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作欣赏MASTERPIECES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新解胡芃原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把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定为“揭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入的,本文通过对小说的重新解读,认为作品主题应该是揭露并批判了势利之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这一新主题的提出将极大地开拓作品的意义空间。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主题 “金钱关系说”“人性弱点说” 意义空间一、对作品主题的新解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且多年被我国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关于它的主题,传统的说法是: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叙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
2、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情淡薄的悲惨景象,揭露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多年来教师这样讲了,学生这样听了,考试这样考了,考生这样答了,总之是众口一词、毫无疑义地传授了下来。可是,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笔者以为,作品的主题应该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揭露并批判了势利之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第一,菲利普夫妇的身份不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顾名思义应该是占有一定“资产”的阶级,菲利普夫妇明显没有什么“资产”,他们艰窘拮据的生活状况明显证明他们是穷人而不是什么资产阶级。如果他们是资
3、产阶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绝不会是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卑微、可怜、可笑。第二,退一步说,即使菲利普夫妇是“资产阶级”,他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明显表现出嫌贫爱富的势利之心。那么,势利之心难道仅仅是“资产阶级”才有的吗?别的阶级、阶层、党派的人就没有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按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回答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势利之心绝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独有的,而是所有社会、所有阶级的人都有。“所有社会、所有阶级的人都有”的东西,就属于人性所共有的东西,具体到“势利之心”,那就是普遍的人性弱点。第三,从作品的艺术构成看。作品的确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反映了人与人之
4、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作品传达的思想仅仅是这一点么?当然不是!作品以详尽的笔墨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目的是为了否定和批判。事实上,作者对菲利普夫妇是持揭露、嘲讽、挖苦、批判态度的,这一态度是通过叙述人(菲利普的儿子) 一个小孩子传达的。在小孩子的眼里,父母的势利表演是卑微可怜、滑稽可笑甚至是丑态百出的。叙述人的眼光就是作者的眼光,他的态度就是作者的态度,这一态度是作品最宝贵的“正能量”。揭示一种丑陋现象并对之进行否定和批判,才是作品的精髓。只有看到作品(或者说作者)对菲利普夫妇灵魂的批判,才算是比较深入全面地把握了作品的思想,否则,仅仅看到“金钱关系”之类的表达,就是肤浅的
5、和片面的。“金钱关系”是现象,而势利之心是本质“;金钱关系”是行为,而势利之心是灵魂。作家的深刻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批判的笔锋直刺人的灵魂。莫泊桑做到了这一点,然而教参编写者的眼光却没有达到作家的深度,没有进入作品的深层,实在是不小的遗憾。菲利普夫妇灵魂的卑微和丑陋是由儿子约瑟夫的眼光看出的。约瑟夫的眼光和态度是整个作品的正能量。叙述人的设置是传达作品(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因素,忽视这一点,是非常不应该的。二、势利之心是普遍的人性弱点势利之心,人所常见,自古皆然。外国的且不说,仅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诸多对于势利之心的鄙薄和感叹:“家富 疏族聚,家 兄弟离。”(慎子内篇)“世情
6、 衰歇,万事随。”(杜甫佳人)“君 不可入, 利互相推。”( 愈将 孟 野房蜀客)“ 富 往,庄 客 稀。”(姚合原上新居)“世人逐 争奔走, 胆堕肝惟恐后。”(李 行路 )“戚离,富 他人合。”( 梦 古今小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院校平台 98“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水第三十七回)“ 把世情 看,大都 不逐炎凉。”(唐寅 秋 扇 )“ 富 而生 容者最可耻,遇 而作 者莫甚。”(朱柏 治家格言)“可憎者人情冷暖,可 者世 炎凉。”(程允升幼学 林)“日中有 人所羡,日夕 死人 怜。”(屈复 通 )富在深山有 , 在 市无人 。(明清小 及民 流行
7、)上述选列,从先秦到明清,均是对同一种人性弱点势利之心的感叹。感叹中透着鄙薄和批判,但是,尽管始终遭受鄙薄和批判,势利之心却在鄙薄和批判中依然故我,代代相传。那么现代人又如何呢?现代人经过革命传统的教育,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应该没有势利之心这种古老而庸俗的心理了吧!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现代人身上可能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一说的是,势利之心过去一般是个体性心理,是个人性行为,但是现在势利之心“与时俱进”,发展为群体性。有一篇文章就叫群体性势利,文中写道:某村子里有两个人在外面工作,一个是部 大官,一个是从事石油研究的高 工程 。部 大官回 ,家家 有人去拜 , 个叫“ ”,那个叫“叔”,一片
8、 ;石油高工回老家, 人就当没 回事, 下地下地,走 戚走 戚。原因很 :部 大官手中有 力,拉上 根 ,村里的人以后 事会方便些;石油高工手中没 ,人家 得捧你白捧。由此可见,势利之心超越古今,超越中外,超越个人和群体,实在是极为普遍的人性弱点了。三“、人性弱点说”的价值和意义“金钱关系说”与“人性弱点说”(或“批判势利说”)这两种观点使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前者,学生(读者)会想,只有“资产阶级”的人与人之间才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我爸我妈、我周围的所有人都不是“资产阶级”,我们如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与我们无关,与现实无关,与当下社会无关,于是可以置身
9、事外,躲在一边看笑话。如果是后者,学生(读者)就会想,势利之心是普遍的人性弱点,那么我爸我妈有吗?一想,有,我爸妈对我伯伯好而对我叔叔不好,因为伯伯是富商而叔叔是普通农民。老师有吗?也有,我们班主任对我们班某同学好,因为他爸是处长,老师对我总是不理不睬,因为我家是平民。依此类推,学生会拿课堂上学到的思想把自己身边、把他看到的社会上所有人考察一遍,最后他还会以此对照自己,反省自己。这样联系现实、联系生活、反省自己的结果,就让莫泊桑这篇作品的意义空间空前放大了,让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教学目的落到了实处。学生通过这篇课文,既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人格,净化了心灵,这样,语文课才
10、真正上成了人文教育课、提高素质课。由此看来,“金钱关系说”严重限制甚至是窒息了作品的意义空间,而“人性弱点说”则还原了或者说开拓了作品的意义空间,是非得失,请读者判断。四、误判的原因其实批判势利之心、批判人性弱点之说,是很容易为人发现、为人理解、为人接受的。但为什么一直都没有被“发现、理解、接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的视角蒙蔽了人的眼光,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多年来课堂上分析文学作品,固定套路必然是“封建阶级压迫“”资本主义剥削“”劳动人民反抗”“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之类,如果看不见“封建阶级压迫”之类,心里就不踏实,就好像没读懂作品,这就叫“一叶障目,不识泰山”,这当然是过去长期极“左”
11、思潮影响的恶果。如今已是21世纪,中学课堂早该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课文了。其次,长期依赖“教参”的习惯让老师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材有统一结论(标准答案)的教学体制束缚了教师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文学作品用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情感,文学的蕴涵往往是丰富的、微妙的,对它的理解允许而且应该见仁见智而不应该“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统一全国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绝对是违反文学艺术的特征和规律。中国古人尚且知道“诗无达诂”,而现代人的观念反而倒退,思想反倒僵化了。再次,应试教育体制也让教师和学生不敢有教材规定之外的任何独立见解。你不按“标准答案”教(学)和答(题),即使你的见解有道理,也判你错误,这样一来,无论哪方的利益都受损,因此谁也不敢拿“命运”去冒险,谁也不敢越“教材、教参”的雷池半步。久而久之,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照本死记的机器人。这问题牵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