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_第1页
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_第2页
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油气上窜速度实用计算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用相对时间计算钻井及井下作业施工中油气上 窜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一次下钻测量记录两个时间, 就能计算油 气上窜速度,解决了一般开发井不测量迟到时间和传统方法计算中数 据取值一致性差、精度低的问题。对等直径井眼与复合直径井眼分别 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本文包括前言、基本原 理与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及结论认识等。对传统的迟到时间法、容积 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主要不足。主题词:钻井井下作业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一、对传统计算方法的分析及问题提出在钻井和井下作业施工中,油气上窜速度是衡量井下安全的重要 技术数据,是确

2、定下一步施工方案措施的重要技术依据。油气上窜速 度过高,将导致井涌井喷问题发生,造成对地下油气资源的破坏、对 地面环境的破坏和对钻井施工安全的严重威胁。特别是随着油气勘探 开发区域的逐年扩大和地下状况的不断复杂化,对钻井和井下作业技 术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油气上窜速度的测量计算也要求更准 确、更方便。对于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传统的方法包括“迟到时间法”和“容 积法”两种方法。毋庸置疑,这两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 是,这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关键参数一一迟到时间、 泥浆泵排量的准确 性问题,对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影响。迟到时间法是钻井现场一直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一是迟到时间

3、的测量比较繁琐;二是迟到时间的测量计算中受到 “钻 井液运载比”影响和钻具内部下行时间影响,很难保证计算的精确性; 三是迟到时间的测量计算与油气上窜速度测量计算是在不同的下入 钻具次数和状态下,数据一致性差;四是没有将油气侵段的显示时间 引入上窜速度计算中,缺乏全面性;五是用钻屑的迟到时间计算油气 上窜速度不合理;六是没有考虑复合井眼情况;等等。同时,开发井 钻井和井下作业现场一般不测量迟到时间的实际情况, 也是影响该方 法进行计算的现实情况。对于容积法,现场应用较少。主要是泥浆泵排量的具体值精确性 差,井眼容积也不容易准确确定,因此计算精度低。因此,考虑一种新的测量计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作者

4、在长期分 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实用方法相对时间 法。二、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相对时间法,是利用钻井液循环中各种时间所占相对比例进行计 算的。不同性质的钻井液,在返出井口时都有相应的显示时间,显示 时间的长短受到循环排量、井眼容积、相应体积等因素影响。对于井 身结构、循环排量、井眼容积、相应体积确定的井眼,井口显示时间 的相对长短就代表着所占井段的相对长度。 在发生油气侵、盐水侵等 情况下,钻具(管柱)下入后循环时,井眼上部未受到侵染钻井液有 一定的显示时间,下部受侵染钻井液返出后也显示并持续一定的时 间。这两部分时间分别代表着未受侵染井段和受到侵染井段的相对长 度,对其进行记录

5、并引入到计算当中,即可计算出油气上窜速度,这 就是相对时间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质。实际的井眼,可为单一直径井眼、复合直径井眼(包括二级复合 直径井眼、三级复合直径井眼、多级复合井眼等)。在测量计算中, 每一种井眼都有三种情形,即钻头(管柱底部)深度浅于油层顶部深 度、与油层顶部深度相同和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 下面分别进行推导。假定:1、开泵后油气不再侵入井眼;2、忽略开泵后油气滑脱、气体膨胀上升速度。(一)单一直径井眼单一直径井眼,是指井眼直径比较一致的井眼。 钻井中下入技术 套管后再次开钻井段较短的井,可以认为是单一直径井眼。对于井下 作业施工井,因为一般在套管中作业,大多为单一直径井眼。1、钻

6、头(管柱底部)深度浅于油层顶部深度的情形将钻头(管柱)下至油气层以上某一深度,开泵循环(应保持等 泵速)并在井口记录显示时间段tl、t2,根据记录的时间计算油气上 窜速度。应考虑到下入钻具(管柱)时油气侵钻井液返入了钻具(管柱)内部,随开泵循环又进入环空与环空油气侵钻井液一同上返。参见图1。(1)(2)(3)图1钻头(管柱底部)深度浅于油层顶部深度的情形图1 (1 )表示钻具下到油气层以前井眼中实际情况,图 1 (2)表示下入钻具(管柱)开泵前的状况,图1 ( 3)表示开泵后钻具(管 柱)内油气侵井液刚好全部进入环形空间的时刻。 油气上窜速度由下H1式计算(1)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m/h ;

7、H1 油气侵井液实际高度,m ;t静 从停泵起钻至本次开泵的总静止时间,h。根据图1,存在如下关系式:tit (Hi h-ih1)qi /Q H h hq内qi一t2H2q2/QH 2t (Hi hihi)q内 /Qtit (Hi hihi)qi /QH油比hiH 2(Hi h)q (Hi hihi)q(Hihihi)q 内对以上求解得:tiq内 qiq 内hiqqiq /LJ(Hi qiq内hi)H2HiH钻头hiH钻头Jht静(2)这就是此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式中:ti 循环时井口油气显示的时间,t 将钻具(管柱)内受侵钻井液全部替入环空的时间,从开泵循环到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h;q井眼容

8、积,L/m ;qi、q2井眼环空容积,L/m ;对于等直径井眼,qi q?。 q内钻具(管柱)内容积,L/m ;hi 下入钻具(管柱)后油气侵段上升高度,m ;g 钻头高于油气层顶部高度,m;H?下钻完后未发生油气侵井段长度,m ;H油一一油气层顶部深度,m ;H钻头钻头(管柱)底部深度,m ;Q 循环排量,L/s (不用于计算)。从式中可知,对于一口具体的井,油气层顶部深度 H钻头、井眼容 积q、环空容积qi、钻具(管柱)内容积q内是确定的,下钻到井底开 泵后只要准确记录两个时间ti、t2,与总静止时间t静一起代入公式便 可求出油气上窜速度。公式虽然繁琐,但未知条件只有三个,因此借 助于计算

9、机可方便进行计算。(可根据井眼实际考虑一定的扩大率, 井下作业施工不必考虑)2、钻头(管柱底部)深度与油层顶部深度相同的情形将钻头(管柱)下至油气层顶部,开泵循环(应保持等泵速)并 在井口记录显示时间段ti、t2,根据记录的相对时间计算油气上窜速 度。计算方法参见图2。H2钻具井目艮H2-S2血一3未侵段Ml+K14h2(U)钻头(1) (2)(3;图2钻头(管柱)深度与油气层顶部深度相同的情形根据图2,存在如下关系式:1 t (比 hJqJQ 已 h,上2H 2q2 / QH 2_t_ (Hi h)q内 IQ q内ti t (Hi hi)q, IQ q,H油 Hi hi, H 2Hiq (H

10、i h)qi (H, hjq 内对以上求解得:t Bq内q q内H2tzqHi tiqiHiH油q(半一) qti qi q 内/. vtH 油 i(3)q(+ )如qitiq q内hiq q q内qiqHi这就是此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与公式(2)相比,相对比较简单。因此,现场采用此种情况下 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较更为方便。3、钻头(管柱底部)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的情形钻具(管柱)下至油气层内部或底部时,因 h2值是确定的,因 此计算方法相同。若将钻具(管柱)下过油气层很长距离(出了油气 层),循环时井口油气显示将发生间断的问题, 使计算困难且不准确, 不应采用。计算方法参见图3。(1 ) (

11、2 )(3)图3钻头(管柱)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根据tit (Hi hi h2)qQ Hi hih2t2H 2q2 / QH 2_(Hi hih2)q内 /Q q内tit (Hi hih2)qi /Q qiH 底h2 Hi g H2(Hih2)q (Hi hi h2)q (Hi hi h2)q 内解得:tCh tiCiq内hiq q q内qi q内H2qt2qitiHiqt2qitih2Hiq(七2qitih2qiq qi q内 Hi qiq内这就是此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式中:h2钻具(管柱)下入油气层中的长度,m ;H底一一钻具(管柱)底部深度(应小于或等于油气层底部深度),m。(二)复合

12、井径井眼单一直径井眼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复合直径井眼计算方法相对繁 琐一些。针对目前最常用的复合井径井眼、 假定油气侵钻井液在井眼 最下部,分析介绍如下。i、二级复合直径井眼(i)钻头(管柱底部)深度浅于油层顶部深度的情形计算方法参见图4。图4钻头(管柱)深度与油气层顶部深度相同 根据t2 H25/Qt3 H 3q3 / Q(Hi hihi)qiH 2qi H 3q3_(Hi g hQq内 /Q q内 ti t (Hi h hJqi/Q qiti t (Hi hi h)qi/Q t2 t3 H 2qi / Q H 3q3 / QH 油=H i +h| H 2 +H 3解得:tqi q 内hi(H

13、ih)qi q内H2Hitiqqitiqiq内3八H钻头(i)qitiq -vq3H钻头(生i)H3qiiqiq 内hit静 t静(5)式中:t从开泵循环到见到油气显示时间,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分析:对于单一直径井眼,qi q3,空i,qit t2,则上式可变为v H钻头qd1八静J,与等直径井眼情况(t静2)相同。qtiq q内(2)钻头(管柱底部)深度与油层顶部深度相同的情形计算方法参见图5。K2Ml+kl+h2(1 )(3)图5钻头(管柱)深度与油气层顶部深度相同根据t2 H25/Qt3 H 3q3 / Q(Hi hi)qiH 2qi H 3q3_(Hi hQq 内/Q q 内

14、ti t (Hi hJqi/Q qiti tt2t3(Hi hQqi/QH2qJQ H 3q3 /Qt2t3tH 油=H i +h| H 2 +H 3解得:thi(6)qi q 内qt H Hi qiti坐H3qH油(虫 i)H3 q“ ti 、q( *)qitiqiq内H油($ i)H3 qi“ ti 、q(.)t静vi qiq内H2Hiq qi q内,H1 qi q内式中:t从开泵循环到见到油气显示时间,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分析:对于单一直径井眼,q q3,$qi1, t t2,则上式可变为v ,与等直径井眼情况(3)相同。(3)钻头(管柱底部)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的情形计算方法

15、参见图6。H3C+3 I/K2 (t2)Hl 44JJtlthlthZAkz : p/油气侵役J:站头(3)图6钻头(管柱)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Hi hih2)q,H 2qi H 3q3根据:1 t (出 h,h2)qJQt2 t3H 2qi /Q H 3q3 / Qt (H hih2)q内 IQ q内t1t (H h-ih2)q1 /Qqit2t3 tH 底h2HihiH2 H3解得:tc内 tiCi C内iqiq内H2业Hi亜h2生H3qitiqitiqiHiH底(鱼i)Haqiq(>)h2qtiqiq内(7)H 底(q3 i)Ha vqi 丄q(-t- ”静如qiti qi C

16、h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分析:若等直径井眼,则qa,t t2,上式可变为t也底i巫,与等直径井眼情况(4)相同临百“静静2、三级复合直径井眼(i)钻头(管柱底部)深度浅于油层顶部深度的情形计算方法参见图7。(1)(2)(3)图7钻头(管柱)深度与油气层顶部深度相同的情形根据:t2 H25/Qt3 H 3q3 / Qt4 H4q4 /Q_t_ (Hi g hjq内/Q q内ti t (Hi nhjqJQ qi1 t(Hj h| hJqJQ(Hj h| hjqt2 t3 t4 H2qi/Q H3q3/Q Hqqq/Q 出5H4q4t2 t3 t4 t(Hi h)q (Hi hihi)q (Hi

17、hihjq 内H 油二Hi+hi H2+H3+H4解得:tC; tiqc内h q qi q内 (H h)hl(Hihi)qi q内H2 业(Hihi)坐 H3 q±H4qitiqiqiHiH钻头镇叽(q凹q(tqitiq;)H钻头哼叽晋叽q(+)t 静qitiqic;hit静(8)式中: Hi、H2、出、H4 各井段长度, m ;ti、t2、t3、t4Hi+hi h2、H2、H3、H4 段钻井液返出井口时间,h ;qi、q3、q4 Hi、H2、H3、H4井段的容积,L/m ;t 从开泵循环到见到油气显示时间,h。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对于其它井身结构的井,可根据相同原理进行推导

18、计算。对于油气活跃、油气侵段已达到中部井眼的情况, 可根据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计算,只是计算相对繁琐一些分析:对于同一直径井眼,qi q3 q4,主空1 t t2,则上式变qi qiH钻头)t静为v q(qiti qi q内J,与等直径井眼(2)相同t静2、钻头(管柱底部)深度与油层顶部深度相同的情形(1)计算方法参见图8。图8钻头(管柱)深度与油气层顶部深度相同根据:t2 H2q1 /Qt4 H4q4 /Q(H hjq内 /Q q内_ttit (H hi)qi/Q qti tt2t3t4(Hi hi)q/QH 2q1 /Q H3q3/Q H4q4 /Qt3Hiq (Hihi)qi(Hihjq

19、内(Hi hi)qiH2CiH3q3 H4q4H油二Hi+hH2+H3+H4解得:Ch titCi C内q Ci q内,HiCi C内H2虫 Hi93 H3CitiCi虫H4CiHiH油(巫i)H3Ciq(tqiti qiq内(乞 i)HCii )H 油(虫 i)H3(主 i)H4Ci Cit i(9)q()t 静qiti qi q 内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分析:对于同一直径井眼,Ci q3则上式变H油t2i,与等直径井眼情况(3)相同。3、钻头(管柱底部)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的情形 计算方法参见图9。K4 (t4).钻具(3)井眼HLihl +h2HL+hli'h2根据图9钻

20、头(管柱)深度大于油气层顶部深度tltt2t3t4(Hi hih2)q/QH2q/Q H 3q3 /Q H4/Q(Hihih2)qiH2CI1H3q3H4q4tit(H hih2)q内 /Q q内hih2)qi /Q qi(Ht3h2 Hi hiH2 H3 H4(Hih2)q (Hihih2)qi(Hihih2)q内解得:qi c内q qi q内Hiq ci c内Ciq内h2H2企Hiqtiqt2qitih2*qiqiH4Hi(世 i)H3Ciq(+ -Citi qi q内(玉 i)H4Cii )h2H 底(Q i)H3 吕 i)H4Ciq("*7qtiqi)t>Ci q内h2

21、t静(10 )这就是该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分析:若等直径井眼,q3C4, tt2, 上式变为v t H底i皿,与等直径井眼情况(4)相同-鱼為)如静由此得出下列常用计算公式:一级复合井径井眼(单一直径井眼)(i)vq(2)v(3) vqitiqiH油q内t2iqtiqq内H底t2iqtiqq内q(q(八静八静h2 t静二级复合井径井眼:(1)h钻头世i H3qti丄qt静hit静qitiqi q 内(2)H 油($ iMqz ti gq(”静qitiqiq内(3)H底(虫i)H3 q)t> q内h2t静三级复合井径井眼:(i)vH钻头(生qiq(丑 i)H4q _hti )tt静i)H3q

22、itiqi q内(2)v(鱼 i)H3(q DH4qiq,ti gq(”静qiti qi q内(3) vh底(q 1)H3(q4 叽q(+一)t静qtiqc内h2t静更为复杂的井身结构,可按类似方法推导并进行计算。三、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1、钻具(管柱)下入深度问题钻具(管柱)下入深度分三种情况,即下至油气层以上深度、顶 部深度和中部(底部)深度。下至油气层顶部是指在开泵初期钻具(管 柱)处于顶部,一旦开泵循环、钻具(管柱)内油气进入环空后,可 进行钻具(管柱)活动,防止发生卡钻问题。下至中部(底部深度), 应以下至油气层内部更合适,一般情况下不要下过油气层太长距离, 防止井口油气显示间断对于测

23、量计算的影响。2、循环排量问题开泵后应保持排量稳定,不能过多调节。若井下情况需要变化排 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时间进行相应的修正(如采用1/3排量时,显示时间是全排量的3倍)。3、两个时间的测量问题开泵到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t2、t、t和从见到油气显示到显示段 结束的时间ti,应根据油气侵混浆段实际显示确定,准确记录。一般 情况下应以是否对井控安全造成影响来确定, 取混浆段显示时间的中 间点。4、井眼容积与环空容积问题对单一直径井眼,因钻具(管柱)处在同一井眼、同一次下钻开 泵过程,容积变化对时间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不考虑扩大问 题;复合井眼用到的井眼容积,中、上部在套管中,不考虑扩大问题。 油气侵段在井眼最下部,井径有一定的影响,应考虑扩大率问题;井 下作业施工不存在该类问题。5、现场应用问题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井眼情况首先确定各项常数,预先代入公式 计算出来。在循环时测量完两个显示时间后,与总静止时间一起代入 公式,可方便求出油气上窜速度。四、结论及认识1、用相对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是一种新的思路。通过一次 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