚退出,患者即耳鸣、头晕、胸闷,继而气促,面色苍白,冷汗淋

7、漓,血压晕、胸闷,继而气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 707040mmHg40mmHg,意识丧失。取大艾炷速灸关元,意识丧失。取大艾炷速灸关元 1717壮。壮。20min20min后,患者四肢转温,出汗减少,面有起色,继后,患者四肢转温,出汗减少,面有起色,继灸灸6 6壮,血压升至壮,血压升至 90906OmmHg6OmmHg,休克解除。(郑培,休克解除。(郑培銮艾灸关元穴治休克验案。新中医銮艾灸关元穴治休克验案。新中医19901990;2222(2 2):):3232)【经验介绍】【经验介绍】 2 2张从道应用针刺治疗休克张从道应用针刺治疗休克15O15O例,其中心源性例,其中心源性休克休克

8、3030例,感染性休克例,感染性休克151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O2O例,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1515例,创伤性休克例,创伤性休克5050例。取穴:主穴取例。取穴:主穴取人中、涌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配穴:人中、涌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配穴:呼吸困难配孔最、列缺,剧疼配阿是穴,耳穴交感;呼吸困难配孔最、列缺,剧疼配阿是穴,耳穴交感;腹痛配中脘;烦躁不安配神门;尿少尿闭配照海、腹痛配中脘;烦躁不安配神门;尿少尿闭配照海、太冲、肾俞;肢冷配内庭、阳陵泉。方法:进针后太冲、肾俞;肢冷配内庭、阳陵泉。方法:进针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每大幅度捻转提插,每5min l5m

9、in l次,留针次,留针3Omin3Omin,l l日日1 1次或次或1 1日日2 2次,待病情稳定,再按常规次,待病情稳定,再按常规1 1日日1 1次,巩固次,巩固疗效,且周为疗效,且周为1 1疗程。结果显示:疗程。结果显示:150150例中显效例中显效9696例例(6464),有效),有效4444例(例(29293 3)。无效)。无效1010例例(6 67 7),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3933 3。(张从道针刺。(张从道针刺治疗休克治疗休克1501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1989; 9 9(4 4):): 2222) 综合治疗,积极抢救综合治疗,积极抢救:虚脱

10、是一种危急重症,:虚脱是一种危急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救治。有条件的,必须以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救治。有条件的,必须以现代综合治疗措施作为保障,积极抢救,以解除现代综合治疗措施作为保障,积极抢救,以解除危重症状。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情复杂多危重症状。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情复杂多变,须针对病因治疗。变,须针对病因治疗。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对休: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对休克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因此针灸可作为抢救措克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因此针灸可作为抢救措施之一。施之一。【附注】【附注】 虚脱,是以亡阴亡阳为特征的病证,是久病元虚脱,是以亡阴亡阳为特征的病证

11、,是久病元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而致。若因中风、大汗、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而致。若因中风、大汗、剧泻、大失血等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剧泻、大失血等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 针灸治疗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原则,取针灸治疗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原则,取督督脉及手厥阴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针用补法。针用补法。【小结】【小结】高高 热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39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称的称的“壮热壮热”、“实热实热”、“日哺潮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高热

12、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本症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本症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辨辨证分型】证分型】 基本治疗基本治疗 治法: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主穴:大椎大椎 十二井十二井 十宣十宣 曲池曲池 合谷合谷 操作及操作及配穴:配穴: 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治疗】【治疗】 王行

13、素等应用针刺参与猩红热退热治疗王行素等应用针刺参与猩红热退热治疗5555例。在例。在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针刺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针刺1 1次,次,取穴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操作:在大椎穴取穴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操作:在大椎穴用用0 05 5寸毫针向上斜刺寸毫针向上斜刺O O3 3寸,快速捻转寸,快速捻转2 2次,出针。次,出针。合谷、曲池用合谷、曲池用1 10 0寸毫针直刺寸毫针直刺O O7 7寸,用力、快速寸,用力、快速捻转捻转3 3次,出针。少商穴用次,出针。少商穴用0 05 5寸毫针点刺,挤出少寸毫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结果显示:许血液。结果

14、显示:5555例患者,针一次后体温在例患者,针一次后体温在1818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占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占5353例,包括最早例,包括最早6 6小时内恢复正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常者1 1例。另例。另2 2例在针二次后体温在例在针二次后体温在3030小时内恢复正小时内恢复正常。所有经针刺退热治疗的病例,体温恢复正常后常。所有经针刺退热治疗的病例,体温恢复正常后无无1 1例回升。(王行素,等针刺参与治疗猩红热退例回升。(王行素,等针刺参与治疗猩红热退热疗效观察。中国针灸热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994;1414(4 4):):2121)【经验介绍】【经验介绍】 郑怀岳利用针灸治疗暑热证郑怀岳利用针灸治

15、疗暑热证1212例。取穴:足例。取穴:足三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三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合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配太溪;烦躁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操作:快配太溪;烦躁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操作:快速进针,得气后视病情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速进针,得气后视病情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针,如元阳不足下虚者,针后加药艾条灸,每穴针,如元阳不足下虚者,针后加药艾条灸,每穴2 23min3min。每日。每日1 1次,次,7 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23 3天。结果显示:疗程最短天。结果

16、显示:疗程最短7 7天,最长天,最长1515天,天,平均平均1O1O次左右。(郑怀岳针灸治疗暑热证次左右。(郑怀岳针灸治疗暑热证1212例。例。中医杂志中医杂志19841984;2525(5 5):):6161)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外感发热、邪在卫分、气分者,针外感发热、邪在卫分、气分者,针灸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对邪入营血的发热,针灸灸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对邪入营血的发热,针灸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其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但即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其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但即使是暂时的退热,对缓解和改善病情亦是有益的。使是暂时的退热,对缓解和改善病情亦是有益的。 查明病因,明确诊断:查明病因,明确诊断:高热只是

17、多种外感病的高热只是多种外感病的一个症状,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必要时一个症状,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必要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切不可贻误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切不可贻误病情。【附注】【附注】 凡体温超过凡体温超过3939C C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多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病由外感风热侵袭肺卫;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病由外感风热侵袭肺卫;或温热邪毒,燔于气分,或入陷营血所致。或温热邪毒,燔于气分,或入陷营血所致。 临床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临床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 治以清泄热邪,治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治以清泄热邪,治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并根据邪

18、在卫、气、营、血经穴及井穴为主。并根据邪在卫、气、营、血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随证配穴。毫针刺多用泻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随证配穴。毫针刺多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小结】【小结】 内脏绞痛内脏绞痛 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本篇所列的是几种临床常见的内脏绞痛。本篇所列的是几种临床常见的内脏绞痛。针刺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其止痛效果已被前人长期实践与治疗各种痛症,其止痛效果已被前人长期实践与现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刺镇现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刺镇痛原理被逐渐揭示,针刺治疗痛症广泛应用于临痛原

19、理被逐渐揭示,针刺治疗痛症广泛应用于临床。床。 心绞痛心绞痛,多为心肌突然的暂时缺血、缺氧所致,多为心肌突然的暂时缺血、缺氧所致的一种临床症状,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的一种临床症状,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病,是中年以上年龄段人群常见病、心肌梗塞等病,是中年以上年龄段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绞痛心绞痛【辨辨证】证】 发病危重,急则治标:发病危重,急则治标:先从标治,后顾其本,心先从标治,后顾其本,心绞痛发作之时,邪势颇盛,必先急则绞痛发作之时,邪势颇盛,必先急则治其标,以通治其标,以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为法。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阳行气,活血止痛为法。以

20、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故取主。故取内关、阴郄、膻中内关、阴郄、膻中为处方。为处方。 【治疗】【治疗】【经验介绍】【经验介绍】【附注】【附注】 病名含义及主症:病名含义及主症:本病是由炎症或结石刺激胆囊本病是由炎症或结石刺激胆囊壁或胆管等所致,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都表壁或胆管等所致,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都表现为右上腹急性剧痛为主。因胆囊炎、胆结石常同现为右上腹急性剧痛为主。因胆囊炎、胆结石常同时并存,且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时并存,且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胆绞痛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辨辨证分型】证分型】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病在肝、胆,邪阻壅滞为患,故治:病在肝、胆

21、,邪阻壅滞为患,故治拟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为法,取足少阳经穴及相拟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为法,取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取应俞募穴为主。取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 日月、期门日月、期门为主方。为主方。 【治疗】【治疗】【经验介绍】【经验介绍】【附注】【附注】 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证。病证。临床以突发性上腹部偏右剧烈绞痛为特征。临床以突发性上腹部偏右剧烈绞痛为特征。本病以农村多见,且好发于儿童。针灸不但能止本病以农村多见,且好发于儿童。针灸不但能止痛,还有一定的驱虫作用。痛,还有一定的驱虫作用。 病因病机病因

22、病机:病因是由于饮食不洁,食入有蛔虫:病因是由于饮食不洁,食入有蛔虫卵污染的食物,致在肠内寄生繁殖钻入胆道而病。卵污染的食物,致在肠内寄生繁殖钻入胆道而病。 体质素虚,脏腑柔弱体质素虚,脏腑柔弱饮食不洁,食入虫卵饮食不洁,食入虫卵 虫成、孳生虫成、孳生 钻入胆道钻入胆道 饮食不节,积湿生热饮食不节,积湿生热 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 【辨辨证分型】证分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上腹部剑突下或稍偏右侧,突发剧烈上腹部剑突下或稍偏右侧,突发剧烈绞痛,有钻顶感,呈阵发性,阵发之间留有微痛。绞痛,有钻顶感,呈阵发性,阵发之间留有微痛。发作时,屈体弯腰,甚至在床上打滚,面色苍白,发作时,屈体弯腰,甚至在床上

23、打滚,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常伴有呕吐。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汗出淋漓,常伴有呕吐。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一日发作数次。间隔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一日发作数次。间隔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 特点是腹痛虽剧,但腹部体征不多,只在剑突下特点是腹痛虽剧,但腹部体征不多,只在剑突下偏右有轻压痛,腹肌不紧张。偏右有轻压痛,腹肌不紧张。 若并发胆道感染,则可见恶寒、高热、黄疸,腹若并发胆道感染,则可见恶寒、高热、黄疸,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部压痛,腹肌紧张。 治拟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手足阳明治拟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经穴为主。 经验取穴经验取穴迎香透四白迎香透四白 近部取

24、穴近部取穴鸠尾透日月鸠尾透日月 对证取穴对证取穴胆囊穴、阳陵泉胆囊穴、阳陵泉【治疗】【治疗】 其他治疗:其他治疗:选耳穴胰胆、艇中、十二指肠、神门、选耳穴胰胆、艇中、十二指肠、神门、耳迷根。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刺左侧,强刺激;耳迷根。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刺左侧,强刺激;或以或以0 02525普鲁卡因在上述穴位注射,每穴普鲁卡因在上述穴位注射,每穴0 03 3毫升,每日毫升,每日1 12 2次。次。 【附注】【附注】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胆道蛔虫,止痛效果良好,:针灸治疗胆道蛔虫,止痛效果良好,且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有些患者在通过且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有些患者在通过3 35 5次次治疗后,

25、大便中可见有死虫排出。其机理尚不明治疗后,大便中可见有死虫排出。其机理尚不明了。可能与改善肠道内环境,不适宜蛔虫继续生了。可能与改善肠道内环境,不适宜蛔虫继续生存有关。加之针灸能促进胆总管收缩,胆汁分泌存有关。加之针灸能促进胆总管收缩,胆汁分泌增多,且促进肠蠕动增强,将虫排出体外。增多,且促进肠蠕动增强,将虫排出体外。 针灸控制疼痛后,应配合药物驱虫,以图治本。针灸控制疼痛后,应配合药物驱虫,以图治本。 概述:概述:本症主要是由于肾和输尿管结石向下移本症主要是由于肾和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引起肾盂、输尿管痉挛所致。本症属中医学动,引起肾盂、输尿管痉挛所致。本症属中医学中中“淋证淋证”范畴。范畴。

26、 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下受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下受,或过食甘肥辛辣,或过食甘肥辛辣之品,积湿生热,湿热下注,或劳欲过度,年迈之品,积湿生热,湿热下注,或劳欲过度,年迈脏气衰退,脾肾两虚,为湿热之邪所乘。脏气衰退,脾肾两虚,为湿热之邪所乘。病机总病机总属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属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阻于水道,通,阻于水道,通降失利,发为本病。降失利,发为本病。 病理性质属实,久而可由实转虚病理性质属实,久而可由实转虚,而致虚实夹,而致虚实夹杂。杂。肾绞痛肾绞痛 临床主症:临床主症:为突发性肾区绞痛,疼痛多呈持续性为突发性肾区绞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痛连少腹,向前阴或下肢内侧放射。

27、或或间歇性,痛连少腹,向前阴或下肢内侧放射。或小便突然中断,下腹疼痛剧烈,上连于腰,常伴尿小便突然中断,下腹疼痛剧烈,上连于腰,常伴尿血或小便浑赤,小便涩痛,淋沥不畅,肾区可有叩血或小便浑赤,小便涩痛,淋沥不畅,肾区可有叩击痛,脉弦数。击痛,脉弦数。 临床辨证临床辨证:虽有虚、实之别,但本症名称意在急:虽有虚、实之别,但本症名称意在急痛发作之时,针对急痛之症,急当治标,故不作分痛发作之时,针对急痛之症,急当治标,故不作分型。型。 【辨辨证】证】 治法: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相应背俞穴及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足太阴经穴为主。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肾俞、三焦俞、关元肾

28、俞、三焦俞、关元疏利气机疏利气机 远道取穴远道取穴阴陵泉、三阴交阴陵泉、三阴交清利湿热,通清利湿热,通 淋止痛淋止痛 配穴:配穴: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委阳、合谷。 其他治疗:其他治疗:选耳穴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选耳穴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三焦。毫针刺,强刺激。三焦。毫针刺,强刺激。【治疗】【治疗】 李俊雄等治疗肾绞痛李俊雄等治疗肾绞痛2525例,取主穴肾俞、委中、例,取主穴肾俞、委中、足三里,湿热配三阴交、阴陵泉;气滞配天枢;肾足三里,湿热配三阴交、阴陵泉;气滞配天枢;肾虚配三阴交;肾阳虚加气海、关元;腹痛加水道。虚配三阴交

29、;肾阳虚加气海、关元;腹痛加水道。进针后静以久留候气,得气后根据虚实提插捻转进进针后静以久留候气,得气后根据虚实提插捻转进行补泻,令针刺之穴位产生针感,尤以走窜感为佳。行补泻,令针刺之穴位产生针感,尤以走窜感为佳。留针期间行针以加强刺激,每次留针期间行针以加强刺激,每次252540min40min。结果。结果显示:显示:2525例中,显效例中,显效2222例(例(8888O O),好转),好转3 3例例(12120 0)。(李俊雄,等针刺治疗肾绞痛症)。(李俊雄,等针刺治疗肾绞痛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31993;1313(2 2):):1313)【经验介绍】【经验介绍】

30、本病应综合治疗本病应综合治疗:针灸对肾绞痛具有很好的止痛:针灸对肾绞痛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症情缓解后,应中西结合进行排石、消石治作用,症情缓解后,应中西结合进行排石、消石治疗。疗。 预防与护理预防与护理:平时应注意多饮水,以降低尿中易:平时应注意多饮水,以降低尿中易形成结石成分的浓度,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并经常形成结石成分的浓度,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并经常多做一些跳跃为主的运动,以促使结石下移。多做一些跳跃为主的运动,以促使结石下移。 针灸排石的适应症针灸排石的适应症:针灸排石有一定的疗效,其:针灸排石有一定的疗效,其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一般认为以结石直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一般认为

31、以结石直径径1cm1cm,卵圆形,表面光滑,部位低的排出可能性,卵圆形,表面光滑,部位低的排出可能性较大。在时机上,趁绞痛发作时因势利导,排石机较大。在时机上,趁绞痛发作时因势利导,排石机会相对较多,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会相对较多,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应予注意并加紧针治。应予注意并加紧针治。【附注】【附注】 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痛。 其总的病机为有形或无形之邪内扰,以其总的病机为有形或无形之邪内扰,以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应明确病痛临证当辨病与

32、辨证相结合,首先应明确病痛所在的脏腑、经脉,再辨清其寒热、虚实。所在的脏腑、经脉,再辨清其寒热、虚实。 治当以祛邪、行气、止痛为法,根据其病因、治当以祛邪、行气、止痛为法,根据其病因、病位、病性的不同配穴处方,随证选用不同的病位、病性的不同配穴处方,随证选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且多重刺激。针刺补泻手法,且多重刺激。【小结】【小结】 本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名本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名:晕厥的发病特点是:晕厥的发病特点是突然性、一时性,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眩晕,行动突然性、一时性,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33、有些患者可伴有四肢逆冷。古代医家又称之清醒。有些患者可伴有四肢逆冷。古代医家又称之为暴厥、卒厥和尸厥。前二者均强调了晕厥发作的为暴厥、卒厥和尸厥。前二者均强调了晕厥发作的突然性和一时性。后者强调了本病患者意识丧失其突然性和一时性。后者强调了本病患者意识丧失其状如尸的临床特点。状如尸的临床特点。本病的预后:本病的预后:良好,临床上,多数轻症患者可于良好,临床上,多数轻症患者可于短时间内苏醒,苏醒后除感疲乏,口干,头晕外,短时间内苏醒,苏醒后除感疲乏,口干,头晕外,无失语,瘫痪,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无失语,瘫痪,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也有厥而不返,由厥变脱,一厥不醒而死亡者。也有

34、厥而不返,由厥变脱,一厥不醒而死亡者。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久病久病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 体虚体虚 气血不能上充气血不能上充 经气逆乱经气逆乱 失血失血 营血内耗营血内耗 升降失常升降失常情志情志 恼怒忿郁恼怒忿郁 心肝阳亢心肝阳亢 气血上逆气血上逆 清窍受扰清窍受扰 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的鉴别表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的鉴别表 神志不清神志不清 主要兼症主要兼症 其他其他晕厥晕厥 晕厥时间较短晕厥时间较短 多有明显诱因、或有各种原多有明显诱因、或有各种原 以成人为多以成人为多

35、多能自行苏醒多能自行苏醒 发病证,如有抽搐也轻而时发病证,如有抽搐也轻而时昏迷昏迷 神志不清,持续神志不清,持续 短随各种原发病证而异短随各种原发病证而异 各个年龄皆可发生各个年龄皆可发生 时间长、程度重、时间长、程度重、 一般不易自行复苏一般不易自行复苏 中风中风 并非必备,如有并非必备,如有 同时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同时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多见于中老年、多见于中老年、 则同昏迷则同昏迷 半身不遂、或有手足拘急半身不遂、或有手足拘急 血压偏高者多血压偏高者多 痫证痫证 厥仆时间不长,移厥仆时间不长,移 口吐涎沫,或号叫,四肢口吐涎沫,或号叫,四肢 以往有类似多次以往有类似多次 时即可自行苏

36、醒时即可自行苏醒 抽搐,两目上视抽搐,两目上视 发作,或有家族史发作,或有家族史 水沟水沟属督脉腧穴,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属督脉腧穴,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 中冲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刺之能调阴阳经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 涌泉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可引气下行,最能足少阴肾经井穴,可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 足三里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 配穴:配穴:虚证配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气海、关元

37、、百会,以艾条或,以艾条或艾炷灸,针用补法,针灸并用;实证配艾炷灸,针用补法,针灸并用;实证配合合谷、谷、太冲太冲之之“四关穴四关穴”,以加强疏调人体气血之功,以加强疏调人体气血之功,用针刺泻法,强刺激。用针刺泻法,强刺激。操作: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 (1) (1)耳针法:耳针法: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毫针刺,强刺激。 (2)(2)刺络法:刺络法:选十二井穴、十宣、大椎

38、。毫选十二井穴、十宣、大椎。毫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出血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出血数滴,适用于实证。数滴,适用于实证。 1 1李惠芳介绍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的经验。实证宜疏肝降逆,李惠芳介绍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的经验。实证宜疏肝降逆,开窍启闭,针用泻法:人中穴刺向鼻中隔用捻转泻法;合谷、开窍启闭,针用泻法:人中穴刺向鼻中隔用捻转泻法;合谷、太冲行提插捻转泻法;丰隆、涌泉行提插泻法;井穴、曲泽、太冲行提插捻转泻法;丰隆、涌泉行提插泻法;井穴、曲泽、委中放血。虚证应调补气血,回阳救逆,针用补法:百会、关委中放血。虚证应调补气血,回阳救逆,针用补法:百会、关元以大炷灸法;内关、神

39、门行捻转补法。所介绍杨柏如元以大炷灸法;内关、神门行捻转补法。所介绍杨柏如4 4例典型例典型病案全部治愈。(李惠芳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针灸临病案全部治愈。(李惠芳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针灸临床杂志床杂志19941994;1010(3 3):):3 3) 2 2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23例。所治例。所治2323例例均为女性,均为女性,2323例皆是情绪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病。取单侧涌泉例皆是情绪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病。取单侧涌泉穴,予强刺激,行针穴,予强刺激,行针l l3min3min,留针在,留针在5min5min以内,以病人意识以内,以病人

40、意识恢复、抽搐停止为原则。结果:恢复、抽搐停止为原则。结果:2323例全部意识恢复,见效最快例全部意识恢复,见效最快3030秒,最慢秒,最慢3min3min,平均,平均1 1分分2020秒。有秒。有4 4例因情绪未稳定,出针例因情绪未稳定,出针15min15min后再次发作,重新针刺该穴抽搐停止。(余幼鸣针刺后再次发作,重新针刺该穴抽搐停止。(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23例。中国针灸例。中国针灸19971997;1717(6 6):):367367)。)。 发病护理:发病护理:一旦发生本证,应使患者平卧,不要一旦发生本证,应使患者平卧,不要妄加翻动,注意保

41、暖。苏醒后亦不宜马上起床,以妄加翻动,注意保暖。苏醒后亦不宜马上起床,以防复厥。防复厥。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针灸对本证的治疗,作为应急处理,针灸对本证的治疗,作为应急处理,有较好的苏厥醒神作用,特别是对因情绪激动、外有较好的苏厥醒神作用,特别是对因情绪激动、外伤疼痛等引起的实证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引起伤疼痛等引起的实证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引起的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的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 明确病因,缓则治本:明确病因,缓则治本:症情缓解后,应详细检查,症情缓解后,应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图其本。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图其本。 1.1.晕厥是以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

42、行动丧失为临晕厥是以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为临床特征。床特征。 2.2.其病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体质因素、情志其病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体质因素、情志因素二个方面,病机主要是经气逆乱,升降失常,因素二个方面,病机主要是经气逆乱,升降失常,清空受扰。清空受扰。 3.3.治疗以苏厥醒神为法,取督脉、厥阴、阳明治疗以苏厥醒神为法,取督脉、厥阴、阳明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灸并用,或单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灸并用,或单用灸法。用灸法。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包括感染、出血、脱水、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包括感染、出血、脱水、心泵衰竭、过敏和严重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心泵衰竭、过敏和严重创伤等强烈

43、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导致全身性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导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病理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绀、尿量减速、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绀、尿量减少、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以少、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病因多由大汗、剧泻、失血、久病体虚或中风等,多

44、由大汗、剧泻、失血、久病体虚或中风等,使人体气血津液损伤,脏腑阴阳失调。使人体气血津液损伤,脏腑阴阳失调。 基本病理基本病理为阴、阳离决,血脱气失,阴竭阳亡而为阴、阳离决,血脱气失,阴竭阳亡而导致亡阴、亡阳之证,甚者出现阴阳俱脱之危候。导致亡阴、亡阳之证,甚者出现阴阳俱脱之危候。久病虚衰久病虚衰气血未复气血未复 大量失血大量失血失血亡阴失血亡阴 气血津液损伤气血津液损伤 大吐大泻大吐大泻 阴阳离决阴阳离决中风中风 脏腑阴阳失调脏腑阴阳失调 亡阴亡阳亡阴亡阳情志内伤情志内伤气血逆乱气血逆乱 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映迟钝或昏迷,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映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

45、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压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 亡阳:亡阳: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绀,舌质胖,脉细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绀,舌质胖,脉细无力。无力。 亡阴亡阴: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无力。 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微弱,心音低钝,脉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微弱,心音低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方义:方义:素素髎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

46、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阳固脱。针用补法,长留针反复行针,或接用电阳固脱。针用补法,长留针反复行针,或接用电针仪,弱刺激。针仪,弱刺激。 神志昏迷者配中冲以调阴阳之经气,醒脑宁神;神志昏迷者配中冲以调阴阳之经气,醒脑宁神;涌泉以引上越之浮阳下归。肢冷脉微者重灸关元、涌泉以引上越之浮阳下归。肢冷脉微者重灸关元、神阙、百会以回阳固脱,可用艾条灸或中等艾炷神阙、百会以回阳固脱,可用艾条灸或中等艾炷直接灸,不计时间不计壮数,以脉回汗敛为度。直接灸,不计时间不计壮数,以脉回汗敛为度。 (1) (1)耳针法:耳针法:选肾上腺

47、、皮质下、心。毫针选肾上腺、皮质下、心。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刺,中等刺激强度。 (2)(2)艾灸法:艾灸法:选百会、膻中、神阙、关元、选百会、膻中、神阙、关元、气海。艾炷直接灸,每次选气海。艾炷直接灸,每次选2 23 3穴,灸至脉复穴,灸至脉复汗收为止。汗收为止。 本病的病因为风热、暑热或温邪疫毒,侵犯本病的病因为风热、暑热或温邪疫毒,侵犯人体。病理变化则因邪在卫、气、营、血的不同人体。病理变化则因邪在卫、气、营、血的不同而表现不一而表现不一 。 卫气被郁卫气被郁 邪燔气分邪燔气分 热扰心神热扰心神风热风热 内陷营血内陷营血 血热妄行血热妄行 肺失宣肃肺失宣肃 邪正相争邪正相争 肝热动风肝热

48、动风温热疫毒温热疫毒 虚风内动虚风内动暑暑 热热 主症:主症:高热,体温在高热,体温在3939C C以上,发病急、病以上,发病急、病程短。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明确邪之浅程短。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明确邪之浅深,病之轻重。深,病之轻重。 风热表证:风热表证: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舌红,苔黄,脉浮数; 肺热证:肺热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 热在气分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数; 热入营血:热入营血: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高

49、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 方义:方义: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十二井、十宣穴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之阳。十二井、十宣穴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三穴点刺,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合接之处,三穴点刺,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合谷、曲池清泻肺热。谷、曲池清泻肺热。 操作操作:诸穴均用泻法,反复行针,大椎以针感:诸穴均用泻法,反复行针,大椎以针感向下,合谷、曲池以针感上传为好,十二井、十向下,合谷、曲池以针感上传为好,十二井、十宣穴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椎视病情亦可用三宣穴均用三

50、棱针点刺出血,大椎视病情亦可用三棱针刺血。棱针刺血。 随证配穴:随证配穴:风热者,风热者,配鱼际、外关,针刺以提配鱼际、外关,针刺以提插、捻转泻法;插、捻转泻法;肺热者,肺热者,则泻手太阴之尺泽;则泻手太阴之尺泽;气气分热盛者分热盛者,泻足阳明之内庭;热入营血者,泻手,泻足阳明之内庭;热入营血者,泻手厥阴之内关厥阴之内关、血海;抽搐者,加太冲;神昏者,、血海;抽搐者,加太冲;神昏者,加水沟、内关。加水沟、内关。 (1) (1)耳针法:耳针法: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余穴

51、用毫针刺,强刺激。 (2)(2)刮痧法:刮痧法: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中医病名:中医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厥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真心痛”、“胸痹胸痹”的范畴。的范畴。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病理变化涉及脾、肾,病位在心,病理变化涉及脾、肾,是因年迈心肾阳虚或思虑、劳倦伤脾,胸阳不振,是因年迈心肾阳虚或思虑、劳倦伤脾,胸阳不振,因七情、饮食不当、寒邪内侵而诱发;因七情、饮食不当

52、、寒邪内侵而诱发;病性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虚标实之证,素体阳虚,胸阳不振为本;阴寒、素体阳虚,胸阳不振为本;阴寒、血瘀、痰浊阻滞心脉,痹阻胸阳而发为本病。临血瘀、痰浊阻滞心脉,痹阻胸阳而发为本病。临床表现以标实为主。床表现以标实为主。 年迈体虚年迈体虚 阴寒阴寒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 素体阳虚素体阳虚 痹阻胸阳一心痛痹阻胸阳一心痛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 胸阳不振胸阳不振 寒邪内侵寒邪内侵 痰浊痰浊 瘀血瘀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般症状,轻者仅胸闷阻塞,呼吸欠一般症状,轻者仅胸闷阻塞,呼吸欠畅;重者可有窒闷疼痛;严重时胸痛彻背,气短、畅;重者可有窒闷疼痛;严重时胸痛彻背,气短、心慌、喘息、不得平卧

53、,时间一般不超过心慌、喘息、不得平卧,时间一般不超过5 5秒钟。秒钟。 警惕心痛危候警惕心痛危候:如心痛剧烈,手足青至节,汗出:如心痛剧烈,手足青至节,汗出肢冷,脉沉细者,此为危候,此多见于急性心肌梗肢冷,脉沉细者,此为危候,此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塞,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类症鉴别:类症鉴别:应了解病史,发病经过,疼痛部位、应了解病史,发病经过,疼痛部位、时间、性质、程度以及伴有症状,区别呼吸系统疾时间、性质、程度以及伴有症状,区别呼吸系统疾病、胃痛和神经官能症表现为胸膺疼痛者。病、胃痛和神经官能症表现为胸膺疼痛者。 方义:方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为心包

54、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阴郄为心经郄穴,可缓急止痛。膻中为心包之募阴郄为心经郄穴,可缓急止痛。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又为气之会穴,可疏调气机,治心胸疾患。穴,又为气之会穴,可疏调气机,治心胸疾患。 随证配穴:随证配穴: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以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以行气行气活活血通经;痰浊盛者加脾俞、丰隆,以健脾化痰。血通经;痰浊盛者加脾俞、丰隆,以健脾化痰。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并使: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并使“气气至病所至病所”,使针感上传至前胸为好。,使针感上传至前胸为好。 程宝安应用

55、耳穴治疗心绞痛程宝安应用耳穴治疗心绞痛5050例,取穴为心、例,取穴为心、神门、交感、肾、小肠。配穴为肝、脾、肺、内神门、交感、肾、小肠。配穴为肝、脾、肺、内分泌、皮质下,以人体信息诊断仪(电压分泌、皮质下,以人体信息诊断仪(电压10V10V,电流电流9mA9mA,频率,频率35003500次分)的探针刺每个穴位次分)的探针刺每个穴位15153030秒钟后,取备好的油菜籽用小块胶布固定秒钟后,取备好的油菜籽用小块胶布固定在穴位上。令患者每日按压在穴位上。令患者每日按压5 51010次,以每个穴次,以每个穴位麻痛为度。每周贴压位麻痛为度。每周贴压2 2次,两耳交替,治疗次,两耳交替,治疗7 71

56、010次,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次,观察疗效。结果显示:5050例中显效例中显效3737例例(7474),有效),有效1111例(例(22220 0),无效),无效2 2例例(4 40 0),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6960 0。(程宝安耳。(程宝安耳穴治疗心绞痛穴治疗心绞痛5O5O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51995;1515(2 2):):1717)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研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况。但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况。但本病变化急剧预后险恶,在对严重的心绞痛针刺治本病变化急

57、剧预后险恶,在对严重的心绞痛针刺治疗的同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积极抢疗的同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救。 病缓治本:病缓治本:发作控制后,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并发作控制后,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并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及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及糖尿病等。糖尿病等。 注意摄生:注意摄生:饮食不宜肥甘太过,严禁暴饮暴食和饮食不宜肥甘太过,严禁暴饮暴食和饮用烈性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气饮用烈性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气候寒冷时,应防受寒诱发,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候寒冷时,应防受寒诱发,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累。 中医

58、病名中医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中学中“胆胀胆胀”、“结胸结胸”、“胁痛胁痛”、“腹痛腹痛”的范畴。的范畴。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其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其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虫积;病机为肝胆瘀滞,湿热蕴结。虫积;病机为肝胆瘀滞,湿热蕴结。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常于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常于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突发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性右上腹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胛放,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胛放射,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射,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发热黄疸和发热,大便可呈淡黄色或陶土色,舌苔黄腻,脉弦紧带大便可呈淡黄色或陶土色,舌苔黄腻,脉弦紧带数或弦滑。部分患者因化脓,可在几小时后或数或弦滑。部分患者因化脓,可在几小时后或l l2 2日内,出现四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