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四 差分放大器 实验目的:1. 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抑制概念;3.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实验内容:一、 实验预习根据图 4-1 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 V BE(on) =0.55,=500,|V A |=150 V,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 I CQ ,节点 1 和 2 的直流电压 V 1 、V 2 ,晶体管跨导 g m , 差模输入阻抗 R id , 差模电压增益 A vd , 共模电压增益 A vc 和共模抑制比 K CMR ,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 4-1。表4
2、-1ICQ(mA)V1(v)V2(v)gm(ms)Rid(k)AvdAvcKcmR1.0052.9882.98838.725.84-76.38-1.9519.58二、仿真实验1. 在 Multisim 中设计差分放大器, 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 4-1 所示, 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DC分析) ,得到电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完成表 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表 4-2:ICQ(mA)V1(v)V2(v)V3(v)V5(v)V6(v)10012.99752.99751.003411.576511.55492仿真设置:Simulate Analyses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需要输
3、出的电压或者电流。2. 在图 4-1 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 2kHz,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采用 Agilent 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peak-peak) ,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 Avd ,用频谱仪器观测节点 1 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 4-3。表 4-3:输入信号单端幅度(mV)11020输出电压峰峰值(V)0.2922.815Avd-73-70.25-62.5基波功率P1(dBm)-43.748-27.431-23.044二次谐波功率P2(dBm)-1
4、01.085-65.519-55.165三次谐波功率P3(dBm)-104.837-47.795-31.841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 Multisim 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在示波器中观察差模输出电压可以采用数学运算方式显示,即用 1 通道信号减 2 通道信号,设置见图 4-2。显示设置按钮可以设置数学运算模式下的示波器显示参数,见图 4-3,采用图中所示显示调节按钮可以分别调节 Scale 和 Offset。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 1 mV 时的输出波形:输入信号单端幅度 10 mV 时的输出波形:输入信号单端幅度 20 mV 时的输出波形:思考: 表 4-3 中的 A
5、vd 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的时候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解释原因?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当 V ID 足够小时,在原点附近 V ID 的很小变化范围内差模传输特性曲线可以看作是一段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g m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一条直线,则g m =的值也随着 V ID 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并且差模电压增益为 A vd =-g m R c ,g m 的不同会造成 A vd 的偏差。此外,当信号幅度增大时,对直流工作点有影响,增益不同,而且信号幅度越大,失真越严重,产生更多的高频谐波。3. 在图 4-1 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 V2 的信号幅度设置为 10mV(Vpk,单端信号幅度),频率为 10kHz,输
6、入信号 V3 的信号幅度设置为 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幅度。若输出信号 V1和 V2 的幅度不一致,请解释原因,并写出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计算过程可以直接采用表 4-1 中的性能参数。实际测得输出电压峰峰值为741.51mv 和 703.31mv,稍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测量单端输出电压时需要考虑共模的增益,而双端输出时,不需要考虑共模的增益,而共模增益带来了幅度的略微差别。将输入信号分解为差模和共模信号之后,因为差模信号对于两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而且差模增益比较大,所以决定了主要的输出信号的波形,即峰峰值大小相近,相位差180 度,而共模信号虽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因为共模增益比较小,
7、所以对输出的波形影响比较小,形成了两信号的略微幅度上的略微的不一致。仿真得:vo1=0.7033V, vo2=0.7415V,相位相差180°计算分析:vi2=0.02V, vi1=0,Vid=0.02V,Vic=0.01V所以Vo2=vid/2*Avd+vic*Avc= -0.7638V-0.0195V= -0.7833VVo1= -vid/2*Avd+vic*Avc=0.7638V-0.0195V=-0.7443V计算误差约0.04V,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 Multisim 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通过 Agilent 示波器测量输出波
8、形幅度。4. 在图 4-1 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 V2 和 V3 设置成共模输入信号信号频率 10kHz,信号幅度 10mV,相位都为 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电路的共模增益,并与计算结果对照。计算值由实验预习部分可知为:Avc-1.95,由以上仿真值可得 Avc=-1.96思考:若需要在保证差模增益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即降低共模增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给出电路图,并通过仿真得到电路的共模增益和差模增益。差模增益 A vd =230.75 ,共模增益 A vc =4.208 共模抑制比为:K CMR =27418.01。仿真设置:Simulate Ru
9、n,也可以直接在 Multisim 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通过 Agilent 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幅度。5. 采用图 4-4 所示电路对输入直流电压源 V2 进行 DC 扫描仿真, 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 电压扫描范围 1.35V1.75V,扫描步进 1mV,得到电阻 R2 和 R3 中电流差随 V2 电压的变化曲线,即输出电流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的线性区中点附近测量其斜率,得到差分放大器的跨导,并与计算结果对照(V BE(on) =0.55, =500) ;计算图示曲线斜率得,g m =37.1665mS计算得:计算:IBQ=(1.55V - 0.55V)/(1000*501)=
10、1.996uA,ICQ=500*IBQ=0.998mA gm =38.5* ICQ =38.4mS计算值与仿真值大致相似。若将V3电压改为1V,再扫描V2的电压,扫描范围0.8V1.2V,扫描步进1mV,与中一样,通过仿真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在传输特性的线性区测量差分放大器的跨导,并与计算结果对照。仿真得:gm=17.6335mS计算得:IBQ=(1V-0.55V)/(1k*501)=0.898uA,ICQ=500*IBQ=0.449mA gm=38.5*ICQ=17.29mS计算值与仿真值类似。若将图4-4中的电阻R1改为理想直流电流源,如图4-5所示。与中一样,固定V3电压为1V,扫描V2的
11、电压,扫描范围0.8V1.2V,扫描步进1mV,通过仿真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并与中仿真结果对照,指出二者结果的异同并给出解释。 gm=37.2754mS分析:中的跨导大于中的跨导。原因:中使用电流源,ICQ约等于1mA, 大于中的ICQ,因此跨导也大于中的。思考:a.在仿真任务中,若V2的电压扫描范围改为0V5V,测量电源电压V2和V3中的电流,即三极管的基极电流,与理论分析一致吗?参考硬件实验中给出的MAT02EH内部电路,给出解释。硬件实验中,由于误操作,三极管基极可能接地或者接电源,若电流过大,可能导致晶体管损坏,如何避免这种误操作导致的基极电流过大? 答:不一致,因为
12、基极电压过大,导致MAT02EH中的BE两点之间的二极管被击穿,基极电 流从而不断变大。实验时,可以在接入差分对管之前,先测定基极的电压强度,若明显 过大则调整至合适的电压时再接入差分对管。 b. 比较仿真任务和,差模输出电流随V2的变化趋势一样吗?若有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变化趋势一样,但斜率不同。因为设置的基极电压工作点不同,导致直流工作点的电 流不同,一个为1mA,一个为0.5mA,使得输出电流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仿真设置:Simulate Analyses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扫描电压源及扫
13、描范围和步进,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差模电流通过表达式计算得到,设置界面见图 4-6。在仿真结果中通过标尺完成测量, 设置如下: Grapher view Cursor Show Cursor, 然后拖动标尺测量。二、硬件实验1.按照图4-1所示的电路在面包板上设计电路,并进行测试和分析。直流工作点V1(V)V2(V)V3(V)V5(V)V6(V)3.123.090.951.571.54思考:若直流电压V1和V2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调整电路可以使得输出直流电压 V1和V2更加一致? 答:原因可能是MAT02EH管并非完全对称的,电路搭设时两边所使用导线排布也
14、60;非完全对称的。可以在电压低的地方加一个补偿电压,或者增大电压高的地方的电阻, 降低其电压。或者在电路中接入可变电阻进行调节,直 到把直流电压V1和V2调成一致。 采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差分信号(单端振幅10mV,频率2kHz),通过示波器同时观测两路输出波形。计算差模增益Avd。Avd -3.36V/ 40mV= -83.9仿真值与计算值有一些误差将两路输入信号改为相同的信号,频率2kHz,振幅为10mV,得到两路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提交截图。2.差模传输特性按照图4-9所示电路在面包板上设计电路,并测试差模传输特性。图中R7为010k可变电阻。V1采用Pocket LAB
15、信号发生器产生1.6V直流电压。R4=R5=1 k, 手动调节可变电阻R7,逐点测量节点8电压,节点4及节点7的电压差(通过该电压差计算差模电流),在1.6V附近步长可以取小一点,提高测量精度,过了限幅区步长可以增加。根据测量数据,以节点8电压为X轴,差模输出电流为Y轴,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0附近测量其斜率,即放大器跨导。曲线:跨导:gm=(0.67-(-0.425)/(1.62-1.56)=18.25msR4=R5=20k, 重复中的测量,并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及其斜率。根据和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串联电阻对差模传输特性的影响,并给出理论分析过程。源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绵阳师范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5年初三阶段性测试(二)生物试题B卷含解析
- 南通启秀中学2025年初三3月综合测试(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八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洛阳理工学院《建筑信息模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医学细胞基础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职业技能培训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闵行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卷)含解析
- 2025年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英语四级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 昆虫脉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精神病患者藏药的护理措施
- 敬老院食品安全培训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以比亚迪公司为例
- 湿疹病人的护理查房
- 海上油气田前期研究
- 运动员健康证明表
- 家庭护工合同范本
- 延髓梗死护理查房课件
- 《错误是最好的成长机会》主题班会课课件
- 医院产科培训课件:《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