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1页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2页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3页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作者:韩以轩2012年5月24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华儿女,被称为 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 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 意义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 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

2、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 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一、舞龙运动基本技术:1.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体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运用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 快舞龙要突出速度、 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 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2. 游龙动作。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运行, 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要求龙体循

3、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 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3. 穿腾动作。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 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要求在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4. 翻滚动作。龙体呈立圆或斜圆状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 360度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 翻滚 动作”。要求滚翻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

4、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 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翻滚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5. 组图造型动作。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要求活动图案构 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解脱要 紧凑、利索。二、舞龙运动技术教学:(一)舞龙教学阶段的划分1.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进行舞龙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的教学。要求学会动 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能力。2. 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础套路,掌握其套路动作方法、 路线及方位确定。3. 第三阶段。在全面掌握基础套

5、路的基础上,学习难度较高的自选套路,同时,鼓乐 配合集体练习。掌握人、龙、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理论传授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以扩 大知识面和提高指导技术。划分阶段是为了确定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每个阶段紧密相连,不可截然分开。(二) 舞龙技术学练的五个周期舞龙套路是由数十个各级别难度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都包含有路线、架势结构、 运动方法、节奏、意识以及神韵等要素。 在教学中应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规律,使学生有层次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动作,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周期:1. 动作初型期。即粗略地掌握动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讲解,给学生建立动作的初步概念。

6、在教师缓慢示范、讲解的指导下,使学生弄清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这个阶段的特点:学生未具专项素质,缺乏控制能力,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 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动作同时进行的现象。因此,在 教学中对学生的动作不必苛求,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姿态的工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注意力,转移中枢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兴奋性,影响教学效果。2. 基本成型期。学生在弄清了动作运行路线、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动作的 姿态架势的准确和工整。这一阶段通过教师反复的常速讲解、示范,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体会动作变化的细节,反复练习,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的反应。但

7、这个阶段的技能是不 巩固的,很容易在遇到新的刺激时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概念也会消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予语言信息提示、强化,严格要求,使正确动作逐步成型 巩固。3. 鼓乐配合定型期。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将已掌握的动作在鼓乐的配合中连贯完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动作的节奏配之相应的鼓乐曲目,通过与鼓乐的配合, 讲解示范动作要连贯、协调、完整,并强调动作快慢转换的细节,提高自控能力。4. 神形兼备期。要求学生领会舞龙运动的特点和套路的演练风格。这一步主要是 通过教师对学生灌输 龙”文化理念,进一步阐明 龙”的精神、气韵与形体动作如何结合,在 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体会 神形兼

8、备”、内外合一 ”的演练技巧,突出舞龙的特点。5. 巩固提高期。经过反复的练习,将前四个步骤所掌握的动作逐步巩固提高。这个阶段对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抓住主要环节,及时纠正错误,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但在练习中不必面面俱到、要求过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素质水平来侧重要求。(三) 舞龙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1 . “ 8?舞龙类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顺序。“听舞龙动作种类很多,并且在舞龙动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贯穿于舞龙动作的教学全过程。顺序为:原地的A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 A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B级难度动作、变换动作的 C级难度动作。(2) 讲解与

9、示范。讲解内容:“8?舞龙动作的重要性、动作方法、技术要领、配合方法等。示范方法:采用正面、侧面、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的示范方法。正面示范主要内容是 上肢动作,侧面示范的内容是身体动作及下肢动作。分解动作示范的内容主要是两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3) 组织练习的顺序。“听类动作一般由原地徒手模仿练习开始,再进行持空把的 练习,最后过渡到整队拿龙器材的动作练习。2. 游龙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顺序。由A级难度动作到 B级难度动作到 C级难度动作,由直线动作到曲线动作,由慢到快,由简单条件下的动作到复杂动作(如越障碍、上肩等动作)。(2) 讲解与示范。讲解游龙动作的概念、在舞龙动作中的作用及动

10、作内容和动作方法、配合等。采用教师单个示范与队伍集体示范相结合。教师示范个体动作,首先示范腿步动作,再配合示范手上动作;队伍集体示范全队队员的配合练习动作。(3) 组织练习的顺序。游龙动作一般先徒手练习脚步动作,再练习徒手的手部动作, 再练习徒手的手脚相结合的动作,然后拿器械单独练习,再整条龙队慢速练习配合,最后过渡到快速练习。3. 穿腾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顺序。由A级动作到B级、C级难度动作的顺序教学。先教穿越动作再教 腾越动作,先教慢速动作再教快速动作,由简单到复奈。(2) 讲解与示范。讲解穿腾动作的概念、动作规律、动作要领、动作在全套路中的 作用,包括动作方法及队员的相互配合

11、等。采用教师单个动作示范和队伍集体示范相结合, 教师示范单个动作,包括脚步动作和徒手动作。集体示范即完整动作示范。(3) 组织练习的顺序。依次做徒手练习、持器械的配合练习、拿龙器材做动作分解 练习、完整动作和快速完整动作。4. 翻滚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顺序。先教 A级难度动作,再教 B级、C级难度动作。先教单纯的跳龙动 作,再教左右及磨转等复杂条件下的跳龙动作、加身体变换等动作的翻滚跳龙动作。(2) 讲解与示范。讲解翻滚动作的概念、在套路中的运用及作用、动作方法及基本要点、技术难点、队员之间的配合等。采用教师单个示范与队员集体示范相结合,教师示范持器械的单个动作练习,由队伍做集体配

12、合示范练习。(3) 组织练习顺序。先练习脚步的跳跃动作及持单个器械的模仿性练习,包括不拿龙器材的滚翻等徒手身体练习,再做排好队形的徒手练习、慢速的持龙跳龙动作练习,再做加上身体动作的跳龙翻滚动作。5. 组图造型动作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顺序。先做 A级难度动作,再过渡到 B级、C级难度动作。先教简单的组 图造型.再过渡到复杂的人体动作站位变换配合造型。(2) 讲解与示范。讲解组图造型动作的概念、作甩及动作要领、要求等。示范采用 图形图片示范和集体组图示范。(3) 组织练习顺序。首先拿龙器材摆好造型,记住每位队员的造型的把位及人的位置,再教如何组成图形的路径和解脱的动作跑位,最后做串联练习

13、。在复杂条件下的组图造型练习中,先练习技巧动作及队员的配合,再做持龙器材的练习。三、舞龙竞赛规则简介:1.竞赛场地。竞赛场地为边长 20米正方形平整场地 (特殊情况下,最小面积不得 少于边长18米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0.05米,边线内沿为比赛场地。边线周围至少有l米宽的无障碍区。2 .比赛器材。龙珠要求球体直径0.33米至0.35米,杆高(含珠)不低于 1.7米;龙头重量不得少于 3kg,龙头外形尺寸宽不少于 0.36米,高不少于0.6米,长不少于0.9米, 杆高不低于1.25米;龙头(含杆高)不低于 1.85米;龙身以九节布龙参赛,龙身为封闭式 圆筒形,直径0.33米至0

14、.35米,全长不少于18米,龙身杆高(含龙身直径)不低于1.6米, 两杆之间距离大致相等;龙体、龙尾、龙珠的重量不限制。3. 比赛时间。第一位运动员踏入赛场,开表计时;如在赛场内静止造型候场.以一位运动员开始动作开表计时。运动员完成套路动作后,最后一位队员离开赛场停止动作停 表。计时以临场裁判组计时表为准。用两块表计时,按接近规定时间的表计算时间。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参加检录(查验参赛证件、检验器材、服饰等),三次检录不到作弃权处理。 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运动队不参加比赛即视为弃权。舞龙比赛套路的时间为 8至9分钟。4. 参赛人数。参赛人员包括运动队的领队、教练、运动员。每支运动队人数不超

15、 过16人,其中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14人(包括替换队员兼鼓乐手 4人)。参赛运 动员必须身体健康, 并经医院体检合格。 各运动队必须按规程规定办理报名手续, 填写报名表、自选套路登记表”、舞龙创新动作难度等级申报表 ”等。5 .比赛分类。舞龙比赛竞赛类型为单项赛、全能赛。舞龙比赛按性别可分为男子 组、女子组。舞龙比赛按年龄可分为成年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含12周岁)、儿童组(不满12周岁)。舞龙比赛按竞赛成绩可分为等级赛。舞 龙比赛竞赛项目可分为:规定套路(单龙,9个l珠,10人上场)、自选套路(单龙,9把l珠)、传统套路(形式不限)、技能舞龙(单

16、龙,9把1珠);6. 名次评定。舞龙比赛分预赛、决赛,按成绩高低排定名次。比赛名次的确定,根据竞赛规程有关录取名次的规定进行。规定套路录取名次的办法为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得分相等,按照:以所有评分裁判之总得分减去总扣分计算,高者名次列前;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平均值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无效分的平均值高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名次并列。自选套路录取名次办法为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得分相等,按照:以所有评分裁 判之总得分减去总扣分计算,高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以高难度动作数量多者名次列前; 如再相等,名次并列。7. 评分方法。舞龙比赛属技能类、表现性由裁判员评分的竞技性集体竞赛项目。裁判员临场评分有 5人评分制、7人评分制、9人评分制三种方法 (均设1名值班裁判)。评 分裁判员根据运动队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舞龙规则评分标准,在各类错误中减去相应扣分,所剩部分即为该队得分。应得分的确定为:当5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3个有效分的平均值为运动队的应得分;当7名或9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