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_第1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_第2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_第3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_第4页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2、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性原则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2、综合性原则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

3、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根据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选择性原则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还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要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

4、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三、课程设置安排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可以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3、课程计划表表一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

5、表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课时课 时比 例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222222420思 想品 德223239语文8877665551985数 学4444455551390外 语2222444692历 史社 会历 史222206地 理3/22158科学科 学2222280生 物157物 理23169化 学399体育(初中为体育与健康)3333333/22/32/3887艺术音乐222222111523美术222222111523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1111111243地方课程3333444421046学校课程2222212/10/12/1505周 总 课 数(节)262630303

6、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909522晨(夕)会每天20分钟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天20分钟。其中广播操每天10分钟;眼保健操每天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各5分钟。表二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按综合设置)课程计划表表三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分科与综合乡结合设置)课程计划表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课时课 时比 例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222222420思 想品 德223239语 文8886665551985数 学4444455551390外 语2222444692历史与社会4/34/34/3360

7、科 学2222445725体育(初中为体育与健康)3333332/32/32/3888艺 术4444442221046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1111111243地方课程3333444421046学校课程221321111488周 总 课 时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909522晨(夕)会每天20分钟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天20分钟。其中广播操每天10分钟;眼保健操每天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各5分钟。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课时课 时比 例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222222420思

8、想品 德223239语 文8886665551985数 学4444455551390外 语2222444692历史与社会4/34/34/3360科学科 学2222445725生 物2222280物 理2/32158化 学23169体育(初中为体育与健康)3333332/32/32/3888艺 术音 乐222222111523美 术222222111523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1111111243地方课程3333444421046学校课程2213312/110507周 总 课 时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

9、90119011909522晨(夕)会每天20分钟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天20分钟。其中广播操每天10分钟;眼保健操每天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各5分钟。四、课程设置说明1、表三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的课程计划表,与表一比较,综合学科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该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础上生成。以表一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用表二“历史与社会”替换表一中的“历史”、“地理”;以表二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1-6年级“科学”、7-9年级的“物理”、“化学”、“生物”替换表二中的“科学”,用表一中的“音乐”、“美术”替换表二中的“艺术”。按照这一思路,可以生成综合学科有一门,

10、如只有“历史与社会”、“艺术”的课程计划表和综合学科有两门的课程计划表。2、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分科课“历史”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综合课“科学”包括了分科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综合课“艺术”包括了分科课程“音乐”和“美术”的全部内容。初中阶段的学校在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11、。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4.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安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学校课程由学校按照我厅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

12、育主渠道作用。6.一至六年级开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7.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小学现代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开设专题讲座。8.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程中解决。初中阶段开设

13、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外语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外语教学,办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9.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30分钟为1节课。附件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

14、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的要求,在总结我省课改实验区实施地方课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订本方案。一、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地方课程管理、开发机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反映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有地

15、方特色的课程,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加强我省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建设地方课程的能力。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振兴四川的责任感、使命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二、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九

16、年一贯整体设置我省的地方课程,整体规划、安排教学内容,地方课程小学每生每学年不超过一门,初中每生每学年不超过二门。2. 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小学现代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我省基础教育课

17、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地方课程设置安排我省地方课程共安排了1046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99%。设置写字、普通话训练、实践与创新、道德与法制、四川历史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青春课程,使用相应的教材。各课程安排及课时如下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计划表课程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写字33普通话训练33实践与创新4421道德与法制2青春2四川历史与社会2心理健康1注:表内数字为周课时数四、我省地方课程设置说明1.写字课程,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地书写汉字,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

18、力,热爱祖国文字,为学生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2.普通话训练课程,通过学讲普通话,让学生准确、流畅地应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民族共同语言,为学生应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3.实践与创新课程,按照对课程进行整合的原则,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绿色证书”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进行整合。其五六年级(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八九年级(初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术教育(特别是“绿色证书”

19、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研究性学习等。4.道德与法制课程,将现代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整合,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事及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切实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被学生所喜爱、所接受。5.青春课程的价值在于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其课程内容涉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社会伦理道德、毒品危害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等知识,进而将本课程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观点与态度”几个方面。着重发展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拒绝伤害,帮

20、助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7.四川历史与社会课程,将整合四川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广泛了解四川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爱家乡以及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与社会责任感。1.四川省地方课程管理权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省教育厅负责

21、地方课程的规划、立项审批、审定与管理,制定地方课程标准。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国家和省颁布的义务设置方案(包括由省制发的地方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2、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实行立项、核准制度。省教育厅将尽快组织制订并颁发我省的地方课程标准。按照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切实加强全省中小学教材管理的意见(川教基200169号)要求,各教材编单位和个人须依据地方课程方案和课程和课程标准,按照有关程序申请编写教材立项,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方可启动编写;编写的教材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后在实验区按规定范围试用。六、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1。地方课程的实施从2006年秋季开始,所有省级课改实验区的实验年级一律执行此方案。随着全省新课程实验的推进,逐年推行至义务教育各年级。为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学校可采取讲座等形式让其它年级学生了解掌握地方课程的有关内容。地方课程是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