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文萃之诗歌鉴赏_第1页
晨读文萃之诗歌鉴赏_第2页
晨读文萃之诗歌鉴赏_第3页
晨读文萃之诗歌鉴赏_第4页
晨读文萃之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晨读文萃的诗歌鉴赏第五周 阅读夜归鹿门歌,完成1、2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_答案 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

2、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意对即可)第六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释】陂塘:池塘。徜徉:安闲自得地步行。 1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2此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_1【参考答案】此词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词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3、2【参考答案】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意对即可)第七周 蝶恋花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乡村景色的美丽与人情的淳朴、宁静、和谐,表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

4、新茧。注: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的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尝面: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词的上片写农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图。(2分)(2)面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之情(或: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2分)面对农桑丰收在望的由衷喜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二:1简要分析“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一句的妙处。(4分)2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5、,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旨是否相同?请概括表述。(4分)参考答案1.“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将画舫拟人化,它为“湾百转”而迟疑犹豫、行动缓慢,其实是写作者在船中的心情,把船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流连美景不急于行舟的情感。“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如此美景,令人喜爱留连。由此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对远近并不在意的心情,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2. 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但这首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和农事的井然有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6、陆游的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的盛情和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蕴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第八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素 蝶 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7、 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维轨迹】解读出诗中各句的含意,即可总结、整理出素蝶的种种活动。素蝶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诗中没有孤立地描写素蝶,而是通过优美的环境表现其自由可爱的本性,所以是借助了其他景物来表现的。【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

8、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思维轨迹】首先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笔下的素蝶形象的特点,结合结尾的议论抒情诗句,能够非常明显地感悟到作者对素蝶的喜爱、羡慕之情。本诗中,作者强调的 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尤其是最后一联,非常明确地议论抒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依靠物。联系注释内容“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诗中蕴含着作者期盼能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因为这是一首咏物诗,在诗中作者欲以素蝶自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志向。素蝶不同于绚

9、丽的彩蝶,其“素”色自有清高傲世之喻。这与作者自身“恃才傲物”有着相似之处。而且,一般的咏物诗都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点。所以,这首诗所用手法也是如此。【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十周 霜天晓角?梅宋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注】赖是:亏得是,好在。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1)“千霜万雪”中“千”、“万”两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分)(2)作者描绘了

10、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千”“万”两个简单的数词却极力写出了霜雪降次多,范围广,分量重,来势猛;为表现梅花的品质作了很好的衬托。(2分)(2)词的上片写梅花受尽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声之哀怨,凛然开放,表现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下片写梅花清洁得一尘不染,只与一轮朦胧素月为伴,不愿与凡卉争胜,极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脱俗的个性。(4分)【赏析】: 霜天晓角·梅是萧泰来的作品。梅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叹讴歌的对象。文人常以梅自比,寄托怀抱。此词选材虽不新鲜,却很有特点。这首词表面写梅,实则写人。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作者经历了“受尽寒磨折”的宦海风波

11、,有梅的骨气,有梅的高洁。从侧面来写,角度变换,层叠繁复,意象丰满。 上片从两个侧面写梅:一、不怕霜雪。二、不怕角声之哀怨。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就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又有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另赋新笔,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赖是”即好在,幸是,得亏是。得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住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即便是

12、那“大角曲”中的梅花落曲子吹到最后一遍(彻),它也全无惧色,坚挺如故,因为它“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陈亮梅花诗)呵!“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以锋棱语传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疏枝斜放,故用“瘦”字摄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二字可与林和靖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相伯仲。“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其品格,二者各有千秋,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写梅花的高洁,也有侧面描写:一、与月相知;二、不与海棠相争。过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

13、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耐人咀嚼。“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种种含义,但都不外是与“浊”相背之意。“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翻进一层,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也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超逸出尘,知音难得,自然勾出“知心惟有月”一句。得一知己足矣,有月相伴即可!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词人虽以淡语出之,但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花之荣枯,各依其时,人之穷达,各适其性。本

14、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是不可能向海棠诉说的,自然不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了。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见云仙杂记引金城记的传说反其意而用之,不仅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事也就不语自明了。 【阅读训练】:(1)有人说词中“瘦硬”写梅最为传神,你是怎样看的呢? (2)词的最后两句写到海棠,作者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3)词中梅的形象特点是什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瘦硬”二字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的。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故用“瘦”字表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

15、天,而梅傲然挺立,生机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这两字准确地刻画出了梅花的神韵。(2)词的最后两句写的是本来没有春风情性的梅花,一腔幽思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争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写出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清高自守的节操。(3)梅的特点是瘦硬、清绝;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傲骨与傲气。第十一周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虞美人 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 多

16、次被贬。(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4(1)分别代指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和一般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杰出人才”“一般人”各1分,“比喻修辞”2分。)(2)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难以被人赏识,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的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分析2分,寄寓的情感2分)第十二周河间城外柳二首(其一)钱谦益日炙尘霾辄迹深,马嘶羊触有谁禁?剧怜春雨江潭后,一曲清波半亩阴。【注】此诗作于隐

17、居家乡后,突然被召补官,于河间城外见秋柳所作。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炙:烤、晒。霾(mái):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诗经.邺风.终风: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剧:极。一曲:河流转弯处。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1)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4分)(2)请赏析本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第二句用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写人事对柳的作贱。过路人拴在柳树上的马在奋蹄嘶鸣,放牧在周围的山羊用触角抵着树身,可是有谁爱护它,禁止动物伤害它呢?这一问发人深省。(1分)流露出诗人对柳树不幸遭

18、遇的深切同情。(2分)(2)本诗以路旁河间柳遭受伤害和江南柳树的繁茂作对比,(1分)表达了对河间柳的伤悯,对江南柳的喜爱。(2分)有一种对不能隐居,重新出仕隐忧,担心如河间柳般仕途遭受烤炙和伤害。(1分)赏析: 河间城外柳二首是清代钱谦益作品,作品既描写了柳树的清姿雅态,又抒发了作者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历代咏柳诗多矣,立意则各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巧比妙喻,赞美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和春天的蓬勃生机;“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移情于物,借折柳送别的习俗以申惜别之情。“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人间有清霜。”(曾巩)借物拟人,嘲讽那般依靠封建特权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权贵子弟。这首诗的立意和表现手法却别具一格。 头两句写城外柳所处的恶劣环境:有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烤炙着它,飞扬浓密的尘土整日里包围着它,这是大自然对柳的摧残。“辄迹深”,点明它长在城外车来人往的大路边。次句写人事对柳的作贱。过路人拴在柳树上的马在奋蹄嘶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