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7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啜泣、小心翼翼、伸、探、踩”2、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把握“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变化(重点)3、了解学习详略得当、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写作方法(重点)4、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重点)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5分钟)1、导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以事寓理、以小见大)2、每分钟350字默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1)阅读前准备:标明每个自然段标的序号(2 )阅读中要求:阅读过程中找出并用铅笔划出生字词(包括读音把握不大的字词)和多音多义字明确:

2、板书。完成同步阅读第 1、2题(3)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明确:课文写了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事。(4)为什么要爬悬崖?明确:天气闷热,相区凉爽凉爽。(5)课文哪一段写悬崖?悬崖是怎样?明确:第七段“耸立”“峭壁” “高不可攀” “险峰” “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二十米高”“八年来一直有病”可见,悬崖很陡、很高、很险。(6)我能够在悬崖上下自然的攀爬吗?为什么?明确:不行。原因1 :八年来我一直有病(第四段)原因2:对于体质弱的我来说,悬崖很险,是高不可攀的险峰。(第七段)原因3:因此我也颇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别作胆小鬼”(见第四段)(7 )攀爬悬崖,过程中,我心里充

3、满了什么?”明确: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第8- 14段)完成完成同步阅读第 4题(7)我是怎样脱险的?明确:好朋友杰利告诉了我的父亲,父亲来帮助我脱险的。注意呼应和伏笔:第5段“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第 13段“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8 )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明确:要着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第23段)(9)学习记叙文(小说)的六要素明确:记叙文(小说),小说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完成同步阅读第 5页第三大题5小题的填写作业:1、完成课本9页研讨与练习练习一,回家口头复

4、述课文。2 、抄写课本10页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教学后记:小说题材情节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第二课时问题研究一、复习:(5分钟)这则故事可以分成两部分:冒险和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的故事。注意复述的要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悬崖的高险陡(悬崖的高度二十米高)、我在悬崖上恐惧和绝望。二、问题研究(抢答和小组研讨结合)(一)、是谁帮助我脱险?明确:杰利找来了我的父亲,他们两人一起来帮助我脱险。文章中的第5段、第13段对杰利的描述的句子,为杰利找来我的父亲帮我脱险埋下了伏笔。(二)、我在脱险前的处境如何? (10分钟)1、悬崖有多高?(第 7段) 明确:20米高。2

5、、被困在什么地方?(第 8段)明确: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上(大约七 米高)3、找出课文中描述的句子,说说我是怎样爬上那个岩石架的?(第& 9段)。明确:(1)“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跟着他们向上爬”“心冬冬直跳”“终于(爬上去了)”这些词语表明我是在害怕而又无奈的心理状态下、艰难的跟着小伙伴们,好不容易才爬上岩石架。(2)因此可见,我在岩石架上不敢往上爬到崖顶,就合情合理了,这样才会有脱险的情节,可见,这些描述都是起铺垫作用。4、爬上岩石架后,为什么我不往上爬?(第 9 14段)明确:(1)身体有病,爬上来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竭了。感觉已经是到了极限。(疲乏)

6、(2) “心惊肉跳” “蹲在石架上” “尽量的往里靠”“看到其他孩子向石架边缘移动, 吓得几乎晕倒” “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是自己”,可见“恐惧”还是占据了我的心。(恐惧)(3) “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他更陡更险”(路难行)(第14段)5、爬上岩石架后,为什么我不往下爬?明确:“往下望,头晕目眩,绝对没法爬下去”可见这时候是进退两难。所以,我只能蹲在岩石架上。6、要是当时你处在我这样的处境,你怎样做才是明智的?明确:( 1)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越是害怕,越是没有了主意,保持冷静,才能找到解救 的方法。(2)保存体力,不要把体力耗费在无谓的哭泣和呼喊中。(3)在确保自己安全

7、的前题下,在恰当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向外面呼救。(三)请以 1621 段为例,分析文中是怎样详细的叙述: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10分钟)明确: 1、“用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晚饭做好了暗示现在的处境并不如自己 想象的那样可怕,用这个词,来减轻儿子心里的恐惧。2 、“看到岩石”引导我大胆的把身体移过去;从不能动弹到可以动弹了,很大的 进步,为迈出步子做好了准备。3 、我是怎样迈出第一步的?当时心情是怎样?成功了吗?(第21 段)明确: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 伸、探、踩 ),终于我迈出了第一步,“把左脚 踏到那块岩石上”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 小心翼翼 )的心理。4 、迈出第一

8、步后,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又“移动右脚”,迈出了第二步,每次 只移动一小步最后自己爬下了岩石架,投入了父亲强装的手臂中。5 、父亲就是这样,用语言来鼓励和指导我,引导我自己一步一步的勇敢的前进,从而克 服了害怕和恐惧,独自的爬下了岩石架。(四)请以父亲指点 “我”爬下悬崖时 “我” 的心理有变化为例, 探讨父亲的方法是否有效? (10 分钟)明确: 1、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 1)最初是“我下不去”(第 17 段) 亳无信心 (2)继而是“这似乎能办得到。”(第21 段) 萌发信心( 3)随后是“我能办得到”(第 21 段)信心大增(4)最后是“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

9、成就感”成就感2 、方法有效,在父亲的指点下,我爬下了悬崖。(五)父亲为什么不借用梯子等工具直接把我救下来, 那不就更简单了吗?这种方法好吗? (5 分钟) 明确:不好。1 、因为如果父亲自己上去救护孩子, 当然孩子是能够救下来, 但是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没 有长进。在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前题下, 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 孩子就会增长勇 气和经验。可见,长辈的指导和鼓励,可以是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2 、事实上, 我确实也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 毕竟路是自己走, 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 在自己走的过程中,只要虚心的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我们是能够自己走好自己的路。3 、在生活中,我

10、们要尽自己的所能完成属于自己的事情, 不要老是依靠父母老师, 自觉 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在成长过程中, 要虚心的向长辈学习, 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教会我们 少走弯路,遇到困难,懂得如何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我们应该从心里,感激我们的父母。 不要嫌弃他们的教导。(六)通过冒险和脱险这件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明确:1、面对困难,不要畏惧困难,要冷静的分析困难,对自己要有信心,然后是循序渐 进的坚持克服困难。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做。3 、要重视自己的小进步,小进步可以积累成大进步。4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

11、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化整为零,一个一个的认真的解决小困难,终将会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5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走路要靠自己,不能老是依赖大人抱着走,要勇敢的走自己的路。6 、在成长过程中,要虚心的向老师和父母长辈学习, 从他们那里吸取更过的人生经验, 为解决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积累方法和经验。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七)基础知识1、“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明确: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第一次是“恐惧、伤心”,第二次是“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2、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说的三种表示第一种:“今天我很累了,”小王说,

12、“晚上我要早些睡觉。”第二种:“我今天要早些睡觉。”小王说。第三种:小王说:“我今天要早些睡觉”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以事寓理以小见大:小:脱险;大:道理。详略得当:详:父亲的指导、心理的变化;略:杰利和父亲的到来。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8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着重感受人物的心理。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感悟如何克服困难,激发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前后左右交流假期了玩了些什么。导入:统计有没有只玩一种的。设计意图:借此引出文中的新鲜花样一一爬悬崖。了解悬崖 :文中有一段文字能让我们了解这座悬崖,你发现

13、了吗? 推荐一位同学读第 7 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悬崖。 爬这样一座悬崖,你为他们担心吗?为什么?(如不能达到目的,可以再问:你更担 心“我”,还是更担心和“我”一起的五个男孩?)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去感受悬崖, 发现“我” 和其他小伙伴的不同。 感受“我”上悬崖时的心理:阅读 815 自然段,结合具体句子谈谈“我”上悬崖时的内心感受紧张、恐惧。 细节: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 “我”跟着他们向上爬。你有过心“冬冬直跳”的感觉吗? “我”蹲,他们移。“我”软弱地哀求。 “我”能决定和他们一起爬悬崖,说明“我”也是一个勇敢 的孩子,这时“我”软弱地哀求,说明恐惧已完全占领

14、“我”的内心。进退两难时一时不能察觉自己“啜泣” ,说明“我”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紧张。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暮色的四合更是雪上加霜, “伏”印证了这一点。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充分感受“我”内心的紧张、 恐惧, 感受紧张、 恐惧程度的加深,为经验的呈现蓄势。看结局,问妙招: 如果你处在这种极度的紧张和恐惧之中,你能自己下来吗?这时的你是多么希望有人 能牵起你的手领着你走,更希望有人能背你下去抱你下去。那么最终“我”下来了吗?用了什么妙招?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对妙招的浓厚兴趣。感受“我”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阅读 1622 自然段,感受“我”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 用这样的句式来一

15、次接龙:当父亲让“我”从悬崖上下来时当父亲让“我”走一小步时“我”走了第一步后“我”再走一步后当“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时 教师先示范:当父亲让“我”从悬崖上下来时,我哭着说: “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说明我当时非常恐惧,完全没有信心。其中穿插下列问题: 1为何父亲让我下来时我非常恐惧,毫无信心,当父亲让我走一小步的时候我却有信 心迈出第一步?提示:抓住句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思考。2当“我“走第一步的时候,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我”爬下悬崖投入父亲的怀抱时先是“啜泣”了一会,这个“啜泣”与14 段中的“啜泣”相同吗?为什么?(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确信。 补充故事,理解主旨:时隔 57 年,一位 65 岁的老人为什么还会写这件发生在8岁时的事呢?(补充故事)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学生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确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看来重要的不在于经历,而在于它给作者的启示,因为这一启示是他人生路上克服困 难的至宝,请用文中句子来说说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吗?面对困难我们应该 拓展延伸: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大家肯定在好友的同学录上写满了美好的祝愿,然而我们都清楚:人生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