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精)_第1页
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精)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八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 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其解题。 2、掌握几种氧化性、还原性判断的方法。 基础知识: 一、基本规律 1、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 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 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女口:浓 H2SO4 的 S 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 S 只具有还原性,单质 S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强弱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 (氧化产物 )+弱还原剂 (还原产物 ), 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 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

2、产物强。 如由反应 2FeC3+2KI=2FeC2+2KCI+2 可知,FeC3 的氧化性比 I?强,KI的还原性比 FeC2 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 (氯的含氧酸除外 ), 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 H2S5 SQ( H2SQ) S;还原性:H2SSSO。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 (铁指 Fe )的氧化 性逐渐增强。 3、 优先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 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 是氧

3、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 C2 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Br 和 Nal 的混合液中,C2 首 先与 Nal 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Fe3+和 Cu2+的混合液中,Fe 首先与 F+反应。 4、 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 “高价 十低价T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5、 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 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叫做歧化反应。 其反应 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 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T高价十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 (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 )均可发生

4、歧化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 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 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 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 K、Ca2、Na、Mg 2、Al3、Zn2、Fe2、Sn2、Pb2、(H )、Cu2、Fe3、Ag、 氧化性逐渐增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

5、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 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 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F 0 Cl BJ I 0 . F Oa_ Cl- Br F 非金属原子的氧化性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餐电甫.北合侨升為.碱氧It 还除剂十氧优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I _ 1 (还原性强)(Sft性强)(事化性较弱)还瘵性较弱) 规律: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 女口: Mn 02+4HCI 浓) Mn Cl2+C12f +2H20

6、2KMn 0 4+16HCI(浓)=2M nCl2+5C12f +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 2 5. 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 如:2Na2SQ+O2=2Na2SQ (快) , 2H2SQ+O2=2H2SQ (慢), 催化剂 2SO 2 0 2 - - 2SO 3 A 其还原性: Na2SQH2SQSQ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 如: 点燃 , .-: Cu +Cl2CuCl2 2Cu +=CU2S 即有还原性: HI . HBr。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 根

7、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C-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 0H,还原性:CI - .0H - 9.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1) 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 Na、Mg、A1 金属性依次减 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 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如 Li、Na、K、Rb、Cs 金属活泼 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 F、Cl、Br、I非金属 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 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

8、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 Fe3+Fe2+Fe, S(+6 价)S(+4 价)等,还原性:H2SSSO,但是,氧化性: HCIQ HCIQ HCIQ HNO3 (稀);Cu与浓 H2SO4 常温下不 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 KMnO4 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如:氧化性 FF2 CIC2、OO2 等。 典型例题: 【例 1】(2009 全国H, 13)含有 a mol FeBr2 的溶液中,通入 x mol Cb。下列各项为通 Cb

9、过 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 x= 0.4a, 2Fe +Cb= 2Fe +2CI- B. x= 0.6a, 2B+ Cb= B2+2C C. x=a, 2Fe2+ +2B+2C2= Br2+2Fe3+4C D. x=1.5a, 2Fe2*+4B+3C2 = 2Bu+2Fe3+ +6C 答案B 【例 2】根据下列 方程式:2Fe +Cl2=2Fe +2CI ;HCIO+HCI=C2+H2O ;2Fe + + 又如: 2HBr H2SO4(浓)一Br? SO2 2H 2O, 8HI H2SO4(浓)=4I2 H2S 4H 2O, 即氧化性:Cl2 。 CU=2F$

10、+CU2+ :Fe+Cif+=Fe2+Cu,判断下列各组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 Fe3+ HCIO Cb Fe2+ Cu2+ B. HCIOCl2 Fe3+ Cu2+ Fe2+ C. CI2 HCIO Fe3+ C+ Fe2+ D. HCIO Fe3+ C2 Cu2+ Fe2+ 解析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问题解决起来却非常简单,所依据的规律就是常说的 强制 弱”规律。所谓的 强制弱”规律,指的是氧化性(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把还原性(氧化性) 弱的物质制出来,具体到某一个特定反应中的意思是说, 具有氧化性的氧化剂 (还原性的还 原剂)可以把具有氧化性的生成物(还原性的生成物)制出来。由

11、可知,Cb 氧化性强于 Fe3+,即 Cb Fe3+,由可知,HCIO C2,由可知,Fe+ Cu2+,由可知,Cu2+ Fe2+。 由此可进一步推知,正确答案为 B。 课后练习: 1.根据反应:2H2S+ O2=2SJ + 2H2O, 4Nal+ O2+ 2H2SQ=22 + 2Na2SQ+ 2 出 0, Na2S+ b=2Nal+ S J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 ) A. O2|2S B. H2SNalH2O C. S26 D. H2ONalH2S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由三个反应可知氧化 性:O2s O2|2、|2S,故氧化性:O2|2S

12、. 答案A 2. (2009 潮州月考)R?Oj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 Mn2+氧化成 MnOq,若反应后 R2O6 一转变为 ROT.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 : 2,则 n值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Mn元素失去的电子数等于 R 元素得到的电子数(也可以通过化合价计算, Mn升高 的化合价的数目等于 R 元素降低的化合价数目). 答案B 3 .在浓盐酸中 H3ASO3与 SnC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nC2 + 12Cl + 2H3AsO3+ 6H*=2As 2- + 3SnC6 + 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氧化剂是

13、 H3ASO3还原性:Cl AS每生成 7.5 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 0.3 mol M 为 OHSnC是氧化产物 A. B. C. D. 2- 解析方程式中 Sn元素从+ 2 价上升至+ 4 价,SnC2 是还原剂,SnC6是氧化产物;AS 元素从+ 3价下降到 0 价,H3ASO3 是氧化剂,AS是还原产物.Cl 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7.5 g 不能推出还原性:CLAs,每生成 7.5 g As,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75 g/mol x 3 0.3 mol. 根据质量和电荷守恒推知 M 应为 H2Oo 答案A 4. (2009 汕头二模)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

14、,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 2- 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 Mn O4+ C2O4 +一 CQf + Mn2 + + 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 _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C2O4 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 OH_ C.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 5e_ D.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系数是 16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MnO_,选项 A 错误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 出0,选项 B 2 2 错误.配平该反应可得:2Mn O_+ 5C2O4_ + 16H+ =10CQf+ 2Mn + 8H2 O,转移电子总 数是 10e_,选项 C 错误. 答案D 5. (2

15、011上海24)雄黄(AstSt)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 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 和 SnC2 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 AS4S4 和 SnC4 并放出 H?S 气体。若 AS2S3 和 SnC2 正 好完全反应,As?&和 SnC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 。 (2 )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_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_ 吸收。 (3) AS2S3 和 HNO3 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4 + 2HO 若生成 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 。若将

16、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 池,贝U NO2 应该在 _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 若反应产物NO?与 11.2L O (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 HNQ,然后与 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 CQ 的量 _ (选填编号)。 a.小于 0.5 mol b.等于 0.5 mol c.大于 0.5mol d .无法确定 解析(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 1molAS2S3 作氧化剂得到 2mol 电子,而 1molSnCb 作还原 剂失去 2mol 电子,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2) H2S 是还原性气体可用碱液吸收 或硫酸铜溶液吸收;(3) AS2S3 作还原剂,转移电

17、子的个数是 2X(5 3) +3X(0+2)= 10。 NO2 属于还原产物,在正极生成;(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 CO2 的量是 0.5mol X44= 0.5mol , 但考虑到随着反应到进行,硝酸的浓度会降低而稀硝酸不与碳反应。 1 答案(1) 1: 1 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3) 10mol 正极 (4) a 6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 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 0.1 mol/L 的 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卜 FeC2(含 KSCN 溶液各 1 滴, 每种液滴彼此分开,

18、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 (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 放置 2 粒芝麻粒大小的 KMnOq 晶体,向 KMnOq 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 立即将表面皿盖好. (已知:2KMnO4+ 16HCI(浓)=2KCb 2MnCl2+ 5CI2 f + 8H2O) (1)_ e 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_ b 处的实验现象为 , d 处的实验现象为 (3)_ c 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标准状况下,当有 0.224 L C2 被 NaOH 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 mol. 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 Cl2、FeC3、KMnO4 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_ (填“能”或“不 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 。 解析(1)根据 e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KMnO4,还原剂为 HCI, 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 10=1 : 5,而不是 1 : 8. b 处发生的反应为 2KI+C2=2KCI+I , I2 遇淀粉变蓝色;d 处发生的反应为 2FeC2+Cl2=2FeC3, 和SCN反应使溶液变红色二 H 二二 L 屮 0 + 0 Cl2 与 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