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研究_第1页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研究_第2页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研究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不同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研究 摘要:结直肠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兴旺国家,结直肠癌已成为死亡率第2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病例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在经济兴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目前结直肠癌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关键词:结直肠癌;因素;分析 一、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开展、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的改变,均是逐年增高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的

2、直接原因,结直肠癌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成为需要严密防控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年龄因素是结直肠癌预后研究的一个较常用指标。在实际的研究中,中年组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组,青年组占到22.。在实际的研究中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之间的的平均术后生存时间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中年组生存期要长于青年组。在结肠癌患者中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直肠癌患者中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拟可见青年组患者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较青年组术后生存期长;而青年组患者与中年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中年组生存期较长。综上所述,年龄40

3、岁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在结肠癌患者中却无明显影响。年龄40岁的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是因为在青年人就诊时常常被误诊为其它良性疾病,且青年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往往较高所致。 在研究中共有367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另外23例那么因病情较晚而采取了姑息术的治疗。两组间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生存期较长,而在结肠癌组和直肠癌组中也明显发现了类似的特征。这可能与接受姑息术的患者病情往往较晚,局部或远处已发生转移等有关。而进一步研究说明,即使是TNM分期为M1期的患者,如行手术切除结直肠原发病灶,生存期亦较保守治疗的患者长,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性

4、质是影响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这在结肠癌组与直肠癌组中也有相同发现。综上所述,无论临床分期如何、是否有远处转移,都应首先考虑积极切除肿瘤病灶,再辅以相关治疗,有利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远处转移情况最终决定了肿瘤的临床分期。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均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在多因素分析时,T、N仍然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M那么不再是其独立因素,在结肠癌组和直肠癌组中结果亦是如此。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发肿瘤如浸润透过浆膜,一是肿瘤细胞易脱落种植于腹盆腔各处,给根治带来困难,二是容易侵犯周围血管、淋巴管,形成瘤栓,造成血行转移及淋巴转移。因此

5、原发肿瘤侵犯深度增加,直接导致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增高,降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如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患者组织残留临床不可见肿瘤细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导致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如发生了远处转移,那么患者病理分期较晚,预后也相应较差。 二、结肠癌与直肠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在发病年龄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均为中年组,本研究中结肠癌组的老年人的比例比青年人高,而直肠癌组中青年人的比例比结肠癌组高,结直肠癌相比在年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肠癌组中,青年人占13.17%,中老年人占86.83%,而直肠癌组中,青年人占16.59%,中老年人占83.41%,两组数据在年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这

6、与以往的文献报道根本相同。 以病理类型比拟,高中分化腺癌在结肠癌组中比例为55.08%,明显较直肠癌组中的40.80%低。而低分化腺癌在结肠癌组中的比例为10.17%,比直肠癌组中的比例11.21%略低,黏液腺癌在结肠癌组中比例为31.73%,明显较直肠癌组中的40.80%低。而印戒细胞癌在结肠癌组中的比例为2.99%,明显比直肠癌组中的比例7.17%低。 在本组里,直肠癌患者中肿瘤直径4cm者明显较结肠癌多。相反,肿瘤直径>8cm的直肠癌患者较结肠癌少。这可能与两者的解剖关系的不同有关:直肠位于盆腔腹膜,空间狭窄,且位于消化道末端,很容易表现出肠梗阻的临床病症而被发现,而结肠位于腹腔,

7、周围空间相对较大,因而结肠肿瘤一般较直肠来说大。结肠癌中T1+T2占25.14%,T3+T4者占74.86%;而直肠癌患者中T1+T2占18.83%,T3+T4者占81.17%,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就淋巴转移情况来说,结直肠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肠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情况较直肠癌患者多,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肠癌之间TNM分期有显著性差异,这也与的观点相同。 三、结直肠癌青年患者组与老年组的比照 在性别分布上,结直肠癌青年组与老年组间均为男性多于女性,但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这也与大多数文献报告一致。在发病部位上,青年组以直肠癌常见,老年组虽也以直肠癌常见,但较青年组来说明显要低,两组之

8、间有显著性差异。 对39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的研究,其中根治性切除的有315例,采取姑息术的75例,根治率为80.77%。无论是哪种临床分期或者是否有转移灶,均应积极考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在老年组患者中,随着手术适应症的越来越广泛,需注意的是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积极应对并发症。 消化道肿瘤以腺癌最常见。本研究中青年组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的比例分别为32.20%、28.81%、23.73%、15.25%;而在老年组中分别为60.81%、15.54%、21.62%、2.0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肿瘤恶性程度愈高,预后愈差,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相对多见可能是结

9、直肠癌青年组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青年人中原发肿瘤直径4cm、4-8cm、>8cm者分别为22.03%、54.24%、23.73%,而在老年组中分别为25.00%、48.65%、26.35%,两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青年组与老年组在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淋巴转移青年组患者中N0、N1、N2分别为40.68%、37.29%、22.03%,而在老年组中分别为55.41%、27.70%、16.89%,可以看到青年组的淋巴转移比例比老年组明显要高,说明青年组结直肠癌比老年组更易发生淋巴转移,可见,淋巴转移是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结语 1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总体无差异。但在就诊并接受手术时年龄、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性别、淋巴结转移那么结直肠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2青年组与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总的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但在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