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_第1页
[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_第2页
[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_第3页
[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_第4页
[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首发浙江省宁波市鄱州区七校【最新】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 .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A.戴呼吸面具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先做灯火试验,判断二氧化碳浓度2 .以下不能说明大气中存在水的例子是()A.夏天,蜡烛容易变软B.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变软C.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冒出D.夏天将冷饮倒入玻璃杯中,外壁可看到有水珠出现3 .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 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关闭弹簧夹a、b,使两者充分 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打

2、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甲中进水B,乙中进水C.甲乙两者都进水D.甲乙两者都不进水4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干冰升华出大量的水蒸气B.干冰升华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6 .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 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

3、水分蒸发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7 .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一蜡烛,在白墙和蜡烛之间放一块中间刺有方形小孔的硬纸,在 白墙上的像是()A.烛焰的影子B.方形的光斑C.烛焰倒立的像D.方形的烛焰像8 .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 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食盐B.生石灰C.氯化镁D.硝酸锈9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C, - 1

4、96c和-78. 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10 .在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11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 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

5、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12 .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过程中,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13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果小明操作没有问题,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 不可能是( )A.所用铁丝太粗B.收集到的氧气

6、太少,纯度太低C.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薄层细砂14 .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这是因为()A.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多B.杯里溶液的浓度增大了C.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多D.温度下降,蔗糖的溶解度变小15 .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 而调行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A.等于10%B,小于10%C.大于10%D.无法确定16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 气

7、体还有许多方法。在通常情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用的方法是()A.分别吹肥息泡,观察其升降B.通电电解后利用电极来判断C.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D.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 不同的现象17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 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A.全身呈红色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黄色18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为了控制大气中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保护现有森林B.大力植树造林C.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

8、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9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用激光笔射 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 了弯曲;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20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解JS4A. 30c时乙的溶解度为30gB. 15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二、填空题21

9、 . 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2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20C时,20g氯化钠放入到50g水中,则溶液质量是22 .在冬天,杯子中倒了一些热水, (填“杯内壁”或“杯外壁”,下同) 会出现小水珠;在夏天,杯子中倒了一些冰水,会出现小水珠。这都是因为发生了 (填三态变化名称)。23 .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 塞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甲涂黑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 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乙为L,则 LU (填“心或“二”),原因是。试卷第

10、8页,总8页A24 .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文字表达式为°若红磷熄火后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那么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实验结束,集气瓶中的氮气体积分数会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025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CDE(1)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2) 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三、简答题26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火,原理是: 4月7日,四川凉山州冕宁发生森林火灾,消防员奋力

11、扑救,以水 灭火的原理是。27 .将一支充满纯净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如图),同 时轻轻振荡。(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可以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 (填颜色),原因是o28 .某学校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通电后A装置内的铁 粉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A装置为密闭、透明容器,B容器中水足够多)(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而相平,然后调整A装置的高度,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则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填“AB两边出现高度差,且维持 不变”或“AB两边液面又变回相平”):(2)装置中的铁粉要过量的原因是:,当通

12、电完全反应后,冷却 到室温,最终水而会到达烧杯壁上的一刻度;(3)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物质是(填名称),颜色是.如果将本实验中的通电条件改为点燃,可不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o29 .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在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把180克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居的溶液进行电解,电解结束后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 2%o(1)180克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2)在水电解过程中,有多少克水被电解了 ?(3)在配置通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量筒量取水时

13、俯视B.烧杯用蒸懦水润洗后直接配置溶液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D.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有部分洒落在桌上四、探究题30 .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1)最上方的一条色带颜色是,其处于最上方的原因是(2)紫外线在色带的(填“上方”或“下方”),肉眼能否看到紫外线? (填“能”或“不能” )o(3)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色。31 .陈明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 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的冷水),温 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

14、,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图1(1)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C,继续加热的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上升”“不 变”或“降低”)。已知本次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请通过观察装置,分析出现甲 温度计示数的原因。(2) 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了,这是因为(3)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o木卷由系统自动生成,清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 C【解析】【详解】A、戴呼吸面具只是为了防止中毒,并没有起到防止燃烧和爆炸的作用,故A错误。B、准备足够的火火器

15、材是为了着火后火火,一旦着火就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起不到防止发 生爆炸的作用,故B错误:C、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预防燃烧的发生,所以起到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的作用,故C正确: D、先做灯火实验,容易发生爆炸,本题是防止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C。2. A【解析】【详解】A显天,蜡烛容易变软,是因为温度升高,石蜡变软,和水分没关系,故A符合题意;B.香脆的饼干放了几天后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B不符合题意:C.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冒出,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 题意:D.夏天将冷饮倒入玻璃杯中,外壁可看到有水珠出现,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故D 不符合题意

16、。3. A【解析】【详解】甲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瓶内气压减小,水进入瓶中:乙 中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冷却至室温,瓶内气压不变,水不会进入瓶 中;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4. D【解析】【详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 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 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 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I制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选:C。5. C【解析】【详解】A、稀

17、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下层燃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大于空气,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C、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6. A【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而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详解】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

18、 加快水分蒸发: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故 BCD错误,A正确。故选A.7. C【解析】【详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特点是倒立实像,像形状和原物相似,与小孔 形状无关。点燃的始烛上部发出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白地上白墙上会出烛焰倒立的实 像8. B【解析】【详解】 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可知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或固 体与水反应放出热量A.食盐溶于水放热不明显,故A不选;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导致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故B选:C.氯化镁溶于水放热不明显,故C不选;D.硝酸镂溶于水吸热,故D不选:故选:Bo

19、9. C【解析】【详解】从题中数据可知,液态氮气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不容易沸 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 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 化。10. D【详解】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看到五彩缤 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与其他选项无关。故D为答案。11. A【详解】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20、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 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故选A,12. D【解析】(a)图中的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可以通过对比 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故(1)说法正确;(b)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温度不同,可以通过对比 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故(2)说法正确;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相同,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可以通过对比 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关系,故

21、(3)说法正确; 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故(4)说法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 慢;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 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 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13. D【解析】【详解】A、铁丝较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铁比可能不会燃烧,所以正确。B、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可能空气没有排净,氧气浓

22、度较低,铁丝不会燃烧, 所以正确。C、可能铁纥的预热效果不好,没有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铁丝不燃烧,所以正确。D、集气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砂,是为了防止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受热 不均而炸裂的,与燃烧的条件无关,所以错误。故选:D。14. D【解析】【详解】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是因为放 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A、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此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杯里溶液的 浓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放置一会儿后

23、,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 错误。D、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是因为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变小,有蔗 糖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 B【解析】【详解】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实际取得的水的体积偏多,而调在天平平衡时,指针 偏左,相当于左盘中加入了一部分食盐,这样称得的食盐的质量小于要称值,则他配制的食 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故答案选B。【点睛】溶液的配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题型多种多样,可以直接考查溶液的配制步骤、配制溶 液所需仪器:可以设计安排生产和实验方案,将实验和计算相结合;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相 结合,

24、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同学们对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的成败原 因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同学们严谨科学的态度.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分析题 等。16. C【解析】【详解】A、分别吹肥息泡,观察其升降,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往下降: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往上升, 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因此通电电解后利用电极来判断,可以鉴别: 故不符合题意:C、氢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无法鉴别: 故符合题意:D、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可以观察到装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装氢气的 集气瓶气体会安静的燃烧,可以

25、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17. C【解析】【详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即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它 颜色的光线会被吸收,红光照在白上衣上,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颜色,因此白色的衣服反射 红色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呈现红色,红光照在黄色裙子上,红光会被吸收,因此裙子没有 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呈现黑色。18. D【解析】【详解】A、CO?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保护现有森林能有效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所以A可行。B、CCh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大力植树造林能有效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所以B可行。C、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26、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开展国际合作,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以C可行。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效果不好,石灰水浓度很小,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很小。 所以不可行。故选:D。19. D【解析】【详解】从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的是介质不再 均匀,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20. 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30C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不正确。B、15c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在此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27、大而乙变化小。故不正确。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降 低温度,故不正确。故选:B。21. 9:25:3468g【解析】【详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的氯化钠,从而达到 饱和状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36g: 100g:的6g=9:25:34;己知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C时把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由溶解度的含义 可知,只能溶解18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18g=68go 故填:9:25:34: 68go22. 杯内壁 杯外壁 液化【解析】【详解】在冬

28、天,杯子中倒了一些热水,杯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内壁会液化成小水珠;在夏天, 杯子中倒了一些冰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外壁液化成一层小水珠。这都是因 为发生了液化23. > 黑色物体更易吸收热量【解析】【详解】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将 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涂白的一侧正对太阳,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 射所有的色光,所以液柱移动的距离心>匕24.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磷+氧气 点燃 > 五氧化二磷 偏小 变大【解析】【详解】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

29、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若红磷熄灭后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此时集气瓶内温度 较高,压强较大,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进入水的体积偏少,即测得的氧气含量偏 小:实验结束后,由于氧气被消耗了,使得集气瓶中的氮气体积分数变大:故填:产生大量 白烟,放出大量热;磷+氧气燃,五氧化二磷:偏小:变大25. BC 搅拌,加速溶解【解析】【详解】(1)天平称量物体应该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而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 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BC:(2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6. 助燃物(氧气)增加,燃烧更旺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解析】【详解

30、】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发生森林火灾,消 防员奋力扑救,以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填:助燃物(氧气)增加,燃烧 更旺: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点睛】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 燃物的原理进行火火。27. 试管内液而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一一碳酸钙+水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解析】【详解】(1)根据图中所示,当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管内气体的减少而使烧杯内溶液进入试管, 因此可观察到:试管内液而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然遇酸变红;故填: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红。28. AB两边出现高度差,且维持不变确保完全消耗完氧气1 四氧化三铁 黑色 不能【解析】【详解】(1)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而相平,然后调整A装置的高度,若AB两边出现高度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