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制箱梁预应力工序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预应力设计要点、张拉操作要求、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张拉施工11.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南河梁场后张发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预应力工序施工。2 引用标准科技基【2007】120号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TZ210-22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2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10210 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JHTAJS-2008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企
2、业标准JHTAJS-2008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生产工艺细则3 职责张拉工班负责预应力施工。工程技术部负责预应力技术指导,实验室负责设备校检,油表校对。4 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4.1 人员:本工序为特殊工序,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岗前培训。设备配备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状态1油泵2YBZ-554台标定在有效期内、张拉不超过200次状态良好2千斤顶YCW3000B4台标定在有效期内、张拉不超过200次状态良好3直板尺4把经标定合格4工具锚M15-7M15-8M15-9M15-124个4个4个4个根据工作锚及千斤顶型号指定厂家配套生产,进场后经实验室标定5工具锚夹片48与工具锚配套人员配
3、备表序号人员类别单位数量备注1技术负责人人12安全质量员人13记录计算人44操作人员人44.2 材料4.2.1 钢绞线预应力梁用钢绞线1*7-15.2-1860-GB/T5224-2003,应符合GB/T5223-2003标准要求,在外观、直径、强度方面均应满足该标准,进场时必须有材质证明书。(1)31.5米钢绞线分为8-75、9-75、12-75、三种。(2)23.5米钢绞线分为7-75、8-75两种。4.2.2 锚具、夹片锚具、夹片配套齐全。工作锚具及夹片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验及硬度和锚固效率试验,并符合GB/T14370-2000标准要求。(1)31.5米梁采用的张拉端锚具为M15-8、
4、M15-9、M15-12三种;(2)23.5米梁采用的张拉锚具为M15-7、M15-8两种。4.3张拉机具(1)油泵选用型号为2YBZ-55,额定油压数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箱容量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0%以上。(2)千斤顶选用型号为:YCW3000B。(3)油压表选用0.4级防震型压力表,量程0-60MPa。4.4 机具校验油表和千斤顶按检定周期定期检定。张拉设备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则重新标定。(1) 张拉千斤顶的校检系数不得大于1.05,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个月,且张拉不超过200次作业。(2) 油压表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个月。
5、到期后,必须送重新进行标定,得出回归方程,并做好更换使用记录。(3) 在使用中发现指针无油压不回零,油表玻璃破损或其它不正常情况,对其准确性有怀疑时,不得继续使用,必须送试验室进行修复,经重新校正后方可投入使用。4.5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并且有防护设施,做好施工记录。工作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4.6 张拉工艺预应力张拉为箱梁质量控制的特殊工序,由安全质量部派专人进行全程监控,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工程技术部提供油表读数、理论伸长值计算给安全质量部,张拉负责人编制张拉通知单,其内容包括:强度、弹性模量、龄期、油表读数、设计张拉伸长值、持荷时间等,向张拉班长交底。张拉前监控
6、人员必须仔细核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值及龄期符合要求并对张拉设备、工艺参数、以及张拉人员进行确认,张拉过程中对张拉应力、实测伸长值及静停时间进行监控,如出现问题,立即停止并认真查明原因,消除后在进行张拉。4.6.1 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如下图:(预)初张拉伸长值、油表读数计算拉紧螺栓、卸掉支撑千斤顶微张锚具、夹片检验锚具、夹片安装混凝土强度满足(33.5MPa)43.5mpa(预)初张拉张拉设备检验移梁强度53.5MPa弹模35.5GPa龄期大于10d终张拉伸长值油表读数持荷5min张拉设备检验终拉后测量弹性上拱,24小时后检验有无滑丝、断丝切丝注浆、封锚测量30天上拱度计算终张拉伸长值油表读数钢
7、绞线检验4.6.2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4.6.2.1 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预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气泡),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工序操作。4.6.2.2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是否已达设计要求:4.6.2.3 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象。4.6.2.4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不得沾有污物。4.6.2.5 检查使用的预应力钢绞线是否准确,外露部位不得有损伤、扭结。4.6.2.6 清除梁体张拉端锚垫板上杂物,以保证锚具与锚垫板的密帖。4.6.2.7 在两端钢绞线(钢绞线不得交错扭转)上装上锚垫板,再将夹片按顺序套在钢绞线上,用20的钢
8、管将夹片轻轻打入锚板孔内(要求所有夹片基本整齐一致),再安装限位板、锚板接触密帖后,在千斤顶端用工具锚将钢绞线临时固定。4.7 钢绞线束制作与穿束4.7.1 钢绞线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由技术人员计算、经梁场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施工作业班组配料。钢绞线束孔位不同,其长度各异,须编号并事先标出全长,列表交工班据此下料,编号后须在两端挂上铁皮小牌,注明编号,分别存放,以免混杂。(2)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640mm(3)下料前将钢绞线包装铁皮拆去,拉出钢绞线头,有2-3名工人牵引在调直台上缓缓顺直拉出钢绞线,按技术部门下达的尺寸画线、下料,每次只能牵引一根钢绞线。(4)预应力钢绞线
9、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钢绞线切断前的端头先用铁丝线绑扎,下料过程中先将切口处两侧绑扎,再行切断。严禁用电弧切断,不得经受高温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影响,下料后钢绞线不得散头。下料人工牵拉钢绞线过程中,由于钢绞线弹性大,须特别注意安全,单人不得牵引作业。(5)钢绞线下料后,在自由放置情况下,预应力钢绞线须梳整、编束,确保钢绞线顺直、不扭转。编束用22铁丝绑扎,绑扎时要使一端平齐向另一端进行,每隔1-1.5米扎一道铁丝,铁丝扣弯向钢绞线束内侧,编束后须顺直不扭转。绑束完毕后,按梁规格挂牌,防止错用。(6)钢绞线束质量标准见表1.钢绞线质量标准表序号项目标准1钢绞线外观质量无氧化铁皮,无严重锈蚀,无机械损
10、伤和油迹;钢绞线内无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无散头,钢绞线直径15.2m,直径允许偏差+0.4,-0.2mm2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5mm3下斜长度±10mm4.7.2 钢绞线穿束(1)钢绞线束穿束前先清理管道,观测孔道有无穿孔现象。保证管道畅通,钢束穿束顺利。(2)钢束在移运过程中,采用多支点支承,支点间距2.5m,端部悬出长度1.0m,严禁在地面上拖拉,以免创伤钢绞线。在贮存、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采取防止锈蚀、污染及损伤的措施。(3)钢束穿入梁体混凝土孔道,采用卷扬机引拉或人工穿入。如采用卷扬机引拉,须先穿入一根钢丝作为引线,将钢丝拉进孔道,再将钢丝与钢束联接起来,然后开动卷扬机
11、,人工扶正钢束,即可将钢束拉入管道,两端外露长度要基本一致。(4)在穿束过程中,如遇到钢束传不进去,则立即查明原因,若是孔道死弯,则必须开刀修孔,取直管道,然后再穿入钢束,再在开刀部位的钢束周围包裹隔绝铁皮或套入塑料管等物,捆好固定并堵塞两端全部缝隙,再灌补与梁体同等级混凝土修复。在此特别注意堵缝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再次流入水泥浆堵死管道。4.7.3 预施应力张拉4.7.3.1 为了加快模板周转和避免梁体混凝土出现裂纹,预施应力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1)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达30MPa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张拉;初张拉在移出内模后进行。(2)初张拉时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12、计强度的80%+3.5MPa(即43.5MPa)后进行,初张拉后梁体可吊移出制梁台位。(3)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53.5MPa及弹性模量达到35.5MPa,且龄期不少于10天后方可进行终张拉。(4)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左右对称、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不同步率控制在5%-10%,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一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5)限位板槽深与钢绞线直径必须相匹配,防止刮伤钢绞线。4.7.3.2 根据预制梁技术条件规定首两榀梁及满100榀后均须进行锚具锚口、喇叭口摩阻及预应力瞬时损失和管道摩阻测试,以确定终张拉应力值和伸长量计算,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报请设计研究院调整,终张拉按照调整后的控制应力
13、数据执行。4.7.4钢绞线张拉(1)张拉前必须有工程技术人员下达的油表读数通知单,并经工程部长、总工审批签字认可,将读数通知单粘贴在配套对应的油表油泵的明显位置,便于一目了然,钢绞线预、初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20%Õcon(作伸长量标记)(测量工具锚夹片外露量)Õcon(预、初张拉应力)(测量钢绞线伸长量)(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持荷5Min)回油锚固。终张拉时,已进行预、初张拉的直接拉到预、初张拉力值得100%,然后张拉至终张拉力值;没有进行预、初张拉的按0初应力20%Õcon(作伸长量标记)(测量工具锚夹片外露量)Õcon(测量钢绞线伸长量)(测工具
14、锚夹片外露量)(计算伸长值且满足与理论伸长值之比在±6%以内)(持荷5min)回油锚固。(一端先回油锚固,另一端回油,然后锚固另一端,两端不得同时回油锚固)。锚固完成以后,测量工作锚的夹片外露量,并记录。(2)预应力张拉以油表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当伸长值超过±6%时,须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3)在持荷5Min状态下,如发现油压下降,立即补至规定油压,认真检查有无滑丝、断丝现象。在张拉过程中,预施应力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伸长作校核的双控法。如钢绞线伸长值偏差超过规定范围,查明原因后重新张拉。(4) 整个张拉工序完成,在锚板口处得钢绞线束上做记号,
15、以供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的质量情况观察。(5) 油泵用油采用机械油,根据气候分别采用32(夏天)和0(冬天),但油中不得含有水、酸类及其他杂质。事先对油箱、泵体、管路等清除干净,冬季温度较低时(低于5)必须对油加温。灌油时严格过滤。使用时油温不得超过60。4.8 钢绞线束张拉质量要求4.8.1 钢绞线束张拉质量要求(1)钢绞线伸长值(两端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得±6%;(2)同束两端伸长量相差不超过10%,否则证明两端张拉不同步;(3)每片梁的滑、断丝不得超过钢绞线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4)因处理滑、断丝而引起钢绞线束重复张拉时,同一束钢绞线张拉次数不得超过3次。
16、若钢绞线与锚具因滑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时,必须更换夹片、钢绞线;(5)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换钢绞线(或夹片)重新张拉。A终张拉时发现初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B锚具内夹片错牙在2mm以上者;C锚具产生裂纹损坏者;D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发现又发生滑丝者;(6)箱梁终张拉须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不超过一束。4.8.2 滑丝与断丝处理4.8.2.1在张拉过程中如发生断(滑)丝现象,立即停止张拉,将千斤顶与限位板退除,在千斤顶与锚板之间安装上特制的退锚处理器,重新张拉,其张拉须缓慢进行,张拉中注意观察。借张拉钢绞线束带出夹片,然后用小钢针(5mm高强钢丝端头磨尖制成),从退锚处理器的空口处取
17、出夹片,不让夹片在千斤顶回油时随钢绞线内缩。取完所以夹片,两端千斤顶回油,拔掉退锚处理器,检查锚板,重新装上新夹片,重新张拉。4.8.2.3断丝多数发生于夹片范围内,张拉锚固时不对中。有时也在孔道内发生断丝,其主要原因是钢绞线本身有暗伤。断丝和滑丝的处理方法相同。4.8.2.4张拉完毕后,必须经工艺技术员或监控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4.8.2.5张拉完成后,随即测量梁体弹性上拱值,检查其是否在1.05倍的设计计算值以内,30天后测量上拱度值。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调整梁体预留压缩量及对张拉结果进行校核。4.9割丝张拉完毕经过24小时复查,确认无滑、断丝时可进行钢绞线头得切割,割丝保留长度为
18、夹片外40-50mm。钢绞线的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切除。严禁用电弧及火焰切割钢绞线。4.10预应力工序质量验收:(1)应力应变:Õcon控制准确,L在允许范围,两端同步、两侧同时。(2)夹片:钢绞线回缩量在6mm以内,外露量2-3mm,错牙量1-2mm。(3)钢绞线:24h后的滑断丝数不超过钢绞线总数的0.5%,且一束内丝不得超过1根,割断后保留长度40-50mm。4.11预应力管道摩阻测试预制梁试生产期间,对两孔梁体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测试,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锚口摩阻,确定预应力损失,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正常生产后每100件进行一次损失测试。5安全操作规程5.1在下列情况下校正千斤顶:(1)油压表更换后;(2)千斤顶更换配件及检修后;(3)使用200次要校正,且校正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5.2千斤顶应按张拉顺序进行操作,不得颠倒。5.3张拉行程不得超过额定行程,安全阀调整至规定值后方可开始张拉作业。5.4张拉时千斤顶送油或回油速度要缓慢均匀。两端张拉力要求同步,切忌突然加压或卸压。5.5新油管使用时勿直接与千斤顶油嘴连接,应事先干净或油泵输出油液清洗干净后方可连接使用。油管闲置不用时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医学训练技术进展
- 2025-2030儿童认知训练产品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机遇
- 2025-2030儿童色彩感知发育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教具设计产业创新
- 餐饮连锁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 2025-2030儿童早期教育市场消费升级与高端化发展趋势
- 2025-2030儿童执行功能发育异常的早期预警指标筛选
- 2025-2030儿童情绪管理培训市场空白点挖掘与产品矩阵设计
- 2025-2030儿童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发育进程的影像学观察
- 2025-2030偏光显微镜行业技术革新及市场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低温鲜榨果汁保质技术与冷链物流分析报告
- 《三国演义》中的心理描写:以司马懿为例
- 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擎汇总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汇编课件
- 阀门安装及阀门安装施工方案
- 大学数学《实变函数》电子教案
- YY/T 0640-2008无源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 GB/T 29531-2013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 2637-2016安瓿
-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课件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