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化学复习计划_第1页
2022中考化学复习计划_第2页
2022中考化学复习计划_第3页
2022中考化学复习计划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 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2022 年中考试题的特点: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体现基础性, 同时渗透了对学生运用化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的考查, 体现学科特点, 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回顾历史,展望末来,把握当下,为了更好地迎接今年中考,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中考复习计划。1、 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称 课程标准 )为依据, 以 2022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下称 考试大纲 )为指导,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精心组织好中考复习。通过中考的复习,让学

2、生更牢固、更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运用化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 能够更清楚、 熟练地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更准确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 通过中考的复习, 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 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通过中考的复习, 让学生的化学学科的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2、 整体思路采用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以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为主线,结合考试大纲 ,进行考点梳理,并抓好落实,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第二轮采用专题复

3、习,分为五个专题开展复习,第一专题:图象题,第二专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第三专题:物质的推断,第四专题:探究实验,第五专题:化学计算。第三轮复习采用模拟练兵,查漏补缺。3、 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计划用 24 个课时,从第日 5 月 11 日。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周,即从3 月 31 日 4 月 15 日。i 我们周围的空气1ii 水与常见的溶液1iii 金属与金属矿物 1iv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3v 练习与评讲2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即从 4 月 16 日 4 月 22 日。i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7 周第 12 周,即从 3 月 31用 9 个课时,从第 7 周第

4、9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用 4 个课时, 从第 9 周第 10 周,个课时;ii 微粒构成的物质1iii 认识化学元素1iv 物质组成的表示1第三部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日 4 月 27 日。i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ii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1iii 质量守恒定律1第四部分 :化学与社会发展。日 5 月 4 日。i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ii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iii 化学物质与健康iv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第五部分 :科学探究。月 11 日。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用 3 个课时,第10 周,即从 4 月 23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用 4 个课时,第11 周,即从 4 月 281

5、 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1 个课时。用 4 个课时,第 12 周,即从 5 月 5 日 5i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1ii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iii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第二轮复习计划用 12 个课时,从第6 月 1 日。具体安排如下:第一专题:图象题第二专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第三专题:物质的推断第四专题:探究实验第五专题:化学计算第三轮复习计划用 8 个课时,从第6月 15 日。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二套模拟题训练第二部分:二次模拟考个课时;个课时;个课时。13 周第 15 周,即从 5月 12用 2 个课时;用 2 个课时;用 2 个课时;用 3 个课时;用 3 个课时。16 周第 17

6、 周,即从 6 月 2用 4 个课时;用 4 个课时。4、 具体做法1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 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是: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 应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对 5 个一级主题中各个二级主题的考点梳理时, 不能由老师包办, 而应当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完成

7、,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并为学生解惑答疑。2 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复习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让学生更牢固、更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 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所以, 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 从空气的主要成分出发, 整理出关于氧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的知识网络图;又如从物质的简单分类出发,整理出关于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8、氧化物、酸、碱、盐、有机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网络;再如以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实验装置的装配和选择形成实验技能的体系等。3 注重基础,狠抓考点不放松今年考试大纲强调“考试命题应该体现基础性” ,复习时应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狠抓考点不放松。根据考试大纲对5 个一级主题中的知识点所定目标层次,将“认识、理解、内化、模仿操作、独立操作” 目标层次的知识点作为重要考点抓好落实,不能有所遗漏。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有21 个考点,如: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水

9、的组成、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溶解现象、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用酸碱指示剂(酚帐 石蕊)和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有13 个考点; “物质的化学变化”有13个考点; “化学与社会发展”有22 个考点; “科学探究”的考

10、点已融入到各主题中。4 加强训练,注重题型分析和解题方法指导对学生而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需 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 在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训练,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并为学生解惑答疑,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中考的试题千变万化, 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题型的整理、 归类和分析,如“一点多问” ,即同个知识点尽可能有多个不同侧面的问题,又如“一题多用” ,一道题可以通过改变题干或者改变设问,以达到不同功用的目的, 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 让学生更牢固、 更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熟练地掌握解题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5 注意学科特点,重视实验复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每年中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所占比例都较大,一般在24 分以上。其命题都带有课本的影子,无论是实验基本技能,还是气体制取、性质验证、实验设计、评价和探究等,都源于书中实验或书中实验的变形、 组合、 改进和创新。 所以复习时要认真对待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 特别是今年 考试大纲 中所列举的 7 个实验技能和 8 个学生实验, 要认真地抓好落实。 可以重做,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不同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