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技术对比_第1页
两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技术对比_第2页
两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技术对比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技术对比: Braking performance is a priority in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testing projects; its level is important totraffic safety and transport efficiency of motor vehic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detection device of motor vehicle,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analysis of

2、the two motor vehicle braking performance test techniques , and describes the usability and features of both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机动 车保有量日益增加, 机动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机动车制动性能 是车辆安全性能检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机动车的 速度性能的发挥, 对车辆乘坐人员及行人的安全也具有重要的影 响,若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不过关, 则可能导致更多交通事故的 发生。

3、因此,加强机动车制动性能的检测工作,获得准确的测量 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 机动车制动检测装置 机动车制动正常是保障一辆机动车安全的技术标准, 我国在 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 许多检测项目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 机动车制动的检测是最关键的一项; 因此, 机动车制动检测装置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指出,目前存在惯性式与分滚筒式的两种机动车制动检测装 置,其中以反力式滚筒方式检测应用比较广泛。 制动检测装置主 要包括传感器、测力杠杆两部分,测力杠杆作为主轴,两端各连 接传感器和减速器壳体, 在进行制动检测时, 车轮的运转将带动 测力杠杆和减速器壳体连接的

4、一端进行绕滚筒式转动 1 。在转 动过程中测力杠杆形成的力和制动输送的力按一定的比例通过 传感器转换成为电信号, 最后送入控制装置得出指示值。 该操作 如图 1 所示。由传感器转变的电信号进入控制装置后得出的示值, 该指示 值表示传感器所受到的制动力所形成的压力, 将示值标定后, 得 出结果即为检测的结论, 同时应注意检测时系统的标定是关键所 在,标定方法使用的好坏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2 检测机动车制动力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化发展,传统的机动车路试 30km/h 的检测初速度标准已经无法客观准确的检测出汽车的制动性能, 所以将其提升到了现阶段 50km/h 的路试检测初

5、速度。因为检测 过程需要不断重复的测定,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要得到更准 确的标定, 标定过程严格按序进行的同时试验次数不能过少, 一 般以35次为宜进行标定试验2。当标定设备系统误差与被标 定传感器系统误差比较小或是可以补偿的情况下, 可以只当作其 随机误差来考虑, 两者随机误差之间数值有一定的规定, 在随机 误差上, 标定设备的误差应远小于被标定传感器的误差, 理论上 不能超过被标定传感器误差的 1/3 ;而当两者随机误差都很小时, 便可以只认为是系统误差, 其中标定设备显现的系统误差必须要 小于被标定传感器显现出的误差的 1/10 。2.1 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方法 机动车制动的时

6、候,可 依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制动原理进行试验台的检测标定, 当以砝 码作为一个固定的外加力进行实施压力利用滚筒转动的方式进 而检测制动力时, 当砝码压力产生的力矩与滚筒制动力距效果一 致时即可得到标定数据。2.1.1 标定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要关闭滚筒驱动机的电动 电源,然后使用螺丝把滚筒给固定稳定住, 再而依照图 2 进行使 用砝码进行外力施压的检测装置的安装, 为了在标定过程中读取 到准确的传感器的电压值, 检测过程中水准器一定要保持水平状 态。接下来进行测试点的选取和分布, 原则上测试点的重量不能 超过制动台原来的额定承载量, 测试点不能过少, 一般选取 8 个 以上的测试点, 并均匀分

7、布放置, 最后从零点测试点开始不断渐 进的加重砝码以达到测试点的满量程点为止, 该过程中同时读取 记录下对应的传感器上的压力值 3 。每一次的操作检测过程水 准器都必须是在水平状态下, 将该操作重复 3 次,并记下对应的 3 组电压值试验数据。2.1.2 数据结果记录分析 将试验中记录下的 3 组数据,使 用拟合直线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绘制, 通过对绘制后数据对应直线的观察, 寻找出其中最小误差的一组数据, 这组数据就是试验得 出的传感器参数设置数据, 传感器参数确定后便可以开始进行实 际测量。测试点对应的电压数据如表 1。2.2 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2.2.1 标定方法实施 第一步和固定压

8、力标定方法一致,都 要先切断电机的电源, 固定滚筒; 测试点选择依旧需要 8 个以上 并且均匀分布, 再而依照图 3 进行仪表检测装置安装, 利用三脚 架上的旋转螺母来变换测试点的高度、 改变力臂距等, 从而能够 改变上拉滚筒所使用的拉力, 通过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仪 表上拉力作用于滚筒和传感器, 使传感器受压, 读取出传感器受 到的压力值, 仪表上质量值和传感器显示的电压值是相互对应的 4 。由此试验可得出 3 组对应数据。2.2.2 对比试验数据结果 将 3 组数据各自绘成线形,相互进行比较,然后从中选 出线形形状最好的一组,该组数据即为传感器的设置参数数据, 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即可。

9、数据结果如表 2。3 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定方法的选择 在上述两种评定方法中, 测算对比他们的试验结果数据, 不 难看出, 两种标定方法所得到的压力比值几乎是一样的, 各自选 出的传感器参数值标定后, 在实际测量中得到的结果, 相应的误 差也都是小于 5%的,证明二者的标定数值都是符合了国家规定 的机动车制动检测标准, 同时也说明了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 方法和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两种标定方法在实际运用测量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要了解其中哪一种评定方法比较简便实 用,以及哪种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更为准确、精确,就应该在实 际测量运用中总结经验,进行数值、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方面 的测算比较,

10、 结合二者的优点和缺点, 选择出优点相对多的一种 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更加准确和精确。3.1 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方法的特点3.1.1 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方法的优点 标定时外加 的压力器具是砝码, 砝码本身具有的高准确度, 能够有效的减少 检测标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使用的外加压力等砝码设备, 易 于存放保管, 且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在安装好砝码检测装置后, 标定前水准器保持着的水平状态,保证了传感器零点值的标定。3.1.2 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方法的缺点 砝码标定检测时, 砝码在盘中的位置可能有偏移, 这会影 响到力矩之间的变化, 而传感器压力值与砝码外加力重量值之间 的比例也会受到影响

11、,从而产生误差; 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定方法中滚筒的固定需要使用螺 丝,螺丝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很好的固定滚筒, 并且固定后摩擦力 的产生会减小固定处的缝隙, 力臂容易变形, 导致误差的产生而 标定不到准确的压力值; 增加或减少砝码时都会造成电压的极速变化, 导致数值不 稳定且恢复时间较长, 如果不能很好的判定数据稳定的时候, 容 易导致数据误读而产生误差; 除砝码等定值以外的因素不能加入传感器电压值中做比 较,容易有误差。3.2 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的特点3.2.1 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的优点 拉力的变化调整过程中, 力的变化很微小, 对应的传感器 压力值变化也不易察觉, 同时存在不

12、稳定的因素造成读取数据的 误差; 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和固定压力带动滚筒的标 定方法基本原理的方式是一样的, 仪表比砝码更精确, 所以从理 论上而言,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检测数据可能更精确一 点;八、5 使用仪表标定时, 任何的拉力数值都可以测量, 得到的参 考数据越多,结果相对越准确; 拉力的调整只需要利用三脚架上的旋转螺母, 有效减小了 力矩的改变, 减小了误差, 保持了仪表拉力值与传感器电压的恒 稳。3.2.2 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的缺点通过仪表上拉滚筒式的标定法中滚筒的固定同样需要使 用螺丝, 螺丝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很好的固定滚筒, 并且固定后摩 擦力的产生会减小固定处的空隙, 力臂容易变形, 导致误差的产 生而标定不到准确的压力值。仪表对滚筒的拉力不好控制, 测量时要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