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从岸边随着连续排放的污水进入表面排入任何水深处排入用管道将污水输送到河床中某个位置从水底排入发生陆上泄漏事故,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从岸边流入河流发生水上泄漏事故,污染物在河流中某个水深短时间排出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方式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问题:分析河流的混合过程、离散系数及相关计算;了解污染物进入河水后的输移规律和浓度分布。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河床高低起伏;任一断面上,流速沿垂向和横向变化,水深沿纵横向变化;离散由流速的垂向和横向变化引起。河流的宽度相比深度大得多,流速在河流横向上的分布不均是产生离散的主要原因。二维明渠均匀流:
2、流速沿垂向变化,水深为常数;离散主要来自速度的垂向分布不均。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7.6.1 河流混合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物在随着水流向下游迁移的过程中,同时在水深方向和河宽方向扩散。污水与河水在纵向、横向和垂向各方向进行混合。由于河流的宽度通常大于河流的水深,因此污染带首先扩展达至全水深。 4.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第二阶段:污染物除了继续在水流方向运动外, 在河宽方向也继续作横向扩展。垂向混合很快完成,主要是横向混合,常在垂向上对各流动参数取平均,按纵向、横向二维问题处理。污染带扩展达至全断面。 4.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第三阶段:污染物主要只在水流方向迁移离散。污水沿河流纵向继续移流
3、离散。混合过程按一维纵向离散分析。 4.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三个阶段的划分依据: 费希尔将排放源当作一垂直线源,以二维移流扩散方程的解为计算公式,定义岸边最小浓度达到断面最大浓度的约50%处作为断面完全混合的临界点,由此得到顺直河流中达到全断面完全混合,即进入第三阶段的距离估算公式:uDVWL21 . 0uDVWL24 . 0(4.138)(4.139)对于在岸边排放对于在河流中心排放 7.6.2 河流的紊流扩散系数将天然河流近似看成宽阔明渠,利用雷诺比拟确定垂向扩散系数。(1)垂向扩散系数二维明渠紊流的剪切力 dzdutttDdzdu雷诺比拟假定00hz2*0uhx2 7.6
4、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hddx 2hkudxdu)1 (1*2)1 (*2hkuDt*10*106)1 (2hukdhkudDDtt对深度取平均4 . 0k卡门常数卡门常数*067. 0huDt垂向扩散系数(4.140)摩阻流速越大,表明边界摩阻力越大,则紊动强度越大。 水深越大,对涡的限制越小,从而涡的尺度也可以越大。 )1ln(*0kuuu明渠的流速分布ttDdzdu2*0u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2)横向扩散系数 由于河底和水面的影响,横向上的流速分布在不同水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不能像求垂向紊动扩散系数那样利用横向流速分布和雷诺比拟求得横向紊动扩散系数。)
5、(*hWfhuDu 设:横向平均紊动扩散系数(4.141)顺直的明槽、河段 25. 024. 0)(hWf灌溉渠道 2 . 01 . 0)(hWf*15. 0huDu弯曲和各种不规则的河流 (4.144)8 . 04 . 0)(hWf*%506 . 0huDu (4.142) 二次流的对流和紊流扩散将显著增强横向混合作用,大大提高横向扩散系数值。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3)纵向扩散系数紊动在纵向和横向的尺度都属于平面尺度,纵向紊动扩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紊动系数在数值上也应该是相近的。由于纵向扩散和离散混在一起,难以在实验或实测中将它们分开,所以实测取得纵向扩散系数的值比较困难。
6、纵向离散作用远大于纵向扩散作用 ,实际计算中可忽略纵向扩散系数 。*86. 5huDL*15. 0huDu 纵向扩散系数纵向离散系数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与规则的二维明渠流动相比,天然河流的离散系数不同于规则明渠的离散系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规则二维明渠的离散系数大。河流纵向离散系数一般在空间上都是变化的,显然对于非定常流,在时间上也是变化的。对于一条具体的河流,需要十分小心地确定其离散系数值。确定离散系数的方法可分为推算法和经验公式估算两种方法。无论是采用推算法或采用经验公式所得离散系数都只能作为初步的估算,用于实际计算都必须利用实测资料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调整和率定离散系数。
7、7.6.3 河流纵向离散系数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离散*2211. 0huWVDLWiQDL058. 0hWUuDL25 . 05 . 0*18. 03*hAuDL607. 026. 3VDL*428. 1*62. 0)()(915. 5huuVhWDL (1)经验公式估算1975年费希尔提出的公式(4.146)1974年年McQuivey和和Keefer提出的公式提出的公式(4.146)1977年Liu,H.提出的公式(4.149)1980年Liu,H.提出的公式(4.150)1971年Goloyna提出的公式(4.151)1996年Seo和Cheong提出的公式(4.152
8、)(2)断面流速积分法(略)断面流速积分法(略)(3)用现场实测资料计算(略)用现场实测资料计算(略)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 河流的各种不规则性边界中,对离散系数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弯道和次流区。 (4)弯道和次流区的影响弯道的影响弯道会增加横向混合的速率,使浓度分布不均匀性减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离散系数的值。在河流拐弯处弯道中过流断面上的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大大增加,其作用远大于横向混合速率增加的影响,因而离散系数远远大于平直河段。天然河道的弯曲方向大都是交替变化的,流速的最大值从河流一侧转到另一侧,定常状态的浓度分布也相应发生交替的变化。若相邻两个弯道靠得很近,浓度分布的变化很小,纵向离
9、散系数也将减小。 4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天然河流中的次流区是河床上由于起伏不平,在突起物的下游主流下面出现的漩涡区,或由于河岸的凹凸、丁坝等建筑物的影响形成的回流区。当河道的主流挟带的污染物质流过次流区时,污染物与河水混合的初始段增长,下游断面浓度减少的速率减小,浓度过程线拖出较长的“尾巴”,对离散系数带来较大影响。次流区的影响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小结】河流一维流动扩散系数 7.6 天然河流中的离散解:将瞬时投放的示踪物质近似看做面源,则离散段测量断面上的浓度可用一维纵向离散方程的瞬时面源解:4)(exp4),(2tDVtxtDMtxCLL (4.159) LmgC/90001404
10、)900075. 06000(exp9000140430000)9000,6000(2 0tC令,得 sVxVDDtLL22222275. 0)600075. 0(140140)(LmgttttC/1404)75. 06000(exp140430000),6000(2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是指污水进入河流后,由于移流扩散所形成的带状污染区。河流污染带计算就是要确定污染带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带宽度、污染物离开排污口扩散至全河宽达到全断面均匀混合所经过的距离。一旦对特定的河段确定了紊流扩散系数和离散系数,则可将其当作二维明渠用于前面获得的理论解来描述排污后的浓度场。7.7 河流污染
11、带计算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7.7.1 污染带浓度分布 污水排入河流后,由于河的深度远小于河宽,污水很快在垂向上混合均匀,此后的扩散便是平面上的二维扩散,因此,可以忽略排污口至垂向混合均匀间的初始段,近似认为污水离开排污口后便是浓度均匀分布的垂向线源,污染带的发展从垂向均匀线源开始。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计算M0ynuuuxDynWyVxDynWyVVxDhMyxc)4)2(exp()4)2(exp(2),(2020 污染源为沿水深方向的时间连续恒定线源,单位时间内注入河流的污染质量为 ,污染源位于 处,污染物为保守物质。(4.166)若以岸边浓度与中心浓度之比等于50%处作为达
12、到全断面混合的临界点,可求解全断面混合所需的时间与距离。按连续线源的二维扩散解,考虑岸边反射,污染带内污染物浓度分布为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计算污染带长度是从污染源断面开始至污水完全混合均匀断面为止的一段河段长度。 7.7.2 污染带长度顺直河流中达到全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L亦可从式(4.166)出发导出。无量纲化整理 nuuuxDynWyVxDynWyVVxDhMyxc)4)2(exp()4)2(exp(2),(2020(4.166)nmxnyxynyVxCyxc)4)2(exp()4)2(exp(21),(0 河流岸边排污uDVWL21 . 0河流中心排污uDVWL24 . 0(
13、4.168)(4.138)(4.139)2VWxDxttWyy 完全混合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计算污染带长度计算方法2:uDVWKL2 污染带长度计算通式 (4.169)20033161WyWyK22020201201020164161WyyyyWyyK 点源:横向线源: (4.170)(4.170*)241,210KWy 中心排放点源:61, 00KWy 岸边排放点源:河流岸边排污uDVWL21 . 0河流中心排污uDVWL24 . 0(4.138)(4.139)可信度好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计算7.7.3 污染带宽度二维区段VxDbu244 VxDbu222 污染带
14、宽度是指污染带的横向宽度。定义污染物浓度为同一断面上最大浓度5%的点为污染带的边界点。根据污染物浓度呈正态分布的性质,宽度为4倍均方差的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4%。中心排放(4.172)(4.171)岸边排放 7.7 河流污染带计算河流污染带计算【例题】设有一条边界规则的山区小河,宽度为15m,深1.5m,坡降为1/300,流速为1.2m/s,现在某断面监测因上游3000m处化学物质短暂泄漏形成的浓度过程,得最大浓度为10mg/L。估计此次泄漏量。设泄漏从岸边进入河流,则污染物混合到达全断面经过多大距离?解:因河流较小,假定化学物质泄漏后很快混合到达全断面,故可按瞬时面源处理,其
15、浓度过程为tDtuxtDmtxCtlxtl4)(exp4),(2 (3.107)hWMm WhWhR2)/(2021. 02*smWhWhgiu)/(76.11011. 02*22smhuWVDL扩散强度 水力半径 摩阻速度 离散系数 mx3000)(25002 . 13000suxtxLmgtDtuxtDmCLxL/104)(exp4)2500,3000(2max浓度最大总泄漏量)/(60782mgm )(8 .136)(136768kggmWhMttDVWL24 . 0天然河流岸边排污 (4.139)182. 06 . 0*huDtt 横向紊流扩散系数 (4.144))(4 .5934 .
16、 02mDVWLtt 污染物混合到达全断面经过距离 【例题】设一河流宽为30m,流速为1.25m/s,平均水深为2m,河床坡降为1/500。为率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系数而在河中心瞬时施放染料,施放总量为1kg。估计染料到达全河流断面的距离。不考虑边界反射,计算全河流断面混合处的断面最大浓度和岸边浓度。)/(186. 02*smWhWhgiu)/(2232. 06 . 02*smhuDtt)(5041 . 02mDVWLtt 摩阻速度河流紊动横向扩散系数天然河流河心排污断面完全混合距离(4.144)(4.138))/(58.41011. 02*22smhuWVDL河流纵向离散系数(4.1
17、46)tDytDtuxDDtmtyxCtttlxtttl44)(exp)(4),(222/1解:由于垂线混合所需时间很短,可按瞬时线源考虑 tDytDtuxDDtmtyxCtttlxtttl44)(exp)(4),(222/1)/(500mghMm2 . 1504xuxt)/(032. 0)(4), 0 ,504(2/1LmgDDtmtCtttlm)/(017. 0415exp)(4),230,504(22/1LmgtDDDtmtCtttttlb(3.105)式中, 断面L最大浓度 岸边浓度 【例题】某城市的水源,一部分来自上游的一条河,另一部分来自本地区的集雨(浓度为150mg/L),两者水
18、质不同,在进行水处理之前,先将两者混合。设每个水源流量均为1.42m3/s,现设计一条宽为6.1m的矩形渠道,纵坡为0.001,糙率为0.03,以使两个水源在该渠会合后达到完全混合,试问完全混合时浓度是多少?该渠道要多长? CQQCQCQ)(21022011 解:LmgQQCQCQC/7542. 12)0150(42. 121022011 hWVQQ21求该渠道的水深和断面平均流速:hWWhR2iRnV3/21ihWWhnhWQQ3/221)2(1h=0.67m mR55. 067. 021 . 667. 01 . 6 V=0.695m/ssmRnVggRiu/1011. 855. 0695. 003. 081. 926/16/1*完全混合时浓度: smhuDtt/1016. 81011. 867. 015. 015. 0232*横向扩散系数(4.142)横向线源带长系数: (4.170*) 1211 . 66)21 . 6(001 . 64)21 . 6(01616416122220202012010201WyyyyWyyK 污染带长(渠长)(4.169)mDVWKLtt2641016. 81 . 6695. 0121322【思考题】1、关于离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散不是移流运动的结果 B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型钢结构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 猪场能源节约与绿色发展方案
-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垃圾堆放区污染防治与修复方案
- 储能集装箱电力储备与调峰调频方案
- 湿地景观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
- 农业光伏电站风力与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案
- 建筑预应力技术与材料选型方案
- 2026年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幼儿园检查解说文本
- DL∕T 1802-2018 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及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规范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智能设计完整版本
- 在线网课知慧《美国史(东北师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护理职业规划大赛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医保智能审核系统解决方案
- ktv地震应急预案
-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课件
- 营养强化食品中叶酸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