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_第1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_第2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_第3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_第4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大的方面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国防安全、 经济建设、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小的方面可以 影响一个组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个国家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后果将是极为可怕 的。在我国,1994年就由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将信息与信息系统保护纳入到了法制的轨道。后来又在刑法中加入了打击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的内容(刑法285,286,287条),在新近由台的治安处罚法中也加入了相关的内容。除了打击针对信息系统的犯罪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信 息和信

2、息系统进行适度的保护。所谓适度保护就是要根据信息及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给予相适应的保护。我国推行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就体现了适度保护这一原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 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提由了要增强国家安全意 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应该说,我国党和政府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早在1994年由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就明 确地提生了,在我国要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1999年由台了第一个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国家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 1999)。2003年申办27号文中强调了要加强对信息与信

3、息系统的 保护,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明确提由了建设信息保 障体系的要求。2004年,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密码委和原国务 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下发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意见(公 通字:2004第66号,俗称66号文),标志着在我国信息 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正式启动。2007年四部局办共同下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通字:2007第43号,俗称43号文)将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工作纳入到了法制化的轨道。本书的背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在信息与信息系统保护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策略,是一种必须强 制执行的制度。为了科学地推动这一制度的落实,国家由台了一系列的 法规、政策和标准,使得需要

4、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 组织及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推行这一制度的相关监管部门,各类信息安全服务单位及信息安全专用产品的提供单位均 在一套法律与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完成各自相应的工作。为了能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我们按照国家的 要求,编著了这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基础培训教程。在编著这本书之前,我们做了这样的三项调查一是对 目前各使用单位、各监管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安全的人员所掌 握的理论与技术水平进行了调查;二是对目前由版的关于信 息安全方面的著作进行了调查;三是对目前各类的信息安全 培训进行了调查。我们得生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绝大多数从事信息安全方 面的工作人员都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

5、方面 的知识,而只有少量的信息安全由版物能够系统全面地来介 绍这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商业培训都没有系统地、完整 地介绍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统一规划了这本书的结构,其 目的是让读者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系统 的了解,同时也兼顾了信息系统的一般保护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读懂各类相关的标准,并具 有初步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知识。本书的内容本书分四个部分共11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是基础知识的介绍,全面介绍了信息系 统安全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其中,第2章是对可信计算基的简要介绍,可信计算基 或者称安全子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基本思想,国内

6、外的技术标准均使用这一概念,而国内的由版物却很少有这 方面知识的介绍。第3章是现行信息安全技术的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是从技术的角度来介 绍对信息系统的一般保护方法,实际上也是信息系统安全保 护的基础知识,是理论与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目标有两个一是数据信息的安全(主要考虑机密性和完整性),二是信息系统服务功能的安 全(数据信息及系统的可用性)。许多专家和学者称前者为信息安全,而后者则是运行安 全。我们这里也是从这样的思想生发的,一些保护措施用来 保护数据信息安全,如保护计算环境;而另一些措施则用来 保护系统服务功能,如容错和容灾;还有一些保护措施同时 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

7、对网络的保护。第三部分仅一章,第 10章,简要地介绍了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第四部分也仅一章,第 11章,简要地介绍了信息安全工 程方面的知识。本书的作者本书基本上是由陆宝华同志编著的,王晓宇同志协助翻译了局域网安全分析(FIPS PUB 191 )的全部内容和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部分内 容,在编著第5章保护网络和网络边界中使用了这些内容。应当说,在一本书中将信息安全保障的所有知识进行 完整的介绍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本书的目的只是要 读者建立起信息保障的知识框架,而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度的 讨论,也没有介绍一些较深的理论和较难知识,特别是没有 详细地介绍信息系统强制保护方面的知

8、识,如隐蔽信道分析 等。这是考虑到如下的一些因素一是这部分的知识较难;二 是在本丛书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培训教程一书中 已经介绍了强制访问控制的知识,尽量避免重复;三是第三 级以下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可以暂时不了解这部分知识。当然对于第四级以上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方面 的知识是很需要的。本书的读者由于编者长期工作在信息系统安全监管的第一线,同时又师从多位著名的安全专家和学者,所以,我们认为这部书非常适合于所有从事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 作人员来阅读,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系统的信息系统安全知 识的人员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同时,还可以作为大 专院校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感谢 我

9、们感谢在信息等级保护工作方面给予我们许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顾建国先 生、副局长赵林先生。感谢许多专家和学者赵战生老师、贾颖和老师、吉增瑞 老师、卿斯汉老师、崔书昆老师等。特别感谢卿斯汉老师审定了全部书稿,并提由了非常好 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也特别感谢解放军工程大学的斯雪明博 士对本书第3章密码技术一节进行的修改;感谢启明星辰公 司总工程师袁智辉先生对第 5章中TNC的修改意见;感谢 思科公司的卢佐华小姐,瑞捷网络的迟明壮先生,华赛公司 的胡文友先生,启明星辰公司的俞真子小姐,为我们提供了 大量的资料。在编著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了公安部网络安全保 卫局郭启全处长的具体指导和帮

10、助,特此感谢还要感谢我原 来的老领导、兄长梁明同志,是他给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 作和学习环境,才使得我能够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理论和技 术有一个较深的理解,并在全国较早从事对信息系统安全保 护的监管工作,从中得到了不少的体会和收获。联系 必须承认,由于目前我们对信息系统安全知 识的掌握和理解尚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再加上我们的文 字功夫不深,书中的缺点和错误难免,希望读者能够给予批 评和指正。我们的联系方式编者 2010年2月于北京 编辑本段目 录 第一部 分 信息保障基本概念介绍第1章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概述21.1信息系统安全概述31.1.1信息及信息系统及安全的定义31.1.2信息安全保障的

11、基本概念41.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61.2.1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 71.2.2组织内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101.2.3信息 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81.2.4美国国家信息技术保障体系框架简介211.3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241.3.1国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介241.3.2在我国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意义261.3.3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271.3.4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281.3.5等级保护技术标准 30 1.4信息系统安全涉及的相关知识311.4.1信息安全管理知识311.4.2信息科学与技术321.4.3现代密码技术与信息隐藏技术

12、331.4.4其他学科的知识33 第2章可信计算基 342.1可信计算基的基本概念352.1.1可信计算基的定义352.1.2可信计算基的构成362.2可信计算基的测评标准412.2.1国际标准CC 422.2.2我国关于可信计算基的测评的标准462.3可信计算 502.3.1可信计算的概念 512.3.2基于安全芯片的可信计算基功能522.3.3可信计算基的应用前景53 第3章 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分类543.1 计算机安全技术 54 3.1.1防火墙技术 55 3.1.2入侵 检测与入侵防御技术 64 3.2密码技术77 3.2.1基本概念773.2.2密码分类783.2.3密码技术的安全服

13、务813.3信息隐藏技术823.3.1信息隐藏模型 843.3.2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 853.3.3隐写术及其通信模型863.3.4信息隐藏的特点88 第二部分信息保障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4章信息系统保护的一般方法与过程92 4.1安全保护目标的确立及定级93 4.1.1保护数据信息944.1.2保护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1014.1.3对攻击的分析1044.2安全规划与设计1094.2.1安全规划设计 1104.2.2安全总体设计 1154.2.3安全建设规划 122 4.2.4安全建设方案设计125 4.3安全实施126 4.3.1安全实施阶段总的流程126 4.3.2安全方案详细设计127 4

14、.3.3等级保护管理实施1304.3.4等级保护技术实施1334.4安全运行维护与系统废弃1384.4.1安全运维阶段实施的主要活动 1384.4.2运行管理和控制 1404.4.3变更管理和控制 1414.4.4安全状态监控 1434.4.5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预案1454.4.6安全 检查和持 续改进1474.4.7等级 测评 1494.4.8系统备案150 4.4.9系统的废弃151 第5章保 护网络1545.1局域网及网络边界的保护 1545.1.1网络结构安全 1565.1.2网络边界的保护1575.1.3子系统内部的深度保护161 5.2通信安全 172 5.2.1信道及通信中的数据

15、保护 172 5.2.2边界护卫178 5.3 保护基础信息网络与设施1925.3.1目标环境1935.3.2 安全要求 1985.3.3潜在的攻击和对策 2005.3.4技术评估 206 5.3.5框架指导 210 5.4网络保护 的新技术 213 5.4.1可信网络连接 214 5.4.2思科的网络准入控制技术简介2175.4.3国内可信网络准入技术的情况简介 222 第6章 保护计算环境2296.1操作系统安全2296.1.1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2306.1.2操作系统可信计算基的构成2326.1.3操作系统安全的安全机制2366.1.4操作系统安全性评估2466.2数据库系统安全248

16、6.2.1数据库安全概述 2486.2.2数据库安全控制2546.3应用的安全性 2716.3.1应用系统安全的重要性2726.3.2程序安全2766.3.3软件工程过程的安全2876.3.4应用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框架2906.4计算环境的保护方法2956.4.1主机的加固2966.4.2系统的漏洞扫描 3006.4.3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3046.4.4应用程序的保护3106.4.5用户数据保护 313 第7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3197.1风险评估概述 3197.1.1风险评估的定义与意义 3197.1.2风险评估模型3217.2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3237.2.1风险评估的准备3247.2.2

17、风险评估的实施3297.3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3427.3.1风险管理中的控制论思想3437.3.2控制理论和信息安全346 第8章 信息安全事件的第8章 响应与处置3518.1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及分级3518.1.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3528.1.2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3568.2应急响应组织与应急响应体系3588.2.1应急响应组织3598.2.2应急响应体系研究 3698.3应急响应的准备 3798.3.1预案3798.3.2工具与设备的准备3818.4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置3838.4.1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一般过程3838.4.2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流程3968.5计算机取证技术4068

18、.5.1计算机取证的含义4068.5.2取证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4108.5.3当前计算机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4128.5.4当前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局限和反取证技术4178.5.5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418第9章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体系4219.1信息安全运行维护技术与管理4229.1.1安全运行维护总的技术要求4229.1.2安全运行管理4319.2系统的安全检测与监控 4349.2.1系统安全性检测分析4349.2.2网络安全监控 4439.3恶意代码防治4549.3.1恶意代码的一般概念 4559.3.2恶意代码防治的基本要求4719.4安全运行维护中的各类活动4739.4.1操作管理和控制4739.4.2变更管理和控制4759.4.3安全状态监控4789.4.4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预案4809.4.5安全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4829.4.6安全措施验收与测试4869.4.7恶意代码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4879.4.8备份与数据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