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仿真_第1页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仿真_第2页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仿真_第3页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仿真_第4页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仿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章异步电动机的仿真 3.1异步电动机的仿真模型 所谓仿真模型是指经过变量变换后适合于计算机中仿真程序而改造过的数学模型。由于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为微分方程组,故对其动态系统的数字仿真来说,可以采用计算机对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求解。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式时,如果所用的数值方法选择不当,或积分步长选取不合适,将导致数字仿真的不稳定性。由于四阶龙格库塔法精度最高,故选用此法。 3.1.1异步电动机的仿真模型异步电动机的仿真模型 在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其转子速度是变化的,若采用同步恒速旋转的dqn坐标系比较方便。在该坐标系中,电机的数学模型则有如下形式 端电压约束条件 定子 其中 co

2、ssinsincossdssqsdssdssqsqsuuuuuubgcgsdscgbgagsqseeueeeu31313132 转子 其中 电磁方程式 rerdrrerqrdrrerdrrerqrqruuuuuucossinsincos31313132bmcmdrcmbmamrqreeueeeudrqrdsqsbrrrbrerbrebrrbmmbembebmbmmbrembrebmbsssbesbebssdrqrdsqsiiiipxrxxpxrpxxxpxpxxxpxpxrxxpxruuuu在转子无励磁电压条件下,则有 00drqruu将转子无励磁电压条件代入电磁方程式展开并整理可得 4321

3、432143214321drqrdsqsdsdrdrqrdsqsqsqrdrqrdsqsdsdsdrqrdsqsqsqsiHiHiHiHDupiiGiGiGiGCupiiFiFiFiFBupiiEiEiEiEAupi 其中 ;114431221141321144312214132121112KXXHGHGHGHKXXGKrXGKXXGrCGKrXFEFEFEFKXXEKrXEKXErAECDKXCABKXAXXXKrsrsrrsmsrsrmmmrrmmrsmrmrs电磁转矩及机电运动方程式 在同步速dq0坐标系中,电磁转矩表达式为 机电运动方程式为 223qrdsdrqsbmeiiiiXPTd

4、tdPJTTbrble23.2仿真程序原理框图 3.2.1龙格库塔方法 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由于起动电流变化较大,引起磁路饱和,电机参数相应改变,所以求解动态方程时,用小范围线性化的方法。在龙格库塔方法的每一步运算中根据电机电枢电流的插值决定该状态下的电机各参数,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的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公式如下 其中 这里,Yim是第i个因变量Yi在节点处的近似值,h是积分步长。 43211226iiiiimimkkkkhYY, 2 , 1 , 0;, 3 , 2 , 1,2,2,22,2,2,31314212131111211mnihkyhkyhtfkkhykhyhtfkkhykhyhtfk

5、yytfknnmmmiinnmmmiinnmmmiinmmmii3.2.2仿真程序原理框图 根据上述原理,可画出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的仿真程序原理框图。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开 始输 入 电 机 参 数输 入 步 长 及 终 止 时 间计 算 仿 真 方 程 系 数赋 初 值计 算uud sq s,R - K 方 法i i i i T Sd ,q ,dqe ,保 存 中 间 结 果TT?s t p输 出 仿 真 结 果束结YN3.2.2仿真建模 1、坐标变换模块2、定子电压模块qsdtddsqsisrqsdsdtdqsdsisrdsuu3、转子电压模块qrdtddrrqrirrqrudrdtdqr

6、rdrirrdru4定转子磁链模块qrimLqsisLqsdrimLdsisLdsqrirLqsimLqrdrirLdsimLdr5转矩模块qridsidriqsimPLeT6异步电动机合成模型dtdpJLTeTrdtLTeTJpr3.3仿真实例 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功率Pe5.5kw线电压Ue220v,Y接线电流Ie14.53A电源频率 fe60H,e377rad/s极数 P4电机及机械负载的转动惯量0.0449kgm2定子每相电阻 rs0.22转子每相电阻折算值 rs0.153定子每相漏电抗 Xs0.396转子每相漏电抗折算值Xr0.385激磁电抗 Xm11 端电压约束条件 端电压是施加在电

7、机dq轴模型中的激励电压,其数值由端电压约束条件确定。设采用对称三相三线制接法,且三相电源电势对称,为 。 32cos32coscostUetUetUeescgesbgesag 由于转子无激磁电压,则在同步速坐标系中,通过坐标的变换,端电压的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其中:s为相电压幅值,对所选用电机而言 000drqrdssqsuuuUu VUUes6 .17932 初始条件 一般情况下,起动过程的初始条件均为零值,即 000, 00, 0000000tttdstqctdstqssiiii4仿真结果 00.10.20.30.40.50500100015002000 n=f(t) 曲 线 t(s)n(

8、r/min)00.10.20.30.40.5-40-20020406080 T=f(t) 曲 线 t(s)T(N.m)00.10.20.30.40.5050100150200 ids=f(t) 曲 线 t(s)I(A)00.10.20.30.40.5-50050100150 iqs=f(t) 曲 线 t(s)I(A)3.4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在实际控制中,无论是调速系统还是伺服系统,都是带有负反馈的控制系统。然而,两者对控制性能的要求各有侧重。例如: 对调速系统而言,如果系统的给定信号是恒值,则希望系统输出量即使在外界扰动情况下也能保持不变,即系统的抗扰性能十分重要。 对伺服系统而言,位置指令是

9、经常变化的,是个随机变量,系统为了准确地跟随给定量的变化,必须具有良好的跟随性能,也就要求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 但是,提高系统的这些控制性能,其前提条件和基础是提高对电磁转矩的控制质量。或者说,对电动机的各种控制,归根结底是对电磁转矩的控制,对电磁转矩的控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3.5矢量控制sinbaba根据右图所示的矢量运算规则 rsmsrrsme sinii LiiLt可将电磁转矩表示为电磁转矩可表示为定、转子电流矢量的矢量积(叉积)形式。3.5.1 电磁转矩矢量方程电磁转矩生成的机理:电磁转矩生成的机理:即电磁转矩是定、转子单轴线圈各自产生的励磁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由

10、“Bli”观点,也可看成是转子电流在定子励磁磁场作用下产生的,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rsgeiptrgsgme1Lpt基于定子磁场或者转子磁场表示电磁转矩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通常以转子磁场、气隙磁场或定子磁场以及定子电流为控制变量。sssrmsssrme)(iiiiiipLLppLtsrrmssmrrrmsrme)(iiiiiiLLpLLLLppLtrrrrrsmrsme)(iiiiiipLLppLt3.5.2 电磁转矩矢量控制 对电机的控制实质是对其电磁转矩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电机在动态过程中对其瞬态电磁转矩的控制。采用矢量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气隙磁场的转矩矢量方程为例,

11、来分析转矩的控制。若设转矩的正方向与转速正方向一致,则有grrgesinipt 决定电磁转矩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空间矢量g和ir的幅值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相位。 当电机转差速度 或气隙磁场幅值变化时,转子电流矢量 的幅值和相对气隙磁链矢量 的相位差 都要发生变化。 反过来,的变化又会影响和改变 。 、 和 的改变会引起te变化,这又会使电机转差速度发生变化。gmrsmgiiiLLrsgiii式中,ig为气隙磁场等效励磁电流矢量。即有riggrriggrigr 在动态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电机振荡。 这说明,就基于气隙磁场的电磁转矩控制而言,三相感应电动机自身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

12、非线性的时变系统,因此转矩控制是复杂而又困难的。 在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理论出现之前,在交流调速中,多采用变压变频调速(VVVF)技术来控制电磁转矩。 缺点:不能有效控制瞬态电磁转矩,严重影响了交流调速的动态性能,因此使得交流调速系统还无法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 VVVF技术是一种时域内的标量控制技术,通过定子电压、电流和频率来间接控制电机内的气隙磁场和转子电流,依据的控制规律是在正弦稳态条件下确定的,这种控制规律在动态运行时,已与电机实际状态不符,自然不适用动态过程的控制。 矢量控制核心是直接控制产生转矩的各空间矢量,不仅在稳态下,在动态下也能严格地控制各矢量在空间复平面内的幅值和相位,因而可以精确地控制转矩。所以矢量控制是一种以动态控制为出发点,追求动态控制品质的现代控制技术。3.5.3 矢量控制方式 基于转子磁场的转矩控制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 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 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 磁场定向是矢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磁场定向可分为直接磁场定向和间接磁场定向两种方式。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