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_第1页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_第2页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_第3页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_第4页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 ”级施征对于战列舰迷来说,纳粹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战斗力绝对一流的“俾斯麦”级。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与没有完工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相比, “俾斯麦”级就属小儿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有着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约束,德国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建造万吨级的水面战舰。而当战争魔王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便开始秘密建造大吨位战舰,首先便是新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这两舰的设计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后,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舰船吨位居然可以达英军的35。1938 年 9 月, 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

2、想敌,订立了一个 “六年造舰计划”,并经过了希特勒核准。这就是极其神秘的“Z 计划” 。当时希特勒非常乐观地认为,在1946 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和平”时期内,德国将动用一切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要“Z 计划”一完成,必可击垮已老朽不堪的英国舰队,进而登陆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1-56000 吨级战舰6艘 (“兴登堡”级)2-42000 吨级战舰2 艘 (“俾斯麦”级)3-32000 吨级巡洋战舰2 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 寸主炮 )4-新型P 级袖珍战舰3 艘,用以取代原先3 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5-航空母舰2 艘(“

3、齐柏林”级)6-重巡洋舰5 艘(“希佩尔”级)7-轻巡洋舰44艘8-驱逐舰68 艘9-鱼雷艇90 艘lO-U 艇249 艘在整个“Z 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登堡”级一举击败英国庞大的战列舰队,实现数百年来德军海军的宿愿。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其中的许多项目早在30 年代初便开始实行,所谓凡尔赛和约根本没有多大的约束力。一波三折的设计与建造过程设计对于“兴登堡”级这样头等重要的项目,德国海军建造局却是裹足不前。原因很简单,由于从一战结束后近二十年,德军海军没有设计过新的战列舰,设计队伍都已失散,因此德军建造局一开始连3 万吨的水

4、面舰艇都不敢设计。但迫于海军高层的巨大压力,德军海军建造局早在1932 年便开始对建造5 万吨级的战列舰进行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器、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35年,“兴登堡”级开始正式设计,最初计划建造4艘,代号为H、J、K、L,后来希特勒听从了海军水面舰艇将军们的“强烈建议”,增加了两艘,即 M、N。最初这两艘标准排水量定在80000 吨,装 480 毫米主炮,但第二年,希特勒却下令增加到100000 吨,装800 毫米主炮!这很有些海上“鼠”式坦克的味道。设计之初,德国海军对“兴登堡”级做了女口下设计要求。排水量为 50000 吨,水线长 260 米,宽 36 米,满载吃水10 7

5、 米,最高航速27 节,续航力13000 海里 19 节 +20战斗备用。防护方面,能在 2万3万米的距离上抗 403毫米的炮弹,舰舷可以经受一条250千克装药鱼雷的打击。装双联装403毫米主炮4座,副火&口径150毫米,远程高射炮 105毫米,近程高炮 37毫米。无舰载机。然而在进行具体设计时, 却遇到了一些性能指标矛盾。比如,由于主炮是双联装而不是三联装或四联装配置, 必然要加大舰的长度,增加弹药舱和机舱的装甲防护。德国人特别强调军舰的稳定性与装甲防护,因为他们知道光拼军舰数量,英国永远占优势。因此“兴登堡”级的装甲重量约占军舰总重量的42%。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续航力,当时德国没有海

6、外基地,从德国港口到大西洋的漫长路程表明,德国主力舰一定要有比其它国家战列舰更大的续航 力,也就是要有较大的燃料携带量。此外,列强新设计的战列舰都有 30节的航速,因此“兴登堡”的航速也要达到 30节。综上所述,即使主炮的数量、口径、装甲防护、航速和续航力都取最低指标,根据1936年4月的精确计算,“兴登堡”级的排水量(不含燃料和备用给水在内)也要达到54000吨, 如算上燃料和备用给水将达到60000吨以上,平均吃水接近 11米。于是初始设计被推翻重来。德国海军建造局向当时德军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了有关两舰排水量的建议。经过论证,最后确定“兴登堡”级前四艘的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

7、满载排水量达 69000吨,主炮口径定在 420毫米。至于追加的 M、N舰,最后一次设计任务书标明:设计排水 量达109246吨,最大排水量 118104吨!为赶时间,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大量参考同时进行设计的“俾斯麦” 级。现在也有不少战 列舰专家认为,当时德国已无能力同时进行二个级别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兴登堡”只是放大了的“俾斯麦”级。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设计图纸上的“兴登堡”级和“俾斯麦” 级酷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德国海军建造局一直在跟踪研究世界海军 强国战列舰的情况。国外在建或在研战列舰一直影响着“兴登堡”级的建造,另外希特勒自以为是,也在处处干涉“兴登堡”级的

8、建造。以火炮为例。1932年,法国海军准备用 381毫米主炮装备它的 3. 5万吨级战列舰“敦 刻尔克”,而意大利自1934年开始建造的2艘3. 5万吨级的“维内里奥维内托”级战列 舰也采用了 381毫米主炮。因此德国海军设计人员认为,“兴登堡”级的主炮最少要403毫米(即15. 9英寸),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海战中获得胜利。另外也必须考虑到其它海军强国会 进一步装备拥有 400毫米以上主炮的战列舰。于是1935年德国海军下令设计、建造和试验403毫米的主炮。结果当准备给“兴登堡”级安装 SKC15. 9英寸主炮时,希特勒心血来潮, 要求更换为16. 53英寸(420毫米)主炮,以对抗美国海军的新

9、型战列舰。于是火炮厂家不得不一切从头再来。而当研制成功准备安装上舰时,却得到了 “兴登堡”级停建的通知。1943年,希特勒突然又要求海军在“兴登堡”级舰体的基础上,设计出安装18. 9英寸(4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然而当厂家开始着手480毫米主炮的研制工作没几个月,希特勒居然又下令给“兴登堡”安装800毫米的主炮。疲于奔命的克虏伯虽然义愤填膺,但还是继续埋头 苦干。无奈技术难度太大,一直到盟军“谢尔曼”坦克冲进克虏伯工厂里的时候,800毫米主炮连影都没有。防御系统方面永远是德国人最看重的。当时希特勒对“兴登堡”级的防御系统基本没怎么干预,但受到列强新式战列舰的影响,设计时也是一变再变。最初德

10、军海军要求只要防住一枚250千克TNT装药鱼雷的攻击。但由于其它国家新一代战列舰要求是防住300千克装药的鱼雷(如法国的“敦刻尔克”级),于是“兴登堡”也被要求设计成能防住300千克装药的。这个要求很快又被推翻,最终要求是防住一枚450千克TNT装药的鱼雷。对于水线以上的防护装甲厚度,也是频频变更,但这是该级舰变化最少的,基本都是围绕主炮口径的变化而变化,到最后最重要的部位被要求防住420毫米炮弹的攻击。建造“兴登堡”级计划建造六艘,代号分别为H、J、K、L、M、N。其中,H舰、M舰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J舰、N舰由不来梅的威塞尔公司建造,K舰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L舰由威廉港船厂建

11、造。业已命名的有"兴登堡"号(Hidenburg , H39)、“鲁登道夫”号(Ludendorf , H40)、“毛奇”号(Mohke , H41)、“腓特烈大帝”号(Friedrich derGross, H42)。“兴登堡”级的头两艘 H39和H40分另Ij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建 造过程/顷利出奇。但战局的变化却左右着船坞中的战列舰。当“俾斯麦”号子1940年下水时,欧洲战局已不是它开工时的样子了。德军挟其强大的陆空军力,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半个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唯一能和德国做梗的就是孤悬在海上的英国了。可是让希特勒哭笑不得的是,德海军能和英国一

12、较高下的巨型战列舰群还在船坞里呢!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甚至快到令德国海军无法招架。德国海军在准备不足的状况 下勉强参加了对挪威的入侵。虽然也得到了胜利,但是比起陆空军的显赫战功。甚至是U艇的大显神威,海军的水面舰队显得颜面无光。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陆军因苏德战争的巨大消耗而爆缺钢材)及“俾斯麦”号被击沉,希特勒受到极大刺激,对德国大型水面舰 艇部队失望到了顶点。他将原定的6艘“兴登堡”级战舰建造案统统取消(同时受害的还有3艘P级战舰,它们也被取消建造 )。德国海军从此全力生产潜艇及少量的驱逐舰(护航用)。四艘“兴登堡”级于 1941年8月29日同时停工。当时四艘舰的舰体建造基本完成了,

13、 正准备建造上层部分。原来已生产完成的舰炮转为岸防炮与要塞炮之用。到了1941年末,四艘“兴登堡”级又被恢复建造,因为德国情报部门得到了美国新建战列舰拥有406毫米主炮的消息,德国没有相抗衡的战列舰。但几个月后,工程又停了下来,原因是希特勒下令将“兴登堡”级需要的钢材交给陆军,而且当时美国海军被日本海军打得落花流水,希特勒认为美国海军快被日本海军消灭了,德国不需要新战列舰去对付美国正在建造的战列舰。平静了两年后,1943年希特勒又突然要求海军在未完成的“兴登堡”级舰体的基础上安装480毫米主炮(当时已开始拆卸“兴登堡”级舰体,准备将拆下来的钢用于潜艇建造),随后又下令安装31. 5英寸(800

14、毫米)主炮。这就是 H42计划。安装800毫米主炮的“兴登堡”级包括H42、H43、H44三艘(其实后两艘连设计都没有 开始)。被希特勒的要求吓得几乎昏过去的德国海军建造局的战列舰专家们,在海军将领们 的帮助下,几次三番向希特勒进言,但根本无法使希特勒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经过一系列评估,最终海军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舰体安装800毫米主炮(也是双联装4座炮塔)是不可行的,必须建造新的舰体(即10万吨的那种)。于是四艘没完工的“兴登堡”级被拆了个精光。 到盟军接收船厂时,除了巨大的、空荡荡的船坞还在外,“兴登堡”级的半点残渣都没有剩下。概貌由于只有设计定型的装 420毫米主炮,排水量6万吨的四艘“兴

15、登堡”建造过,因此本文只介绍这四艘的详细情况。舰体特点“兴登堡”级全长 277米,水线长266米,宽38米,吃水9. 6米,满载吃水 11. 2米(H44号设计尺寸为长 330米,宽4S米,口水12米)。该级舰充分吸取“俾斯麦” 级的成功经验,继续沿用了 “俾斯麦”的舰体。此外依然广泛采用焊接技术,焊接量占90%95%。焊接比娜接节省了约15%左右的舰体重量,都被用于加强防护了。另外,德国钢材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兴登堡”使用了比“俾斯麦”更好的高强度钢,其抗打击能力将“更 上一层楼”。该级舰的舰艄仍为大西洋艄,“俾斯麦”级证明,这种舰艄比较适合于北海和大西洋海域。由于舰艄易受到弹击和水雷爆炸

16、的损伤,因而采用了适度的外张和干舷,即使受到损伤,造成艄区进水,也能保持足够的储备浮力,并达到26节的航速。对舰武器“兴登堡”级一共拥有 8门420毫米(16. 53英寸)主炮,双联装炮塔 4座,A 炮塔和B炮塔位于舰艄,C炮塔和D炮塔位于舰尾。每门炮备弹 110发,共计880发,最 大携弹量约在1000发左右。主炮射速 23发/分。该炮的炮管寿命为 180210发。该炮的旋回与俯仰都是通过液压驱动的,可分别达到每秒2°和8°。每40秒钟可发射一个齐射。主炮配用的炮弹主要有穿甲弹和高爆弹两种,其中穿甲弹的威力比“俾斯麦”提高10%15%。根据一些当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参与火炮设

17、计人员的战后回忆,当时曾经对配备“兴登堡”级的420毫米火炮进行过频繁的火力测试,在各种战列舰炮战的距离上测试其火力,目标为垂直命中的均质钢装甲板。该火火&在10000米内垂直穿甲水平为 550毫米,20000米为404毫米,35000米时也可以穿透 21. 5毫米,可以想一下,当时无论哪艘战列舰都挨 不过这一炮。副炮为 12 座双联装66 倍口径的150 毫米炮, 配置在上甲板两舷,主要用于对付敌水面舰艇, 紧急时刻也用于对空射击。两舷前部各有两座,可直接向前方射击,旋回角为150°。两舷后部也各有两座,旋回角为135°。其它副炮全部位于舰舷中部。全舰备弹2600

18、 发,该炮最大射速6 发分。“兴登堡”级最初是没有鱼雷发射管的,但在“俾斯麦”被击沉后,加装了 2 座 6 联装533 毫米发射管。防空火力因为德军没有航空母舰,战舰大多是在没有空中掩护之下作战,因此特别注重防空火力,甚至连舰载的侦察机都装备有20 毫米机炮。 “兴登堡”级的对空防御由重型、中型和轻型高炮组成。重型高炮是16 座双联 105 毫米SK-C 37 型高炮,全部位于第一层上层建筑甲板上,前后左右各装4 座。 其中 6 座可以直接向前方空域击,另 6 座可直接向后方空域射击,而对两舷则各有8 座可以直接对空射击。这型高炮比 “俾斯麦”级装备的105毫米 SK-C 33 有了很大提高,

19、其最大射速达到15发分,仰角80 叫寸射高为12500 米,回旋角度为360 °,回旋速度8 5 度秒。中型高炮为24 座双联装37 毫米 C83 型炮,全部配置在上层建筑上,可以回旋360°,回旋速度4 度秒。与“俾斯麦”级装备的 37 毫米SK-C 30 相比,前者实际射速提高到80 发分, 后者理论上可以达到这个射速,事实上只有前者的一半。37 毫米 C83 在仰角 45°时最大射程为8500 米,仰角85 °时的射程为6800 米。轻型高炮是78 座 20 毫米 C65 单联装炮,最大射速120 发分。其仰角45°时的射程是 4900

20、米,仰角85°时的射程是3700 米,回旋角度也是360°。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 “兴登堡”级的防空火力全部是机械自动化操作(这里的自动和现在说的自动化差了十万八千里,事实上应该称作半自动,同时保留手动操作能力), 而 “俾斯麦” 的防空火炮全部是手动操作的。手动的优点是在战舰动力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战斗力,最大缺点是反应迟钝。与同时期的盟军战舰防空炮相比,手动的 105 毫米炮的反应速度只有英国“乔治五世”级 134 毫米炮的二分之一,而37 炮更过分,仅仅只有40 炮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俾斯麦”的防空炮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只有盟军的 1 2。这也就是那些英国老掉

21、牙的“剑鱼”能在恶劣天气轻轻松松施放鱼雷的根本原因。另外, 在“俾斯麦”被击沉后,德国水面舰艇特别是巡洋舰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防空火力猛增。排水量远小于“兴登堡”级的“提尔比茨”级将 20 毫米 C65 型单联装炮,从12座急增到78 座。 “兴登堡”当然不甘赠“屈居人下”,将 37 毫米炮增加到32 座,同时把20毫米单联装防空炮换成98 座 4 联装的 ! 这意味着 “兴登堡”级至少拥有超过4艘 “提尔比茨”级的近程防空能力。舰载飞机方面, “兴登堡”级备有 6 架“阿拉多196”式水上飞机,用以侦察、校射和联络。 其中 2 架放置在主桅杆下的一个机库内,4架分别放置在烟囱两侧的2 个待机机

22、库内。飞机由烟囱和主桅间的2 部弹射器发射。 “兴登堡”还载有多达 28 艘小艇。装甲防护德国军舰的装甲经常是以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用“重装甲主义”,在以寡击众时会比较有利。德国舰艇设计人员认为, 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同时让几艘敌舰的炮弹被弹开。用我们中国的话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设计 “兴登堡”级时, 德国人非常强调近程防护,不仅能抵御敌舰炮轰,而且对鱼雷也要有足够的防护能力。因此“兴登堡”级战列舰装甲更是厚到离谱的程度。上甲板全部用 80 毫米厚的钢装甲加强, 可防御弹片和延缓炮弹下穿,使炮弹在穿透到装甲板之前就爆炸

23、。装甲甲板保护着舰上的要害部位,厚度为120160毫米,全长215米。两舷的装甲列板厚达200400毫米,保护着机舱、锅炉舱和弹药舱等。指挥塔与火控部位均有厚装甲保护,最厚处为370 毫米。对于最易受攻击的主炮炮塔,其正面厚度达到420毫米,侧面也达到了 280毫米。副炮主装甲也达到80毫米。“兴登堡”级的舷侧有极强的鱼雷防护系统,据说设计时的标准是可以防住1枚450千克TNT装药的鱼雷;命中23枚450千克装药鱼雷仍可以继续战斗;命中 4 枚以上仍能长时间不沉。有关此种鱼雷防护系统仍是个谜。许多战列舰专家认为只是更多的水密隔仓和更厚的隔仓装甲板。但现在有最新资料披露,“兴登堡”的舰舷内侧与船

24、体中心线还有纵隔壁,最重要的动力区与炮塔下部设了三重船底。推进装置最初设计人员计划为“兴登堡”级配用大型商船上普及的电力推进动力系统。考虑到安全方面和节约燃料的因素,最后还是采用高压涡轮蒸汽轮机。“兴登堡”安装了 3台“俾斯麦”级的柯蒂斯轻型涡轮机,分别装在3个横向排列的水密舱内,每台驱动一部螺旋桨。发电装置包括 12台5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8台690千瓦涡轮发电机和 2台460千 瓦涡轮发电机,发电量一共为12440千瓦。它们分别安装在 4个舱内,首舱安装涡轮发电机, 尾舱则安装柴油发电机。舰员编制 全舰编制人数2100名,战时作为旗舰最多 2400人。全体舰员编成12个分队, 每个分队180260名不等。第14分队是主、副炮分队,第 5、6分队操纵高炮,第 7分 队由厨师、皮匠等生活保障人员组成,第 8分队为军械人员,第9分队包括信号兵、报务员 等,第1012分队为机械人员。雷达装置 关于“兴登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