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

2、境, 体会作者的情感,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读了之后, 我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前准备:1.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2. 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 (教师)3. 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 同学们, 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 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喜欢过春节, 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2. 板书诗题,释题。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

3、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 ,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3. 简单介绍诗人。设计意图: 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元日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 入 / 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 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

4、奏。2. 识记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酒洒。( 2)交流书写注意点。旧: 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右侧不能挨到笔画横折上。符: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的“付”笔画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竹字头,是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用铜、玉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各2 个。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复现

5、生字, 让学生记住字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2 . 交流填空。宋朝的人民过春节会、 、 。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3. 理解诗句意思。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平安)( 2)过年了,我们的

6、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 在欢闹的鞭炮声中, 旧的一年过去了, 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春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心。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进家门,给

7、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迎新,驱邪避祸。 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 后来也用“桃符”借指 春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5. 背诵全诗。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欣赏, 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的习俗。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1. 总结: 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

8、到一种积极、奋发的情感。2. 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背诵古诗元日 。2. 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3. 师过渡: 今天, 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 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 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 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

9、一个学习的扶手, 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 从而习得自学能力。二、自主理解(一)学习古诗清明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3. 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纷纷: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

10、沥)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欲断魂:欲:将要。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补充: 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设计意图:

11、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其次, 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2. 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3. 交流对诗人的了解。(王维,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 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5. 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

12、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 17 岁的王维离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倍:更加。(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 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登高、插茱萸)他们在登高、 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

13、阳节登高的经历?出示图片, 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时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 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6.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设计意图: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结合王维的资料,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 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 后两句写诗人兄弟, 从“登高”和“少一人”入手, 结合图片介绍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进而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三、指导书写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2. 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字。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广,不出头。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均匀。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3.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4. 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设计意图: 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 我们在课上要给予学生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 .积累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2 .了解自己感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