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与考试一、有关常识偶韵,奇不韵,首句可韵可不韵押韵近体诗、亦称格律诗形成诗歌的节奏美平仄颔联、颈联必对仗对偶 四句为绝 句首联(起)句数、字数固定颔联(承)八句为律 诗颈联(转)古体诗、亦称古风尾联(合)每一词牌的曲词字数一定,“浣溪沙”上下分别是7、7、7,“虞美人”上下分别是7、5、7、9,根据此可推断出所用词牌名。词牌名词、原名曲子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一段叫单调,两段叫双调,三段、四段称三叠、四叠段落称片或阕结构小令,总字数在58 字内篇幅长短中调,总字数在5990字长调,总字数在91字以上二、由常识涉及的练习及题型例1: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
2、,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例2: 华清宫吴融无人知道外边寒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这是一首唐人绝句,语序已打乱,请你给它重新排定。例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 。 ,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邑有流亡愧俸钱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已打乱,请你根据诗歌常识进行排定。例4:请默写杜甫登高的颈联 , 。例5:道上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是严蕊的一首词,其词牌名是
3、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能力结构图典故词语含义语境表层省略句子结构思想内容古典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语序上下文有关词语语境义:作者的真正意思作者或事件背景深层所抒之情意境义:所叙之景所写之景 精炼含蓄语言跳跃性艺术形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抒情方式q托物言志间接抒情手法寓情于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主要的表达技巧构思技巧和抒情方式三、高考诗歌鉴赏(一)考点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析:形象和思想内容实考写什么,语言、表达技巧实考写得怎么样,观点态度实考为什么写。所以读一首诗要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为什么写,达到与文本沟通,与自己的知识积累沟通,与作
4、者沟通,在多方面交流中深化对诗歌的感悟。形象分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其中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又通称为物象,物象加上诗人的情感,就变成有意蕴的意象,由多个意象构成的空间世界就是意境。由物象到意象再至意境,是古代诗歌高考的重要内容,所以诗歌形象实际上考的是意象、意境。诗歌语言对应的考题一般是对诗眼的理解,以及炼字。诗歌表达技巧一般是指修辞、技巧和其它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具体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资料。(二)诗歌意象所代表的情感杨柳、折柳离别、乡思 明月相思、思念、思国秋扇弃妇 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芳草离恨 芭蕉孤独、忧愁梧桐凄苦 梅花人格高洁松柏孤直耐寒 杜鹃,子规悲苦忧伤寒蝉、哀猿、鹧
5、鸪凄凉悲伤 鸿雁、青鸟、鲤鱼信使南浦、长亭、短亭离别之地,伤感之地 流水、落红忧伤、无奈夕阳、衰草、寒鸦、西风凄凉、萧瑟 秋水、长天开阔、辽远羌笛凄切、伤感 红叶传情之物哀鸿流离失所、哀伤苦痛的人 高山流水知音豆蔻十三四岁的女子 红豆相思鸿鹄志气高远 松树高洁 、坚贞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蓬草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丁香愁思或情结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 斜阳表示日暮,凄凉之感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三)诗歌题材内容系列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的源头是南北朝的谢灵运和东晋的陶渊明,盛行于唐朝,主要代表王维、孟浩然,多以洗炼含蓄、清新自
6、然的诗句,描绘出田园的风情意趣,山水的壮美,使山水田园诗表现出诗中有画的境界。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评价的词语有色彩明丽,清新自然,疏淡质朴,宁静幽远,恬淡安详,民风淳朴,清逸脱俗,洗尽铅华等。表现的思想感情通常是向往自然,返璞归真,寄情山水,皈依田园,渴望自由,不慕荣利,淡泊宁静,恬然自安,怡然自得,清静无为等。 2、边塞征战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其它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边塞诗或描写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反映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离愁闺怨,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鉴赏边塞诗常用的词汇:写景方面苍凉、苍茫、萧瑟、浩瀚、壮阔、开阔、粗犷、孤寂、凄凉、雄浑
7、、雄奇、奇崛、豪迈抒情方面慷慨激昂、慷慨报国、慷慨悲壮、不畏艰苦、建功立业、斗志昂扬、悲壮苍凉、孤寂凄凉、归家无望、归家无期、报国无门、征夫怨妇、离愁闺怨3、咏史诗咏史诗主要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在唐代十分盛行,较为突出的代表诗人有杜牧、刘禹锡等。鉴赏此类诗歌常用的词汇:抚今追昔、触景生情、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沧海桑田、家国兴亡、人生无常、人事沧桑、历史变迁、沧桑巨变解答时可挑选一些词语组成一句话,如:作者抚今追昔、触景生情,抒发了昔盛今衰、人生无常、历史无情变迁的沧桑感慨。4、咏物诗古代作家常常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所描写之物
8、的特点,二手法首先考虑托物言志,三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生理想、人生追求。5、羁旅诗 “羁”是停留,羁旅是长期寄居他乡,常常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不得的惆怅和愁苦。古代交通不发达,一旦出门远游,帝乡日远,身如浮萍,其孤独寂寞、抑郁愁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羁旅诗常写旅途和驿馆的景物见闻,抒发自己的羁旅愁苦。常用的词汇:羁旅、愁苦、惆怅、孤独、孤寂、忧伤、无奈、愁绪万千、愁肠百结、柔肠寸断、思乡难归、人在旅途、人在天涯特别注意因羁旅而产生的思乡诗从对方角度来写反衬乡思的作品,如杜甫月夜、高适除夜作。6、离别诗景物环境的概括词语:凄清、哀愁、凄凉、萧瑟、伤感分析情感可用离愁别绪、难舍难分、
9、两情依依、缠绵悱恻、幽怨惆怅、柔肠寸断分析效果可用委婉深情、缠绵动人,含有低回不尽之意。 (四)高考题型示例关于形象、意象意境类题设题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等。3、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
10、 诗歌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 意境题:物象+氛围特点+抒发的情感通常答案格式是:通过(具体物象),营造了的环境氛围(意境氛围),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其步骤: 抓物象、景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物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所写物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再由物及人,揭示意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一般不宜就形
11、象答形象,停留在第一步。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西)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解析】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结合诗中“山村、故园、归”等词,其悲苦内容思乡可以确定。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
12、琶行), “望帝啼鹃”(窦娥冤)。【答案】传达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10福建)访隐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解析】抓住三、四句对隐者描写的关键点“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来分析形象特点;其次,要能体会、分析人物形象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答案】通过描写山翁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刻画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用简要的词对描写内容加以概括)的隐者形象。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
13、题。(2010山东)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à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解析】全诗状写了山中凤凰虽然能“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但是“适逢商风起”,只能摧藏羽翼而不知“何时复回翔”,遗憾自己“处非位”,唯有黯然神伤。题目“咏怀”,真正替凤凰伤情咏怀吗?非也,诗人身处政治黑暗、有才难使的时代,直抒胸怀肯定遭人忌恨,又不能不抒发
14、心中愤懑,就从诗经里借来“赋比兴”法宝,以咏凤凰起兴,又加以铺陈赋写,以凤凰为比,亦鸟亦人,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因遇世不济而致怀才不遇,孤苦无奈,是借咏物以抒怀。【答案】“饮醴泉,栖山冈”超然脱俗,高标出世,品行高洁;“彻九州,望八荒”,志向远大,才能出众。不过不少答案标准只有答案,没有解题详细步骤,初学者不可一蹴而就练习1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陆鸿渐,陆羽,字鸿渐,唐学者,著有茶经,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练习2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15、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练习3 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关于表现手法题设题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
16、格式:修辞题:运用的修辞+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抒情方式题: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表现手法题: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其步骤:先定性,讲清运用了什么手法或技巧。二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解说,如是拟人,诗中把什么比拟成什么。(步骤三和步骤四有时合在一块说)三分析其好处、妙处,如拟人则是“运用拟人,以有情写无情之物,无理之物变得有理,为自己传情”。四作用,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0浙江卷第22题)定林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
17、,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解析】题目问二、三联,不是问整首诗的手法技巧。二、三联说诗人夜晚就着水边脱鞋上床,就着岩石摊被入睡,只留天上云朵跟自己作伴共眠,恰巧又遇夜月来相找,写得浪漫幽雅,超凡脱俗。结合诗句理解,不难把握诗句所运用的手法。【答案】第一步,点明手法:运用拟人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解释拟人内容: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来相找,第三步,结合全诗,点明其效果作用:把“云”和“月”人格化,写出云月相继的动态美景,从而突出诗人流连定林而忘返的愉悦心境。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
18、0全国卷第12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解析】题为“咏素蝶诗”,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素蝶”,而全诗也确实站在素蝶立场上咏吟素蝶,如只从素蝶对象看,文本传达的最多只能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小生灵的关爱。但结合古代诗歌理论“诗言志,歌永言”,诗人咏素蝶就非那么简单,再结合注释,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显然这是一首言在此意在彼
19、,咏物以抒怀的诗。【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广东卷第10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解析】虚实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种,也是艺术表现的一条重要规律。实,在诗歌里就是实象、实事、实境,诗歌里的虚,一般指想象梦境、已逝情境、未来愿景,不在眼前的实景,所
20、谓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今天为实,过往为虚。【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倚水望江东,视线却被烟隔树挡,望路难能,是实写,梦回江东,不怕江水阻隔,是虚写(第一步,结合诗句,指出虚实内容);以实入虚,又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第二步,分析诗句的虚实关系特点),抒发词人望江东不能的急切愁苦之情(第三步,结合诗歌思想感情,揭示作用及效果)。下片:词人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后两句即使寻得大雁捎带书信,却又秋尽冬来,错过节令,是想象,是虚写;由实到虚,以虚映实,虚实相济,凸显悲苦之情,极度地抒发了词人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无奈与愁苦。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
21、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例2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练3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持取,捻弄)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
22、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关于语言炼字题设题类型: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诗中“××”一词(一字)用得好(妙),请简析其好(妙)处,或简要说明理由,或好在哪里。3、将诗中“××” 可否换成“××”,请简述理由。解题格式:语言题:准确概括其语言特点+结合诗句进行解说+语言体现的感情炼字题:明确或解说字意+在诗句中的意义+对主旨表现的作用步骤:一明晓字眼的本义;二翻译诗句,明其在诗句中的含义;三知其包含运用的手法并析其表达作用;四揭示主旨表达作用。简单的字眼步骤一可以融合在步骤二里。例1 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
23、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析:步骤一总说: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结合诗句解说:“黄莺儿”是口语,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结合主旨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第12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
24、要分析。【解析】问句在开头,“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词人认为“斜红叠翠”四字已能表现春天的妩媚,描写春景的美好,无需天界花神来献瑞呈祥,装扮春天。为什么“斜红叠翠”四字就足已表现春天的美景呢?显然要从这四个字涉及的描写手法技巧上去着手,找到突破口,才能把妙处说清。【答案】“红”“翠”从色彩上描写春之美,色调一暖一冷,交相辉映,柔和有度,又巧用借代,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既突出色之艳,又委婉含蓄。“斜”“叠”从形态上描写花之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给人旁逸斜出、争相竞放的美感,“叠”字则凸显枝叶的繁密,大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厚实感,充分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例3阅读下
25、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第10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解析】虽考炼字,但如从运用手法来思考,更易找到突破口,更易找到解题思路。从设题“双重意蕴”看,就是考双关。“隔”一语双关,诗中一写视线被烟隔树隔而难见江东路,二虚写自己的思念之情无法以传递,深刻地,也写自身被人事所隔,而回不到江东。【答案】站在江水西头视线却烟隔树挡,望不见江东路(从翻译解释中去理解诗句)。“隔”一语双关(点明其运用
26、的手法),一写诗人身处江水西头回望江东路,视线被树阻隔而难望见,二写思念之情被江水、烟树所隔,无法传递,这就是“隔”字的双重意蕴(揭示手法内容)。例4 端居 唐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诗中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析:先表明态度。解答:步骤一解说字眼意思,“敌”是抗衡、抵挡之意,而“对”是面对,向着之意。步骤二:只有一张空床来抗击整个秋天,显现出了力不胜寒的凄凉之苦,而“对”素秋,是静态动作没有那么强烈。步骤三:用“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练习1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
27、极目无氛垢(尘垢:尘埃)。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2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练习3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中,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末句中用“画”不如用“衬”更贴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练习4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28、。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新丰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此处化用之)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本曲开头两个句子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句子内容进行赏析。 关于情感主旨题设题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解题格式:情感题:通过什么(实是物象,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寄寓或揭露)什么感情主旨题:是什么题材的诗+诗歌各句写了什么+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步骤一:解说诗句内容,解说时要结合意象、意境题及手法题路数给予描述步骤二:在解说中揭示情感、揭示主旨。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9、)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解析】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概括。一般了解主旨,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抒情句。从注释不难看出诗人仕途的失意,再结合诗句“酒阑无奈客思家”,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例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
30、,完成赏析。(2010湖南)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苏)送 魏 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解析】看题目,送友人,不忍离别。看诗句
31、,“醉别”因别而醉,惜别友人,借酒浇愁,借醉直接言情。看意象,“江风引雨”,营造别时之景,用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借景抒情。 练习1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练习2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
32、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种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练习3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小桥流水人家”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所传达的感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说说你的理解。 练习4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
33、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考查例: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
34、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析:(1)考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考炼字,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3)考表现手法,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练习1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练习2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35、 唐诗) 送蜀客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练习3 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
36、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与考试练习参考解析关于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练习1析:一找意象,如野径、桑麻、篱菊、山中。二从意象中品志趣,意象“桑麻”代指田园,明心向田园,归于自然;“菊”,喻高洁;“山中”归隐山林,远离尘世。三从物象意蕴中概括人物性格或志趣。答案为“陆鸿渐是个寄情山水、 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37、景物进行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后四句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其潇洒豪放。”练习2析:抒情主人公具有心中悠闲、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性格特点。首句的“好道”为主人公的性格奠定了基调,“南山陲”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的隐逸情怀;“独往”与“自如”表现了其独游独乐的特点,在“水穷处”“坐看云起”,与“林叟”“谈笑”等画面,展现了其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隐逸情致。练习3析: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参考答案】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
38、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关于表现手法题练练1析: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诗眼展开描写,步骤一采用对比、比喻及象征手法来表现;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解说(不会解说你翻译也行,翻译了就等于解说了)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对比,以“山溪渡”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步骤三表达了友情永恒不变,经得起任何考验。练2 析:考表达技巧,且题已明示,虚实结合。问答的内容从第二步始,结合诗句进行揭示即可,“实”是什么,“虚”是什么,然后揭示虚实关系。【解析】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
39、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练3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关于语言炼字题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家装质保延期协议书
- 劳动协议书违约金规定
- 休闲小镇规划设计
- 直流电机设计与应用研究
- 语言倾听艺术训练课件
- 2025版慢性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技术
- 小学冬季安全知识教育
- 2025版中风病症状识别与康复护理分享
- 第四册第四单元多方对比展示冲突──《窦娥冤》解读
- 高中音乐 人音版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感染
- GB/T 32663-2016成型模压铸模订货技术规范
- GB/T 21860-2008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
- ERCP并发症教学讲解课件
- 《雅思阅读讲义》课件
- 经贸俄语教案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册测试题
- 初中 初一 音乐 劳动号子歌曲欣赏(一)课件
- 异位妊娠(正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