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概一、概 述述消化与吸收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方式和过程胃肠机能的调节动画第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消化过程机械性消化生物性消化第2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内在神经丛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激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胃肠激素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外来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第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中枢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交感及副交感传出交感及副交感传入局部传入局部传出消化道管壁内的化
2、学和机械感受器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第4页/共105页第5页/共105页第6页/共105页第7页/共105页第8页/共105页第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肠道具有大量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它们散在分布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分泌的多种激素和激素类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由于胃肠道粘膜面积巨大,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数量超过了体内所有内分泌腺体中内分泌细胞的总和。因此,消化道又被认为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第1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细胞名称细胞名称分布部位分布部位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胃泌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抑胃肽胃动素胃
3、动素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胰多肽胰多肽胰泌素胰泌素A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D细胞细胞G细胞细胞I细胞细胞K细胞细胞Mo细胞细胞N细胞细胞PP细胞细胞S细胞细胞胰岛胰岛胰岛胰岛胰岛、胃、小肠、结肠胰岛、胃、小肠、结肠胃窦、十二指肠胃窦、十二指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小肠上部小肠上部小肠小肠回肠回肠胰腺、胃、小肠、大肠胰腺、胃、小肠、大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第1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胃肠激素中的许多激素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所以,也将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3. 营养作用。2. 调节其他激素释放;第
4、12页/共105页二、采食(二、采食(prehension)及其调)及其调控控消化与吸收 采食活动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也是动物消化代谢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动物用嘴捕捉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腔的过程称为采食(prehension)。 不同动物其采食方式不同。第1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采食中枢:2.反射调节:3.长期性调控:体脂(胰岛素、瘦素)消化道的各种感受器(G,VFA)采食中枢采食活动下丘脑摄食中枢饱中枢第14页/共105页三、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三、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消化与吸收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消化液的种类及成分第1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5、消化酶)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电解质)稀释食物,调节渗透压(水、电解质)保护消化道黏膜免受理化性损伤(黏液)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为微生物消化创造条件(其他蛋白质)消化液的主要功能包括:第1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消化液的种类:唾 液胃 液胆 汁小肠液胰 腺第1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口腔小腺体由浆液细胞组成,分泌不含黏蛋白的稀薄水样唾液由浆液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分泌含黏蛋白的水样唾液由黏液细胞组成,分泌含黏蛋白的粘稠唾液第1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唾液的性状和成分:无色透明、略带黏性、弱碱性(pH:猪7.32,反刍动物8.2)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
6、(杂食)、溶菌酶等K+ Na+ Ca2+ Mg2+ Cl- HPO42- HCO3-水 99%无机物:第1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唾液的生理功能:(7) 反刍动物尿素再循环,减少氮的损失(1) 湿润口腔、饲料(2) 含淀粉酶(中性环境下起作用)(3) 幼畜含脂肪分解酶,分解乳脂(4) 洁净口腔(冲淡、中和、清除残渣和有害物质)(5) 维持pH(尤其在反刍动物,维持瘤胃pH)(6) 调节体温(狗、水牛)第2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舌、口腔粘膜 延髓唾液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唾液分泌的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感 受 器:眼、鼻和耳等传入神经:嗅、听、视神经中 枢:下丘脑、大脑传出神经:交感、
7、副交感神经效 应 器:唾液腺第2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的黏膜分区胃液及其分泌胃液分泌的调节 动画第22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幽门腺 - 黏液细胞 - 内分泌细胞贲门腺 - 黏液细胞胃底腺 - 壁细胞 - 主细胞 - 黏液细胞第2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性质:无色透明,强酸性(pH0.9-1.5)2、成分:无机物(盐酸、氯化钠、氯化钾) 有机物(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3、特性:高分泌率时,强酸性,水样液体; 饥饿时,酸性较低,较粘稠。胃液由胃的三种外分泌腺和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第2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激活胃蛋白酶原(2)有利蛋白质消化(膨胀变性)(3)抑制杀灭
8、胃内细菌(4)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5)有利于铁、钙吸收分 泌:作 用:由壁细胞分泌。 10%结合酸(与黏液中的有机物结合)90%游离酸(决定胃液的pH)过低消化不良,过高胃溃疡第2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盐酸分泌过程第2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脂肪酶:肉食动物。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产生(黏液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蛋白质 胨最适pH2; pH6,失活凝乳酶:使乳中酪蛋白凝固,有利乳汁消化;HCl第2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蛋白酶第2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润湿食物,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2、与碳酸氢盐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中和胃酸和防御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分泌
9、:特性:作用:糖蛋白黏液细胞(可溶性黏液)表面上皮细胞(不溶性黏液)粘滞性高,能形成凝胶层(500m)第29页/共105页第3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分泌:由壁细胞分泌。特性:分子量约6万的糖蛋白。与食糜中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B12的吸收。(与红细胞生成有关)作用:第3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头期(cephalic stage)消化期的胃液分泌调节: 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能力强。酸度高,含酶少。分泌量少。胃期(gastric phase)肠期(intestinal phase )第32页/共105页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33页/共105页1、迷走-迷走反射2、
10、局部神经丛反射3、通过胃泌素第34页/共105页第3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脂肪:肠抑胃素(抑胃肽、神经降压素)高渗溶液:肠-胃反射胃窦内pH下降至1.2-1.5或十二指肠pH小于2.5时,胃液分泌抑制。HCl:机制:盐酸抑制G细胞,或通过促进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而抑制胃泌素和胃液分泌;小肠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第3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性 质: 碱性(pH7.2-8.4)、含水(90%)、无机物(碳酸氢盐、氯化物)、有机物(酶)2、功 能:分泌碳酸氢盐,中和酸性食糜;分泌多种消化酶,对营养物质消化较彻底;液体和缓冲物利于大肠微生物消化。第37页/共105页消化与
11、吸收3、胰消化酶的作用:(1)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3)胰蛋白分解酶:(4)其他酶:淀粉、糖原二糖、三糖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核酸酶和双糖酶蛋白质、胨小肽4、胰液分泌的调节:第3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视、嗅、咀嚼中枢神经胰腺 小 肠 胃体胃窦扩张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盐酸迷走传入迷走传出CCKGastrin迷走:直接、间接 酶含量高产物-促胰酶素:浓稠 含酶量高盐酸-促胰液素:稀薄 含碳酸氢钠高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Secretin第39页/共105页第4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pH约7.4胆囊胆汁-浓缩而颜色变深、碳酸氢盐被吸收而呈
12、弱酸性(pH6.8)1、生 成:2、特 性:肝细胞肝管胆管胆囊十二指肠草食动物暗绿色;肉食动物红褐色;杂食动物橙黄色。胆汁颜色有种别差异:第4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成 分:有机物胆 盐水无机盐(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脂肪酸、胆汁酸和胆色素等)(钠、钾、钙、碳酸氢盐等)胆 石胆绿素胆红素第42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5)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肝胆汁分泌4、作 用:(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2)乳化脂肪(3)与脂肪酸结合,促进吸收(4)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第43页/共105页第4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5、胆汁分泌的调节胃泌素(Gastrin)胆囊收缩素(CCK)胰泌素(Sec
13、retin)胆盐(肠肝循环)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体液调节第4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十二指肠腺:主要分泌碱性粘液(肠激酶)柱状细胞消化酶杯状细胞粘液潘氏细胞肽酶肠 腺:含水90-95%有机物和矿物质(肠中重吸收)1、成 分:第4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消化形式:肠肽酶 肠脂肪酶 双糖酶 核蛋白酶膜期消化2、作 用:腔期消化第47页/共105页四、物理性消化(消化道运动)四、物理性消化(消化道运动)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咀嚼和吞咽胃的运动消化与吸收小肠运动大肠运动第4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兴奋性较低,收缩较缓慢;较大的展长性;持续的紧张性;自身节律性运动起源于平滑肌本身
14、,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较敏感,但对电刺激不敏感。第49页/共105页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学特性:消化与吸收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较小2、慢波电位(slow Wave)肌源性 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al rhythm ,BER)3、动作电位也称快波 第5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紧密相联系。 慢波虽不能触发肌肉的收缩,但它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并决定蠕动的方向和速度。第5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磨碎食物、增加消化表面积;1.咀 嚼:粗纤维(马30-50次/分钟)作 用:刺激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后段消化道活动(
15、分泌和运动)增强。与唾液混合,润湿便于吞咽;第52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2.吞 咽:第三期:由食管到胃(蠕动)第一期:口腔到咽第二期:咽到食管上段(呼吸暂停)第5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胃运动的生理功能:(2)机械消化(分裂成小颗粒,形成食糜)(1)贮存食物(胃底、胃体前部)(3)向十二指肠排出食糜第5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2.胃运动主要形式:(2)蠕动(1)容受性舒张(3)紧张性收缩第5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胃运动调节:促胰液素、促胰酶素、抑胃肽(肠抑胃素)胃扩张迷走神经胃运动加强胃扩张、化学成分胃泌素胃运动加强酸性食糜、脂肪抑制胃运动(肠胃反射)第56页/共105页消化
16、与吸收4、呕 吐:消化道粘膜延 髓胃,膈,腹壁肌肉迷走神经吞咽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机 械化 学第5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外来神经;内在神经丛;胃-回肠反射 1.形 式:2.调 节:(3) 钟摆运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5-HT、P物质、内啡肽、促胃液素、CCK等促进;胰高血糖素、肠高血糖素抑制(1)分节运动(充分混合)(2) 蠕动、蠕动冲、逆蠕动第5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分节运动第5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蠕 动 第6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钟摆运动第6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粪便的形成和排便反射。1.特 点:2.形 式:3.排 粪:频率低、速度慢蠕动(集团蠕动)袋状往返运动分节和多
17、袋推进运动第62页/共105页排 粪第63页/共105页五、微生物消五、微生物消化化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消化与吸收大肠内微生物的消化第6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二)前胃运动及其调节(一)瘤胃与网胃的消化(三)皱胃与瓣胃的消化瘤胃(rumen)网胃(reticulum)瓣胃(omasum)皱胃(abomasum)第6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一)瘤胃与网胃的消化1、瘤胃微生物生存条件2、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3、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4、气体的产生与嗳气第6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瘤胃微生物生存条件: 瘤胃内高度厌氧、营养丰富,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存。(5)内容物高度乏氧(CO2,NH3,少量氮
18、、氢、氧) (4)pH在5.5-7.5之间(唾液缓冲,VFA吸收)(3)温度高达39-41C(2)渗透压接近血液(1)保证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 第6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2.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1)纤毛虫(全毛虫、贫毛虫)贫毛虫除分解淀粉外,发酵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全毛虫分解淀粉产生乳酸和少量VFA含糖、蛋白质和纤维素分解酶类与细菌共生“微型反刍动物”水解脂类、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降解蛋白质,吞噬细菌第6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信息交流,相互制约,协同作用共 生(2)细菌:种类繁多。发酵糖类、分解乳酸的细菌;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占活菌1/4);分解蛋白
19、质的细菌;蛋白质合成、维生素合成的细菌。(3)真菌:分解纤维素、糖等(占瘤胃微生物总量8%)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糖苷酶、蛋白酶等2.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第6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1)糖 类(2)蛋白质(3)脂 肪(4)维生素合成(5)前胃的吸收第7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糖 类: VFA提供反刍动物机体所需能量的60-70%,葡萄糖主要用于泌乳、妊娠和肥育等过程。纤维素纤维二糖纤维素分解酶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挥发性脂肪酸(VFA,乙、丙、丁酸,比例70:20:10,随日粮而变化)+CH4+CO2反刍动物体内糖的主要来源:丙酸和生糖氨基酸的糖异生。瘤胃微生物自
20、身的糖原。第7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2)蛋白质:蛋白质过瘤胃保护;尿素代替30%日粮蛋白质a.分解饲料蛋白质b.分解非蛋白氮:尿素、铵盐、酰胺,分解成NH3c.利用NH3合成氨基酸d.尿素再循环: 尿NH3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瘤胃内)合成尿素(肝)唾液瘤胃第72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饲料中瘤胃内过瘤胃唾液50-70%血肝脏尿素肾脏排泄饲料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 非蛋白质含氮物饲料蛋白质氨基酸NH3微生物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基酸 铵盐 尿素第7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脂 肪:(4)维生素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和VK(凝血维生素)脂 肪甘 油不饱和脂肪酸丙 酸饱和脂肪酸幼龄反刍
21、动物B族维生素缺乏缺钴 VB12缺乏第7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 (5)前胃的吸收: 葡萄糖、有机酸(挥发性脂肪酸、乳酸等)、胺、无机盐类和大量水分通过前胃壁吸收血 液第7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4、气体的产生与嗳气:(CO2 50-70%;CH4 20-45%;氢、氧、氮、硫化氢) 牛一昼夜产生气体600-1300升,嗳气排出1/4吸收入血,肺排除瘤胃微生物利用第7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嗳气反射性动作:气 体牛17-20次/小时瘤胃臌气(幼嫩青草)瘤胃壁感受器延髓有关肌肉第7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二)前胃运动及其调节前胃收缩起于网胃。1.前胃运动:A波:瘤胃前庭背囊腹囊由后向前
22、B波:瘤胃单独收缩2.调 节:反射性调节(后段抑制前段,中枢在延髓,传出交感、迷走)第7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3.反 刍:4.食管沟反射: 感受器在口腔,传入为舌神经、舌下、三叉神经,中枢在延髓,传出为迷走神经。过 程: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反 射:网胃、瘤胃前庭、食管沟黏膜感受器乳畜在吸乳时,能反射性的引起食管沟闭合呈管状,乳汁由食管沟经瓣胃管直接进入皱胃。第7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三)瓣胃和皱胃的消化1、瓣 胃:含干物质22.6%;(瘤胃17%,网胃13%)颗粒小,pH中性(6.6-7.3)滤器作用:水分吸收,大颗粒碾碎消化20%纤维素,吸收70%VFA,氯化钠第80页/
23、共105页消化与吸收2、皱 胃:有胃腺,分胃底腺和幽门腺。胃液水样透明,含盐酸、胃蛋白酶、凝乳酶、黏液,pH酸性(1.05-1.32)。胃液作用:杀死微生物,分解蛋白质。胃液分泌调节: 十二指肠扩张(胃泌素);pH(2.0-2.5);迷走神经。 第8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 大肠腺分泌碱性(pH7.5-8.0)、粘稠的消化液,能中和酸性发酵产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肉食动物:蛋白质、脂肪、糖被细菌降解。草食动物:马、兔等单胃草食动物非常重要。杂食动物:盲肠(1克含细菌1-10亿,乳酸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吸收VFA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25%。 马食糜在大肠中滞留12h,消化纤维素40-50
24、%,蛋白质39%,糖24%;反刍动物大肠消化纤维素15-20%。第82页/共105页六、吸六、吸 收收(一)吸收的部位(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与吸收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分、盐类等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二)吸收的机制吸收过程:营养物质细胞血液(淋巴液)动画第83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一)吸收部位2、大肠:1、胃:单胃动物:少量水,无机盐食草动物、禽类大肠吸收:水分、盐、VFA、CO2、CH4等。反刍动物前胃:VFA、CO2、水、无机盐第84页/共105页3、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前段:主要吸收部位。 大部分氨基酸、单糖空肠中段: 糖、脂肪酸、甘油、部分
25、氨基酸、维生素回肠:盐类、VB12第85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小肠黏膜环状皱褶绒毛柱状上皮微绒毛每个柱状上皮细胞约有1700根微绒毛上述结构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成百倍增加第86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小肠黏膜第87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musclevilliarterial blood supplyvenous drainageabsorptiveenterocytemucus secretinggoblet cellthe liver controls entry of nutrients into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Venous drainage ente
26、rs the hepatic portal vein; 第88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lymphatic drainagelactealThe lacteal drains into the lymphatic system, which enters the circulation at the thoracic duct musclevilli第89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二)吸收机制被动转运:滤过、扩散、渗透主动转运:需载体、ATP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迷走促进;交感抑制;肠壁黏膜下神经丛缩肠绒毛素-刺激绒毛运动入胞和出胞第90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1、糖的吸收:(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形式:主要以单糖的形式吸收吸收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吸收方式: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属继发性主动转运载 体: SGLT(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GLUT(葡萄糖转运载体)第91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糖吸收过程第92页/共105页第93页/共105页2、脂肪吸收:乳化水解微胶粒形成第94页/共105页消化与吸收脂肪吸收过程:1.甘油三酯在胰脂酶作用下分解。2.甘油直接通过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3.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和其他脂溶性物质与胆盐形成微胶粒,穿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民技术培育与服务保障协议
- 建筑造价咨询合同模板标准文本
- 城市供暖项目投资开发协议
- 企业数据保护技术咨询服务协议
- 2025天津西青区医疗招聘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北承德桥东街道办事处高校毕业生临时性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发展和改革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辽宁沈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应届生招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长春事业单位招聘356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DB32/T 3636-2019车用汽油中甲缩醛含量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共4个单元含有教学计划)
- 股东出资协议书合同
- 报考纪检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生产考核奖惩管理办法
- 2025年度策划居间合作协议书样本
- DB45∕T 2789-202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高分子化学6-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
- 行测5000题电子版2025
-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小学生钢笔使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