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5山东各地市物理中考题专题分类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5山东各地市物理中考题专题分类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5山东各地市物理中考题专题分类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5山东各地市物理中考题专题分类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5山东各地市物理中考题专题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集锦之机械运动专题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成为了一名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

2、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他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4、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迅猛发展的航空装备,如图是一架加油机和两架不同型号的受油机组成的梯队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加受油机的空中距离只有2米,从地面看去,受油机就像贴在加油机

3、身侧。据称,这是阅兵史上第一次组成这样的队形,说明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加油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A.加油机 B.加油机飞行员 C.天安门城楼D.受油机飞行员5.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 测量平均速度:过程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路段路程s/m时间t/sAB0.961.2AC0.480.7结论方法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4、6、 现代社会上汽车大量增加,交通事故也在增多,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制动器发生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是一个机警的驾驶员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停车总距离s/m40781560112031100195473(1)分析上述数据,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果在雨雪天,汽车的制动距离又

5、将怎样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2)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出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中考集锦之声现象专题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2. 下列做法中,文明的是: A. 利用穿衣镜正衣冠 B. 遇到路堵时司机猛按喇叭 C.公交车司机行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 D. 关闭电脑时,只关主机而不关显示器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

6、听到声音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所用乐器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7、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2分)(2015德州)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7、如图1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8(2分)(2015威海)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8、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9(2分)(2015潍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1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

9、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12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频率越 ,音调越低。中考集锦之物态变化专题1.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2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10、,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3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 )A、北方冬天的雾淞 B、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 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5(4分)(2015潍坊)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

11、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6.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7.(2分)(2015泰安)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8(2分)(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

12、现象9(2分)(2015泰安)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10(多选)(4分)(2015聊城)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B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C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D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11、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玻璃和铁中属于晶体的是13(4分)

13、(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14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15(1分)(2015德州)妈妈为苗苗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决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这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爆炸”,苗苗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

14、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6、(6分)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 (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 ,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 (水/盐),配制成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 ,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小明想进一步测出盐水的凝

15、固点,应该选用图中 (甲/乙/丙)温度计,理由是 。甲乙丙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35 6 37 8 9 40 1 2 17(3分)(2015聊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5101520253035物质的温度/50708080808090100(1)由以上数据,在方格纸上已描出了各点,请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18(3分)(2015德州)同学们用如图所

16、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试管中冰(或水)受热 (2)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他们发现:冰和水升温快漫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比热容不同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物体温度/6420000123(3)小军同学提出: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其理由: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是怎样变化的?(2)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中考集

17、锦之光现象专题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2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C缸中金鱼“变大” D日食现象3、在一个明月如皓的夜晚,李刚走在回家的路上,高悬的月亮让李刚在右侧留下长长的身影。刚下过的雨在坑洼的路面留下了一个个积水坑,李刚为了不踏入水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B.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亮C.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

18、漫反射,看起来较暗D.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看起来较亮4、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不成像 5、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

19、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了这一原理的是()A潜望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放大镜7(多选)(4分)(2015聊城)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B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D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8(2分)(2015潍坊)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A正立的虚像B倒立

20、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D倒立的实像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 cm 小于20 cm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11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21、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2、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图5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3(2分)(2015威海)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

22、像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14(2分)(2015潍坊)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1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距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小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机C近视患者需佩戴凹透镜做的眼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D在湖边散步时看到的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6.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

23、”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17(2分)(2015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6cmC7c

24、mD12cm18(2 分)光线L 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19如图所示,检査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挂在小明后方的墙上,小明观察到镜中的“视力表”距自己m20(6分)(2015潍坊)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 、 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21(2分)(2015聊城)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2.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

25、小。23(2015泰安)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24(2分)(2015泰安)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8(6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

26、,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1)或(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

27、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25、图17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26(4分)(2015德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

28、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27(6分)(2015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

29、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28(4分)(2015威海)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

30、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 ,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5分)(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

31、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上述问题解决后

32、,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 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3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过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放在a、b、c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b处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d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撤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这就证

33、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程序提出问题猜想 得出结论问题讨论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将蜡烛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中考集锦之密度专题1(2分)(2015泰安)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2m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人正常体温约为26.5D泰山山顶的大气压约为2×105Pa2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牛D一辆家用轿车3、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A天平、量筒、烧杯 B天平、烧杯、刻度尺 C烧杯、小木块、刻度尺 D量筒、烧杯、刻度尺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