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修己之身 ,立己战德人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将修身放在前面,可见修身对个人之发展、社会之进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压力的加大,同时因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不相匹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修身立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低,这时,高考担负起了它应有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想和修身立德方面的考查。很多时候,在题目的理解上并不设置什么障碍,但在内容上多是社会倡导的一些道德追求,或是要求学生关心的身边及社会现象。而这类题目有些是以故事型材料出现,有些是以寓言型材料出现,还有的是以哲理短句材料出现。前两种自然很好理解,我们主要谈一下哲理短句材料类型。哲理,指的是富有
2、意蕴或文采,值得琢磨, 耐得住挖掘,能够给学生提供较深广的写作空间;短句,是相对长句而言,不是一句长句,也不是一段话、几段话,而是一句简短、精炼的话。此类题型,继承了材料作文命题不易被猜中、考查学生临场作文能力等优点,同时又摒弃了那种以大段材料设题而带来的主题的多义性、歧义性,以致审题混乱的缺点,滤掉干扰信息,尽量排除审题障碍,凸显目标信息,让学生心无旁骛、有的放矢写出好文章。2014 年高考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就是这类题型的代表了。而这类题目也都或多或少地有对学生思维、道德、修身等方面的考查。以下面这道题为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时一些东西很有
3、力量,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从字面上看,本材料中, “有时”“东西”“力量”三个词各出现两次, “看起来”“可怕”“其实”三个词各出现一次。要把这几个本来没有什么关联的词都统一在一句话中、一个观点中,是颇有难度的。如果忽略某个词,则有可能立意不全面;如果这些词全部都用上,则可能缺少重点,甚至形不成一句话、立不成一个意。立意不成、立意不准,就谈不上谋篇布局及其他了,这是写好本题的第一个障碍。 “有时
4、”“东西”二词指代不明,仅仅是泛称,不具备独立成为核心信息的特点; “看起来很可怕”与“其实没什么力量”则是关于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因此,从整体来看,本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力量” ,中心话题是“力量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一种是看起来可怕,另一种是其实没什么力量。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写好本题的主要笔力,要归结于“力量”一词。可以谈内力与外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物理力与非物理力(如情感) 、短期力与长期力(持久力) 、巨大力与渺小力、集中力与零散力、建设力与破坏力、正力量与反力量等关系,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力量”而谈,否则就可能偏离了中心。要警惕防备以下几种倾向:比如谈“金钱的力量” 。虽然涉及了
5、“力量”一词,但若全文仅谈“金钱的力量”,那么中心词就是“金钱”,而非“力量”了。 “金钱”仅仅是用来论述力量的例子而已,若全义仅仅谈这个例子,就喧宾夺主、转移话题了。同理,那些谈“大自然的力量” “团结的力量” “爱的力量” 等的文章,都可能犯同类毛病。又如谈“力量表现(隐藏)在细节中” “力量表现(隐藏)在坚持中”等,本无大错,但“细节” “坚持”这些词的分量一旦超过“力量”一词,话题就又转移了。有些文章干脆题目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真理永恒”等,那就是明目张胆地转换话题了。再如,仅抓住“看起来”一词谈中看与中用的关系、外表与内涵的关系,仅抓住“可怕”一词谈战胜恐惧、勇敢面对的话题,仅抓
6、住“其实”一词谈表象与真实的关系,若未与“力量”一词紧密挂钩,恐怕又冒转移话题之嫌了。还有一类的写法令人啼笑皆非:不管力量如何表现,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这一类的写法,在某些学生心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可。比如题目要求写对勤奋的看法,这一类的写法是:勤奋与否不重要,关键在自己的心;比如题目要求写对爱国的看法,这一类的写法是:爱国与否不重要,关键在自己的心 , 这样写,实际上是取消了所有题目的限制性,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本题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笔力归结到“力量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这个中心话题上,而不能旁逸到其他词上。这就是应试的严肃和难度。“扮猪吃老虎” “咬人兔与纸老虎” “
7、勇打纸老虎,警惕落水狗”“低调的力量” “人不可貌相” “虚张声势的弱小者”等题目和中心比较切题,也很有表现力。题目古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对这句话有何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题目解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因为;“物”,外物;“己”,自己。此中还隐含着一个和“物” “己”相比较的对象心。整句话采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心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现了古人的淡定从容和豁达胸襟。我们可以顺着原句的意思,谈要向古代智者学习,不因外物的好坏而喜悲,也不因自己的得失而喜悲,保持豁达胸襟,追求淡定从容的
8、境界; 也可以反其意而写, 谈喜悲无害、喜悲有益,要大胆喜悲、有喜悲才有真性情,有大喜大悲才有大跨越大作为;可以写适时喜悲、喜悲有度,要因时、因地、因人而悲喜,而不能笼统、武断地表达某一种态度;可以写喜悲的不同层次,先写因物而起,再写因己而起,最后直达内心;也可以写喜悲的策略、方法、目的、效果。但不管如何,都要紧扣“物” “己”与“悲” “喜”的关系。题目设计不容小觑,富有表现力的题目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心如止水,泰然处之” “置悲喜于度外,行淡然之人生”“淡然处世,诗意栖居” “从容不迫,云淡风轻” “如流水般行走”“得失与我何加焉” “把酒临风, 宠辱皆忘”“钝感力”“悲喜交加,完满人
9、生”等。 但写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一,名人名言名事堆砌,不加整理、分析、推导,武断粗暴地扣帽子下结论。其二,选材缺乏针对性,材料不切合观点。如举动画片哆啦 A 梦的例子: “大雄虽然身上曾挂了伤,眼角曾经涌过泪,但是他从不抛弃自我, 抛弃生活,活出自己的世界。 ” 这个材料的重点就变成谈 “坚持” 了。再如举史铁生的材料,说史铁生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坚强的他尽管饱尝病痛却也笔耕不辍,获得了缪斯女神殿堂的一席之地” ,先说史铁生自嘲, 已经扣住了 “不以物喜” 了,但又谈及 “饱尝病痛”“笔耕不辍” ,重点不知不觉地转移了。其三,话题转移。比如谈如何“不悲喜” ,可以谈立
10、足未来、承担责任、静心休养、不忘本心、高远眼光等,但全文若只抓住未来、责任、静心、本心、眼光等的其中一项,则可能转移话题。而那种在题目上就直言某种喜悲的文章,如高考的喜悲 ,把“高考”这一例子当成全文的话题,话题转移就更明显了。其四,冲刺乏力。具体表现为语言缺乏表现力,文风过于严肃,缺乏写作技巧;例子单调、标签化,角度惯常化;结构要么糊成一团,要么太简单以致过于浅显,要么太整齐以致机械化。学生例文情深则世事皆深王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的一句感慨流传百年,然世之众生或嬉笑怒骂,或超然物外,或悲悯天下,世相变幻,不可一也。肚饿则哭喊, 饱食则颜开, 小婴儿的一颦一笑甚是可爱。这样简单自
11、然,近乎条件反射的情绪表达是大多数人的悲喜。我们因有所得、有所思而喜上眉梢,我们也因有所失、有所惑而眉头紧缩。皓月当空,歌以咏志;秋叶坠地,曲诉衷肠。这样的“以物喜,以己悲”正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因外物悲喜是源于珍惜与取舍,因景色悲喜是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热爱。生活中这些细微的触动形成了我们的记忆,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在世间的存在。故而,“以物喜,以己悲”无伤大雅,实乃真实自在之人生。但是,古来圣贤似乎不困于此道, 更多的体现出一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度。在我看来,有此气度,是其经历积累与品格性情所致。颜回安贫乐道,择善固之;杜甫万方多难,成为诗圣;范仲淹身在江湖,心系天下:不以
12、物喜恰是出于对人世的担当。米兰 ?昆德拉写道: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 ”责任在肩,道阻且长,如何能喜?庄子鼓盆而歌,苏格拉底坦然面对死亡,多恩则说当一个人死亡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不以己悲恰是出于对生命的感悟。因为知晓世事轮回,此消彼长,所以不拘囿于自己的欢喜;因为洞察人世短暂,留下的只会是最耀眼的一束光芒,所以不困顿于自己的悲伤。由此观之, 能做到超然物外,不言悲喜之人,其眼界胸怀开阔博大,足令后生敬佩。然而,孟子有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若能由细微之处的感动体悟到世事玄妙,最终扩大到对众人、对万物的感恩与悲悯,岂不美哉?曼德拉由自身艰难联想到全体黑人,以温和的方式改
13、变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奈保尔写盐一样的小人物,其折射出的高贵品质和作者对平凡人的珍视如何不令人慨叹。一部瓦尔登湖不也是梭罗一人由湖畔的一草一木而生发出对万物的感触吗?喜悦、悲悯、愤怒 , 这些本是生命的馈赠,为何隐而不发?感悟于微小,深化于内心,伸展至天下,如此悲喜,超脱出个人,升华至众生,亦值得叹服。不论是悲喜于琐事,抑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或者将个人之感向外伸展,唯愿真诚相待尔。正所谓:心美则一切皆美,情深则世事皆深。教师点评本文先反原意而写, 认为这样的 “以物喜, 以己悲”“正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无伤大雅,实乃真实自在之人生”;再突来转折, “但是,古来圣贤似乎不困于此道,更多的
14、体现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度” ,开拓了另一写作空间;再接着一个转折, “然而 , 若能由细微之处的感动体悟到世事玄妙,最终扩大到对众人、对万物的感恩与悲悯,岂不美哉” ,峰回路转,又一景象;最后简练归纳,并以“心美则一切皆美,情深则世事皆深”作结,可谓周到、得体、圆通、婉转的好文!(王兆芳)悲喜交加的完美人生林婧姝世人皆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喟然长叹,却很少有人知晓范仲淹于义章稍前处所发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怀。诚然,将悲喜置之度外的豁达从容值得我们追求,那么因天下苍生而忧喜,因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是否就不值得过?未必!悲喜交加,亦可造就完美人
15、生。回首上古至今的无数日夜,国人于悲愤或喜悦之中造就了泱泱华夏的繁华。盛世太平,国人以励精图治之喜,以泱泱大国之自豪,迸发出发明创造之源泉四大发明、浑天仪等均因着国力富强之喜而生;而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我们却听见国人的怒吼声里的硝烟弥漫,听见了压抑的吼声中的封建制度缓慢瓦解、最终分崩离析之声。此二者,前者以人民之喜铸国之大喜,后者以人民之悲而摧国之大悲。悲喜交加里的浴血的国人,悲喜交加中崛起的中国,谁能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泰然豁达有这大悲大喜的生命精彩?然大悲大喜,并不等同于黛玉一般的敏感娇弱,不时感时伤怀, 最终被大悲压垮。那是凡夫俗子之流。要以大度量,忧国之忧,忧个人品德才干之忧
16、;乐盛世之乐,乐自身不懈奋斗之乐。如此,才可称得上是由喜悲自然所铸成的非凡人生。勾践卧薪尝胆,是悲国之沦亡,但这悲愤成了他砥砺自身的力量,终是一朝复国;居里夫人初获诺贝尔奖,是喜之奋斗成果,这喜悦为她的第二次获奖奠定了基础;张学良在痛苦中回望东北,最终因国破家亡之悲发动兵谏,名垂青史, 他们的人生里绝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世”,他们不是冷眼旁观历史的哲人,他们以自身的悲喜为力量,抒写人生的乐章。谁都不会否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任谁也不能小看悲喜之中爆发的力量。荷马有言: “推动世界这部水车运转的水浪,往往发迹于人迹罕至的地方。 ”如此,单纯地以哲人之身姿立于历史的河旁,作用有限,永远也不会到达“人迹罕至的地方” ,唯有大喜大悲,才能成为河流前行的助力。虽人因着悲喜心情浮沉,但这大喜大悲也会成为前行的推力,进而成为整个社会前进的力量,这正是所谓“悲喜交加的完美人生” 。教师点评本文立意大胆,把“悲喜交加”和“完美”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结合一起,谈喜悲无害、悲喜有益,甚至论及有大悲大喜才有大跨越大作为,涉及国家民族、品德人生等大话题,衔接自如,思路开阔,文风大气。不过,入手“大”了,往往难免“空” “泛”,有些论述有点牵强,如第三段论及四大发明、 浑天仪的产生,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此二者,前者以人民之喜铸国之大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培养的能力试题及答案
- 初二英语提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市场竞争策略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论研究 试题及答案
- 幻想情景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备考攻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中成功的关键要素试题及答案
- 本科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 农业区位因素试题及答案
- 小石狮【经典绘本】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金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LY/T 2457-2015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
- GB/T 40998-2021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止血包扎(课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