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化品位创建和谐课堂_第1页
回归文化品位创建和谐课堂_第2页
回归文化品位创建和谐课堂_第3页
回归文化品位创建和谐课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归文化品位 创建和谐课堂 李爱荣 张中祥【摘 要】 语文课程不应偏离自己的航向,而应该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应该具备独特的学科定位。语文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充满情义和智慧的交流对象和合作伙伴,师生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共建和谐,品味快乐。【关键词】 语文课 文化味 和谐 快乐作为汉民族的母语,凭着五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语文学科理应成为所有学科当中最亲切、最生动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最具激情、最有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已经具备相当文化素养的鲜明生动的人文个体,因为孩子们对语文的学习其实早就开始了,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思接寰宇,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的学习源泉。面

2、对这样一群活力四射的文化继承者,我们必须正视乃至珍惜学生已有的宝贵的自主学习体验,满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成长的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为完美的人生奠基。一、要识庐山真面目,即便身在此山中转变观念,上出语文好滋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老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重视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以下三种观念:1、落后的学生观 部分教师总以为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才是人才,不习惯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实际上,考试分数高的学

3、生永远只能是一部分,由于考试频繁,其中有不少学生还会时常出现波动。“分数高者为王,分数低的遭殃。”如果教师持这样的观点就容易长期的、不断的、沉重的打击那些考分低的学生。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遭受凄风冷雨,甚至失去宝贵的自信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表扬和激励是世界上永远听之不厌的最为优美的语言,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能使学生得到肯定和赞美的科目。语文素养不是用一两次考试就能体现出来的,语文考试得了60分的学生不一定

4、比得了90分的差,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读写习惯、潜在的创造激情和独特的文化体验才是最为珍贵的语文“成绩”,才是最为持久的快乐源泉。表扬,即使是表扬一个暂时“错误”的答案,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这一次表扬会催生千百次尝试;激励,哪怕是激励一位“满目创痍”的学生,也能产生令人惊喜的结果,因为这一次激励会克隆千百个优点。2、急功近利思想 有的教师总以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所以我这里就是人才生产车间。殊不知,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大众化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教师错把中学当大学,怎能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怎能不恨铁不成钢?其实,钢有钢的优点,铁有铁的长处,铁不一定硬要变成钢。中学生就应该有中学生的风采,急功

5、近利的教师自然会对学生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针对学生作文,老师辛辛苦苦趴在办公桌上“唰唰唰”一篇学生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一点没有童真童趣,急功近利势必欲速则不达。3、学科角色异位 有专家批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有的将语文上成了政史,有的把语文上成了游戏,有的将语文变成“放牛场”,有的把语文当成了“集中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人说“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那么,语文岂不成了五味瓶或者百宝箱了吗?果真如此,语文的威力可就忒大了。其实,语文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如此神通广大。语文课应该具有什么味?我觉得,在落实工具性的同时,尤应突出文化味。语文课可以宽容非科学,语文课可以宽容伪道德,

6、但不能纵容没文化。没有文化,语文课堂就成了没有唱词的窦娥、焚了诗稿的林黛玉。倘若如此,一个学科距离没有价值的毁灭也就为期不远了。朗朗的读书声,不能远去;搦管临帖的书法,不能远去;摇头晃脑的背诵,不能远去;冥思苦想的作文,不能远去;面红耳赤的争鸣,不能远去;辗转难眠的思索,不能远去洗净铅华,还我本来面目。听先哲谆谆教诲,说心中喜怒哀乐,读圣贤警言妙语,写社会气象万千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洋溢人文精神的课堂,怎能没有巨大的吸引力呢?怎能没有无穷无尽的和谐快乐呢?二、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和谐课堂,快乐多多。1、拓宽资源,激发兴趣。除了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之外,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宜的中外名著,让学生接

7、受文学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读懂这些作品,并联系实际开展个性化解读,在解读中品味语言,在解读中接受熏陶,在解读中展示能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安排一些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书法竞赛、戏剧台词表演、编印习作专集、进行社会调查、开演讲会、搞辩论会、举办文学社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饶有兴趣的学习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地将外来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2、联系生活,拥抱社会。语文即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情趣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上吾家有女初长成时,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件麻烦事想要请大家帮忙,我教小儿子鼎鼎学习电脑,可他最近开始迷恋上网打游戏,

8、我很苦恼,大家告诉我该怎么做呢?”学生一听觉得新鲜,都热情的议论开了,他们七嘴八舌地给我出主意,而我顺势引导,引出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学生学得就更有意思了,收获更大了。组织语文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走进乡村田野,开展社会调查;置身青山秀水,品读名家名作;采撷生活素材,书写真情实感;关注社会民生,反映社情民意让语文的功能在生活中得到发挥,让学习的效率在活动得到提高。3、民主和谐,鼓励创新。语文老师应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热情鼓励大胆创新。如上曹刿论战时,在充分肯定曹刿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华之后,有学生提出对鲁庄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我顺势组织学生讨论“我

9、眼中的鲁庄公”,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少学生提出了新颖的见解。如:作为弱国之君,在大敌当前毫不示弱,可见鲁庄公是一个有血性敢负责的君王;鲁庄公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可见他是一位尊重人才的开明之君;短兵相接时他能重用曹刿言听计从,可见他是一位果敢坚定的贤明之君;小人物如果没有大舞台,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长勺之战鲁国能以弱胜强,曹刿至关重要,鲁庄公也不可或缺这是多么宝贵的智慧之光啊!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改善师生关系,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在母语学习的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民族文化的一分子,是自主学习的一分子,是快乐生活的一分子。同时,老师在与学生接受文化熏染和情感交流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着心灵的律动,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