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带重点)_第1页
学前卫生学(带重点)_第2页
学前卫生学(带重点)_第3页
学前卫生学(带重点)_第4页
学前卫生学(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明:加粗的为二级重点,及加粗又有下划线的是一级重点。 学前卫生学模块第一章 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第一节幼儿身体的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生长、发育及发育成熟的概念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和增大,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指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发育以生长为基础,生长是量的增加,发育是质的变化。发育成熟是指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水平。二、幼儿各年龄阶段身体发育的特点根据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儿童的生长发育划分为个阶段(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娩出前的天约周,称为胎儿期。该期特点是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组织器官正在形成,母体

2、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对胎儿健康影响较大。胎内前个月称胚胎期,各系统器官在这期末几乎都已基本分化形成;中间个月为内脏发育更趋完善时期;后个月为四肢发育更加迅速的时期。应注意孕期保健工作。(二)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到刚满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是小儿从胎内依赖母体生活转到胎外独立生活,面临内外环境巨变,适应性差,死亡率高。应注意新生儿期保健,加强护理,如保暖、喂养、消毒、清洁卫生等。(三)婴儿期从出生天到岁称为婴儿期。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体重增长倍。脑发育也很快,周岁时已经基本会走,能主动接触周围事物,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能有意识地发几个音。营养以母乳为主,并逐

3、渐添加辅助食品,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由于生长迅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相对较大,但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发生腹泻和营养不良。至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免疫力逐渐消失,抵抗力较差,易患传染病,应及时进行各种免疫接种。(四)幼儿前期岁为幼儿前期。此期的主要特点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减慢,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快,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促进了动作,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智能发育较快;对外界危险事物识别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等事故;同时由于此时的免疫力仍然较低,容易患传染性疾病。此期乳牙出齐,其膳食也从母乳转换到普通饭菜。(五)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岁为幼儿期。幼

4、儿身高、体重发育减慢,但四肢增长较快,神经系统发育也仍然较快,智能发育进一步增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多问,好模仿;运动的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能从事一些精细的手工操作,也能学习简单的图画和歌谣。这些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奠定了生理基础。(六)学龄期学龄期从岁入学起到岁进入青春期为止。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结构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加速发展,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异常弯曲。此期心理、情绪容易波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较大,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人体从孩童到成

5、人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从不显露的细小量变到根本的质变。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身高、体重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逐渐成熟。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常常又是同时进行的,如随着大脑体积的增大、重量的增加、大脑皮质的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序性表现为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儿童生长发育是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期独有的特点。但是,各阶段又是有联系的,相互衔接的,不能跨越。前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后一阶段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学前儿童先学会抬起头来,再学会坐,学会

6、站,然后才能学会走,这些动作的产生是有时间顺序的,不能违背这一顺序来“发展”孩子的动作,否则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一)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均衡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快慢交替进行,因此生长发育的曲线呈现波浪式。以身高、体重为例,儿童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增长为出生时的倍。第二年增长速度也较快,以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到青春期时,又出现第二次突增高峰。(二)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每一个健康的儿童在迈向身体成熟的过程中,头颅增长了倍,躯干

7、增长了倍,上肢增长了倍,下肢增长了倍。从整个形态看,则从新生儿时期的较大头颅、较长的躯干和短小的双腿,逐步发展为成人时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双腿。(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人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并不是同时进行的,表现为有的系统发育较早,有的系统发育较晚;同一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幼儿岁时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与身高、体重的增长很相似,呈波浪形;淋巴系统的发育也比较早,岁左右达到高峰,岁以后淋巴系统中的个别器官逐渐退缩;生殖系统在童年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进入青春期后才会迅速发育。人体各系统的发育虽然存在不均衡性,但各器官系

8、统的发育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协调统一的。另外,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育也是相互关联的。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有其一般的规律,但每个儿童生长发育又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条件不同,个体在整个生长时期都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呈现出高矮、胖瘦、强弱、智愚的不同。先天因素决定小儿发育的可能性,后天环境条件为小儿发育提供了现实性。应当为儿童积极创造良好的后天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遗传潜力,使他们尽可能发育到可能达到的水平。五、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密切相关

9、的,某一系统器官的发育可以促进其他系统器官的发育;反之,会阻碍其他系统器官的发育。例如,循环系统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也是相关联的,一切生理的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而心理的发育也影响生理的发育。例如,学前儿童身体某一器官发育如果有缺陷,容易引起学前儿童心理上的过分自卑、过分敏感等心理疾病;某一儿童心理上过分焦虑也会影响其身体的发育。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先天遗传因素生后天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为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或最大限度;环境因素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遗传因

10、素所赋予的生长潜力的发挥,最后决定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说,它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一、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的遗传因素不仅能预示子女的身高、体重,甚至决定子女的体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子女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大量研究结果还证实,人的体型、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受种族遗传的影响较大。例如,在美国洛杉矶长大的日本儿童,生活环境与美国白种人相近,但其腿长却低于当地同等身高的白种人儿童,而和日本本土长大的儿童相似。这说明儿童体型发育主要受种族遗传影响。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

11、活制度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等。(一)营养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充足的热量和优质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都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的缺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但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当前,随着我国社会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条件大为改善,更应注意均衡营养和平衡膳食在集体儿童机构,应根据各年龄别儿童营养需要,结合收费标准和市场供应情况做好计划。(二)体育锻炼和劳动适宜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能增强儿童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呼吸、循环、

12、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小进行体格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对促进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起到积极作用。(三)疾病各种急、慢性疾病对生长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病程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可以干扰正常的能量代谢,增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有些疾病还能严重影响器官的功能,使生长发育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例如,学前儿童腹泻,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可消耗体内原有的物质。长期腹泻的小儿,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体重减少,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佝偻病的患儿抵抗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引起骨骼发育障碍。(四)生活制度合理的生活制

13、度能使学前儿童身体各部分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这样能有效地消除疲劳,身体的营养消耗也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也有利于学前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托幼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五)其他因素社会发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社会制度等因素也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季节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一笛膜地说,春季(月)学前儿童身高增长较快,秋季(月)体重增长较快;各种环境污染,例如铅污染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药物及性别也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第四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心理指标(一)形态指标有身

14、高、体重、头围、胸围和坐高。其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基本的指标,不但测定简单,而且能较为准确地评定生长发育状况。、身高是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1.5cm,全年共增长25cm,岁时约为出生时身长的1.5倍,即75cm。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年增长10cm,岁时身长约为cm.岁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cm。身高在进入青春期的后出现第二次增长高峰,增长速度达到儿童期的倍,持续年;身体各部分长度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出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到青春期时下肢增长最快。所以,组成身高的头

15、躯干和下肢在各年龄期所占身高的比率不同。、体重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易于测量,结果也比较准确,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特别反映小儿短期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较为准确。新生儿出生时的正常体重为2.5-4kg。出生后个月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个月平均每月增加0.7-0.8kg,个月增长量减少,平均每月0.25kg,满岁时体重大约是出生时的倍,满岁时达倍。岁体重平均每年增长kg。可应用下列公式估计儿童体重。()岁以内前半年: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g)后半年:体重(g)(g)+月龄×(g)(

16、)岁体重(kg)=年龄×+(kg)当进入青春期阶段,体重增长过快,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cm,岁时平均cm;第二年增加cm,第三年增加cm.。岁时头围平均为cm,已与成人相差不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年。、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可以表示胸廓大小和肌肉发育状况,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同时也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可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新生儿胸围平均为cm左右,比头围小cm,岁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岁后胸围超过头围。营养状况不好

17、,缺乏体育活动以及疾病造成的胸廓畸形(如佝偻病)均会影响胸围的增长,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形转变。、坐高坐高通常表示躯干的长度,可以间接地了解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坐高是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儿童随年龄的增加下肢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故坐高占身高的比率随年龄而降低。(二)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指标是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例如: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心率,脉搏和血压;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背肌力等。还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全面评价。(三)心理指标一般通过感觉、知觉、语言、记

18、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和性格等进行观察。通过对学前儿童心理的观察和研究,可以针对学前儿童从小到大的年龄特征提出心理卫生的措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好水平。 第二章 幼儿膳食第一节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合理营养是保障学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该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和热能相对地比成人要多。因此,托幼机构必须做到每日提供符合营养卫生的膳食,确保其对营养的需要。 一、膳食配置的原则 (一)符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比例恰当、供应量适宜。 (二)适合学前儿童消化吸收能力 食物的品种、数量和烹调方法,应适合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如

19、小儿的饭菜在不破坏营养素的情况下,要尽量做到碎、细、软、烂,并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三)符合饮食卫生要求 从采购、加工到成品,严防污染,避免发生食物中毒。 (四)有利于增进食欲 食物应多样化。感官性状如色、香、味应良好。就餐环境应优雅舒适。 二、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要落实以下措施。 (一)按时定位,餐前准备 进食前,告诉幼儿要吃饭了。12岁的孩子,要求他们洗好手,戴上围嘴,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吃饭前帮忙做一些就餐的准备,如擦桌子、拿筷子,放好自己用的小匙、小盘、小碗。看到固定

20、的餐具,想到马上要吃饭了,会使婴幼儿食欲增加。 (二)细嚼慢咽、专心进餐 进食时细嚼慢咽,专心而不说笑、不看书看电视、切忌放任学前儿童端着饭碗到处走,边玩边吃,以免发生危险。每顿饭应有大致的时间限制,不要拖得太久,以免饭菜太冷,导致学前儿童胃部不适、消化不良。 (三)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除了三餐、12次点心之外,要控制零食,使学前儿童养成吃好三餐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学前儿童不要贪食,以免消化不良。 (四)饮食多样,不能偏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以后,长大成 人也难再适应多样化的膳食。膳食多样化才能使人体获得全面的营养。应鼓励学前儿童进食各 种不同

21、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 (五)讲究卫生和礼貌 讲究卫生,如餐前洗手,餐后漱口,不吃不清洁、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不捡掉在桌上或地下的东西吃,使用自己的水杯、餐具等。 儿童上桌开始,就应培养良好的就餐巾礼貌,如咀嚼、喝汤时不应发出大的声响;夹菜不可东挑西拣,不糟蹋饭菜等。 第三章 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第一节 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一)佝偻病 佝偻病是3岁以下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产生骨骼畸形。 1.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 (1) 接触日光不足: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3 主要通过皮肤接受H光中紫外线照射

22、后由7 -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如果缺乏户外活动,则会造成该维生素不足而致本病发生。 (2)摄入不足:乳类含维生素D3极少,并且牛乳含磷过多,钙磷比例不当。 (3)生长过速:生长越快的幼儿越容易缺乏,特别是早产儿,体内储存不足,出生后生长迅速,更易缺乏。 (4)疾病影响:如长期腹泻或肝胆疾病均影响该维生素的吸收或体内转化。 2.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睡眠不安,夜间常易惊醒哭吵,多汗,因汗液刺激枕部而与枕头摩擦,致枕部环秃。 (2)骨骼改变:方颅、前卤较正常者大并且一岁半以后尚不能闭合、串珠肋、牙齿长出延迟或顺序颠倒等。严重者出现鸡胸、下肢弯曲呈“O”形或“X”形。 (3)动作发育迟缓:坐、站

23、立、行走均较正常小儿延迟。此外,极个别小儿可因血清钙降低而 发生惊厥。 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应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病儿不易久坐、久站、多走,以防骨骼畸形。要多带病儿日光浴。 4.预防 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动物肝脏等辅食。按照儿科医生的要求,及时、合理补充鱼肝油和钙制剂。 (二)营养性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成分贫乏,红细胞计数在4.0×1012L以下,或血红蛋白浓度在120 g/L以下(6岁以下小儿为110 g/L 以下),称为贫血。由于营养物质中铁和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铁缺乏所致者为缺铁性贫血。囚血液

24、检查示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小,故又称小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所致者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血液检查示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大,故又称大细胞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1)铁缺乏的病因 1)先天储备不足:主要见于早产儿、双胞胎和母亲患严重贫血的婴儿。 2)食物中缺铁:乳类含铁量不多,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偏食,可致缺乏。 3)生长发育过快:可较早将体内储存的铁用尽。 4)疾病影响:长期腹泻可致铁的吸收利用障碍,钩虫病可造成长期少量失血,铁随失血而丢失。 (2)临床表现。轻度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睑结膜、口唇、耳垂、指甲床等处缺少血色,常在因其他原因就诊血液检验时发现。重度贫血时上述表现

25、加重,并出现呼吸、脉搏频率加快,活动时心慌、气促,肝脾轻度增大等。长期贫血可影响智力发展。 (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按医嘱补充铁剂。注意中、重度贫血小儿的活动量不易过大。 (4)预防。合理搭配膳食,注意含铁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等的添加,注意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添加。不饮茶水以防影响铁的吸收。用铁制炊具烹调食物,以利补铁。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或偏食,均可致摄入量不足。 2)疾病:尤其胃肠道疾病,可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利用。 (2)临床表现。同“缺铁性贫血”的一般表现。此外,尚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如表情呆滞、嗜睡、

26、对外界反应差等。可出现肢体、头部、口唇甚至全身无意识的颤抖。可有智力和动作发育迟缓或倒退现象,如从原来的会笑、能坐、能爬等转变为不会、不能。 (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按医嘱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以补充维生素Blz为主。病情较重或以缺乏叶酸为主者,加用叶酸。注意中、重度贫血小儿的活动量不宜过大。 (4)预防。及时添加辅食和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羊奶为主食者,更需补充叶酸。 (三)肥胖症 肥胖指身体中脂肪堆集过多。如果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荷儿童体重平均值2个标准差,可诊断为肥胖症。 病理性肥胖较为少见,可见于一些中枢神

27、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综合。其特点为脂肪分布不均匀,并伴有一些其他方面病变的临床表现。对此不予赘述。以下所说肥胖症,特指“单纯性肥胖症”。 研究证明,成人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发病均与肥胖有一定关系,许多肥胖儿的血压、糖耐量、血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等指标也明显超出了正常水平。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或肥胖的成人和小儿越来越多。这些肥胖者有些已经成为上述慢性病病人,有些正处在上述慢性病的早期,特别是小儿肥胖者,已构成上述慢性病的“后备大军”。肥胖,正日益成为一个公众非常关心的严重社会问题。控制肥胖,也要从娃娃抓起。 1.

28、病因 主要为进食过多和活动过少。此外,遗传、精神心理因素可有一定作用。 2.临床表现 食欲旺盛,食量超常,偏食。懒动,喜卧,爱睡。体格发育较正常小儿迅速。体重明显超过同龄同身高者。脂肪呈全身性分布,以腹部为著。智力发育正常。 3.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1)加强饮食管理:提倡平衡膳食,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水果、蔬菜应,控制总热量。 (2)适当运动:提高小儿对运动的兴趣,坚持每天必要的锻炼,并持之以恒。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还是减轻体重,都不应急于求成。要制订科学的进度指标,一步一步逐渐达到目的。 二、五官疾病 (一)龋齿 1.病因 (

29、1)细菌因素:口腔内细菌可溶解牙齿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又可作用于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而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釉质脱钙,从而使组织缺损形成龋齿。 (2)牙齿本身因素:牙齿的点、隙、裂、沟等薄弱处易患龋齿;发育不良、钙化不良和位置不正的牙齿,也易患龋齿;学前儿童乳牙牙釉质、牙本质较薄更易患龋齿。 2.临床表现 (1)浅层龋:仅累及牙表面釉质层,可无症状。 (2)中层龋:累及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病牙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 (3)深层龋:累及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冷、热等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均会引起疼痛。深层龋可并发牙髓炎。3.治疗原则请牙科医生用特殊材料填充龋洞。4.预防(1)重视口腔卫生;教会小儿饭后

30、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渣。3岁以后,可学习刷牙,早晚各一次。(2)坚固牙齿:合理营养,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3)预防牙齿排列不齐:不吮吸干橡皮奶头,纠正吮吸手指、咬铅笔等不良习惯,恒牙萌出时及时拔去滞留的乳牙。(二)弱视弱视是指一眼或双眼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而又查找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得不到纠正。本病属于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1.病因(1)斜视:半数病例与斜视有关,两者相互影响。斜视使小儿产生复视,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大脑就抑制来自斜眼的视觉冲动,久之,斜眼形成弱视。(2)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数不等):久之,视力差者成为弱视。(3)形觉剥夺:由于种种原因不适当

31、地遮盖过某只眼睛,该眼因缺少光刺激,致视觉发育停顿,形成弱视。(4)先天性弱视。2.危害性正常的视力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象,称双眼单视功能。患弱视的儿童,因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立体视觉则不能很好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对生活、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带来不良的影响。治疗弱视的最佳阶段为学龄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治愈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使患儿恢复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3.早发现弱视(预防)(1)小儿入园后,至少每年普查一次视力,发现视力不正常者应及时通知其家长,请眼科

32、医生检查治疗。(2)注意及时纠正小儿的不良坐姿,如发现经常用歪头偏脑的姿势视物,或由斜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三)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或“火眼”,是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眼病,易于流行。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2.临床表现自觉眼部异物或烧灼感,分泌物多,一般不伴视力障碍。当累及角膜时,才有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障碍。检查见眼结膜充血明显,覆大量脓性分泌物。一般第3、4天症状达高峰,后渐减轻,10-14天可痊愈。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眼局部滴用抗生素或磺胺类眼药水。用冲洗液冲洗分泌物。做好眼部的清洁工作。4.预防教育小儿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睛。勤洗手绢,

33、毛巾专用,定期煮沸消毒。(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病因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短、官腔宽,并呈水平位,易于受累。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较易经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哺乳时,小儿处于横位,若发生呛咳,易使乳汁及鼻腔分泌物进入咽鼓管。2.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继之高热、有耳内胀痛感。小婴儿不能语言表达,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烦躁哭闹、睡眠不安。在脓液穿破耳鼓膜经外耳道流出后,胀痛顿减,哭闹停止。鼓膜穿孔可有暂时性听力下降,经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愈合,听力可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主要表现为耳道持续或时断时续地流脓,鼓膜穿孔加大,中耳听小骨遭到破坏,听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

34、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足量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经外耳道局部用药。注意及时清理流出的脓性物。4.预防不要随便用不洁物品抠挖外耳道。及时排出因洗头、洗澡时不慎流入外耳道内的液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三、皮肤病(一)婴儿湿疹1.病因较为复杂,认为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致敏源可以是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也可能是羊毛、化纤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此外,认为与患者的体质也有一定关系。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23个月的乳儿。先为粟粒大小红斑、丘疹,基底潮红,略有浮肿,很快变为丘疱疹或小水疱,可糜烂形成点状渗出及结痂等。呈多形态性改变。皮疹多对称分布,前额、面颊、头皮及肢端等处多见。大多数可在断奶后自然痊愈。3.治疗原则和

35、护理要点无特异性治疗,预防和护理很重要。对患有湿疹者,乳母尽量少吃鱼虾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将致敏源经乳汁带给乳儿。保持面部清洁,避免湿疹继发感染。不要用热水洗脸,感觉不太凉即可,不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可用炉甘石洗剂、湿疹膏等药物止痒。衣服、被褥要用纯棉制品。(二)汗疹(俗称痱子)1.病因发生于炎热季节,外界温度高、湿度大,体内汗液不能及时蒸发,使汗腺口周围组织浸润肿胀、阻塞,体内汗液蓄积不能及时排出,致导汗小管扩张破裂。2.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多汗或容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前额、颈部、胸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起初,皮肤出现点状红斑,很快形成粟粒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内含透明或半透明汗液。通常气候凉爽时自

36、行消退。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无特殊治疗,主要为预防和护理。居室应通风降温。要保持皮肤清洁。对患儿,定期用温水洗净皮肤,然后敷用爽身粉。(三)脓疱疹(俗称黄水疮)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葡萄球菌,或与链球菌混合感染,传染性强。2.临床表现多发生在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双手等。起初为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的水疱,迅速变成脓疱。数日后脓疱破裂,流出黄色脓液,结成黄痂。脓液中含大量细菌,被脓液污染的正常皮肤可发生新的脓疱。感染重者可有发热。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症状轻者局部应用抗生素,重者可口服用药。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脓液引发新的感染。4.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隔离、治疗

37、病人,病人的衣服、毛巾等要煮沸消毒。护理病人后,及时清洗双手。四、肠道寄生虫病(一)蛔虫病由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所产生的疾病,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过去感染率极高,尤其在农村,可达90%以上,今年显著下降。1.病因(1)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雌虫产卵能力极强,每天约20万个,随大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发育成为内含感染性幼虫的卵。人吞食后,导致感染。成虫在肠内可生存1年左右。(2)人的感染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其次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土壤中含有虫卵,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手极易被污染,蔬菜、水果清洗不净也易带虫卵,如果经常吸吮手指或食前不洗手,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喝生水,可将虫卵吞入

38、。2.临床表现(1)幼虫移行症:感染性虫卵在体内发育随血流移行于许多组织、器官,有时可引起相应器官病变。如过敏性肺炎的发热、咳嗽、气急,肝大眼脸肿胀,还可有皮肤过敏等。(2)肠蛔虫病:经常发作性脐周疼痛,可有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异食癖(好吃泥土或者其他杂物)。大量蛔虫寄生于肠道,可影响肠道功能,致消化和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可有面黄肌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3)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肝脓肿等。3.治疗原则选用驱虫剂,驱虫治疗。4.预防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蛔虫卵。教育儿童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可集体驱蛔虫一次,可选择秋季进行。(二)蛲虫病由

39、蛲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和直肠引起,以肛门、会阴瘙痒为特征,过去常在寄宿托幼机构流行,现发病率显著下降。1.病因(1)蛲虫成虫长约1cm,粗细如线,又叫线头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和直肠处。雌虫在夜间移至肛门周围产卵,经6小时即可发育成含有幼虫的感染性卵。人吞食之,导致感染。成虫在人体内可生存12个月。(2)小儿的感染主要通过吸吮污染了虫卵的手指和进食含有虫卵的食物。夜间雌虫在肛周产卵致肛门瘙痒,小儿用手抓挠必然粘上虫卵;内裤、被褥也极易沾有虫卵,故小儿极易重复感染。2.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因反复抓痒,局部可有皮炎。可有轻微消化道症状。患儿入睡2小时后,可在肛周见到成虫。3.治疗原

40、则可选用驱虫剂驱虫治疗,但口服给药不易根治,必须重视预防工作。4.预防蛲虫寿命很短,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即可清除。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常晒被褥,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被套,内裤要煮沸灭卵。穿整裆裤、戴手套,睡前勤洗臀部,减少虫卵污染手指的机会。五、消化道疾病(一)疱疹性口腔炎1.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16岁小儿。2.临床表现起病时可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典型病变为口腔黏膜充血,早期病例在口唇、舌缘、颊内侧、上腭等处可见散在或成簇的黄白色透明小疱疹,直径23mm;疱疹很快破裂,故在稍晚病例见到的大多是破裂后形成的小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局部有痛感,

41、因进食刺激而加重。病程12周,可自愈。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主要为对症治疗和局部处理。溃疡处可涂龙胆紫或洒锡类散等。宜进流质、半流质,不宜太烫。(二)急性腹泻病急性腹泻病为婴幼儿期最常见消化道疾病,特指发病在2周之内者(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下约占半数。重症者表现为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可危及生命。本病不包括痢疾和引起慢性腹泻的其他疾病在内。1.病因(1)非感染因素:可因喂养不当引起。如食物量过多或质不当,受凉特别是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过快,受惊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2)感染因素:包括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前者多见于致病性大肠

42、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也可见于轮状病毒、柯萨基病毒等病毒所致。后者见于上感、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等,可能是肠道的继发感染、对原发病的过敏反应或者是原发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临床表现病情轻者一日泻数次,大便可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可有发热、食欲差等一般症状。病情重者一日泻十余次甚至几十次,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出现前卤和眼窝凹陷、口唇干裂,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或长时间内无尿以及精神萎靡等。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对轻症者给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重在饮食调理和护理。对重症者,及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中、重度以上脱水者,应作为急症处理。4.预防包括合

43、理喂养、做好餐具等的日常消毒工作、注意饮食卫生等。六、呼吸道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1.病因绝大多数由各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引起,但常为继发感染。同时,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易于患病并且病情较重。2.临床表现因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小儿年龄不同和体制强弱有较大差异,临床表现可有较大差异。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发热等,局部症状可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呼吸困难,高热可致惊厥。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等。病程一般为数天至一周。3.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以对症治疗为主。高热时可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将至38左右即可;鼻塞重者可用麻黄碱溶液滴鼻。一般不用

44、抗生素,当合并化脓性扁桃腺炎、化脓性中耳炎时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方可用青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4.预防主要为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用凉水洗脸等,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二)急性扁桃腺炎1.病因可为细菌特别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亦可为病毒引起。同时,小儿免疫功能差亦为重要因素。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痛,高热可致惊厥。查体见扁桃腺充血、肿大,有脓样物者称化脓性扁桃体炎。3.治疗和护理要点根据轻重给予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口服或注射。注意高热的处理,防止惊厥发生。咽痛者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对慢性扁桃腺炎,过去经常采用切除的方法,现认为扁桃腺属于免疫器官,一般情况下不予切除。此外

45、,有的小儿仅有扁桃腺肥大,局部无明显充血,无临床症状,此种情况可不予治疗。随年龄增长,肥大的扁桃腺会自行变小。4.预防基本同上感。(三)支气管肺炎肺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大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小儿最常见的为支气管肺炎,属小叶性肺炎。1.病因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见细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常见病毒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2.临床表现支气管肺炎绝大多数是由上感和气管炎向下蔓延而来,故先有上感和气管炎的一般症状,如发热、咳嗽、气喘等。发展到肺炎阶段,病情轻者可有上述症状的加重,重者则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的表现

46、,如面色发灰、口周青紫、鼻翼煽动、呼吸费力、心率加速、精神差等。肺炎不同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之处在于听诊肺部有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有片状阴影。新生儿肺炎可仅表现为口周围发青、吃奶困难等症状。3.治疗原则视病情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和护理很重要,包括吸氧、吸痰,保持室内一定温度、湿度等。4.预防基本同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第二节 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一、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任何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学前儿童的机体免疫力尚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容易患传染病,特别是托幼机构中,学前儿童的接触非常密切,一旦发生疾病,极易

47、造成流行,因此,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处理传染病,是托儿机构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传染病的特征区别于其他经,传染病具有以下3特征:1、 有特定病原体引起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种疾病。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病菌。2、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发现传染病,要求尽快想疾病控制部门报告。根据传染病的强弱,传染病分为甲、乙两大类。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43种。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乙类的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48、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及感染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士病菌、炭疽、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非典及非典疑似、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缝针、急性出血性莫言、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抱枕。3、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4、 传染病痊愈后,集体硅钙传染病会产生不感受性,成为免疫。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人体之间有差异。如麻疹、水痘等,一次患病后终生不再感染,成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度感染。二、预防传

49、染病的主要措施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各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控制传染源1. 早发现病人,多数传染病在疾病早期传染性最强,及早发现病人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饿重要措施。(1) 学前儿童入园钱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传染病患者、接触者暂不接受。(2) 工作人员参加园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医疗保健机构这个名健康合格者,可参加工作。(3) 入园后,无论儿童还是工作人员一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 一定要做好儿童的每日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2. 早隔离病人 一旦发现处于传染期的病人,应给与隔离,限制其活动范围,避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并对其造成污染采取必要的消毒等卫生措施,以防止传染

50、病的传播。隔离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 托幼机构可根据自己的额条件建立隔离室,使传染病人及可疑传染病患者及时得到隔离和个别照顾,隔离室工作人员不要与健康儿童接触,不进厨房。隔离室的用具应专用。注意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3. 对传染物的接触者进行检疫凡与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的人,从脱离接触后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检疫期限。托幼机构内一旦发现传染病,同班的学前儿童是接触者,因各种原因与病人有过接触的其他人也是接触者。检疫的目的是尽可能缩小传染范围,并尽早发现并人。检疫期间,不接受新生入班,一日生活安排照常进行,但该班单独活动。要对接触者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详细了解其在家中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通过晨

51、间和物间检查注意有无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有可疑发病征象,立即隔离观察。检疫期间客队接触者进行防护,如给麻疹接触者注射丙种球蛋白,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者服用磺胺类药物等。检疫期间,未发现新病人,则检疫解除。(二)切断传播途径1. 经常性预防性措施托幼机构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室内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注意饮水卫生和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餐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此外,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消毒法(1) 物理消毒法。该方法简便易行,较为有效。可分为机械法、煮沸法和日晒

52、消毒法机械法指通过对房间的通风换气,衣物的洗涤等方法,派出全部或者部分病原体,但不能有效的杀灭之。煮沸法时将被消毒的物品全部亲在水中煮沸,一般致病菌在煮沸1-2分钟后即可杀死,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需煮沸15-30分钟。各种耐热的餐具、玩具等均可煮沸消毒。日晒法是利用日光中紫外线进行消毒灭菌。多数附注在衣物、被褥等物品表面的病原体,在阳光下暴晒3-6小时可被杀死。流感、百日咳、流脑、麻疹等病原体的杀灭,在阳光直射下需时很短。(2) 化学消毒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煤酚皂溶液:可用3%-5%的溶液擦拭消毒用具等。石灰:可用10%-20%石灰乳剂消毒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1份粪便加2份石灰乳,消毒4小

53、时,皆达到杀菌目的。含氯石灰:干粉可用于尿及稀便的消毒。0.2%-1%澄清液一般可用于用具、家具、便盆等的消毒。过氧乙酸:0.1-0.5的溶液可用不锈钢、塑料制品、体温表、水果的消毒。苯扎溴铵:0.5的溶液,可用于食具消毒。2. 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应采取的措施(1) 立即隔离病人: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利用隔离室给予隔离,并有专人负责,以切断传染给其他儿童的途径。(2) 进行终末消毒:根据病人患传染病的分类(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岁起隔离前待过的场所或用过的物品有重点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三)保护易感者保护易感者最主要措施是积极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接种又叫人工

54、免疫,指将特定的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改种传染病的目的。1. 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具体可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麻疹减毒疫苗属于前者,乙型脑炎疫苗、百日咳菌苗属于后者。2.计划免疫为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国家推行计划免疫工作,对适龄人群特别是儿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接种。对下列7种传染病的防御纳入了全国统一的计划免疫系统,它们是肺结核、婴儿瘫、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乙肝。地方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预防的病种有所增加。(1) 基础免疫。根

55、据不同年龄阶段仙儿的免疫特点和小儿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有重点的选择数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预防疫苗,按照规定程序接种到小儿体内,使其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叫做基础免疫。有的疫苗只需接种一次就可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而有的疫苗要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必须接种好几次才行。(2) 加强免疫。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静一段时间以后,免疫力会逐渐下降。此时,如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次提升,达到巩固免疫效果的目的,这种复种叫做加强免疫。第三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学前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尚不成熟,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范围也有异于成人,故其在传染病发病的

56、病种、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例如:因病原体侵入脐带导致的新生儿破伤风仅见于新生儿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主要见于学前儿童,基本上该年龄段所特有。由于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这些传染病在成人中很难见到。单纯就小儿常见传染病来说,其发病情况也有很大变化。例如:数十年以来,麻疹经常流行,很多儿童私语麻疹的并发症-麻疹脑炎,细菌性痢疾也非常常见,其重症中毒性菌痢造成许多儿童死亡。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人民大众卫生意识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发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近些年来,当年肆虐的天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消失,烈性传染鼠疫几近绝迹,发病率很高的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病以及中毒性菌痢等很少发生。目前,学前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病毒性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