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_第1页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_第2页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2019-12-02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雪山1899 年,甲骨文被发现,迄今已有120 年。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编号为Y0712 的甲骨。 其正面残存91 字,反面 82 字。这是一篇长篇记事卜辞,表现出殷人对占梦异乎寻常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关于“大骤风”的记录,是殷商气象史上极为重要的史料。李韵摄/ 光明图片自成体系绵延不断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

2、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 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

3、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不仅如此, 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 个距今 7000 多年的刻画符号,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从文字结构

4、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汉字方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由甲骨文、商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及以后的行书、楷书,其嬗变轨迹清晰可见。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并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 1443 年

5、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 1945 个。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记载历史传承智慧甲骨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 273 年的史事,内容异常丰富,涉及祭祀、征伐、年成、田猎、疾病、祸福、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制风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以及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甲骨文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慧和创新精神。当时的天文历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具有世界上最早关于

6、日食、 月食和星象的文字记录。 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居世界的前列,已经种植黍、麦、稻、粟等农作物,掌握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等一整套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其中有关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代希腊早 1000 多年。甲骨文中还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记载,如人们有组织地治理河流、气象预测、开采铜锡铁和玉石等矿产资源,甚至都城的布局都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影响。当时,我们先人的医学已取得惊人的成就,已对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泌尿、小儿和传染病等疾病进行了初步的分科,享誉世界的针灸术在甲骨文中也有明确的证据。此外,甲骨文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龋齿记录,这比埃及、印度和希腊的

7、同类记载要早700 至1000年。实证商周探寻夏朝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古史辨”派学者开始质疑夏代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夏商周历史的材料很少。比较全面记载三代文明的是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里面记载确切的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而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公认的年表。再加上史记著于西汉,距夏商周时代较远,作者司马迁也没有见到过距其 1000多年前的信史甲骨文,从而导致人们对三代文明的质疑。疑古学派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目前在外国学者中影响甚巨。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向壁虚构,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以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为线索,探寻夏代的历史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