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条垂下绿丝绦传统意象“柳”在诗歌中的运用简析唐代诗人贺之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的柳,碧玉般鲜嫩新翠,似袅娜多姿、凝妆而立的少女,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如绿色丝绦般随风飘拂,好一幅美丽的春柳图。柳正是以她这特有的丰姿吸引了我国古往今来众多诗人,犹如历来为人赞颂的“傲、洁、逸、节”的“花中四君子”一样,与中国古代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频频出现在古代诗歌之中。但诗中的柳已不是自然之柳,而是人化之柳,已被诗人寄予了各种情蕴。 一、春天的象征 宋代诗人晏几道在生查子中写道:“春从何处归,试向溪边问,岸柳弄娇黄,垄麦田青润。”春已归
2、来,它在何处?它在岸边娇黄的柳叶中,在垄头青润的麦草里。简洁的一问一答,将春回大地带来的万象生机展露无遗。柳,在这里成了春天的象征。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郎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这里,带给早春勃勃生机的不正是满皇都的烟柳吗? 二、抒写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对于人来说,大自然的美既是丰富的,又是神秘的。自然山川不仅以其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人的生命,而且以其瑰丽秀雅的风光愉悦着人的心灵。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向往着自然,渴望达到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的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正因为如此,美丽的春天更让诗人留连往返。他们描写有柳点染的春景,抒发他们对家
3、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张问陶在阳湖道中写道:“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娇翠画江南。”正是柳与桃共同“画”出了江南迷人的春景。“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这是多么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啊!陆游在其游山西村中把自己的家乡描写成了青山环抱、绿水萦田、村村花柳的世外之境,怎不让人留连? 柳,不仅能点染春景,而且本身就非常可爱。志南绝句里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冯延巳归自遥中说:“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读着这样的诗句,定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丽。 三、抒写离情别绪 人的一生是感情的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各样的感情纠缠着我们,常令我们不得心如古井,常起波澜。在这千万种
4、感情之中,离情最为寻常,“人有悲欢离合”,人人都会经历。因此,离别成为古人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杨柳以它轻柔飘拂、依依的状貌,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依恋、难分难舍的情状;且“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送行往往折柳赠。“梁鼓角横吹曲”里有“折杨柳”,乐府诗集中有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儿”;“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汗儿歌。”自此,柳就频繁地出现在送别诗中。柳代表离别,诗人借柳抒发离情别意。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指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在“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5、的背景下,送别友人,怎能不为离情所苦? 也正因为柳代表着离别,所以柳自然勾起诗人的离情别绪。郑谷在柳里说:“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绪惹春风。”姜夔在长亭怨慢里也说:“渐吹尽,枝头香絮,难剪离愁千缕。”柳永在雨霖铃里表达的是与爱人离别时柔情如割,抑郁难排的情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爱情的见证 爱情是一种纯真而又强烈的感情,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但在封建社会,这种感情却常受到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摧残,常落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柳”却依旧的结果。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将失恋人那种失望、悲伤和满怀惆怅伸手可触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与崔护题都城南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柳不就是那“依旧笑春风的桃花”吗?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不知让多少痴情儿女流下热泪。当经过“几年离索”的陆游、唐婉又在沈园相逢时,满怀愁绪的陆游看见那“满城春色宫墙柳”,引起的是巨大悲伤,强忍着彻骨之痛,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四十年后,陆游重游沈园又写下“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客,犹吊遗踪一泫然。”爱人已梦断香消,人去园空。也许只有老柳还记得他与唐婉的相遇。漫长的岁月,长久的思念,痛苦悲伤无法排遣,沈园柳树也为之老枯,没有了
7、柳絮,更令诗人伤心,怅然。 五、咏史怀古,抒发沧桑之感 中国古代诗歌“国身通一”、“民胞物与”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忧患意识,体现在古代许多诗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祖国前途的忧患,伤国事之危艰。尽管是“伤心莫问前朝事”,却常常借物抒发伤今怀古之情。柳,常是诗人们沧桑之感的触动物,成了历史的见证。 李白就在他的忆秦娥里表达了这种强烈的苍凉、慷慨的伤今怀古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昔日的繁华,而今俱往矣。只有柳色残阳依旧,为汉朝唱着挽歌。 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雨霏霏,江草芊芊,春鸟啼鸣
8、,烟柳笼堤,是台城一带古今相同的景色。然而昔日六朝的繁华却如梦幻般地消逝了,只有台城的烟柳,冷眼看着朝代更替,人事兴衰。“柳”正与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月”一样,成了怀古讽今的寄托物。 李商隐隋宫也这样写道:“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的荒凉景象,隋堤上落满暮鸦的垂扬,不都是隋炀帝亡国的见证吗?诗人借古讽今,向晚唐昏庸的帝王含蓄地提出了警戒。 六、伤春,惜春,撩人情怀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美丽季节,曾赢得古代诗词作者的无数赞美;同样,春天的归去,也曾使许诗人词家为之一洒惜别之泪。而“撩乱春愁为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柳也就成了诗人们伤春、惜春的寄情物,撩起诗人不同情怀。 王昌龄闺怨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勾起的女主人公的愁绪、怨情;晏殊寓意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柳絮飘风,撩起诗人怀人之情;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推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这样的轻柔与飘渺,怎不勾起惆怅空虚的闲愁;蒋春霖卜算子“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酒浇柳絮,抒发的是自己羁旅漂泊的究困伤感;苏轼水龙吟里“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萦损柔肠,因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抛光粉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融客服考试题及答案
- 水声换能器制造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民族拉弦弹拨乐器制作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搅拌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排水管道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井开掘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管制芯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外科创伤急救处理流程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学生课程免考(修)申请表(模板)
- 粘膜免疫 2课件
- 电子课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第三版)》-A04-1724-课题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
- 统计业务知识(统计法规)课件
- 实验计划样表
- 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件-2
- 地质勘察任务书模板
- 全国中心血站上岗证考试题库
- 环境社会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