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项目一项目一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思考:思考:1、个人所得税对谁征收?只针对个人吗?、个人所得税对谁征收?只针对个人吗?2、回忆企业所得税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回忆企业所得税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含义?居民纳税人的含义? 任务一任务一 如何判断个人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如何判断个人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纳税人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
2、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住所标准和和居住时间标准居住时间标准。(一)住所标准(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习惯性住所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习惯性居住的个人居住的个人”。一
3、、居民纳税人一、居民纳税人 (二)居住时间标准(二)居住时间标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365日,即以居住满日,即以居住满1 1年为时间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一次离境不超过3030日或者多次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离境累计不超过9090日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解释解释】住满一个纳税年度为标准,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住满一个纳税年度为标准,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即公
4、历历1月月1日起至日起至l2月月31日止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日。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征税对象范围征税对象范围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负全球纳(负全球纳税义务)税义务)(1 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2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居住满满一
5、年的个人。居住满1 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度(即公历1 1月月1 1日起至日起至1212月月3131日止)内,在中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国境内居住满365365日日境内所得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境外所得某外国人某外国人2007年年2月月12日来华工作,日来华工作,2008年年2月月15日回国,日回国, 2008年年3月月2日返回中国,日返回中国,2008年年11月月15日至日至2008年年11月月30日期间,因工日期间,因工作需要去了日本,作需要去了日本,2008年年12月月1日返回中国,后于日返回中国,后于2009年年11月月20日日离华回国,则该纳税人()。离华回国
6、,则该纳税人()。A.2007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2008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人人B.2008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2009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人人C.2008年度和年度和2009年度均为我国非居民纳税人年度均为我国非居民纳税人D.2007年度和年度和2008年度均为我国居民纳税人年度均为我国居民纳税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 二、非居民纳税人二、非居民纳税人(一)判定标准及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一)判定标准及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征税对象范围征税对象范围 非居民纳税
7、人: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负有限纳税义务)(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居住的个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境内所得境内所得(二)对无住所的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二)对无住所的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对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可归对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可归纳为下表:纳为下表:(无住所的外籍个人,分成了四类人,四块所得)(无住所的外籍个人,分成了四类人,四块所得)居住时间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纳税人性质境内工资薪金得境内工资薪金得境外工资薪金所得境外工资薪金
8、所得境内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外支付境内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外支付不超过不超过90(183)天)天非居民非居民免税免税90(183)天天1年年非居民非居民15年年居民居民免税免税5年以上年以上居民居民(注:(注:代表征税,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代表不征税) 新加坡籍新加坡籍S S女士被派到中国工作,女士被派到中国工作,20082008年年6 6月该外籍人士来自中月该外籍人士来自中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25 00025 000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10 10 000000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也为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也为25 00025 000
9、元人民币,其中美国的派元人民币,其中美国的派遣公司负担遣公司负担10 00010 000元。同时,他在美国还获得元。同时,他在美国还获得10001000美元的租金收美元的租金收入(假设汇率为入(假设汇率为1 1美元美元=7=7元人民币)。元人民币)。若若S 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超过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超过90/18390/183天,应就哪些所得纳税?天,应就哪些所得纳税?若若S 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超过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超过90/18390/183天但不满天但不满1 1年,应就哪些所年,应就哪些所得纳税?得纳税?若若S 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1 1年但不满年但不满5 5年
10、,应就哪些所得纳税?年,应就哪些所得纳税?若若S 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5 5年(第六年住满年(第六年住满1 1年),应就哪些所年),应就哪些所得纳税?得纳税?1.1.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分: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分:15 00015 000元元 2.2.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25 00025 000元元3.3.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加境外来源、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加境外来源、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分:分:25 00025 00010 00010 00035 00035 000(元)(元)4.全部境
11、内外的所得:全部境内外的所得:25 00025 000+71 000=57 000(元)(元) 三、所得来源的确定三、所得来源的确定一般而言,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一般而言,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共得共9项。项。思考:思考: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式与企业所得税有何区别?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式与企业所得税有何区别? 任务二:任
12、务二:掌握自行申报与源泉扣缴的确切含义掌握自行申报与源泉扣缴的确切含义 四、扣缴义务人四、扣缴义务人除除“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税目外,支付单位均税目外,支付单位均有代扣代缴义务。有代扣代缴义务。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有两种:一是自行申报;一是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有两种:一是自行申报;一是代扣代缴。 一、源泉扣缴一、源泉扣缴 (一)应扣缴税款的所得项目(一)应扣缴税款的所得项目除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以外的除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以外的其他其他10项所得。项所得。 (二)扣缴义务人的法定义务(二)扣缴义务人的法定义务纳税人为持有完税依据而向扣缴义务
13、纳税人为持有完税依据而向扣缴义务人索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不得拒绝。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人人索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不得拒绝。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人提供非正式扣税凭证的纳税人可以拒收。提供非正式扣税凭证的纳税人可以拒收。 扣缴义务人违反规定不报送或者报送虚假纳税资料的,一经查实,其扣缴义务人违反规定不报送或者报送虚假纳税资料的,一经查实,其未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中反映的向个人支付的款项,在计算扣缴义务人未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中反映的向个人支付的款项,在计算扣缴义务人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 (三)法律责任(三)法律责任扣缴义务人应
14、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下的罚款。的罚款。 (四)代扣代缴税款的手续费(四)代扣代缴税款的手续费(2%)。)。二、自行申报纳税二、自行申报纳税 (一)申报纳税的个人(一)申报纳税的个人1.年所得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万元以上的;2.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
15、务人的,如个体工商户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如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纳税地点(二)纳税地点 (三)申报纳税期限(三)申报纳税期限思考:思考:个人所得税为什么采用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为什么采用累进税率?任务三任务三 个人所得税税率形式有哪些?个人所得税税率形式有哪些? 税率税率 税率税率适用情况适用情况3%3%45%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率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
16、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20%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一般规定:适用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一般规定:适用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它所得任务四任务四能正确归类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能正确归类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计税依据的确定计税依据的确定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一)收入的形式(一)
17、收入的形式(二)费用扣除的方法(二)费用扣除的方法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税目分别实行定额、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税目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扣除方法扣除方法应税项目应税项目1.定额扣除定额扣除(每月(每月3500元)元)(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2.会计核算会计核算(1)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得;(3)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3.定额和定率扣除(每次定额和定率扣除(每次800元或元或20%)(1)劳务报酬所得;)劳务
18、报酬所得;(2)稿酬所得;)稿酬所得;(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4.无费用扣除无费用扣除(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偶然所得;)偶然所得;(3)其他所得)其他所得个人所得项目个人所得项目课税方式课税方式现减除费用标准现减除费用标准税率税率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月月35003%-45%个体工商户、独资、个体工商户、独资、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所得年度年度成本、费用及损失(投资者费用为成本、费用及损失(投资者费用为3500元元/月)月)5%-35%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
19、所得承租经营所得年度年度35005%-35%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次次800或收入的或收入的20%20%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次次800或收入的或收入的20%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次次800或收入的或收入的20%20%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所得次次020%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次次800或收入的或收入的20%20%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次次财产原值或相关税费财产原值或相关税费2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次次020%其他所得其他所得次次020%项目二项目二 正确计算各类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正确计算各类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任务一任务一 正确计算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正确计算工薪所得
20、的个人所得税思考思考 工薪所得包括哪些内容?工薪所得包括哪些内容?张三,某月基本工资张三,某月基本工资3000、效益工资、效益工资240、季度奖、季度奖1000,加班工资,加班工资150、交通补贴、交通补贴60、养老金、养老金200、医保、医保金金230、公积金、公积金460,哪些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哪些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注意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注意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以及与
21、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一)不予征税项目(一)不予征税项目1.独生子女补贴;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应纳税所得额(一)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因此,工资、薪金所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因此,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35003500元费
22、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月工资、薪金收入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3500元元附加减除费用所适用的具体范围是:附加减除费用所适用的具体范围是:(1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2 2)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工作的外籍专家;(3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
23、得的个人;薪金所得的个人;(4 4)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元1300元附加减除费元附加减除费(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1.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或或3500+1300元)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七级累进税率:工资薪金七级累进税率:级数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速算速算扣除数扣除数含税级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不超过不超过15
24、00元的元的不超过不超过1455元的元的302超过超过1500元至元至45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1455元至元至4155元元的部分的部分101053超过超过4500元至元至9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4155元至元至7755元元的部分的部分205554超过超过9000元至元至35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7755元至元至27255元元的部分的部分2510055超过超过35000元至元至55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27255元至元至4125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超过55000元至元至8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41255元至元至5750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
25、555057超过超过8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5750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5135052.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具体分二种情况处理:全额、部分(定额、定率)具体分二种情况处理:全额、部分(定额、定率) (1 1)雇主)雇主全额全额为雇员为雇员负担税款负担税款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或个人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单位或个人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扣
26、除数)(1 1税率)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李刚月工资李刚月工资68006800元,税款由企业全额负担元,税款由企业全额负担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6800-3500-5556800-3500-555)(1-20%1-20%)=3431.25=3431.25(元)(元)应纳税额应纳税额=3431.25=3431.2510%-105=238.12510%-105=238.125(元)。(元)。若李刚工资若李刚工资68006800元,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元,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68
27、00-35006800-3500)10%-105=22510%-105=225(元)(元)由此可见,企业代付税款比代扣款要多支出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企业代付税款比代扣款要多支出个人所得税13.12513.125元(元(238.125238.125元元-225-225元)。元)。(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第一种:雇主为其雇员第一种: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应将雇部分税款的,应将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雇员所得的工资雇主
28、代雇员负担应纳税所得额雇员所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第二种:雇主为其雇员第二种: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是指雇主为部分税款,是指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实际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负担比例)(1税率税率负担比例)负担比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
29、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王某月工资王某月工资6800元,税款由企业负担元,税款由企业负担60%。计算该纳税。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6800-3500-55560%)(1-20%60%)=3371.59(元);(元);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3371.59 10%-105=232.16(元)。(元)。3.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其商数
30、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扣除数。(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31、计算公式如下: 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数中国公民郑某中国公民郑某2012年年112月份每月工资月份每月工资8 200元,元,12月份除月份除当月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
32、次性奖金当月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24 000元。元。要求:计算郑某要求:计算郑某2012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各月工资应纳税额合计各月工资应纳税额合计(8 2003500)20%555124620(元)(元)24 000122 000(元),适用税率为(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105元。元。全年一次奖金应纳税额全年一次奖金应纳税额24 00010%1052 295(元)(元)合计应纳税额合计应纳税额46202 2956915(元)(元)假定中国公民李某假定中国公民李某2012年在我国境内年在我国境内1至至12月每月的绩月每月的绩效工资为效工资为2
33、 500元,元,12月月31日又一次性领取年终资金日又一次性领取年终资金(兑现的绩效工资)(兑现的绩效工资)18 500元。请计算李某取得该笔奖元。请计算李某取得该笔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按按12个月分摊后,每月的奖金个月分摊后,每月的奖金18 500(35002 500)121 458.33(元)(元),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奖金收入当月工资与应纳税额(奖金收入当月工资与3500元的差额)元的差额)
34、适用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的税率速算扣除数18 500(35002500) 3%525(元)(元)(1)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采用一次。(2)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3)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
35、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注意:注意:任务二任务二 正确计算个体工商户、独资合伙企业正确计算个体工商户、独资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仅限于生产经营所得,不包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仅限于生产经营所得,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的其他所得。例如取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所得、括个体工商户的其他所得。例如取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所得、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所得,应按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所得,应按“股息、利息、红利股息、利息、红利”税税目的规定单独计征个人所得税。目的规定单独计征个
36、人所得税。2.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这个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这个税目目计税方法:计税方法: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的税金)1.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其他项目及列支标准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的其他项目及列支标准2.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项目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项目3.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适用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率,计算征收。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独资企
37、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投资者个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投资者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纳税人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者)。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者)。二、税率二、税率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其税率比照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其税率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的五
38、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率,计算征收。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核定征收的范围(一)核定征收的范围 (二)核定征收方式(二)核定征收方式1.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2.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某个人独资企业某个人独资企业2012年度发生直接成本年度发生直接成本85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用20万元,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假定该个人独资企业适用万元,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假定该个人独资企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为的
39、应税所得率为15%,该个人独资企业,该个人独资企业2009年度应缴纳个人年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8520)(115%)15%18.53(万元);(万元);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的个人所得税18.5335%1.4755.01(万元)(万元) 任务三任务三 正确计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人正确计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承包、承租分为两种:个人承包、承租分为两种: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应按工资、
40、薪金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规定只向发包方、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人交纳一定的费用,交纳承包、承租费后的企业的出租人交纳一定的费用,交纳承包、承租费后的企业的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其取得的所得,按企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其取得的所得,按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承包工商登记个人承包工商登记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41、个人所得税所属税目个人所得税所属税目承包后工商登记改承包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变为个体工商户的不交企业所得税不交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经营后,工商承包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登记仍为企业的缴纳企业所得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不拥有所有权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拥有所有权承包、承租经营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所得五级累进税率表:五级累进税率表:级级数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速算速算扣除数扣除数含税级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不超过不超过15000元的元的不
42、超过不超过14250元的元的502超过超过15000元至元至3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14250元至元至2775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7503超过超过30000元至元至6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27750元至元至5175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37504超过超过60000元至元至10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51750元至元至7975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97505超过超过10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7975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514750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全年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应纳税
43、所得额个人全年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每月3500元元1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陈某陈某2012年年1月月1日与地处某县城的国有饭店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该国有饭店日与地处某县城的国有饭店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该国有饭店经营期限经营期限3年(年(2012年年1月月1日日2013年年12月月31日),承包费日),承包费30万元(每年万元(每年10万万元)。合同规定,承包期内不得更改名称,仍以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元)。合同规定,承包期内不得更改名称,仍以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业务,有关国有饭店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在承包期内由陈某负责,上缴的
44、承包业务,有关国有饭店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在承包期内由陈某负责,上缴的承包费在每年的经营成果中支付。费在每年的经营成果中支付。2012年陈某的经营情况如下:年陈某的经营情况如下:1.取得餐饮收入取得餐饮收入280万元;万元;2.取得歌厅娱乐收入取得歌厅娱乐收入120万元;万元;3.应扣除的经营成本(不含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应扣除的经营成本(不含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210万元;万元;4.年均雇用职工年均雇用职工30人,支付年工资总额人,支付年工资总额21.6万元;陈某每月领取工资万元;陈某每月领取工资0.4万万元;元; 5.其他与经营相关的费用其他与经营相关的费用30万元(含印花税)。万元(含印花
45、税)。要求计算:要求计算:1.2009年该国有饭店应缴纳的与经营相关的各种税款。年该国有饭店应缴纳的与经营相关的各种税款。2.陈某陈某2009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国有饭店应缴纳的各种税款:国有饭店应缴纳的各种税款:(1)陈某对外从事经营,所取得的餐饮收入和歌厅的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陈某对外从事经营,所取得的餐饮收入和歌厅的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业税。应纳营业税应纳营业税2805%12020%38(万元)(万元)(2)国有饭店地处县城,应缴纳)国有饭店地处县城,应缴纳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85%1.9(万元
46、)(万元)(3)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应缴纳教育费附加383%1.14(万元)(万元)(4)陈某承包期内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经营,未更改名称,按规定应缴纳)陈某承包期内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经营,未更改名称,按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5)工资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可按实际数扣除,扣除数)工资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可按实际数扣除,扣除数21.60.41226.4(万元)。(万元)。(6)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8012021026.430381.91.1492.56(万元)(万元)【提示提示】这里减去的这里减去的30万元并不是承包费万元并不是承包费30万元,而是业务万元,而是业
47、务5中的中的“其他与其他与经营相关的费用经营相关的费用30万元(含印花税)万元(含印花税)”。(7)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应缴纳企业所得税92.5625%23.14(万元)(万元) 2.陈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陈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承包经营成果)承包经营成果92.5623.1469.42(万元)(万元)(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69.4210(承包费)(承包费)0.412(陈某工资)(陈某工资)0.3512(生计费)(生计费)55.72(万元)(万元)(3)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5.7235%1.47518.027(万元)(万元) 任务四任务四 正确计算
48、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正确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范围:范围:29项项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属于独立个人劳动所得)。酬的所得(属于独立个
49、人劳动所得)。与工薪所得区别:雇佣与非雇佣。与工薪所得区别:雇佣与非雇佣。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按次征收,按次征收,比例税率比例税率2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20%)(一)费用扣除(一)费用扣除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元;每次收入在每次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的费用。(二)次的规定(二)次的规定(1)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所得额;确定应纳所得额;(2)属
50、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获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此外,获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除另有规定者外,在定率扣除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除另有规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三)税率:有加成征税(三)税率:有加成征税如果纳税人的如果纳税人的每次应税劳务报酬所得每次应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超过20 000元,应实行元,应实行加成征税,其应纳税总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
51、计加成征税,其应纳税总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级数级数每次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元)(元)1 1不超过不超过200002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200 02 2超过超过2000020000元至元至5000050000元的部元的部分分3030200020003 3超过超过500005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407000700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 某演员参加某次演唱会,一次获得表演收入某演员参加某次演唱会,一次
52、获得表演收入30000元,其应纳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1 1、适用速算扣除数的方法:、适用速算扣除数的方法:3000030000(1-20%1-20%)30%-200030%-200052005200(元)(元)2 2、不用速扣数的方法:分段计税,然后合计、不用速扣数的方法:分段计税,然后合计应税所得应税所得3000030000(1-20%1-20%)2400024000(元)(元)应税所得不超过应税所得不超过2000020000级距的个税级距的个税200002000020%20%40004000(元)(元)应税所得超过应税所得超过20000200005000050
53、000级距的个税:级距的个税:4000400030%30%12001200(元(元)合计合计52005200元元赵某于赵某于2008年年10月外出参加营业性演出,一次取得劳务月外出参加营业性演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报酬60 000元。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其他元。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其他税费)。税费)。该纳税人一次演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该纳税人一次演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按税元,按税法规定应实行加成征税。法规定应实行加成征税。(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60 000(120%)48 000(元)(元)(2)应纳税额)应纳税额48 00030%2 0
54、0012 400(元)(元)任务五任务五 正确计算稿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正确计算稿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稿酬所得稿酬所得(一)范围:(一)范围: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出版、发表表而取得的所得。而取得的所得。包括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包括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二)性质:稿酬所得具有特许权使用费、劳务报酬等的(二)性质:稿酬所得具有特许权使用费、劳务报酬等的性质。性质。(三)稿酬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关键看是否发表(三)稿酬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关键看是否发表(四)对报刊、杂志、出版等单位的
55、职员在本单位的刊物(四)对报刊、杂志、出版等单位的职员在本单位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出版图书取得所得征税问题。上发表作品、出版图书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一)费用扣除(一)费用扣除与劳务报酬所得相同与劳务报酬所得相同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元;每次收入在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的费用。(二)注意每次收入的确定(二)注意每次收入的确定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减征减征3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20%)
56、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130%)2009年某作家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年某作家出版一部长篇小说,1月份取得预付稿酬月份取得预付稿酬2万元,万元,4月份小说正式出版,取得稿酬月份小说正式出版,取得稿酬2万元,万元,10月份将该小说手稿月份将该小说手稿公开拍卖获得收入公开拍卖获得收入10万元,同年该小说在一家晚报连载万元,同年该小说在一家晚报连载100次,每次稿酬次,每次稿酬420元。该作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该作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稿酬不论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稿酬不论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出版取得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出版取得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57、(20 00020 000)(120%)20%(130%)4 480(元)(元)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得为一次。连载取得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连载取得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00420(120%)20%(130%)4 704(元)(元)小说手稿拍卖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小说手稿拍卖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拍卖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拍卖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00 000(120%)20%16 000(元)(元)合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 4804 70416 000
58、25 184(元)(元)任务六任务六 正确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正确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得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一)范围(一)范围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二)注意区分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二)注意区分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应纳税所得额(一)应纳税所得额方法与劳务报酬所得的相同。方法与劳务报酬所
59、得的相同。(二)应纳税额计算(二)应纳税额计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任务七任务七 正确计算正确计算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包括银行结算账户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利息(包括银行结算账户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个人取得国债利息、国家发行的
60、金融债券利息个人取得国债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均免征个人所得税。自、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均免征个人所得税。自20082008年年1010月月9 9日日(含)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含)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应纳税所得(一)应纳税所得一般无费用扣除一般无费用扣除(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20%)任务八任务八 正确计算财产租赁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正确计算财产租赁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财产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收款帐号变更协议书
- 承包灯具店安装合同范本
- 抵押半挂车出售合同范本
- 招聘fidic合同范本
- 摆摊烧烤架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康复技术康复辅具选择与应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电子商务电子合同数据安全处理与隐私保护合同
- 2025年度风力发电场建设劳务分包合同
- 2025版路灯维修维护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合同
- 2025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合同
- 消防梯翻新装修施工方案
- 中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
- 菲林格尔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服务规范525
- 个体工商户合伙协议书律师审核起草
- 足球比赛裁判培训
- (高清版)DB11∕T045-2025医学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
- 2025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制图员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学校取暖煤炭采购合作协议书
- 胖东来管理制度
- 学费分期付款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