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_第1页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_第2页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_第3页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_第4页
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束丝机、绞线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标准一、绞合工艺的工艺要点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在未装夹单线或股线前,应根据设备检查的要求,检查设备情况。必要时启动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各相关部件的运行情况,各类保护开关是否有效。绞线机2)检查各类领用材料是否符合工艺指导卡规定和生产令的要求,如单线的规格长度、各类包带的规格等等。3)按工艺要求将将单线或股线安置到放线架上,注意内外层绞向、排列等应与工艺要求一致。预调好放线张力以及收线张力等。4)根据生产指令和工艺要求选配并安装好各类摸具,如并线模、紧压模等,必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5)收线盘的容量应与生产长度和规格相适应,装夹时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2、2、绞线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1)设定好绞合节距和绞合方向,将单线或股线逐步穿好并与导引绳连接引入到收线盘。2)低速启动设备,运行一定长度,停车后检查节距、绞向等。同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再作一检查,以确定完好。3)待确认符合要求后再正常开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因巡回检查绞线外径、查看绞线是否有缺股、断丝、外观等并按半成品检验规范要求记录。4)检查绕包质量情况,包括搭盖、接头、外形等。5)0.3mm以下单线允许接头,但相邻两接头必须大于300mm,0.3mm以上单线必须焊接,接头应修平。不得有2根以上单线一起扭接。6)排线的节距应与绞线尺寸和收线速度相适应,严禁严重的交叉排列。线盘不能装

3、得过满,一般应低于盘边510mm为宜,卸盘时应注意防止碰伤线芯。3、绞线完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对每盘下机后的线芯应认真填写流水卡及各类报表,以确保半制品流转质量。2)对每盘线芯下车后应再次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并按指定地点堆放提交仓库称检重量。3)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以防止他人误操作引起设备故障。二、束线、绞线的质量标准1、束线的质量标准l)外观 绞合后的束线,单线表面应光洁,无明显的机械损伤,不得有氧化变色现象,不得有明显的松股和背股。对于镀锡线芯,表面要求色泽均匀、光滑,不能有黑斑,镀锡层均匀,不应有漏镀等。 2)尺寸 单线应圆整,不应有明显的拉细现象,拉细必须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束线外径应

4、在工艺要求以内。 3)结构与组成 束线不得有缺根、断根、松股,搭股、束线表面如有轻微擦毛,仍可作合格品。结构与组成必须符合工艺规定。 4)束线的节距比和束制方向应符合规定。 5)焊接 一次束合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但单线允许焊接,焊头距离不小于300mm,焊头外经不超过公差绝对值的2倍,复绞线用的股线允许焊接,焊头距离不小于1m,焊头应修光、锉圆,其焊头直径不能超过标称直径的0.2mm及以下,第6种束线的单线允许扭接,但不允许有毛头,线芯应平滑。绞线机6)装盘成盘导电线芯排线整齐,平整,不得有腰鼓形和线芯互相压叠现象。2、绞线的质量标准 l)、外观 绞线外观应光洁,不得有三角口、裂纹、斑疤及夹

5、杂物,节距均匀整齐,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对于铜绞合导体不得有氧化变色现象和黑斑。对于镀锡线芯要求色泽均匀,光亮,不得有黑斑和漏镀。 2)、尺寸 组成绞线的单线的挣细量,必须在规定范围内,绞线外径应符合工艺规定。 3)、结构与组成绞线的结构与组成,及成品直流电阻值应符合GBT3956 1997电缆导体)的规定。不能缺根,少股、断股、压叠,对扇形线芯压型的偏心度不能超过10。4)、节距和绞向应符合工艺要求。5)、状态,除架空绝缘线用硬铜导体外,其余铜导体必须是退火状态。绞线机6)多层绞线由内至外节距比逐渐缩小,且同层节距保持一致,绞合各层应相反。7)第2种合第5、6种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单单线或

6、股线允许焊接,焊接处的直径应不大于偏差绝对值的2倍,束线焊头外径不大于标称直径0.2mm,同层或相邻层的焊头距离不小于300mm。束丝机、绞线机产品的质量缺陷和预防束丝、绞线产品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绞线表面擦伤,刮伤线芯产生原因:通常一是分线盘上的线嘴磨损,二是单线跳出滑轮,三是穿线用木管或塑料管磨通,四是牵引设备推线板上的定位销损坏,五是压模中有异物等原因。消除的办法:更换分线盘上的穿线嘴和穿线用的木管、塑料管,检查线芯的走向是否正常,保护线芯不与设备直接磨损,并随时检查压模是否完好,并注意操作方法。2、单线在绞合时断线,缺股单线断线产生的原因:l)由于放线张力过大拉断线芯。2)单

7、线在拉制时松乱、排线不好、压线跨线,造成线芯挣断。3)单线本身材质有裂纹,机械性能不好脆断。4)放线盘安装位置不当,轴向晃动,造成断线。5)单线跳出滑轮槽,机械卡断。排除方法调整放线张力,使之适当。注意选择进线,发现拉线时有松乱现象,必须经过复绕后方可上机。注意操作方法,仔细检查放线盘的位置,使放出的线不摆不跳,检查单线经过的地方,有没有跳出导轮槽的现象。要检查线芯表面质量,看是否有裂纹、夹渣、斑疤等缺陷。如果断线发生在内层,而断头已经走得过长,就无法修理,只有剪去这段缺股线芯,如果断线发生在外层,应把线修复后再开机。3、过扭过扭是指绞合过程中,扭绞过度呈麻花形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绞线在牵引

8、轮上绕的圈数不够,一般少于4圈,摩擦力过小而打滑,造成扭绞过度。二是收线张力松或收线盘不转,而转体仍在旋转,而造成扭绞过度。排除方法:如果外层单线已经剧烈变形,损伤严重,已无修复的可能,只有剪断。如果单线不受严重损伤,可将设备转体部分和牵引部分分开,将其朝绞合相反方向转动,使局部扭绞部分退回,再用手把线芯修好,并把多余的单线再绕到收线盘上,把设备和转体牵引合一,较松的过压线模后,用力压线,另用模具手动修复,这样就可重新开机生产。4、束线、绞线中单线背股、松股产生原因:一是放线张力不均匀,松松紧紧,张力松的线芯走得多、造成背股,二是压模孔型太大,起不到适当调节张力的作用,三是压模位置不当,绞合角

9、不合理,四是节距比较大等。束线机束制19股及以上的单线芯,由于束线没有方向的区别,只能同向束制,所以线芯结合呈不规则状态,目前生产厂家大都采用双节距束制,因此束线束制19股以上的线芯,背股,松股现象比绞线严重。排除方法:对束线(l股以上的束制品)一是改进束线的放线装置,采用较先进的单线张力放线器,使每根单线的张力都可以调整、控制。二是采用导向模,导向模的孔径为束线计算外径叨97%。这样导向模可以适当调节张力。三是改用单节距的束线机,这种束线机的束制产品,可以达到绞线的水平。四是对背股,松股严重的束线芯,用过模复绕修复的办法,也能达到使用的要求。五是适当调整节距比。对于绞线产品背股,松股的排除方

10、法:一是调整放线张力,使之均匀。二是改换压模,便线芯在模孔中不要松动,注意压模的喇叭口,如果喇叭口已经损坏,也不能使。三是调整压模座的位置,使绞线的绞入角合理。四是如果绞合节距较大,应适当减小。5、排线混乱、压线产生的原因:绞合产品一般都是成盘供应。大截面,要一根根的排好,尤其是底层线要特别注意排整齐,在排线调头时,由于有一个停留,应特别注意,上下层之间不能留有太大间隙,排距要适当,过大容易造成压线。排除的办法:首先要调整收线张力,当手动排线时,一能够排得动为宜,第二根据线芯直径大小更换排线节距,排好第一层是关键,一定要排整齐;排第二层,在调层时,要进行人工排线,确保排线质量。三是加强操作责任

11、心随时观察排线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注意固定好两个线头和留边距离。6、单线线径忽大、忽小或掺错线芯产生原因:绞合中发现单线线径超差或掺错线芯,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执行工艺规定,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消除方法:掺错线芯如果长度不长,可以扒下,重新换线,按编线修理法修复。如果长度太长,就无法修理,只有下机,另行处理。因此上机前,操作者应认真检查和测量。当然管理者也应该提供一个保证办法,比如线规是否偏多,公差是否合理,生产调度是否安排得当,按PDCA原则认真思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避免人为的不良品和废品的产生。7、绞合线芯松股产生的原因:(l)节距过大,造成绞合线芯不坚实。(2)压模孔型

12、过大,起不到压实和调节作用。线模喇叭口过大或被磨损,损坏。(3)放线张力不均匀,松松紧紧。(4)各层节距比配合不好。(5)线芯状态不符合工艺规定,尤其是铝线芯。(6)分线器和压模座的位置不当等。排除方法:首先严格工艺纪律,执行工艺操作规程,适当减少过大的节距,调节好放线张力和压模。分线器到压模座的位置,根据不同的结构,一般调到200250mm为宜。对于绞制一些抗拉强度特别大的绞线,可以采用组合模具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操作者按工艺操作规程中规定的办法进行操作,是相当重要的。8、绞合方向错,绞合节距不合格(主要是偏大)产生原因,方向错主要是判断错误,操作者在操作时,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按工艺

13、卡片执行,并且应加强流动检查,防止人为的不良品和废品的产生。9、绞线中单线起槽或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单线表面的麻坑、斑疤、三角裂、夹渣等缺陷,主要是材料带来的,当然线芯表面有碎裂现象,也不排除拉线模孔型不合理而产生的,此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线芯表面起槽呈连续性,一般都是拉线时造成的,拉线润滑条件恶化,表面粘铝而造成,不呈连续性的起槽,有可能是绞线压模粘异物所致。消除办法:对于拉线时铝线起槽,应首先检查拉线润滑效果是否能满足拉线的要求,需及时更换润滑油,更换拉线模具,或排除粘在线模上的杂物,认真检查进线,对不合格的进线要及时排除,同时检查压线模有无损伤,有无杂物,要及时修理和更换。束线、绞线的

14、不良品、废品,主要问题有过扭、内层或外层单线断裂、缺股、单线或绞线表面擦伤、单线背股、单线起皮、斑疤、脆断、拱起、有夹杂物、线径超差或掺错、绞合方向错、蛇形、绞合节距大、长度不合格、绞合松股、排线乱和压伤、刮伤、撞伤、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直流电阻不合格等。绞线机绞线时绞线表面擦伤,给线芯造成破坏,怎么解决?绞线机绞线时绞线表面擦伤,给线芯造成破坏,怎么解决?绞线机绞线时绞线表面擦伤,给线芯造成破坏。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产生的。1、分线盘上的线嘴磨损,2、单线跳出滑轮,3、穿线用木管或塑料管磨通,4、牵引设备推线板上的定位销损坏,5、压模中有异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采取

15、以下方法解决:1、更换分线盘上的穿线嘴和穿线用的木管、塑料管,2、检查线芯的走向是否正常,保护线芯不与设备直接磨损,3、随时检查压模是否完好,并注意操作方法。绞线机束丝过程中单线断线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绞线机束丝过程中单线断线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最近,一些朋友问及绞线机在束丝的时候,单线断线,到底怎么解决呢?不错,这种单线绞合时断线的情况确实存在。一般原因如下:l)放线张力过大拉断线芯。2)拉制单线时松乱、排线不好、压线跨线,造成线芯挣断。3)单线本身材质有裂纹,机械性能不好脆断。4)放线盘安装位置不当,轴向晃动,造成断线。5)单线跳出滑轮槽,机械卡断。绞线机束丝中单线断线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种原因。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排除。调整放线张力,使之适当。<注意选择进线,如果有松乱现象,必须经过复绕后方可上机。仔细检查放线盘的位置,使放出的线不摆不跳,检查单线经过的地方,有没有跳出导轮槽的现象。看单线表面质量,要检查线芯表面质量,看是否有裂纹、夹渣、斑疤等缺陷。如果断线发生在内层,而断头已经走得过长,就无法修理,只有剪去这段缺股线芯,如果断线发生在外层,应把线修复后再开机。绞线机单线线径忽大忽小或掺错线芯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绞线机单线线径忽大忽小或掺错线芯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绞线机绞线时,如果出现单线线径时大时小,或者是参错线芯该怎么办?你是否也被此类问题困扰了呢?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