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 初北平- 20130419_第1页
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 初北平- 20130419_第2页
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 初北平- 20130419_第3页
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 初北平- 20130419_第4页
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 初北平- 201304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新问题初北平初北平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chu_ 一、一、 简介简介n2009年10月1日n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n最高人民法院n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n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n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n保险利益保险利益n因果关系因果关系n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n代位求偿权的放弃及诉讼时效理论代位求偿权的放弃及诉讼时效理论n责任保险的诉讼与索赔时效责任保险的诉讼与索赔时效n针对船东互保协会的诉讼针对船东互保协会的诉讼n中国保险法律与海上保险法律之间的协调中

2、国保险法律与海上保险法律之间的协调二、二、 保险利益保险利益n问题:问题:n1. 哪些利益是保险利益;哪些利益是保险利益;n2. 何时有保险利益;何时有保险利益;n3. 谁有保险利益;谁有保险利益;n4. 保险利益与实体索赔权利的保险利益与实体索赔权利的n1. 历史起源历史起源n创设保险利益原则的目的:n(1)预防赌博行为的发展;n(2)限制损失保险的补偿程度,防止不当得利发生;n(3)防止诱发道德风险n1)英国n1745年海上保险法规定,“没有可保利益的, 或除保险单以外没有其他可保利益证明, 或通过赌博方式订立的海上保险合同无效。”n1774年人寿保险法案n1906年海上保险法n2006年

3、1月18日,“法律改革委员会重新检讨保险合同法”新闻公报n保险合同联合研究文件n反馈意见中英国金融管理局则支持保险利益n2)中国n从19世纪初保险代理行严苛的承保条件到人保86/1/1条款n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修订的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无保险利益者。保险契约失其效力”n1983年财产保险条例规定:“财产保险的投保方(被保险人),应当是被保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经营管理人或者是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的人。”n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

4、承认的利益。”n3)中国与英国关于保险利益在历史起源上的对比n(1)在具体的规则适用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采取了不同的适用规则n(2)在保险制度的产生背景上存在明显不同n2. 立法现状立法现状不断完善,喜忧参半不断完善,喜忧参半n1)2009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n2)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n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n4)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n5)最高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n3. 争议及建议争议及建议争议不断、系无定论争议不断、系无定论n1)对保险利益性质的界定n(1)我国n价值说n关系说n适法利益说n(2)英美法系国家n(

5、a)英国n保险合同认定是补偿性的合同,采价值说n(b)美国n仅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只是在揭示被保险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方面,法律或衡平法上的关系才有意义。n(c)加拿大n“事实上的期待”标准,即经济可保利益标准n(d)澳大利亚n经济可保利益n2)对保险利益的立法态度n严格限制准则与宽松限制准则n(1)我国n(2)英美法系国家n3)对保险利益主体的界定n(1)保险利益应是对投保人的要求n(2)保险利益应是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要求n(3)保险利益应归属于被保险人n4)财产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n(1)我国n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区分n(2)英国nSadlers Co. v. Badcockn在财产保险合

6、同中,被保险人须在合同订立时与整个合同期间都应当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n5)保险利益和保险合同效力的关系n4.新发展新发展曲折发展,前景广阔曲折发展,前景广阔n(1)定义更加完善n(2)范围更加广阔n(3)时间更加明确n(4)与保险合同效力的关系更加清晰三、三、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n保险法下,特别是海上保险法下的因果关系理论应当明显的与侵权法下的成熟的因果关系理论相区分。n1. 英国近因原则的发展历程英国近因原则的发展历程n1)1906年海上保险法n第55条第1款,保险人仅对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n但该法未明确具体的近因标准,关于何为近因一直由英国普通法调整。n2)普通法关于近

7、因标准的发展历程n1906年及以前:时间近因标准,即在时间上最后发生的、最靠近损失的原因即为近因,其余较早之前发生的原因皆为远因。n现阶段:效果近因标准,即只有那些在效果上对损失最直接有力的原因才是近因。nLeyland Shipping Co v Norwich Union Fire Insurance Society 1918 A.C. 350n2. 国外因果关系原则概述国外因果关系原则概述n(1)英国n寻找近因的过程本质是合同解释的过程;近因的判断是事实问题;多个近因时,视近因属于承保风险、不保风险、除外风险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n最新案例:The “Cendor MOPU”nGlob

8、al Process Systems Inc and another (Respondents) v Syarikat Takaful Malaysia Berhadn(Appellant) 2011 UKSC 5n(2)法国n最有利条件说,在导致损害结果的不可或缺的原因中,选择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最有力影响的条件,作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n(3)日本n比例因果关系理论根据引起损失结果的数个原因中根据比例来确定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n(4)挪威n3. 我国保险法因果关系原则现状我国保险法因果关系原则现状n(1)我国立法并未明确规定因果关系原则n(2)我国立法实际上承认因果关系原则n

9、保险法第二条,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n(3)我国立法并未明确具体的因果关系标准n4. 我国保险法因果关系原则主要争议及解我国保险法因果关系原则主要争议及解决方案决方案n(1)我国是否应采纳近因原则作为具体的因果关系标准n(2)我国是否应引入因果比例原则n(3)应当允许合同当事人在保险条款中约定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四、最大诚信原则四、最大诚信原则n1. 最大诚信的起源最大诚信的起源nuberrimae fidei,普通法下保险法的基石性原则nCarter v. Boehm (1766) 3 Burr 1905n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17至第20条n2. 最大诚信原则的出现最大诚信原则的出现n源

10、于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所掌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n最大诚信原则产生的初衷正是为纠正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通过适用最大诚信原则迫使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披露与保险标的风险有关的所有重要信息。n3. 国外最大诚信现状及最新发展国外最大诚信现状及最新发展n(1)英国nMIA 1906第17条至第20条,并且其有关规定不仅适用于海上保险,也同样适用于非海上保险n保险合同法的改革与2012年消费者保险法n法官通过判例逐步弱化最大诚信原则对被保险人施加的义务n(2)澳大利亚n1984年保险法改革,放宽最大诚信标准n(a)告知义务标准由“谨慎保险人标准”变更为“理性人标准”n(b)仅在被保险人欺诈性未告知时,才给

11、予保险人宣告合同自始无效的权利n(3)德国n2008年新保险合同法n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仅限于如实回答保险人的询问;区分被保险人主观心理状态对违反后果作出差别性规定,欺诈性违反保险人可以宣告合同自始无效,过失性违反保险人视严重程度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或增加保费。n(4)法国,做法与德国类似n(5)欧盟n2009,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Insurance Contract Law n英美法系正在逐渐降低最大诚信的要求,与大陆法系之间英美法系正在逐渐降低最大诚信的要求,与大陆法系之间差别正逐步缩小差别正逐步缩小n4. 我国保险法对合同当事人的诚信要求我国保险法对合同当事

12、人的诚信要求n(1)我国只有诚实信用的概念,没有最大诚信的概念n(2)我国虽无最大诚信的概念,但告知义务规定严格n5. 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未来发展建议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未来发展建议n(1)可以不明示“保险合同双方应遵守最大诚信原则”,但可以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将保险法高于一般诚实信用的需求落实(保证制度的类似规定);n(2)被保险人告知义务应采主动告知还是询问告知;n(3)保险法依据被保险人的主观心理对违反最大诚信的法律后果作出不同规定的做法值得肯定五、五、 代位求偿权代位求偿权n1.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历史渊源及性质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历史渊源及性质n(1)英美法系n保险人在一般情形下须以被保险

13、人的名义而非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主张请求权,即被称为“权利的法定代位”n保险代位权制度在英美法下的定位除了长期秉持将权利的代位(subrogation)与权利的让与(assignment)相区分的传统之外,还导源于分摊原则与推定信托理论这两个主要的理论构造n(2)大陆法系n保险代位权制度为法定的债权转移代位制度源于罗马法的债权转让制度n德国、法国、日本、台湾地区n我国大陆地区学者也倾向于用法定的债权移转来解释保险代位求偿制度n(3)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与其他相似制度的区分n2. 国内外现有立法国内外现有立法n保险法第60、61条;海商法252、253、257、264条;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93条;民

14、法通则135、13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316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等n台湾保险法第53条n英国MIA 1906第79条;英国1980时效期间法part I第2、5条n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81条n意大利民法典第1916条第1款n韩国商法典第682条n印度1963年海上保险法第79条n3. 代位求偿权的保护代位求偿权的保护n时效丧失与放弃对第三者的求偿权应是不同的法律概念n被保险人保护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义务仅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义务n代位求偿权产生的根源在于保险法中的“填补损失”原则,该权利的产生必须以被保

15、险人得到保险赔付为条件nRights of Insurer on Paymentn判断标准:n1. 依据保险法24条明确拒赔,则被保险人不提起诉讼或仲裁没有过失;n2. 被保险人有义务保护保险人代位求偿的机会,至少在保险人承担相关费用的情况下,应认定由过失。n4.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放弃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放弃n(1)中国法n(a)放弃的条件n第一,保险人的放弃行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不能损害公共利益n第二,保险人必须是自愿放弃行使代位求偿权n第三,保险人必须是自愿放弃行使代位求偿权n(b)放弃的原因n利益冲突n利害关系n法律观念淡薄n(2)英国法n在保险合同中存在明示或者默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放弃条款

16、,该条款为:保险人同意不对特定人或者某类人援引保险代位求偿权n除非另有约定,明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放弃条款是可以适用于保险合同下的共同被保险人的。对于共同被保险人而言,在其各自的承保范围内,可以援引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放弃条款;但是如果超过了承保范围或者基于某些原因不能提起保险金请求的情况下,共同被保险人不能援引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的放弃条款n默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放弃条款nThe Yasin 1979 2 Lloyds Rep 45n5.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n(1)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与保险金给付请求权的时效n两个时效有本质的区别n(2)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n(a)英国法

17、n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起算时间应当以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的追偿权的起算点相一致,请求权应自诉讼事由产生之日开始起算n(b)中国法n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被保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第三者侵害之日起算n(3)诉讼时效期间n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应与被保险人原有债权诉讼时效保持一致n(4)诉讼时效的中断n海商法第267条n最高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n最高院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26条n民法通则第140条n实践中的问题n海商法第267条规定的“起诉”构成时效中断,是否应为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n在被保险人已经向责任方提起诉讼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赔

18、偿后另案起诉的诉讼时效的起算n二审中保险人是否可以加入诉讼六、六、 责任保险的诉讼时效责任保险的诉讼时效n1.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n(1)英国nLimitation Act 1980n保险合同作为一个一般合同,其法定的诉讼时效为六年。但是英国法下保险合同的诉讼时效可以通过明确的条款约定来缩短或者延长。因此,在英国,损失的索赔要受制于两个时效的限制:法定的诉讼时效和约定的诉讼时效(通常约定的诉讼时效都比法定的诉讼时效短)n英国法下,时效的起算是从“诉因”产生的那一天(date of accrual)开始的n对时效规定的变更n(a)通过推迟起算日延

19、长n(b)人身伤害或死亡诉讼中的裁量不适用n(c)原有期间的中断而延长n(2)美国n美国法下保险的诉讼时效也可分为法定的诉讼时效和约定的诉讼时效n时间限制条款(1年)n对于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通常以损失发生的时间为起点,但如果损失不容易觉察,适用所谓的“延迟发现损失规则”,将损失发生的时间定义为“损失相当明显,且被保险人察觉或者应当察觉这种损失”。要根据这项规则主张权利的话,被保险人必须“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尽职调查”;同时,损失如果越明显(越不像一个合理的人所认为的损耗),被保险人便越是应当及早注意到。n“衡平展期法”n2. 大陆法系国家对于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大陆法系国家对于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

20、n(1)德国n2002年债法现代化法n德国民法典第195条,消灭时效期间为3年n第199条,普通时效应当从请求权产生当年的年末或者债权人知道或在无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本应知道使请求权成立的情况和债务人的当年年末开始计算。n2008年德国保险合同法第15条,如果被保险人的保险索赔已经向保险人进行了登记,则诉讼时效应当中止,直至被保险人收到保险人的书面的决定。n(2)中国台湾n保险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保险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是因疏忽而不知道保险事故的发生,则应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对于责任保险,则从第三人向被保险人请求赔偿之日起计算。n3. 我国对于保险诉讼时效的我国对于保险

21、诉讼时效的规定规定n海商法第264条、第266条、第267条n海上保险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计算,该时效因请求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或者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但是,请求人撤回起诉、撤回仲裁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的,时效不中断。n保险法第26条n除人寿保险外的保险合同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n4. 对于诉讼时效的理论争议对于诉讼时效的理论争议n(1)将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设定为事故发生之日是否合理?n(2)关于海商法中“保险事故发生之日”如何界定?n(3)责任保险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七、七、针对船东互保协会的诉讼针对船东互保协会的诉讼n1. 船东互保

22、协会是否有商业保险组织船东互保协会是否有商业保险组织船东互保协会或其他相互保险组织与会员签订的保赔保险合同是否属于海上保险合同?虽然船东互保协会可能属于保险公司以外的保险组织,但其经营的保险业务是否属于商业保险业务却值得讨论。盈利性标准?n2. 针对互保协会的直接诉讼针对互保协会的直接诉讼n保险法第65条n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损害,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责任确定的,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保险人应当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第三者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n最高院关于司法解释(一)第18条n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八、八、 中国保险法律与海上保险法中国保险法律与海上保险法律之间的协调律之间的协调n1. 我国海上保险与一般保险的立法背景及我国海上保险与一般保险的立法背景及立法体例立法体例n海上保险和一般保险的立法体例为一元主义模式,即就海上保险来说,保险法并未排除对海上保险的适用,其与海商法之间在法律适用上呈递进的关系,两者之间构成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海商法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