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1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2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3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4页
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在证券市场中,占据最关键地位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上市公司,它们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络。本文论述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公司利用其在资金和信息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以及基金的逐利偏好、证券投资基金的自身进展等因素加入到上市公司的治理当中。另外还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由机构投资者提名的董事在股东大会占比很低、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等现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持股问题,得出了基金的投资受到法律上的严格限制、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

2、引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治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持股集中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的障碍等政策。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上市公司治理 逐利偏好 绩效评价体系abstractin the capital market structur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and listed companie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there is a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the secur

3、ities investment fund participates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by virtue of its own capital advantage and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gency cost, profit-seeking preference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and so on. analyzed the enthusia

4、sm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is not high, the directors nominated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is very low,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rarely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motion, very few instit

5、utional investors inquiries, and the adoption rate is not high,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tu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other governa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sharehold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t is conclu

6、ded that the investment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is restricted by law an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itself is not perfect.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some policies are proposed to attract the super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stro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p

7、timiz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securities market system, improve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liminate the legal barriers.key word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profit-seeking preferences perfor

8、mance evaluation system目录一、文献综述1(一)国外文献综述1(二)国内文献综述2(三)文献评价3二、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4(一)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4(二)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5(三)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6(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6三、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7(一)股权结构上的缺陷7(二)机构投资者的缺陷8(三)市场环境的缺陷9(四)法律上的严格限制9四、投资基金参加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0(一)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股权结构不完善10(二)机构投资者性质过于单一和

9、缺乏治理能力11(三)市场环境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不高11(四)法律政策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非有效参加公司治理12五、对策与建议13(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13(二)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治理13(三)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13(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的障碍14参 考 文 献15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引言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进展扩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进展也在不断增长壮大。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特征已有显著的转轨倾向,国有股独占鳌头的现象所导致的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已引发了很多治理的问题。从西方国家治理经验可以发觉, 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是有

10、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亦被治理层委以较大的期望。自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1998年发行上市至今,我们国家的监管机构对机构投资者的进展一直鼎力支持。2000年,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制造性地培育和进展机构投资者”的口号;2004年,x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进展的若干建议出台,国家对机构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具备诚信、守法、专业的优良品质,资本市场的支柱逐渐由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来支撑。从历史经验来看,当证券市场成长到一定规模后,证券投资基金必定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如今已遍布了世界上每一个金融市场。走过了这13年的进展之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完成了从从前的一无所

11、有到如今已拥有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达到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达到的成绩。而在投资基金业光速进展的时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基金市场依旧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缺陷就是违规运作基金以及公司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体系。这些问题不但有碍于基金的进展,也会对证券市场的完善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得,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进展中都还亟待解决。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是机构投资者实施被动式监督,实行消极主义,在公司治理中没有发挥积极监督的作用。wohlstetter,charles(2014)以为,机构投资者属于经济人,所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偏向于短期,当决定要

12、加入公司的治理时其必要条件是其得到的回报一定超过付出成本,机构投资者才有可能加入公司的治理之中,尽到其监督职责。alexandre(2017)认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在权力和回报问题上处于对立位置,又兼之其监督权力受到法律层面上的约束,故机构投资者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更偏向于用脚投票,通过某些方式对自身的利益进行保障。二是证券投资基金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不会积极参加公司治理,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司公司治理影响较小。karpoff等(2013)认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股东,他们针对公司治理和投资问题的提案不能改善公司的质量,也没有经验显示股东的提案可以带来公司价值的提高。thomas和cotte

13、r(2011)通过实证分析,他们发觉对公司来讲,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以及持股数量能产生的影响并不大,y与公司股价涨幅之间关系也不显著,约束公司对利润的治理的效果也不好。chen x.(2016)经过研究,认为相比于持股时间短、数量低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数量越高的机构投资者更情愿对所投资的公司进行监督治理。cox (2017)等发觉从长远来看,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和公司的社会绩效之间呈现正向关系,短时间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的社会绩效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众多的原因之中,证券投资基金类型异质性对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司的社会绩效关系的影响最明显。wei&varela(2013

14、)通过研究,认为在中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的影响力较弱,缘由是在中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尚未形成充实的力量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二)国内文献综述关于国内学者研究的观点主要有三点。一是证券投资基金为了自身利益,不情愿主动参加公司治理。刘龙峰,杜勇(2018)年认为构投资者持消极监督动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获得高额监督益。一方面,积极监督无法获得高额监督收益,受自身能力限制,无法投机获利。与国外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规模相对较小,机构投资者中治理专家数量较少甚至没有,机构投资者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降低了其进行长期投资和投机获利的可能性,从而致使机构投资者对监督上市公司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

15、消极监督可以获得高额监督收益,通过与治理层“合谋”,从中获利。当机构投资者发觉其与公司治理层合作有利可图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合谋”,这种“合谋”减弱了机构投资者积极监督治理层进而提高上市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樊慧(2017年)通过研究发觉,机构投资者如果和公司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宗旨上产生分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对公司的治理没有好处,甚至会对公司产生更多方面的危害。另外,许多机构投资者内部的控制和代理方面仍有缺陷,经理人更情愿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来扩大本身的影响力和增加威望,而不再将为持股人猎取更多利益置于第一位。除此之外,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缺乏专业能力参加到公司的治理当中,更多的是对短期的收益

16、感兴趣,因而从长远来看这对公司并无益处。黄兴年(2007)的观点是,由于体制与政府职能不同,我国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置身于一个跟西方拥有发达资本市场截然不同的市场氛围中,我们国家依旧将经济建设列为最重要的任务,政府直接对市场进行干预依旧是国家宏观调控资源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以及某些行业的公司的治理与运营有时候也会受到政府的干扰,如此,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引起市场经济混乱,而机构投资者没有方法发挥其稳定市场功能。因此机构投资者会以消极态度对公司进行治理。二是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会对公司带来积极的影响。姚雁雁(2017年)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重

17、要组成部分,其占有股东股份比例高,当证券投资基金以长期投资的方式猎取收益时,证券投资基金情愿且能够监管上市公司股东做出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的决策。赵利平(2016年)的观点是,以持股动机来划分,期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持股者或许对治理公司不感兴趣,而对于期望猎取长久利益的持股者而言,公司的业绩代表了所持股份未来的收益,所以投资型持股者更可能乐于参加公司的治理。李善民、汪彩萍(2011年)认为,在我国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加入到公司的治理当中对公司的业绩和成本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来看,为减少上市公司的成本,提高其业绩,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职能是关键。三是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

18、多种方式参加公司治理。毛磊,王宗军,王玲玲(2012年)的观点是,不同种类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的业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只有基金的投资对象比较相似。由于投资策略的不同,一般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的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有很大不同,机构投资者以正面筛选策略为主、负面筛选策略为辅手段来拟订自己的投资策略。王娴(2017年)的观点是,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治理力量之一,机构投资者本身的机制就在激励着自身积极参加到公司的治理中去,然而,机构投资者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如代理人问题、利益矛盾、短视行为、投资策略多样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二、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我国机构投资者参加上市公司治理仍存在很

19、多问题阻碍进展。根据统计调查得知,首先,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参会率极低。其次,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再者,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最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这些现状都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参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不容乐观。(一)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出席率上的积极性不高机构投资者参加上市公司治理最高效率的方法是出席股东大会,但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机构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的积极性较低并且参会率极低。2015-2017年间,上海113家上市公司共开股东大会分别为253次、243次、247次,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年或许开股东大会2.36次

20、;相同时期内平均每个上市公司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数为51.18家,64.22家,201.59家,即便机构投资者数目在逐渐上涨,但股东大会的参会比例没有往上涨还一直往下降,机构投资者三年平均参会率仅为8.75%,6.98%,2.98%。从调查结果得知:这三年来上海11家证券公司自主经营共投资2264家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只参加会议921次,根据相同口径可以算出,参会率仅为0.15%;从基金公司收回的调查问卷看:这三年来上海36家基金公司总共投资了16926家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参会率2623次,根据相同口径可以算出,参会率也只有2.43%。跟问卷提供的数据大致相同。从总体上来说,机构投资

21、者的提案获得的赞成票是个人提案的赞成票数的1.75 倍。(见图1)图1 机构投资者出席股东大会及机构投资者的数量统计资料来源: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中证投资者进展中心联合课题组问卷发放调查结果(二)机构投资者极少对股东大会议案提出不同意见机构投资者对于提交股东大会表决的议案大多数都会投赞成票,极少数反对和弃权。从某些上市公司问卷调研显示得出:机构投资者三年间参加表决中投同意、反对和弃权票的比例分别为98.80%、0.19%、0.14%。从证券公司问卷调研显示:证券公司近三年参会表决事项中投同意、反对与弃权票的百分比为91.87%、0.03%、9.15%。从基

22、金公司问卷调研显示:基金公司三年以来参加表决中投同意、反对与弃权票的百分比为84.23%、0.45%、16.73%。(见表1)表1 机构投资者提交股东大会表决议案的百分比类别机构投资者总比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年份201520162017同意98.8%91.87%84.23%反对0.19%0.03%0.45%弃权0.14%9.15%16.73%资料来源: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中证投资者进展中心联合课题组问卷发放调查结果(3) 极少机构投资者提出质询且被采纳率不高三年间此类证券公司共参加过1011次股东大会,仅仅提出过13次质询,其中被采纳5次,采纳率为43%;基金

23、公司共参加过2163次股东大会,也仅提出过9次质询,采纳率为0。因为公募基金仅需为基金投资者负责,所以机构投资者很少提出质询,对于治理水准不太好的公司,用脚投票即可;现今为止还不足以有为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利益代言的能力。作为一种代理财产治理制度,机构投资者的最终受益人与治理人间是分离的且两者利益不全相同。契约理论说道,在信息不对称和合同不完全性等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就会出现代理人问题,亚当.斯密说过,管家不会像仆人那样对仆人的工作拼尽全力。而机构投资者的酬劳制度会让他们极其不情愿在公司治理上多消耗成本。机构投资者的收入一般来说都是按他们的治理资产规模来收固定比例治理费。而治理人主动参加公司治理

24、、监督公司的运转和改善经营是要有成本的,每次股东大会前一定对决议的定案以及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后果进行深度研究才能进行决策,而单一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的持股依旧少数,它们的主动参加不是必定会取得成效,即便真的取得成效,成果也会让全体股东共享,相比于花费成本不对称,主动参加公司治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第二选择。而提出质询被采纳率不高可能出于两个原因,制约机构投资者参加上市公司治理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导致机构投资者“人微言轻”;政策法规限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则简洁导致他们“势单力薄”。其次增加话语权程序繁杂,投资文化与外部环境不理想,自身治理水平不高等因素使

25、机构投资者质询被采纳率低。(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很多障碍。首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在现有模式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有效参加公司治理,基金经理层与基金治理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冲突。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参加公司治理的最大的阻碍是其内部的治理结构问题。至今我国所公开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从理论上来说,契约型基金是让持有人去选择治理人和托管人,此后的治理人和托管人更换也如上。基金治理人是被基金持有人和基金托

26、管人双重监督的。但目前为止我国是基金治理公司不仅是发起和设立基金,还是此基金的治理人。由此就演化成了以基金治理人为中心的运作模式。该模式在组织形式和内部监督的治理上都有着一部分的局限性。2.当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有效参加公司治理。基金治理公司和基金持有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参加上市公司治理的基金治理公司是支付成本的,但成本只是由基金治理公司承担,干预成本降低基金的利润去治理公司。但基金经理没有更好的监督上市公司的动机,他们会冷冷清清,只是履行法律规定的最低职责。 在治理模式不完善的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在介入上市公司治理时可能与上市公司勾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甚至损害中小股东和基金的利

27、益持有人基金经理层和基金治理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是指基金治理公司的治理人员有一定的任职期,在靠近任职期满的时间里,他们会更加喜爱低成本、盈利期短的投资项目,而不是盈利较高、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比如,不情愿对研究和开发基金产品这两个面投资,是因为这类投资周期较长并且短期内没方法产生收益。而这类投资又是基金业绩增长一定的。这个任职期的问题非常影响基金治理公司长久以往的可持续进展。此外,基金经理人也会有任职期,任职期满后将重新聘任。基金经理人会重点把眼光放在他受雇期间的业绩,为此不惜去牺牲基金长期利益来确保他的短期利益。 三、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由现状分析可以得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参加

28、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内部问题中,首先是股权结构上的缺陷,其次是机构投资者的缺陷。外部问题中,有市场环境的缺陷和法律上的严格限制等,也都阻碍了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的治理,导致了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不明显。(一)股权结构上的缺陷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其所有权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因向学习西方先进治理经验,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会选择“投资者公司”的产权结构,期望会得到治理效率有所提高的效果。然而,在建立我国国有资产治理制度过程中,“所有者缺位”现象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仍然被行政部部门采纳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干预。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国有股获得了流通权,这有利于改

29、变国有上市公司一股主导的地位,国有股份的缺位问题依旧存在。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x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治理巨大的国有资产,分离出专职代理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资产治理机构,由它授权次级代理人经营国有资产,负责资本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再托付生产性公司中的经理人员直接经营国有资产。这多级代理关系里,每级的代理会因代理人和托付人效用函数的不相同而增大代理的成本,国有股东作为是一个原始的托付人,其经济主体是非人格化的,没有剩余索取权但却有治理权,监督代理人行为积极性不足也会让代理的成本直线上升。除此以外,即便是占比较大的股东对于董事会经理层的聘用都没有决定的权利。一个符合法律法规又的激励机制和有一个

30、严谨细致的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在设定好的的一个历史法律背景下所演化成的股权结构无法去幸免地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相当显著的缺陷,也就是说是当今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许小年(2015)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研究得出,所有权集中程度与公司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国家股所占的比重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性。最终,中小股东缺乏监管动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理成本和利益的极度不匹配,因此他们都会选搭乘大股东的“便车”,但因为国家股东“虚位”现象,没“车”去让中小股东“搭”,便加剧了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机构投资者的缺陷证

31、券投资基金目前是中国机构投资者的主体,虽然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但由于其公开发行的审批条件严格,有部分的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由共同的基金治理公司治理,绝大多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异,加上在中国股市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很少见,导致该基金持股重复率的很大比例非常高。如果有一家公司的股票看涨,大部分基金将竞争买入,股价将会飙升;如果存在利益等问题,大家都急于出售,使价格大幅下跌。一方面存在集体“坐庄”的嫌疑,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只让少数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得到重点关注,机构投资者对其公司治理结构可能会起到推动作用,但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被忽视。与国外机构相比,中国机构投资

32、者不仅规模小,而且内部机制还不完善,参加公司治理的能力不强。在现有的机构投资者中,绝大多数只有证券经理,精通公司治理治理专家的人较少甚至没有,因此机构投资者本身的制度缺陷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行为。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扩大,其机制的完善,相应的治理能力,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和监督公司的动机也将相应增加,投资者的行为也将体现在长期投资,从而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三)市场环境的缺陷从国际经验看,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都是成熟的证券市场应构成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由于市场的多层次结构和相对多样化的投资,投资者有机会获得不同

33、的回报和危险,并利用股票期权和股票现货等证券进行投资,规避市场危险,达到各阶层投资者需求,从各维度去隔绝价格决定的单向性,制衡资金和证券关系平稳,对长远稳固进展的投资者群体有益处。但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主板市场。由于证券市场交易的类别比较没有多样性以及没有对应的一些套期保值机制,投资者只能通过做多来得到收益,要想吸引和培育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仅仅依靠市场的这种单边性特点、结构性缺陷是不够的。(四)法律上的严格限制首先,当今的法律制度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是不够友好的。我国现行证券交易法律法规中仍存在许多影响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的问题。其次,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缺陷。补偿和救济的受害者是

34、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的主要功能, 为了去维护投资者利益而采纳恢复侵权人和受害人利益失衡的最原始关系的方法,保证他们对证券市场的充满信念。证券市场的这般侵权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又让投资者利益遭到损失,故要去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负责,这点所有国家的证券法律法规都是一致。但是我国证券立法对此会有偏颇,即证券法归属在行政治理法内,而对证券法中的私法属于商法这一方面是缺乏理解力的。确定法律制度时,只有在证券发行治理规定和事务治理过程中强调,但是没有去规范好对证券交易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私权侵害救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用行政和刑事责任进行制裁的方式去对待侵权的行为,民事赔偿责任方面也是不足够的。四、投资基金

35、参加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可得下列原因分析,首先是因为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股权结构不完善,其次是由于机构投资者性质过于单一和缺乏治理能力,再者是市场环境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不高,最终是法律政策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非有效参加公司治理。都对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一)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治理股权结构不完善 “一刀切”的情况在基金治理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形势仍然严峻,基金治理公司的股东背景“内部人控制”倾向明显,是由于他们的高层决策和高层治理人员都是他们的股东聘用的,其在基金投资者中成为弱势群体和基金持有人软化限制的情况下,其实在基金治理公司的利益行为中肯定

36、会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偏离证券投资基金既有基金投资人也有基金公司股东二元平行设计初衷。大股东和高级治理人员提名推选基金治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董事会决定薪酬,但难以确保独立相关的利益格局。有的基金经理同时具有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评估投资建议、下达投资指令与执行投资指令等职能,这种把控制决策的权力同时寄予于基金经理人的做法明显没有制度、规章和机制的约束更有效、更先进。 2017年7月,华宝兴业基金、太平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股权发生变动。证监会公布的基金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截至2017年7月28日,仍有浙商基金、圆信永丰基金、华夏基金等19家基金公司股权变更

37、申请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最大的担忧之一是华宝兴业基金的外国股东发生了改变。证监会批准核准申请报告,华宝兴业基金股权变更获法国领先资产治理公司有限公司批准。华宝工业基金将由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持有49的股权转让权(warburg pincus asset management,l.p)。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在完成转让资金后,华宝兴业基金将由华宝信托与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控股,分别持有公司51的股权和49的股权,而华宝信托则是宝钢集团控股子公司。 2017年7月17日,证券期货委员会批准中央基金股权变更申请,第一大股东意大利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指定中央基金10股权的董事长窦玉明等11人。作为业内第一家

38、实施业务分部体制改革的基金公司,自2015年以来,因为上海睦亿投资治理合伙关系的缘故,中欧基金治理层掌控了20%的该公司股份。经过这样一次的改变,相比于意大利银行现今25%的股份,窦玉明等治理团队已经拥有高达30%的股份。7月20日,为了让所持股份有进一步提高,太平资产不惜拿出3.32亿元去让股份高达83%(数据来源和讯基金网)(二)机构投资者性质过于单一和缺乏治理能力蔡敏和徐辉(2011)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作为外部治理机制来影响公司治理水平。单一性的机构投资者的进展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市场出现一些奇怪的进展。另一方面,为了主动高效治理公司,机构投资者不仅是要有相应的治理能力,还要对公司市场价

39、格增长负责。以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为例,全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是美国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也是最大的养老金体系,他们选出两个独立的理事委员会:公司治理结构委员会和社会责任委员会,共同制定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政策、指导方针、解决问题的立场和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依赖机构内部治理能力,从而获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问题,通过参加协商来改善业务。(三)市场环境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不高证券投资基金是分散危险,因此大多是选取多元化和资产组合的投资方式,即需要同时购买多家公司的股票,却对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都不能过高。如果监督公司所产生的收益大于监督公司所带来的成本,那么证券投资基金就有动力监督公司,反过来说

40、,若是监督公司所产生的收益不够弥补参加公司治理所产生的成本,那么基金公司就会缺乏一定积极性来参加到公司治理中。以下选取2007-2014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数据进行分析(见表2)表2 2007-2014年基金持股集中度年份持股集中度年份持股集中度200751.34%201149.21%200845.30%201247.45%200947.97%201351.22%201043.62%201457.03%数据来源:和讯网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不是格外高,集中度达到50%左右是由于我国股市投资的数量即上市公司质量一般,蓝筹股供应短缺、品种单一,而基金又倾向于投资绩优股或

41、热门股,这导致了持股集中度的上升,假如投资标的更丰富,持股集中度会更加低。(见图2)图2 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资料来源:和讯网(四)法律政策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非有效参加公司治理我国证券交易法规中存在着很多证券投资基金参加上市公司治理的绊脚石。我国对投资基金的持股主要有两个10%规定,一是“一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净值的10%”,二是“同一基金治理人治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大股东控股比例在30%70%间,故在大部分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中,基金对其操控能力还是很弱的,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高效运作有很大的阻碍

42、。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中存在很多缺陷,这导致证券投资基金积极参加公司治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损害中小股东和基金投资者的利益。至今为止,在我国不完善的证券投资基金架构,尚不发达的证券市场并且未出台的相关监督治理的配套措施的影响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参加上市公司治理中会更加去考虑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不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和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证券投资基金非有效去发挥积极股东的作用。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4个原因分析,提出了以下4个对策。首先,我们要在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时还要让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发挥一定作用。其次,还要去重视如何提高机构投

43、资者的监管和治理。再者,要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完善证券市场体系并且伴随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最终,要切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证券投资基金参加公司治理消除法律方面的障碍。(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还利于加强中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和促进了各股东之间利益均衡,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再次确认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层组织框架及相互关系,利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后,还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优化,提高公司经营治理市场化进展,从而为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制造更好的运作环境。在资本市场中, 要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稳健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推进上市

44、公司规范运作,为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健康进展夯实基础。(二)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治理为进一步激发机构投资者制造价值,积极发挥监督和治理作用,机构投资者绩效评估体系急需被完善。由于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自广大个人投资者,存在信托责任,机构投资者的产权,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也会影响其投资行为。非常规机构投资者的进展,也是为了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改善治理结构。因此,应从,信息披露,自律责任,法律义务和市场监管等四方面对投资者参加到公司治理中起到主动高效的作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进展方兴未艾,是时候完善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有序参加公司治理的制度。一是完善银行理财产品的治理结构;二是进展机构投资者履行股东权

45、利行为规范的职责;三是建立行政监督与自律监督相结合的制度,推动机构投资者专注履行职责;四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市场和投资者的监督;五是修改“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机构投资者的责任,履行职责和披露原则要求。(三)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证券投资基金进行长期投资的市场基础。唯有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投资基金长期的投资才能有保证,所以才能发挥其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首先,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内部制度保证要先去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治理层间的相互制衡的制度。再者,要积

46、极进展上市公司的诚信文化和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优化和效率提高工作,为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严峻的问题,包括经营不善,披露虚假信息,侵占公司财产,操纵市场,欺骗投资者。故若想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首当其要是加强诚信建设。只有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领域才能真正培育多元化证券投资基金,实现证券市场供需平衡。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的障碍首先,基金治理公司的设立门槛应降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设立采取核准制,即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除一定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外,还一定经过行政主管机关的审核,核准不通过不得成立。其次,完善股东诉讼和证

47、券民事赔偿制度。当下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民事赔偿制度的制定和民事赔偿责任深究的证明责任不清楚。“谁主见准举证”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会阻碍股东在证券侵权损害赔偿中的维权,应改变这一举证原则,采纳举证倒置,以利于中小股东对大股东越权公司治理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现今为止我国的法院只受理因证券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除此之外的侵犯股东权利的案件目前还不受理,缺乏有利于投资者权利救济的制度设计,因此要完善我国的股东诉讼制度,给受侵害的股东提供一个最终的救济途径。再者,需要完善代理投票权制度。我国股权分置的改革之后,公司内部一股独大,占据肯定控制优势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变。在上市公司中,许多公司的第一大

48、股东丧失了肯定控制优势,而成为表决权相对多数的拥有者。控制权在公司几个大股东之间的争夺成为可能,而证券投资基金因为拥有较大数额的公司股份,就成为公司控制权的潜在争夺者。表决权征集是指公司某一或者某些股东以向其他股东公开征集表决权授权托付书的形式聚集表决权,形成优势力量制衡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 参 考 文 献1 alexandre garel.when ownership struatere matters: a reviews of the effects of investor horison on corperate police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

49、s,2017(4):1062-10942 wohlstetter and charles.pension fund socialism:can bureaucrats run the blue chip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4(71):78 3 wei&varela.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accounting,2013,29(78):102310434 chen x., harford j. and li k. monitoring: which institutions matt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6, 86(2):279-305. 5 cox p, brammer s,milling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