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多级放大电路及模拟集成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及模拟集成电路基础4.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4.2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4.3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基础24.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4.1.14.1.2直接耦合直接耦合 4.1.3 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 4.1.4 光电耦合光电耦合 不论采用何种耦合方式,都必须保证:不论采用何种耦合方式,都必须保证: 前级的输出信号能顺利传递到后一级的输入端。前级的输出信号能顺利传递到后一级的输入端。 各级放大电路都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各级放大电路都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阻容耦合阻
2、容耦合 3第一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二级第第n-1级级第第n级级输入输入输出输出耦合耦合4.1.1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4对耦合电路要求:对耦合电路要求:要求要求动态动态: 传送信号传送信号减少压降损失减少压降损失 耦合电路:耦合电路:静态:静态:保证保证各级各级Q点点设置设置波形不失真波形不失真5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uo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单级放大器单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极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极放大器)IC=1.2mAIB=20 AUCE =6Vri= R
3、11/ R12/ rbe =1.52 k ro= RC1 =5k rbe=1.62 k Au载载=-936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级联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级联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设二级放大器的参数完全一样设二级放大器的参数完全一样7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分析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分析(1) 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各级放大器的静态工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各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分别估算。作点相互独立,分别估算。(2) 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3) 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
4、级的交流负载电阻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4) 总电压放大倍数总电压放大倍数=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5)总输入电阻总输入电阻ri即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ri1 。(6)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8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IC1=1.2mAIB1=20 AUCE1 =6Vrbe1=1.62 k IC2=1.2mAIB2=20 AUCE2 =6Vrbe2=1.62 k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第
5、一级静态工作点第一级静态工作点第二级静态工作点第二级静态工作点9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ri=ri1rori2uo1ui2前一级的输出电压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后一级的输入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交流负载电阻。10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rbe2RC2RLoU R22BECIc2Ib2R21rbe1RC2iU R11R12BECIc1Ib1Uo111多级阻
6、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输出电阻的计算ri2rbe1RC1iU R11R12BECIc1Ib1Uo1第一级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一级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级的第二级的输入电阻输入电阻beLurRA ri= ri 1 = R11/ R12/ rbe1=- 1RC1/ri2rbe1Au1=Uo1Ui12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输出电阻的计算 ri 2 = R21/ R22/ rbe2=- 2RC2/RLrbe2Au2=UoUi2 ro = RC2rbe2RC2
7、RLoU R22BECIc2Ib2R21Ui2第二级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级的微变等效电路13Au=UoUi=Uo1UiUoUi2= Au1Au2总电压放大倍数总电压放大倍数= 1RC1/ri2rbe1 2RC2/RLrbe2rbe2RC2RLoU R22BECIc2Ib2R21rbe1RC2iU R11R12BECIc1Ib1Uo1Ui2Au为正,输入输出同相为正,输入输出同相总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总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的乘积14代入数值计算代入数值计算ri= ri 1 = R11/ R12/ rbe1 =100/33/1.62=1.52k RB1=100k RB2=33k RE=
8、2.5k RC=5k RL=5k =60EC=15V ri 2 = R21/ R22/ rbe2 =100/33/1.62=1.52k =- 1RC1/ri2rbe1Au1=-43=- 2RC2/RLrbe2Au2=-93Au= Au1Au2 =(-43)(-93) =3999 ro = RC2 = 5k 两级单管放大器级联两级单管放大器级联,可提高电压放大倍数可提高电压放大倍数;但输入电阻仍很小但输入电阻仍很小,输输出电阻仍很大出电阻仍很大15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两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基本放当两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基本放大器)级联时,放大倍数大大提高。但输
9、入大器)级联时,放大倍数大大提高。但输入电阻较小,输出电阻较大。电阻较小,输出电阻较大。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Au= Au1 Au2 =399916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uo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usRSRS=20k Aus=Auriri+RS=(-93)1.52+201.52=-6.6输入电阻很小的放大器当信号源有较大内阻输入电阻很小的放大器当信号源有较大内阻时时,放大倍数变得很小放大倍数变得很小ri= R11
10、/ R12/ rbe =1.52 k Au=-93ri由于信号源内阻大由于信号源内阻大,而放而放大器输入电阻小大器输入电阻小,致使放致使放大倍数降低大倍数降低17RB=570k RE=5.6k RL=1.52k =100EC=15VRB+ECC1C2RERLuiuori=101 k Au=0.98rbe=2.36 k 用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用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构成两级放大器,可提高放大器的构成两级放大器,可提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1Rr/RsbeEro=5.6/2.361+100=23 RS=018uiRBC1RE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2uousRS
11、ri2=1.52 k Au2=-93ri=101 k Au1=0.98Aus=Au1 Au2riri+RS=(-93)(0.98)101+20101=-76用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时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用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时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19 4.1.2 直接耦合直接耦合4.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 Rb11 vI Rc1 T1 Rc2 +VCC + vO T2 Rb2 前级 后级 Rb12 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简单地直接耦合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简单地直接耦合 如果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或通过电阻)连接到后如果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或通过电阻)连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就是一
12、级的输入端,就是“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方式。方式。 两个特殊问题两个特殊问题:1. 级间直流电位匹配级间直流电位匹配问题问题 2. 零点漂移问题零点漂移问题20 特殊问题特殊问题:R2 、RE2 : 为设置合适的为设置合适的Q点而增加。点而增加。1.前后级前后级Q点点相互影响相互影响:+UCCuoRC2T2uiRC1R1T1R2RE2212. .零点漂移零点漂移: :uot0 当当 u ui i= 0= 0 时:时:特殊问题特殊问题: :uiRC1R1T1R2+UCCuoRC2T2RE2有时会将有时会将信号淹没信号淹没22 零点漂移问题零点漂移问题 零点漂移现象(简称零漂)零点漂移现象(简称零漂
13、) 如果将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或接固定的直流电压,其输出如果将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或接固定的直流电压,其输出端应为一固定的直流电压,即静态输出电压。但是实际上输出电压将随时端应为一固定的直流电压,即静态输出电压。但是实际上输出电压将随时间偏离初始值而缓慢地随机波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间偏离初始值而缓慢地随机波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造成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造成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受温度影响而上下波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受温度影响而上下波动。 由于直接耦合电路可以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因此前级静态工作点的由于直接耦合电路可以放大缓慢变
14、化的信号,因此前级静态工作点的波动将被后级看作信号逐级放大,输出端的波动电压可能将有用信号波动将被后级看作信号逐级放大,输出端的波动电压可能将有用信号“淹淹没没”,严重时甚至使后级电路进入饱和或截止状态,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使后级电路进入饱和或截止状态,无法正常工作。 很明显,输入级的零漂影响最大,而且直接耦合电路的级数越多,增很明显,输入级的零漂影响最大,而且直接耦合电路的级数越多,增益越高,零点漂移问题越严重。所以控制输入级的漂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益越高,零点漂移问题越严重。所以控制输入级的漂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应选择漂移很小的单元电路作输入级。应选择漂移很小的单元电路作输入级。 2
15、3例如例如 100,=V1A若第一级漂了若第一级漂了100 uV,则输出漂移则输出漂移 1 V。 若第二级也漂若第二级也漂了了100 uV,则输出漂移则输出漂移 10 mV。假设假设F 第一级是关键第一级是关键。 1= 100,=V3V2AA3. 减小零漂的措施减小零漂的措施F 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F 调制解调方式。如调制解调方式。如“斩波稳零放大器斩波稳零放大器”F 采用差分式放大电路采用差分式放大电路漂了漂了 100 uV漂移漂移 10 mV+100 uV漂移漂移 1 V+ 10 mV漂移漂移 1 V+ 10 mV24 为了抑制零漂,可以采取多种补偿措施:为了抑
16、制零漂,可以采取多种补偿措施: (1)引入直流负反馈以稳定静态工作点来减小零点)引入直流负反馈以稳定静态工作点来减小零点漂移,如漂移,如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2)利用温敏元件补偿放大管的零漂;)利用温敏元件补偿放大管的零漂; (3)采用差分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级 直接耦合方式的优点直接耦合方式的优点 既能放大交流信号,也能放大缓慢变化和既能放大交流信号,也能放大缓慢变化和直流信号。更重要的是,直接耦合方式便于集直流信号。更重要的是,直接耦合方式便于集成化,实际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般都是采成化,实际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般都是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17、。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25 +VCC T1 C1 + Rb11 Re1 T2 + Rb21 Rb22 Re2 C3 + vi vo C3 + Rb12 Tr1 Tr2 RL +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Tr RL + V2 + V1 I1 I2 N1 N2 LLRR221)N(N / 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变压器耦合的最大优点变压器耦合的最大优点 在传送交流传号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变换。在传送交流传号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变换。 4.1.3 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26 T1 C1 R5 1k 10F T2 R10 3.3k R3 1k R
18、6 220 R4 10k R2 100k + C1 R1 1k 220F 话 筒 R7 10k A1 +9V R9 100k + C3 R8 1k 1F A2 +9V D 发送器 接收器 去功放电路 红外光耦合话筒电路红外光耦合话筒电路 4.1.4 光电耦合光电耦合 在需要电气隔离的场合或进行远距离在需要电气隔离的场合或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时,多级放大电路也可采用光电信号传输时,多级放大电路也可采用光电耦合形式进行连接。耦合形式进行连接。 274.2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4.2.1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4.2.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举例多级放大电路
19、的分析举例 4.2.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8 输出级输出级 输入级输入级 中间中间放大级放大级 Vi Vi3 Vo2 Vo Vo1 Vi2 + + + + + + Ro Ri3 Ri2 Ri 三级放大电路方框图三级放大电路方框图1. 电压增益电压增益 V3V2V1i3oi2o2io1ioVAAAVVVVVVVVA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就是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4.2.1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
20、阻Ro就是末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就是末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在计算每级电压增益时,必须考虑前后级之间的影响(如在计算每级电压增益时,必须考虑前后级之间的影响(如RL1= Ri2) 29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uoro1= RC1 =5k RL=5k 时时, Au=-93RL=1k 时时, Au=-31beLurRA RB+ECC1C2RERLui2uo5k 5.6 k 570 k =100ri2=173 k Au2=0.99rbe=2.36 k 共射共射-共集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共集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4.2.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举例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举
21、例30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1uiuo1第一级放大倍数的计算第一级放大倍数的计算=ri2=173 k beLurRA Au1=-185rbe1=1.62 k RC1=5 k =60后一级的输入后一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一电阻作为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级的交流负载电阻电阻RL=RC1/ri231Au= Au1 Au2 =(-185) 0.99=-183Au= Au1 Au2 =(-174) 0.97=-169比较不接射极输出器时的带负载能力:比较不接射极输出器时的带负载能力:RL=5k 时时, Au=-93RL=1k 时时, Au=-31当负载电阻由当负载电阻由5k 变为变为
22、1k 时,放大倍数降低到原来的时,放大倍数降低到原来的92.3%降低到原来的降低到原来的30%Au1=-185Au2=0.99ri2=173 k RL=5 k Au1=-174Au2=0.97ri2=76 k RL=1 k 32 nkAAAAA1VkVnV2V1V nkAAAAA1VkVnV2V1V |lg20 |lg20 |lg20 |lg20 |lg20 nkkn121 2Hn22H21HH1 1 1 1 . 11ffff 2Ln22L21LL 1 . 1ffff 4.2.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 求频率响应表达式求频率响应表达式: : 确定上限频
23、率确定上限频率 f H和下限频率和下限频率f L(近似公式)(近似公式) 画出对数频率响应曲线(波特图)画出对数频率响应曲线(波特图)幅频响应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相频响应 只要把各级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在同一横坐标下的纵坐只要把各级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在同一横坐标下的纵坐标值叠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的频率响应曲线。标值叠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的频率响应曲线。 33 f 20dB/十倍频十倍频 20lg AVS f O 40dB/十倍频十倍频 90 180 270 360 450 540 3dB 6dB 3dB fH1 fH fL fL1 40lg AVM1 20lg AVM1 两级放大电路的对数频率
24、响应两级放大电路的对数频率响应 定性结论定性结论 有一个两级共射放大有一个两级共射放大电路,每一级的频率响电路,每一级的频率响应相同,那么,总的频应相同,那么,总的频率响应曲线就是将单级率响应曲线就是将单级频率响应的纵坐标值加频率响应的纵坐标值加大一倍大一倍 显然有:显然有:fH fL1 因此,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因此,采用多级放大电路提高了电压增益,但总的通提高了电压增益,但总的通频带比单级的要窄。频带比单级的要窄。 344.3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基础4.3.1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4.3.2 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 35模拟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有
25、以下特点模拟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有以下特点: 4.3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由集成工艺制造出来的元器件的参数分散性大,由集成工艺制造出来的元器件的参数分散性大,然而相邻元器件的参数对称性却比较好。然而相邻元器件的参数对称性却比较好。 电路结构上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电路结构上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 为克服直接耦合电路的温漂,常采用具补为克服直接耦合电路的温漂,常采用具补偿特性的差动放大电路偿特性的差动放大电路 采用三极管代替电容、电阻和二极管采用三极管代替电容、电阻和二极管等元器件等元器件 361.结构结构: 对称对称 基本型差分放大器基本型差分放大器VoVi1+VCCRCR1T1R
26、BRCR1T2RBVi2 4.3.1 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372.抑制零漂的原理抑制零漂的原理:Vo= VC1 - VC2 = 0Vo= (VC1 + VC1 ) - (VC2 + VC2 ) = 0当当Vi1 = Vi2 = 0 时时:当温度变化时:当温度变化时:VoVi1+VCCRCR1T1RBRCR1T2RBVi2以双倍的元器件换取抑制零漂的能力以双倍的元器件换取抑制零漂的能力38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结构特点为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结构特点为: 由于由于Re接负电源接负电源 VEE,拖,拖一个尾巴,常称为长尾式电一个尾巴,常称为长尾式电路。路。 电路参
27、数对称,电路参数对称, 1= 2和和rbe1=rbe2,由两个特性完全相,由两个特性完全相同的单管共发射极电路组成。同的单管共发射极电路组成。 双端输入:输入信号从差分双端输入:输入信号从差分对管的两个基极加入;对管的两个基极加入; 单端输入:输入信号从其中单端输入:输入信号从其中任一个基极输入,另一个基极任一个基极输入,另一个基极接地。接地。工作方式工作方式: 双端输出:双端输出:输出信号从两个集电极之间取出;输出信号从两个集电极之间取出; 单端输出:单端输出:输出信号从其中任一个集电极输出。输出信号从其中任一个集电极输出。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39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
28、差分放大电路 1. 静态特性静态特性 静态时,静态时,0i2i1 vvBEBE2BE1VVV 电路参数完全对称电路参数完全对称考虑到考虑到IB IE ,且,且Rb通常很小,所以通常很小,所以EEeBEVIRV eBEEERVVI 此时有:此时有:III21C2C1 cC1CCC2C1RIVVV 故:故:0C2C1O2O1O VVvvv 当温度变化引起两管集电极电流变化时,由于当温度变化引起两管集电极电流变化时,由于具有稳定工作点电流具有稳定工作点电流的作用,使集电极电流变化减小,又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使两管集电极的作用,使集电极电流变化减小,又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使两管集电极电流变化量相等。因此,
29、输出电压总为零,即对称差分放大电路的温度电流变化量相等。因此,输出电压总为零,即对称差分放大电路的温度漂移等于零。漂移等于零。 40 温度温度TICIE = 2ICvE vBEIBIC RE 抑制抑制温度漂移温度漂移 自动稳定自动稳定RE : 强负反馈作用强负反馈作用vi1uo+vCCRCT1RBRCT2RBvi2-vEERE41 Q点的计算点的计算:直流通路直流通路IC1= IC2= IC= IB VC1= VC2= VCCICRC VE1= VE2 =IBRBVBE VCE1= VCE2 = VC1VE1IC1IC2IBIBIEEBBEEEBRRVVI)1 ( 2 Vi1uo+VCCRCT
30、1RBRCT2RBVi2-VEERE422、动态分析、动态分析:1) 输入信号分类输入信号分类1 差模输入差模输入:Vi1 = -Vi2= V id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输入共模输入:2Vi1 = Vi2 = VC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KCMRR =KCMRR (dB) =(分贝分贝)(Common - Mode Rejection Ratio)(differential mode)( common mode) idodvdVV AcoccVV AcdAAcdAAlog20433 任意输入任意输入: Vi1 , Vi2差模分量差模分量:共模分
31、量共模分量:VdVCVi1 = VC + VdVi2 = VC - Vd 叠加叠加分解分解2Vi1 - Vi2=2Vi1 + Vi2=例题例题: Vi1 = 20 mv , Vi2 = 10 mv 则:则:Vd = 5mv , Vc = 15mv Vi1 = 15mv + 5mv,Vi2= 15mv - 5mv44Vi = Vi1 - Vi2 = 2Vd即即:2) 差模输入差模输入+VCC-VEEViVoRCT1RBRCT2RBRERR均压器均压器diiVVV 211diiVVV 212451RE对差模信号作用对差模信号作用: : Vi1 Vi2ib1 , ic1ib2 , ic2ic1 =
32、- ic2iRE = ie1+ ie2 = 0VRE = 0ib2ib1ic2ic1iRERE对差模信号对差模信号不起不起作用作用+VCC-VEEViVoRCT1RBRCT2RBRERR462差模信号通路差模信号通路:T1单边单边微变等微变等效电路效电路 Vi2 Vi1RR Vod1 Vod2 VodC1B1C2EB2RCT1RBRCT2RBib2ib1ic1ic2Vod1RBB1EC1RC ib1Vi1rbe1ib1473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i1od1d1VV AioddVV A单边差模放大倍数单边差模放大倍数: :1beBC1beB1bC1b1dr
33、RR)rR(iRiA 2d1dAA Vod1RBB1EC1RC ib1Vi1rbe1ib1481221121diididiododdAVVAVAVVVA 若差动电路带负载若差动电路带负载RL(接在接在c1与与c2之之间间), 对于差动信号而言,对于差动信号而言,RL中点电位中点电位为为0, 所以放大倍数:所以放大倍数:1beBLC1drR21)R/R(A 总的差动电压放大倍数:总的差动电压放大倍数:49ro = 2 RC ri ri ro)Rr/(R 2rB1bei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输出电阻:4 输入输出电阻输入输出电阻: :RR C1B1C2EB2RCT1RBRCT2RB503
34、) 共模输入共模输入uC uoc2 uoc1 uocic1ic2iREuRERE对共模信号起作用,并且对共模信号起作用,并且iRE=2ie1。-UEE+UCREC1B1C2EB2RCT1RBRCT2RB51共共模信号通路模信号通路: :VC1 Voc2 Voc1uoc2REERCT1RBRCT2RB ic1 ic2ie1VC22RE ie252T T1 1单边单边微变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EbBccoccRrRRVVA)1 ( 21111 2cA uc1RBuoc1ib1RC ib12REie1rbe1ic1uc1 uoc1ib1RC ib12REie1rbe153Voc2 = AC2 Vc2V
35、oc= Voc1 Voc2 0KCMRR Voc1 = AC1 Vc1AC 0负载影响共模放大倍数吗?负载影响共模放大倍数吗?不影响!不影响!54 差放电路的几种接法差放电路的几种接法输入端输入端 接法接法双端双端单端单端输出端输出端 接法接法双端双端单端单端双端输出:双端输出:Ad = Ad1单端输出: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电压放大倍数:1ddA21A Vi1+VCCVi2uoC1B1C2EB2RCT1RBRCT2RBIC3-VEE55 5单端输入的差模特性单端输入的差模特性 在实际系统中,有时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路有一端接地。在实际系统中,有时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路有一端接地。这
36、种输入方式称为单端输入(或不对称输入)。这种输入方式称为单端输入(或不对称输入)。idi1vv 0i2 v 单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单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56 6. 传输特性传输特性 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是描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传输特性是描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电压电压(或电流或电流)随差模输入电压变化的规律。随差模输入电压变化的规律。 57 四种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四种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双双 端端 输输 入入 单单 端端 输输 入入 双双 端端 输输 入入 单单 端端 输输 入入 双双
37、端端 输输 出出 单单 端端 输输 出出 适应于输出不需适应于输出不需要一端接地,对要一端接地,对称输入、对称输称输入、对称输出的场合出的场合 适应于单端输入适应于单端输入转换为双端输出转换为双端输出的场合的场合 适应于双端输入适应于双端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的场合的场合 适应于输入、输出适应于输入、输出电路均需要有一端电路均需要有一端接地的电路中接地的电路中 58双双 端端 输输 入入 单单 端端 输输 入入 双双 端端 输输 入入 单单 端端 输输 入入 双双 端端 输输 出出 单单 端端 输输 出出 四种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四种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bebLcd2/rRRRA v bebLcd2/rRR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四年级英语农场主题教案设计
- 企业年度战略目标制定指南
- 电子商务订单处理流程及优化策略
-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设计案例
- 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细则
- 噪音职业危害培训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 电子产品组装线项目分析方案
- 供应链溯源管理项目分析方案
- 主题公园应急疏散演练分析方案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家政服务员培训-基本礼仪礼节
- 基于无人机的公路裂缝自动检测与分类识别
- 广告设计-广告设计的创意
- 老年人力资源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课件
- 全科医学概论(第5版)PPT课件-第一章-全科医学概述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比亚迪汽车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素
- dcs招标和技术要求
- 气体充装站试生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