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与问》教案_第1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2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3页
《23学与问》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要求: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学问指的是什么?(知识、学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有什么不同呢?(学习与提问)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2、齐读课题。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去寻找答案。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检查生字词。3、提问: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师: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在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

3、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师:“相辅相成”指什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师:这两句话一句在文章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全文,一句在文章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4、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好”指什么?(喜欢、喜爱)。齐读词语两遍。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4自然段。(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讲沈括的故事

4、,重在说明“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读一读。过渡语:同学们,读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自由朗读,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好问)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好问的?出示句子: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

5、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1) 齐读。师:他就问这些问题吗?从哪里能够看出?(省略号)(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很多其他的问题)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师: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的开始。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懈探求:不放松,持续追求自己的目标。师:正因为哥白尼从小好问,这习惯影响了他终生,我们再读课文感受感受。 4、齐读。5、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好问或学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6、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1)齐读。(2)

6、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问”比作“金钥匙、铺路石”,可见“好问”的重要性。)(3)自由读。7、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宋濂拜师;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等)8、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理解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1、出示练习。(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中的“芳菲”在这里指( ),“尽” 指( )。

7、整句诗的意思是( )。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2、指名回答。3、齐读。4、沈括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齐读。(板书:观察思考)5、拓展说话: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你想对他说什么?五、小结课文,交代下节课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的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开头就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然后通过哥白尼、沈括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过渡语 :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