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gn)治水,鲧用壅(y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注释: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鲧:人名。禹的父亲。壅堵:堵塞。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

2、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度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够 B.制服,压制 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_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_2.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

3、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节选自少年中国说)1选文的第一段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找出这些事物后填空。河流2选文中“_”这个词语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写一个和“前途似海”一样带有“似”字的四字词语:_3朗读选文第二段时的语调应该_(轻柔  低沉  高昂)些,理由是_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用线连一连。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4、0;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3. 阅读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3用现代汉

5、语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4.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从军行一_, _。_, _。(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后两句是_。(3)题目中“行”的意思是( )。A、行走B、路程C、古诗的一种体裁。(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5)这是一首( )诗。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

6、战争环境的艰苦?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   漫浪诵读:_  既不专一:_  心到最急:_2“读书有三到”,即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因为_。(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句,意思是:_6. 课内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

7、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孔君平诣其父 诣(_)  乃呼儿出 乃(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答:_。3“儿应声答”中的“应声”有什么作用?答:_。7. 文言文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在上面的“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乃:_  示:_4文中最能体现

8、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资财物钱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芦苇杆。闾里)街坊,乡里,民间。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以用办法。) B.教以书字(书:写。)C.及其稍长(长:长,与“短”相对。) 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2翻译

9、文中画“”的句子。_3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_9. 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 )A.忧愁   B.忧虑,担心  C.祸患_(2)不患人不已知。( )A.知道自己   B.被别人了解自己 C.不了解自己_(3)由,诲汝知之乎!( )A.理由   B.缘由  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 B.同“智”智慧&#

10、160; C.了解_10.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惠:_   诣:_   乃:_   示:_2结合文意,照样子,写一写。杨氏   杨梅 杨家水果_  _  _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这句话的意思。_(2)这句

11、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1. 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 吾矛之利(_) 或曰(_) 弗能应也(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_12.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

12、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 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13. 阅读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齐宣王:齐国的国君。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南郭处士:南郭先生。说:“悦”,喜欢、高兴。廪(ln)食(sì)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湣(mn)王:齐宣王

13、后的继任国君。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必三百人(_)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   )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14. 古文阅读。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14、“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将:将要。 闻:听说。 左右:身边的人。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缚:捆绑。坐:犯罪。赐:赏赐,给予。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5、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

16、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读完上面两篇短文共用了_分钟,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内容是:_2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我发现短文(一)和短文(二)讲到了相同的内容:楚王当着晏子的面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_”类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短文(二)中“_”这句话和短文(一)中的类比意思一样。3读完两篇短文,你觉得晏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