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第四章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了解先秦哲学总结阶段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并结合前面两章所学的知识,总结出先秦哲学发展的一条线索,使学生从思维逻辑上对各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韩非的历史观与天道观;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法思想。 学时学时 8学时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2、。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是先秦百家争鸣中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著作保留在荀子一书中。著名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第一节荀子的哲学思想第一节荀子的哲学思想荀子荀子1 1、孔子:、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意思是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2 2、孟子:、孟子:“言必称尧舜”。提出“法先王”。3 3、老庄:、老庄:“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
3、来。”4 4、墨子:、墨子:反对复古,说“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矣”。5 5、荀子:、荀子:提出了“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一、对一、对“古今古今”、“礼法礼法”之争的总结之争的总结(一)古今之争1 1、孔孟:、孔孟:主张礼治、德治。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2 2、法家:、法家:主张法治3 3、荀子:、荀子:他对“礼义”作了新的解释。 “礼者,法之大分,类(律令)之纲纪也礼者,法之大分,类(律令)之纲纪也”;“夫义者,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认为“礼”是“法”的总结,“义”是用来限制犯罪活动的。同时
4、又认为:“礼义者,治礼义者,治之始也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法者,治之端也”;“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众数百姓必以法数制之众数百姓必以法数制之”,主张礼法结合。 (二)礼法之争(二)礼法之争1 1、孟子:、孟子:王道2 2、法家:、法家:霸道3 3、荀子:、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霸道”只可以强国,“王道”可以取天下,他认为应由“霸”发展为“王”, 荀子是王霸、德力统一论者。( (三三) )王霸之辩王霸之辩 1 1、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5、2 2、老庄:、老庄:主张道法自然,崇尚自然,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抹杀了人的能动作用,从而陷入了宿命论。 3 3、荀子:、荀子:他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但人类具有掌握规律、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对“天人”之辩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明于天人之分”这个命题上。二、对二、对“天人天人”之辩的总结之辩的总结 1 1、天与人各有自己的职分和规律、天与人各有自己的职分和规律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2 2、人与
6、自然的相分还体现在对万物的超越上、人与自然的相分还体现在对万物的超越上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宇宙万物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形态:无机物、植物、动物、人类。人位于自然进化的最高序列而又区别于其他自然物。他认为人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群群”(社会组织),(他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人的不同社会地位)。分何以能行?曰:义义(有一定的政治、法律和道
7、德等规范)。”)所以,人能够凭借他所特有的礼义法治超越于万物“制天命而用之”。 (一)(一)“明于天人之分明于天人之分”(二)(二)“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熟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熟与应时之,熟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熟与应时而使之而使之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制天命而用之”突出地表现了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意义,它说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有能力驾驭自然并为人类造福。1 1、墨子:、墨子:提出了“非命”思想与“天志”、“明鬼”的宗教观。2 2、孔子:、孔子:提出
8、“畏天命”与“敬鬼神而远之”。3 3、荀子:、荀子:反对鬼神迷信,分析了鬼神产生的心理因素,认为鬼神产生于“感忽之间,疑玄之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也就是人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时产生的错觉、幻觉。(三)论鬼神(三)论鬼神三、对名实之辩的总结三、对名实之辩的总结 1 1、孔子、孔子: : 提出“正名”思想。(唯心)2 2、墨子:、墨子:提出“取实予名”。(唯物)3 3、老庄:、老庄:提出“无名”思想(主张取消名词概念,因为不能反映客观实在的)。(怀疑论、相对主义)4 4、荀子:、荀子:提出“制名以指实制名以指实”。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第一性的;名(概念)是第二性的,是用来反映或指称客观事物的,名应随着实
9、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以实正名,其政治目的是“明贵贱”,使封建等级制度得到明确。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一一) )事物是可知的事物是可知的“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其唯学乎!”(二)主张才智源于学(二)主张才智源于学 “天官天官”:指人的耳、目、鼻、口、形五种感官。 “天君天君”:指心,心能思维,并统治五官,具有“征知”的作用。 “心有征知心有征知”:也就是指心能通过思维(理性)对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检验(比较、分析、判断) 荀子认为,认识既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又要靠人的思维
10、器官,从而比较正确地处理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所以,他既反对轻视感觉经验的冥想主义者,也反对轻视理性思维的狭隘经验论者。(三)(三)“缘天官缘天官”和和“心有征知心有征知” 荀子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符验符验”用事实来检验理论,“辨合辨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解蔽解蔽”消除思想上的主观片面性。 荀子认为,人的认识的最大弊端就是片面性,“凡人之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为何会产生这种片面性呢? 他说:“故为蔽:欲为蔽,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
11、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患也。” (四)(四)“解蔽解蔽”和和“虚壹而静虚壹而静” 为了克服这种片面性,荀子提出了“兼陈万物而中悬衡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的原则(也就是要从各方面去观察事物,并且根据正确的标准对各方面的观察作出判断)。“衡”就是正确标准,“何何曰衡?曰:道曰衡?曰:道”。“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之。” 那又如何才能体“道”呢?主要依靠思维器官(心),体道的方法是“虚壹而静虚壹而静”。 “虚”就是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接受新知识。“壹”
12、就是要专一,不要分心。心有辨别差异,同时兼知各种事物的能力,而要深刻认识事物,精通一种知识,就必须专心一意。“静”就是要心静,不能胡思乱想。他认为,“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五)学至于行而止(五)学至于行而止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四、性恶论四、性恶论(一)(一)“察乎性伪之分察乎性伪之分”
1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是一种“饥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生存需求和“目好色、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的生理本能。 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顺着人们的本性和真情自私自利和贪得无厌,就不可避免要发生争夺。“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成就天下的大功。所以,荀子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法度”。因此,人性是“恶”的,“善”是人为的结果。(二)性恶与化性
14、起伪(二)性恶与化性起伪同:同:1、二者都是抽象人性论。 2、人的道德是可以教育成的。异:异:1、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恶,所谓“善”是人为的结果。 2、孟子的人性理论是一种天赋道德论,教育在于唤起本心;荀子反对孟子的这种观点,认为道德出于人为教育,在于“化性起伪”,人们的“善”性是后天形成的。(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四)荀孟子人性论比较(四)荀孟子人性论比较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生于约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与李斯同学于荀况门下,受到秦始皇赏识,但遭到李斯陷害。其
15、思想被秦始皇一一采用,成为他统一中国的理论基础。其著作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第二节韩非的哲学思想第二节韩非的哲学思想韩非韩非法:法:统治者颁布的政策、法令,制度术: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势:势:君主驾权臣下的权势(地位、权利)1、韩非对商鞅、申不害、慎到法、术、势各执一端的的思想作了批判继承和吸收,认为三者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在三者中,韩非强调运用时具体情况的不同,如“法莫若法莫若显显”、“术不欲见术不欲见”,强调以法为核心,以术势为辅助,即“抱法处势抱法处势”、“行术行术”。一、法治思想一、法治思想(一)提出了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一)提出了以法为中
16、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二)提出(二)提出“以法治国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不阿贵”的思想的思想 韩非把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四个阶段,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停滞不前,也不可能倒退。这里他承认历史发展进化是对的,但具体划分并不科学,更不符合实际的是把历史发展归结为“圣人”的发明创造。二、社会历史观二、社会历史观(一)对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一)对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进行划分 由于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人们必须因时制宜地改革政治制度,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为此他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
17、备变”。就是说,时代不同了,社会的事情也不同;社会的事情不同了,采取的措施也必然随之变化。这里他强调了应该因时制宜,因事而变,肯定了社会历史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二)提出(二)提出“世异则事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进化观的历史进化观 韩非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和人口增长有关,他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人口多少与财富多少的矛盾。这个矛盾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和争夺,所以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是合情合理的,君臣、父子之间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正如他所说的“上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三)指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18、的根本原因(三)指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根本原因 1、继承了老子关于道是万物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思想 2、认为理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具体事物的形式 将“道”和“理”作为一对范畴论述。“道”和“理”的关系即:理作为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总是受普遍之道的制约;而道本身又存在于万理之中,之中,并通过特殊规律表现出来。 3、“缘道理以从事” 他认为做事情应该考虑“道”和“理”两方面,只要遵循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事情就能办成。三、三、“缘道理以从事缘道理以从事”的天道观的天道观(一)肯定(一)肯定“天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提出了(二)提出了“道道”和和
19、“理理”的学说的学说 韩非哲学思想中,他所谓的“因自然”,包括“不逆天理,不伤人情”两方面,天道观是与人情论相联系的。 (一)在君臣关系上(一)在君臣关系上,韩非一方面肯定了“忠”赞成臣子对君主要尽忠,“尽力守法,专心事主,为忠臣。”另一方面又怀疑臣民有真正的“忠心”。所以,他说:“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 。 (二)对父子和兄弟关系(二)对父子和兄弟关系,韩非也不认为是绝对的、纯粹的感情联系,也还是有利害关系。他也讲“孝”,他认为孝子的义务就是“家贫而富之,父若而乐之。”但他又说:“孝子爱其亲,百数一也。”另外,父母对子女也是有算计的。“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杀之” 。 (三)夫妻关系也要当做敌对关系处理(三)夫妻关系也要当做敌对关系处理,要警惕防备。四、四、“好利恶害好利恶害”的人情论的人情论 、对前识(即主观臆断)进行了批判 、认识必须依赖感觉器官与外界的接触,也强调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提出“参验”(比较验证)来验证已获得的认识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通过比较验证概念与实在是否一致来判断审视一种言论的是与非。 、要求以实际功效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五、反对五、反对“前识前识”,注重,注重“参验参验” “形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液化气割炬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数控高速雕铣机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圣诞礼品挂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中国防水胶凝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沙泥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医养结合大楼环境控制与监测方案
- 供水二次加压站选址与建设方案
- 年产2万吨塑料彩印包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个人创业投资协议书
- 汽轮发电机原理课件
- 康复治疗技能培训课件
- 2025年化妆品检验员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十五五智能制造推进的战略思考报告-数字化转型基本普及 智能化升级战略突破
-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讲解
- 西门子认证工程师实训 项目1:西门子触摸屏画面组态实训1
- 降低血透导管感染率品管圈
- 装配式厕所采购及安装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反假货币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足协运动员与经纪人委托合同
- 2025年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复习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