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ZG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ZG古代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简介一、生平及代表作。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XX临XX(今临XX区邓家巷)人,ZG杰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着有临XX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二、教育改革的活动贡献。(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1扩增太学校舍。北宋太学至熙XX初,仅借用锡庆院廊疣数十间房子,局居 一隅,十分拥挤。王安石执政后,于熙 XX四年(1071年),将 整个锡庆院均作为太学校舍,并另在朝集院西疣建筑讲书堂数间, 基本上保证了教学以及师生工作、生活用房。2充实和整顿太学师资。规定除主管官员之外,增设太学直讲至10人,每两人
2、负责讲授一经。为了保证质量, 增设的直讲必须由中书亲自遴选,或由主管官员奏举。对于“教导有方”者,予以提升;而对“职事 不修”者,则坚决贬黜3创立“太学三舍选查开补之法”,简称“三舍法”。其主要内容为: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 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上舍学额为100人, 亦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考试方式与科举考试“省试法”相同,太学学官不能参与,而由朝廷另委考官主持。成绩评定分为三等:平时行艺与所试学业俱优为上等,一优一平为中等,全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 中等者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贡举,直接参加礼部试。(二)恢复和进展州县地方学校
3、。熙XX四年(1071年)二月,先在 XX东、XX西、XX、 XX、XX五路设置学官,接着又在三月,专司地方学校的恢复、 整顿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命诸州皆设学校, 每州学给学田“四十顷以赡土” ,并设立小学教授。为了保证教师质量, 熙XX 八年(1075年),又下诏各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考试,“取优通者选差”。(三)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熙XX五年( 1072年),在XX师武成王庙旧址恢复了已废 近30年的武学。熙 XX六年,在朝集院创立律学,并规定了教 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同一时期,又对医学进行了整顿。(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自此,在“熙 XX兴学”期间,三经新义不仅成为士子 必
4、须学习的官定统一教材, 而且也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答案。(五)主持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根据他的建议,熙 XX四年二月,正式下令废除明经诸科, 进士科考试罢诗赋、帖经、墨义,试以经义、论、策。三、主要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一)崇尚有用的教育治理观。王安石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作用。明确提由GJ兴学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 “为天下GJ之用”的人才。 就是说,具有实际的治国才能。 他批判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承担 起培养治国安民的有用人才的重任,主要存在几大弊端:其一是学校徒具形式,没有起到真正培养人才的作用;其二是教官选择 不当,滥竽充数;其三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其四是文武脱
5、节, 轻武重文。一方面主张改革学校治理制度, 从ZY到地方普遍设立学校, 严格挑选学官,明确学官的职责,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赏罚制 度;在太学实行“三舍法”,严格太学考试制度,使太学具有养 士与取士双重职能;设诸路学官,加强州县学校的治理和整顿; 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培养各种应用人才。另一方面,他主张以是否“为太学GJ之用”为标准,精选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经义造士” ,学校加强经术和论策课程, 并主持编写三经新义,作为正式教材由朝廷颁发至全国各级 官学,加强对销售的思想操纵; 他反对学生学习于治国安民毫无 有用价值的课试文章,而主张学习“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强调广识博通、文武兼备,明确
6、提由“武事”也是应该学习的重要内 容。(二)系统的人才理论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存在财力日困、风俗败坏的种种弊病, 归根是人才问题。改革必先要从教育入手, 培养有用的治国安民 的人才,并且形成完善的人才治理制度,以带动整个GJ法度的变革。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由了 “教养取任”的系统 的人才理论。1教之之道。所谓“教之之道”,是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主张改革学校制 度,建立从ZY道地方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育治理,使学校教 育内容切合“天下 GJ之用”,以此培养由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 才。这些主张是指导他从事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熙XX兴学”中得到了实现。2养之之道。第二个环节“养之之道”也必须配套
7、进行。所谓的“养之之 道”即是人才的治理问题,主要指教育行政官员及师生的待遇、 教育治理制度等。他提由了三项基本措施:(1)饶之以财一一增加在职官吏的俸禄及生徒的待遇,保 证“其禄已足以代其耕”。北宋师生待遇颇优,不仅增俸禄,还 创立并实施学田制,保证他们足以维持生活。(2)约之以礼一一明确规定各级官吏衣食住行以及婚丧、 祭养等的合理标准,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防止发生放荡、奢侈的事情。(3)裁之以法一一就是在实行前两项措施的基础上仍然违反法律者,要依法严罚。对于不帅师者,则“屏弃远方终身不齿”; 对于不循礼者,则待之以“流沙之法”。3取之之道。即人才选拔问题,要旨是不拘一格录取人才,其内容有
8、:(1)自上而下推举。(2)审核考察才行。(3)持久试之以事。4任之之道。(1)任其所宜一一由于各人的专长不一,德行之高下、才 能之大小不同,因此,使用人才时应该做到用其所长, 任其所宜。(2)任之宜久一一任职时间宜长久,不能经常调动。事久见其功,如此既可鉴别其才能是否属实,又可克服“短期行为”,还可减少送旧迎新的劳顿和浪费。(3)得行其意一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由发,竭诚尽忠于朝廷。四、评价。王安石推行教育改革,进展官学,兴建地方学校,使宋代教育 为之一振。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 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三舍法的实施,不仅完备了考试制度,而且健全了宋代的
9、教 育学制。2太学招生名额的扩大,淡化了生源的等级性,使土庶子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促进了教育的普及。3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不仅调动了读书士子的积极性 ,对人 才培养与人才选拔的合理化关系的确立有着很深的意义,而且对加强ZY集权统治,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4,在“熙XX改革”中,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门学校的设置 不仅使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使宋代的学科更为完备,把宋代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ZG教育进展史上也是一个重大贡献。5 “养之之道”重视教师队伍的选拔 ,保证州县学校经费的开 支,为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 ,形成正规的教 育秩序,促进
10、基础教育的进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 “取之之道”中高举反对恩荫入仕的思想旗帜,极大地豉舞了士庶子弟求知上学的士气,对进一步完善宋代教育制度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7王安石“教之之道”的教育思想一扫人们只重视诗书经赋 不善或不屑“骑射行阵之事”的陋俗,为全面培养人才,促进宋代教育文武学科并驾齐驱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8王安石亲自主持编撰的教科书三经新义以及他晚年完 成的重要著作字说等,分析和批判了汉唐以来神化了的儒家 经典,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训释正确、内容新颖的新教材,这对宋代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育宗旨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开启了一代崇尚有用的新学风, 也为后人疑古疑经、 以实求证学风尚 的形成开启了先河。总结】王安石思想体系的形成,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 意义,就是在今天,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与进展都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波及到了宋代的整个教育制度 ,对完善宋代教育制度、促进宋化教 育的进展起到了的巨大作用。作为教育家,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尽管在很多方面带有阶级和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透析中心质量控制关键流程
- 黑红的营销方案
- 赶工施工方案
-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策略
- 铝模专项施工方案
- 三年级必背古诗70首朗读指导
- 公司年度财务审计工作流程标准化手册
- 我国普惠金融立法研究
- 银行职员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材料
- 施工悬崖栈道施工方案
- GB/T 27995.2-2025半成品镜片毛坯第2部分:渐变焦
- 药物分析题库(附答案)
-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范手册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少数民族趣味知识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烟花购销合同2025年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台站表(全国2160站点)
- 古诗文默写-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湖北专版)(带答案)
- 水龙头常用英文词汇
- 《病理心血管疾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