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机床的传动机床的传动(chundng)设计设计1第一页,共52页。第二章第二章 机床机床(jchung)(jchung)的的传动设计传动设计 概概 述述 机床主传动系组成及分类机床主传动系组成及分类 第一节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shj)(shj) 第二节第二节 扩大变速范围的传动系统设计扩大变速范围的传动系统设计(shj)(shj) 第三节第三节 计算转速计算转速 第四节第四节 进给传动系统设计进给传动系统设计(shj)(shj) 第五节第五节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shj)(shj)第1页/共51页第二页,共52页。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转速图、级比、级比指
2、数、基本组、第一扩大转速图、级比、级比指数、基本组、第一扩大(kud)组、组、第二扩大第二扩大(kud)组、级比规律、转速图的拟定原则等。组、级比规律、转速图的拟定原则等。第二章 机床的传动(chundng)设计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分级变速主传动分级变速主传动(chundng)系及其转速图设计;系及其转速图设计;第2页/共51页第三页,共52页。 5)满足机床(jchung)结构性能要求 主传动系统调整维修方便,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和装配。 一、主传动系设计的基本(jbn)要求 1)满足机床(jchung)使用性能要求 满足机床(jchung)的运动特性,设计合理,操纵方便、迅速、安全可靠。
3、 2)满足机床传递动力要求 主电动机和传动机构能提供和传递足够的功率和转矩,传动效率较高。 3)满足机床工作性能的要求 主传动系所有零部件应有足够的刚度、精度和抗振性。 4)满足机床经济性的要求 主传动链简短,传动件数目少,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3页/共51页第四页,共52页。 直流电动机 单速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调速交流电动机 多速交流电动机 变频调速电动机 主传动系由动力源(电动机)、变速装置、执行件(主轴(zhzhu)、刀架)、启动、停止、换向和制动机构组成。 二、主传动系的组成、分类(fn li)和传动方式 (1)按驱动电机(dinj)类型分类
4、 2. 主传动系分类 1. 主传动系组成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4页/共51页第五页,共52页。 (2) 按传动装置类型分类 机械传动(j xi chun dn)、液压传动、电气传动和组合传动。 (3)按变速(bin s)的连续性分类 分级变速(bin s)主传动、 无级变速(bin s)主传动 分级变速主传动 利用滑移齿轮、交换齿轮和离合器实现变速,在一定的变速范围内得到级数为Z2030 的转数。 特点 传递功率大,变速范围广,传动比准确。但有速度损失,不能在工作中变速。 广泛应用于中小型通用(tngyng)机床或专用机床。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滑移齿轮第5页/共51
5、页第六页,共52页。 机械无级变速装置 结构简单(jindn)、使用可靠。常用于中小型车床、铣床的主传动。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 传动平稳、运动(yndng)换向冲击小,易于实现直线运动(yndng)。常用于直线主运动(yndng)机床如拉床、刨床的主运动(yndng)。 电气无级变速装置 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简化(jinhu)结构,能实现自动、连续和负载下变速。常用于数控机床的主传动。 无级变速主传动 可在变速范围内,在运转及负载下连续而自动改变转速。 特点 便于保持恒定的切削速度,满足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的要求。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6页/共51页第七页,共52页。 (1) 集
6、中传动(chundng)方式 主传动及其变速传动机构(jgu)集中在同一个主轴箱内的传动方式。 如图,某铣床主变速传动系,其利用立式床身作为变速箱体,主传动及变速机构都装在床身中。 优点:结构紧凑,便于实现集中操纵(cozng),安装调整方便。 3. 主传动的传动方式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7页/共51页第八页,共52页。 缺点(qudin):在主传动系中,高速运转的传动件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热变,会直接影响主轴的运转平稳性,使主轴产生热变形和回转轴线偏离,而影响加工精度。 应用:主要用于普通精度(jn d)的大、中型机床。 概 述 机床(jchung)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7、第8页/共51页第九页,共52页。 (2) 分离(fnl)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大部分的传动件和变速机构装在远离主轴的单独(dnd)变速箱中,通过带传动将运动传到主轴箱。 如图,C6132型车床主传动系。主轴箱中只装有主轴和背轮机构。 特点:变速箱各传动件所产生的振动和热量不直接(zhji)传给或少传给主轴。有利于提高主轴的工作精度。概 述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9页/共51页第十页,共52页。 根据已确定的主变速传动系的运动参数和动力(dngl)参数 1)拟定传动结构式; 2)拟定传动系转速图; 3)分配各变速组及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4)确定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 5)绘制主变速传动系统图。
8、 机床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shj)内容第一节 分级变速(bin s)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0页/共51页第十一页,共52页。 1.转速图的概念 表示传动轴的数目,传动轴之间的传动关系,主轴(zhzhu)的各级转速值和传动路线,各传动轴的转速分级和转数值,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等。 一、转速(zhun s)图 转数图是设计(shj)和分析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工具。 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1页/共51页第十二页,共52页。 2.转速(zhun s)图的组成 转速点 表示主轴(zhzhu)和各传动轴的转速值(对数值)的小圆点。 转速线转速线 间距间距(jin j)(jin j)相等的水
9、相等的水平线。相邻转速线间距平线。相邻转速线间距(jin j)(jin j)为为lg lg 。 传动轴线传动轴线 距离相等的铅垂线。距离相等的铅垂线。从从左到右按传动顺序排列。左到右按传动顺序排列。传动线 传动轴间转速点的连线,表示两轴间一对传动副的传动比。一个主转速点引出的传动线数目,代表两轴间的传动副数。转速图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2页/共51页第十三页,共52页。 例:一中型车床,主轴转速(zhun s)级数 Z=12,公比 =1.41,主轴转速(zhun s) n = 31.5 1400 r/min,如图示。 1212级转速图级转速图1212级转速的传动系统图级转速的传动系
10、统图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3页/共51页第十四页,共52页。轴的转速min/7102561261440r n 传动轴的转速传动轴的转速 传动比传动比22141. 11256126 i电机轴与轴电机轴与轴的传动比的传动比 传动线与传动副的关系传动线与传动副的关系 在轴在轴-之间,轴之间,轴转速点转速点引出三条传动线,表示轴引出三条传动线,表示轴-的的变速组有三对传动副,且各传动变速组有三对传动副,且各传动线在轴线在轴上相距一格。上相距一格。 电机轴与轴间的传动线向下倾斜2格,显示轴的转速在710 转速线上。 传动线位置与转速的关系传动线位置与转速的关系第一节 分级(fn
11、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4页/共51页第十五页,共52页。 按动力的传递顺序,变速按动力的传递顺序,变速(bin s)(bin s)组依次设为第一变速组依次设为第一变速(bin (bin s)s)组、第二变速组、第二变速(bin s)(bin s)组、第三变速组、第三变速(bin s)(bin s)组组,分别,分别用用a a、b b、cc表示。传动副数用表示。传动副数用P P 表示,变速表示,变速(bin s)(bin s)范围用范围用r r 表示。表示。 1)级比)级比 变速组中两相邻的变速组中两相邻的转速转速(zhun s)或两相邻的传动或两相邻的传动比之比。比之比。 级比用公比幂形式表
12、级比用公比幂形式表示,如示,如 3 2)级比指数)级比指数 是级比的幂指是级比的幂指数,用数,用x 表示。表示。 如级比如级比 3中的幂指数为中的幂指数为 x=3。 3.转速(zhun s)图原理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5页/共51页第十六页,共52页。 第一变速第一变速(bin s)组组 a(轴(轴-之间)之间) Pa=3;传动比分别是;传动比分别是211214824 ai 141. 1142302 ai136363 ai 在转速在转速(zhun s)(zhun s)图变速图变速组组a a中中 三条传动线分别是:下三条传动线分别是:下降降2 2格,下降格,下降1 1格,水平。格,水
13、平。1223:aaaaiiii即即 级比为级比为 , 级比指数为级比指数为 xa = 1。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6页/共51页第十七页,共52页。 3 3)基本组)基本组 是指级比等于公比或级比指数是指级比等于公比或级比指数(zhsh)(zhsh)等于等于1 1的变速组。其传的变速组。其传动副数用动副数用P0 P0 表示,级比指数表示,级比指数(zhsh)(zhsh)用用x0 x0 表示。表示。 如图:如图: 第一第一(dy)变速组变速组a为基本组,为基本组,P0=3, x0=1。变速范围为。变速范围为22)13(1)1(000 Pxr 传动系经过基本组的变速,使传动系
14、经过基本组的变速,使轴轴得到得到P0 (3级)级等比数列级)级等比数列(dn b sh li)转速。转速。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7页/共51页第十八页,共52页。 第二变速第二变速(bin s)组组b(轴(轴-之间)之间) Pb=2,其传动比分别是:,其传动比分别是:331141. 1182. 216222 bi142422 bi 传动(chundng)线Lb1下降三格,Lb2 水平。级比为 3,级比指数 xb= 3。 传动线传动线 Lb2 Lb2 的最低转速点必须与的最低转速点必须与Lb1Lb1的最低转速点相距的最低转速点相距P0 =3P0 =3格,才能使格,才能使轴轴得到得到(
15、d do)(d do)连续不重复的等比连续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转速。数列转速。 级比指数为级比指数为 xb=P0=3 xb=P0=3 传动线 Lb1 可作P0 =3条平行线。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8页/共51页第十九页,共52页。 图中,第二变速组图中,第二变速组b 即为第一即为第一(dy)扩大组,扩大组,P1=2,x1=3=P0,其变速范围为:其变速范围为:28. 23)12(3)1()1(11011 PPPxr 传动系经第一扩大组后,轴传动系经第一扩大组后,轴得到得到P0 P0 P1 P1 级连续而不重复级连续而不重复(chngf)(chngf)的等比数列转速。的等比数列转速。 4
16、 4)第一扩大组)第一扩大组 是指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是指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chundng)(chundng)副数的变副数的变速组。其传动速组。其传动(chundng)(chundng)副数用副数用P1 P1 表示,级比指数用表示,级比指数用x1 x1 表示。表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19页/共51页第二十页,共52页。 第三第三(d sn)变速组变速组 c(轴(轴-之间)之间)Pc= 2,传动比分别是,传动比分别是:411417218 ci2223060 ci 传动线传动线 Lc1 Lc1下降下降4 4格、格、Lc2 Lc2 上升上升(shngshng) 2 (shngs
17、hng) 2 格。级比为格。级比为 6 6,级比指数为级比指数为 xc= 6 xc= 6。 传动线传动线Lc1 Lc1 可作可作P0P0P1 P1 条平行线。条平行线。传动线传动线Lc2 Lc2 的最低转速点与的最低转速点与Lc1 Lc1 的最的最低转速点相距低转速点相距P0P0P1 P1 格,使轴格,使轴得得到连续到连续(linx)(linx)而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而不重复的等比数列转速。转速。 级比指数为级比指数为62310 PPxc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0页/共51页第二十一页,共52页。 5 5)第二扩大组)第二扩大组 是指级比指数等于是指级比指数等于P0P0P1 P1 的变速
18、的变速(bin s)(bin s)组。其组。其传动副数、级比指数、变速传动副数、级比指数、变速(bin s)(bin s)范围分别用范围分别用P2P2、x2x2、r2r2表示。表示。 变速组变速组c为第二扩大组,为第二扩大组,P2=2, x2=x1P1=P0P1= 6,变速范围为,变速范围为 86)12(23)1()1(221022 PPPPxr 传动系经第二扩大组的扩大,轴传动系经第二扩大组的扩大,轴得到得到(d do)Z=322=12 级连续等级连续等比数列的转速,总变速范围为:比数列的转速,总变速范围为:451121)1P()1(1210210100 ZPPPPPrrrR第一节 分级(f
19、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1页/共51页第二十二页,共52页。小结小结 扩大顺序扩大顺序 是指变速组级比指数是指变速组级比指数 x x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一个等比数列变速系统中,必须有基本组、第一扩大组、一个等比数列变速系统中,必须有基本组、第一扩大组、 第二扩大组、第三第二扩大组、第三(d sn)(d sn)扩大组扩大组,并遵循级比规律。,并遵循级比规律。)1()1(jj1)(j210jj PPPPPPxr 第第 j 扩大组的变速范围为扩大组的变速范围为 第 j 扩大组的级比指数为)1(210 jjPPPPx11j210=210- -ZPPPPrrrrR -j j
20、系统总变速范围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bin s)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2页/共51页第二十三页,共52页。 结构网结构网 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不表示具体转速值,并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不表示具体转速值,并以对称以对称(duchn)(duchn)形式表示的转速线图。形式表示的转速线图。 结构式结构式 是将转速级数是将转速级数(j sh)(j sh)按传动按传动顺序写成各变速组传动副数的乘积,级比顺序写成各变速组传动副数的乘积,级比指数写在各传动副数右下脚的表达式。指数写在各传动副数右下脚的表达式。 4.结构(jigu)网和结构(jigu)式 问:问:结构式中第一变速组是结构式中第一变速组是?第二
21、变?第二变速组是速组是? 第三变速组是第三变速组是? 如 结构式 12 = 31 23 26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3页/共51页第二十四页,共52页。 转速图的设计步骤转速图的设计步骤 根据转速图的拟定原则根据转速图的拟定原则(yunz)(yunz),确定结构,确定结构式,画出结构网;分配各传动组的最小传动比,画出转速图。式,画出结构网;分配各传动组的最小传动比,画出转速图。 二、主传动系转速(zhun s)图的拟定原则 拟定拟定(ndng) (ndng) 原原 则则 极限传动比和极限变速范围原则 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原则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原则 扩大顺序原则 最小传动比原则第一节 分
22、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4页/共51页第二十五页,共52页。 为了防止齿轮传动比过小而造成从动轮过大,增加为了防止齿轮传动比过小而造成从动轮过大,增加(zngji)变速箱变速箱的尺寸,需要限制最小传动比,即的尺寸,需要限制最小传动比,即 imin1/4。 为了减小传动系统的振动,提高传动精度,需要限制最大传动比,即为了减小传动系统的振动,提高传动精度,需要限制最大传动比,即直齿轮的直齿轮的 imax2,螺旋圆柱齿轮的,螺旋圆柱齿轮的 imax2.5。 1.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bin s)范围原则 结论结论 直齿轮变速组的极限直齿轮变速组的极限(jxin)(jxin)变速范围是变速范围是 r
23、= 2 r = 24 = 84 = 8 螺旋齿轮变速组的极限螺旋齿轮变速组的极限(jxin)(jxin)变速范围变速范围是是 r = 2.5 r = 2.54 = 104 = 10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5页/共51页第二十六页,共52页。 已知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已知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且,且r 随着随着 j 增增大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只需检查最后大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只需检查最后(zuhu)扩大组是否超过极扩大组是否超过极限值。限值。 如如 12=312326, =1.41,第二,第二(d r)扩大组扩大组 26 为最后扩大组,则为最后扩大组,则86)12(6)1(222 Pxr(未超极
24、限值)(未超极限值) 如如 18=313623, =1.26,第二变速,第二变速(bin s)组组 36 是是第二扩大组,即最后扩大组,则第二扩大组,即最后扩大组,则81612)13(6)1(222 Pxr(超过极限值)(超过极限值)1jj1)(j210=-PPPPPr 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6页/共51页第二十七页,共52页。 2. 2.传动传动(chundng)(chundng)顺序及传动顺序及传动(chundng)(chundng)副数原则副数原则 例例 一中型机床,主轴一中型机床,主轴(zhzhu)转速级数转速级数 Z=12, =1.41,nmin=31.5 r/min,
25、nmax=1400r/min,电动机功率,电动机功率7.5 kW,额定转速额定转速nm=1440 r/min。拟定主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拟定主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数。 12=3 12=32 22 2 12=2 12=23 32 2 12=2 12=22 23 3 12=4 12=43 3 12=3 12=34 4 12=6 12=62 2 12=2 12=26 6 解 变速组和传动副数的组合方案有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7页/共51页第二十八页,共52页。 方案方案 12=43、 12=34 需要需要(xyo)3根传动轴,有根传动轴,有7对齿轮;对齿轮; 方案方案 12=6
26、2 、 12=26 需要需要(xyo)3 根传动轴,有根传动轴,有8对齿轮。而对齿轮。而8对齿轮的中间轴轴向尺寸大于对齿轮的中间轴轴向尺寸大于7对齿轮的轴向尺寸。对齿轮的轴向尺寸。 故方案、故方案、 优于方案、。优于方案、。 方案方案 12=322 、12=232 、12=223 都有都有7对齿轮,与方案、相同,但是传动轴的数量比方案、多对齿轮,与方案、相同,但是传动轴的数量比方案、多一个一个(y ),且轴向尺寸短。因此不能直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且轴向尺寸短。因此不能直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 (1)比较(bjio)优劣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8页/共51页第二十九页,共52页。 若传
27、动副数为若传动副数为3的变速组是扩大组,则的变速组是扩大组,则1641. 18)13(4)1(111 Pxr(超出极限值)(超出极限值)6 .22=41. 1=91)(43)1(111- Pxr(超出极限值)(超出极限值) 在方案 12=43 、 12=34 中,若传动副数为4的变速(bin s)组是扩大组,则 粗选方案粗选方案(fng n) (fng n) 12=3 12=32 22 2, 12=212=23 32 2, 12=2 12=22 23 3 (2)极限(jxin)变速范围判定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29页/共51页第三十页,共52页。 选择选择(xunz)方案为方案为 1
28、2=322 在方案 12=322、12=232、12=223中,因机床的 nmax =1400r/min nm=1440r/min,故主( zh)传动系统为降速传动。传动件越靠近电动机其转速越高,所需传递的转矩就越小,几何尺寸也越小。 结论(jiln) 尽量使传动系前面的传动件多一些,即前多后少,三联滑移齿轮在前,二联滑移齿轮在后。 数学表达式为 3PaPbPc。 (3)传动副前多后少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30页/共51页第三十一页,共52页。 在方案在方案 12=322 中,有如下中,有如下(rxi)扩大方案:扩大方案: 12=312326 12=312623 12=322126
29、12=342122 12=322621 12=342221 在扩大方案在扩大方案 、 中中841. 16)12(6)1(222 Pxr 在扩大方案在扩大方案 、 中中81641. 18)13(4)1(222 Pxr 3.扩大(kud)顺序原则 考虑最后变速组(第二扩大(kud)组)的变速范围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31页/共51页第三十二页,共52页。 结论结论 传动副数前多后少,扩大顺序传动副数前多后少,扩大顺序(shnx)应前小后大,即前密后疏。应前小后大,即前密后疏。级比指数小,传动线密;级比指数大,传动线疏。级比指数小,传动线密;级比指数大,传动线疏。 选择扩大选择扩大(kud
30、)方案为方案为 12=312326 根据根据(gnj)8=)1(jj- -Pxjr 当当 一定时一定时, ,传动副数传动副数P 取取大值,级比指大值,级比指数数 x 应取小值。应取小值。 cbaxxx数学表达式为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32页/共51页第三十三页,共52页。 4. 4.最小传动比原则最小传动比原则(yunz)(yunz) 为使传动件在相对高速下工作为使传动件在相对高速下工作(gngzu),减少变速箱的结构尺,减少变速箱的结构尺寸,提高传动链末端执行件的旋转精度,在传动顺序、扩大顺序的寸,提高传动链末端执行件的旋转精度,在传动顺序、扩大顺序的原则上,最小传动比应采取原则上
31、,最小传动比应采取“前缓后急前缓后急”,即递降原则。,即递降原则。 数学数学(shxu)表达式为表达式为 ia min ib min ic min 1/4 对传动比的要求对传动比的要求 传动比不能超过极限值;传动比不能超过极限值; 变速组的最小传动比尽量为变速组的最小传动比尽量为公比的整数次幂,以便于设计。公比的整数次幂,以便于设计。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33页/共51页第三十四页,共52页。 最小传动比确定(qudng)原则:“前缓后急”。 扩大顺序确定(qudng)原则:“前密后疏”; 传动副数确定(qudng)原则:“前多后少”; 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 直齿轮 1/4
32、 imax2, r = 8; 螺旋齿轮 1/4 imax2.5, r = 10;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小结 第34页/共51页第三十五页,共52页。 如:双速电动机驱动如:双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只能电动机只能(zh nn)(zh nn)为第一扩大组,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不一致。为第一扩大组,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不一致。 设计主传动链应遵循4个原则(yunz),但具体情况应灵活应用。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如:CA6140车床 主传动链的轴安装有双向离合器,占据一定的轴向长度。因此第一变速组为双联滑移齿轮,第二变速组为三联滑移齿轮。在传动顺序上,传动副数不是前多后少。第
33、35页/共51页第三十六页,共52页。 三、转速三、转速(zhun s)图的图的绘制绘制 例例 某车床的主轴转速要求为某车床的主轴转速要求为 n = 1181320r/min ,转速级数转速级数(j sh)为为8级,电机转速级,电机转速 n = 1440r/min。试。试拟定机床的主传动系结构式,计算各级转速,画出转速拟定机床的主传动系结构式,计算各级转速,画出转速图。图。 已知:已知:R = 1320 /118, Z = 8。根据。根据(gnj) R = z-1,解: 1.计算公比,18)1181320lg(1lglg ZR 41. 1 得得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36页/共51页第
34、三十七页,共52页。 2.确定传动确定传动(chundng)组、传动组、传动(chundng)副和扩大顺序副和扩大顺序 在方案在方案 ,中有三根传动轴,比方案少一根轴,但有一个,中有三根传动轴,比方案少一根轴,但有一个(y (y )变速组有四个传动副,增加了中间传动轴的轴向长度。变速组有四个传动副,增加了中间传动轴的轴向长度。 传动组及传动副方案定为传动组及传动副方案定为 8 = 2 8 = 22 22 2 根据前密后疏原则,粗选扩大顺序为根据前密后疏原则,粗选扩大顺序为 8 = 212224 第二扩大组的第二扩大组的最终确定结构式为最终确定结构式为 8 = 212224 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
35、动系统设计84=41. 1=)12(4)1(222- - -Pxr 第37页/共51页第三十八页,共52页。 确定确定(qudng)(qudng)定比传动比定比传动比 取轴取轴的转速值为的转速值为 950 r/min 950 r/min,则电机轴则电机轴 与轴与轴的传动比为的传动比为1.51.51 1144014409509500 0 i 确定确定(qudng)(qudng)各变速组最小各变速组最小传动比传动比 从转速点从转速点 950 r/min 到到118 r/min 共有共有6格,三个变速组的最小传动线格,三个变速组的最小传动线平均下降两格,按照前缓后急原则,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平均
36、下降两格,按照前缓后急原则,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格;第格;第一一(dy)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1格;第三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格;第三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3格。格。3.设计转速图 主轴各级转速 118, 170, 236, 335, 475, 670, 950, 1320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结构式结构式 8 = 212224 第38页/共51页第三十九页,共52页。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12481631.563125250500100020001.062.124.258.51733.567132265530106021201.
37、122.244.59.01835.571140280560112022401.182.364.759.51937.575150300600118023601.252.55.010204080160315630125025001.322.655.310.621.242.585170335670132026501.42.85.611.222.44590180355710140028001.53.06.011.823.647.595190375750150030001.63.156.312.52550100200400800160031501.73.356.713.226.5531062124258
38、50170033501.83.557.1142856112224450900180035501.93.757.515306011823647595019003750 标标 准准 数数 列列 表表第39页/共51页第四十页,共52页。 4. 4.绘制绘制(huzh)(huzh)转速图转速图1:1.51:11:11:2.821.41:11:21:1.41结构式结构式 8 = 212224 第一节 分级变速(bin s)主传动系统设计第40页/共51页第四十一页,共52页。 01320 950 670 475 335 236 170 1181440 8 8级转速级转速(zhun s)(zhun s)
39、的转的转速速(zhun s)(zhun s)图图1:1.51:11:11:2.821.41:11:21:1.41结构式结构式 8 = 212224 第一节 分级(fn j)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41页/共51页第四十二页,共52页。 8 8级转速级转速(zhun s)(zhun s)的的传动系统图传动系统图结构式结构式 8 = 212224 111112121.4111.411111111.4111.4112.8212.821:1.51:1.5第一节 分级变速(bin s)主传动系统设计第42页/共51页第四十三页,共52页。 四、齿轮四、齿轮(chln)(chln)齿数的齿数的确定确定 1.
40、1.齿轮齿数的确定原则齿轮齿数的确定原则 在保证输出转速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齿数。在保证输出转速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齿数。 (1)一个变速组内齿轮的模数应相同,且为标准齿轮。每个传动(chundng)副的齿数和Sz 应相等。 (2)齿轮)齿轮(chln)副的齿数和副的齿数和 Sz100120。 (3)为保证传动的平稳性,主传动为保证传动的平稳性,主传动中最小齿轮齿数中最小齿轮齿数 Zmin1820。 (4)变速组内各齿轮副的齿数和不相等时,变速组内各齿轮副的齿数和不相等时,齿数和的差齿数和的差 3。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43页/共51页第四十四页,共52页。 如图,变速如图,变速
41、(bin s)(bin s)组组a a中,中,三联滑移齿轮左移时,要使三联滑移齿轮左移时,要使4242和和2424齿轮不相碰,两齿轮的齿顶圆半径齿轮不相碰,两齿轮的齿顶圆半径之和应小于中心距,即之和应小于中心距,即 48 4842=6442=64。 (7 7)三联滑移齿轮)三联滑移齿轮(chln)(chln)的最大和次大齿轮的最大和次大齿轮(chln)(chln)的齿数差应的齿数差应44, 才能保证滑移时齿轮才能保证滑移时齿轮(chln)(chln)外圆不相碰。外圆不相碰。)%1(10)( nnnn (5)实际转速n与标准转速 n 的相对误差n为 (6 6)齿轮可装在轴上的条件:齿根圆至)齿轮可装在轴上的条件:齿根圆至 键键槽槽(jinco)(jinco)顶面的距离顶面的距离a2ma2m,以满足齿轮强,以满足齿轮强度。度。第一节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第44页/共51页第四十五页,共52页。 2. 2.齿数的确定齿数的确定(qudng)(qudng)方法方法 查表法查表法 在变速组内,若齿轮传动比是标准公比的整在变速组内,若齿轮传动比是标准公比的整数次方,则每对齿轮副的齿数和数次方,则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本会计实务》课件
-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平衡
- 办公智能化中的人机互动与协作关系探讨
- 区块链技术助力环保事业的发展
- 质量意识提升培训质量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电气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 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学习社区交流试题及答案
- 交通流动态规划与优化试题及答案
- 瞄准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策略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考试准备试题及答案
- ISOTS 22163专题培训考试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共21张PPT)
- JJF(鲁) 142-2022 称重式雨量计校准规范
- Adobe-Illustrator-(Ai)基础教程
- 程序的运行结果PPT学习教案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隧道工程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实用教案
- 得力打卡机破解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