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第十七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第十七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第十七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第十七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七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知识回顾一、城市化1含义与标志含义标志人口在空间上集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产业活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意义(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 ,缩小 。(交流 城乡发展差距) (2)带动农村发展,改善 。(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 的效率。(工业生产) (4)提高区域的 。(整体发展水平) (5)影响乡村的 ,提高乡村的 。(生产生活方式 对外开放程度)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 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发展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工业

2、化进程)3城市的兴起与 的发展密切关联。(第三产业)三、城市化特点国家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点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市中心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居民陆续外迁,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压力,对生态造成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下降措施注意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城市化

3、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2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病”表现:交通 ,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地价房租 ;就业 ,社会不太安定。(拥挤 昂贵 困难) (2)城市郊区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 或 迁移。(郊区 卫星城)温馨点拨城市化的有关概念的区别(1)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郊区化: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又可将其称为“逆城市化阶段”。五、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 加速发展,

4、功能显著增强。(大型中心城市 辐射带动)2有更多的 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农业人口) 3运用 手段提升 。(信息化 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 和生态破坏,治理 各种“ ”。(环境污染 城市病) 5强调 ,注重构建和谐的 。(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 6城市经济逐步成为 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增长)高频考点讲练考点 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差异1城市化阶段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问题较少劳动力过剩、交

5、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趋势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分布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及其原因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人口高度集中,大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十分发达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观念改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才纷纷独立,但独立后,经济迅

6、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城市发展不合理存在“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破坏生态环境例一 (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3)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 B20% C30% 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

7、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第(1)题,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该国城镇人口为20000万,乡村人口为80000万,代入即可得出城镇化水平为20%,故B正确。第(2)题,从城镇人口曲线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及其以前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90年代后期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故选项D正确。第(3)题,根据目前人口总数可以判断该国为中国,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乡村人口比重先增加后下降,故A错。城市人口在90年代后期增长迅速,故B错。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故C正确。中国目前以城市化为主,还没有进入郊区化阶段,故D错。【答案】(1)B(2)D(3)C(随学随练

8、)1(2010年辽宁鞍山一中模拟)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

9、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答案:(1)D(2)C考点二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尤为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公共交通进退两难;停车场无法保证城市住宅问题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使大量住房空闲,空房率上升;大量外地人口流入城市,缺乏住房,出现贫民窟、棚户区;住房费用飞涨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增加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

10、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社会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自然环境恶化,逐渐演化成贫民窟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例二 (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1)(2)题。(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 B. 加速发展阶段

11、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解析】(1)由图和题干可知东京这个特大城市目前仍在进一步发展,处于城市化的高级阶段。(2)该图体现的是中心城区、近郊、乡村和卫星城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城市化的优化发展。大城市较优的道路网是环形放射状交通网;中心城区也需要绿化带;卫星城建设可促进乡村转变为城市,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答案】(1)C(2)C(随学随练) 2下图是光化学

12、烟雾形成示意图及某地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 某地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示意图(1)判断该地光化学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是一天中的()A早晨上班前 B早晨上班高峰期 C中午前后 D傍晚下班高峰期(2)光化学污染往往出现在()污染源区域污染源上风向污染源下风向与污染源下风向垂直的区域A B C D(3)洛杉矶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城市,下面与污染形成无关的是()A地形呈盆地状,污染物难以扩散 B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晴朗,光照强C该城市人口很多,生产生活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答案:(1)C(2)A(3)C规律方法技巧一、

1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能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

14、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特别提醒考虑城市热岛的存在,在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应注意: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一方面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

15、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二、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三、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巩固链接(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

16、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4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

17、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5(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1)读图甲、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

18、,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专题训练一、选择题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2题。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34题。3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cdb Badbc Ccdba Ddbca4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

19、的是()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图中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6图反映了该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7下图为“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符合该城市工

20、业分布和规模变化规律的是()AT1T5阶段,市区环境逐渐恶化,交通压力增大 BT1T3阶段,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CT4T5阶段,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DT3T5阶段,郊区工业规模逐渐大于市中心阅读上海市人口增长分布表,完成89题。时期人口增长率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19901997年12.724.31.9019972006年17.1427.233.378.上海近郊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郊区城市化 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促使人口向近郊区迁移近郊区比市区更接近地价最贵的商业中心 近郊区比市区就业机会更多A B C D9近几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商品住宅价格快速超过珠江三角洲商品住宅价格,其主要原

21、因是()长三角阳光比珠三角更充足长三角科技实力比珠三角更强,科技人才流入超过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腹地比珠三角更广,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三角长三角农业比珠三角更发达A B C D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A晴天日平均值约1.7,最大值约3.7B阴天日平均值约0.9,最大值约2.4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11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A B C D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

22、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右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同的径流量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 B C D13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A1 B2 C3 D4 阅读

23、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完成1415题。降水量(mm)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14.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A地下水位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15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二、综合题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

24、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 、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

25、可以体现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17读土地利用与城市地租图。(1)从上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有 、 ,所以城市中心多为 区。(2)地租水平递减率最小的是 ,所以郊区最适合发展第 产业。(3)地租次高峰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高,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最大的城市群出现在 地区。(5)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的发展,所以城市郊区化、城市化、逆城市化中最晚形成的趋势是 。解析与参考答案巩固链接1选B。解析:认真读图,再结合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由

26、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2选A。解析: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3.CD4.BC 解析:本题组主要结合江苏的实际地理特征考查学生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从图中几条曲线自1980至今的变化可以比较简单地判断出各曲线所对应的意义

27、。并且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判断出该地在1980年以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也不断上升,并且已经超过第一产业比重。5选A。解析:题干问的是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调节了城市大气的碳氧平衡,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6解析:(1)从图甲可以读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从图乙中可以读出不同等级的城市数量以及变化特点。(2)该题属于开放式试题。合理与否均可,但理由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

28、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专题训练1.C2.B 解析:第1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2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7%,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3.A4.C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

29、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5.A6.C 解析: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7选D。解析:由图可知,T4、T5阶段工业迁往郊区,市中心工业规模缩小,郊区工业规模已大于市区,有利于市区环境和交通压力的缓解。8.A9.B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上海近郊区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处于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市中心人口增长率为负且下降明显,说明人口大量迁出。长三角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经济腹地条件均优于珠三角,近年发展迅速,推动住宅价格上涨。10.A11.B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约1.6。晴天时比阴天时热岛强度大,热岛效应显著。云量少,风速小时,多为晴天,热岛效应显著。第11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