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8 过程设备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学院: 系别: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2014年6月 过程设备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设计原始数据(1)设计任务:混合气(空气+ SO2)处理量 2000 m3/h ;进塔混合气中含SO2: 2% 体积% ;进塔气体混合物的温度: 25 。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 30 ;SO2排放浓度: 0.2% 体积% 。(2)操作条件: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填料类型:自选。(3)设备型式:自选。(4)厂址:四川绵阳。二、基本要求(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
2、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1#图)。(7)设计结果汇总。(8)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9)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 录第1章 绪论1 1.1 气体吸收的概述1 1.2 吸收的意义与应用1 1. 3 填料吸收塔的发展2 第2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3 2.1 吸收剂的选择3 2.2 装置流程的确定4 2.3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5 2.4 填料的确定和选择5第3章 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与选择7 3.1基础物性数据7 3.2物料衡算8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9 3.4填料塔填料层压降的计算13 3.5液体分布器计算1
3、4 3.6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16 3.7 本章小结 17结论18致谢19参考文献20附录121附录222第1章 绪 论1.1 气体吸收的概述气体吸收是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去除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操作。按吸收性质分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两大类。广泛应用在合成氨、石油化工及废气处理中。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二氧化硫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二氧化硫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1.2
4、气体吸收的意义与应用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直接生产化工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原料气的精制及从废气中回收有用组分或除去有害物质等。尤其是从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角度出发,对废气中的H2S、S0x、及NOx等有害物质吸收除去过程的开发研究,有关着方面已提出了不少新的方法,发表了不少论著与文献。除此之外,地球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医药工程,也要应用气体吸收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工业上的气体吸收过程,由于所用的吸收剂、吸收剂浓度、操作温度与压力、再生方法等的不同,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吸收过程可以在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搅拌反应釜等设备中进行。从传质角度讲,吸收所用的是气液接触设备,
5、应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界面,但在吸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吸收设备与蒸馏设备及气液反应器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化学工业中的吸收操作,应用于脱除CO2及脱除H2S等装置数目为最多,开发研究也最多。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例如A制取化工产品(1)应用98%硫酸吸收SO3制取98%硫酸,应用20%发烟硫酸吸收SO3制取20%的发烟硫酸。(2)应用93%硫酸脱除气体中的水蒸气以干燥气体。(3)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取31%的工业盐酸。(4)用水吸收NO2生产50%-60%的硝酸。(5)用水或37%甲醛水溶液吸收甲醛制取福尔马林溶液。(6)氨水吸收CO2生产碳酸氢铵。(7)纯碱生产中用氨盐水吸收CO
6、2生成NaHCO3。(8)用水吸收异丙醇催化脱氢生产的丙酮。B分离气体混合物(1)油吸收法分离裂解气。(2)用水吸收乙醇氧化脱氢法制取的乙醛。(3)用水吸收丙烯氨氧化法生产的丙烯腈。(4)用醋酸亚铜氨液从C4馏分中提取丁二烯。(5)用水吸收乙烯氧化制取的环氧乙烷。C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1)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铵。(2)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笨(B.T.X)。(3)从烟道气或合成氨原料气中回收高纯度CO2。D气体净化(1)原料气的净化。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后续加工时所不允许存在的杂质,它们或会使催化剂中毒,或会产生副反应而生成杂质。例如,合成氨原料气的脱CO2和脱H2S,天然气、石油气和焦炉气
7、的脱H2S以及硫酸原料气的干燥脱水等。(2)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燃煤锅炉烟气、冶炼废气等脱SO2,硝酸尾气脱除NOx,磷酸生产中除去气态氟化物(HF)以及液氯生产时弛放气中脱除氯气等。E生化工程 生化技术过程中采用好气性菌,发酵中需要大量的空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吸收和代谢,要应用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吸收)这一基本过程1.3填料吸收塔的发展吸收塔设备是气液接触的传质设备,一般可分为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两类。一般级式接触采用气相分散,设计采用理论板数及板效率;而微分接触设备常采用液相分散,设计采用传质单元高度及传质单元数。本设计采用后者。 吸收是气液传质的过程,应用填料塔较多。而塔填料是
8、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塔内气液两相接触而进行传质和传热的表面,与塔的结构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能 填料塔原先被认为设备笨重,放大效应显著,所以常用于塔径较小的场合。近二三十年来,填料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气液分布装置上的改进及规整填料的开发,使塔的直径可超过15m,在加大通量,减少压力降,提高效率及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填料塔的发展,与塔填料的开发与研究是分不开的,除了提高原有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 外,还开发了不少效率高、放大效益小的新型填料,加上填料塔本身具有压降小、持液量小、耐腐蚀、操作稳定、弹性大等优点,使填料塔的开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2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9、21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1.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所选的吸收剂多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效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2.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他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
10、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3.挥发度要低 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4.再生性能好 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注意所选择的吸收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
11、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用廉价易得的溶剂。工业上常选用水做二氧化硫的吸收剂。除了物理吸收可能还会发生化学反应。本次设计也用清水作为吸收剂。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熔剂 2.2 装置流程的确定 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逆流操作: 定义: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的操作。 特点: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适用情况: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2) 并流操作: 定义: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塔底
12、的操作。 特点: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 适用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流向对推动力影响不大; 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处理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特别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3) 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 定义: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出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 同送回塔内的操作。 适用情况: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该过程特别适宜于相平衡常数m值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应予以指出,吸收及部分再循环操作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要低,
13、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增加。 (4) 多塔串联操作: 如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的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5) 串联并联混合操作: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液体在塔内的喷淋密度过大,操作气速势必很小,塔的生产能力很低。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气相做串联,液相做并联的混合流程;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不大而气相流量很大时,可采用液相做串联,气相做并联的混合流程。装置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由于本次设计为用水吸收SO2,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吸收反应方程式
14、: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g/100ml(30°),不满足高溶解度要求.属于中等溶解度操作,所以选择逆流操作,在逆流操作下,两相传质平均推动力最大,可减少设备尺寸,提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使用效率。 2.3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1)操作温度的确定:由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可知,温度降低可增加溶质组分的溶解度,即低温有利于吸收。但操作温度的底限应由吸收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此次操作的温度为30。 (2)操作压力的确定:由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可知,压力升高可增加溶质组分的溶解度,即加压有利于吸收。但随着压力的升高,对设备的加工制造要求提高,且能耗增加,因此需结合具体工艺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
15、操作压力。此次设计的操作压力选择常压。 2.4 填料的确定和选择 填料是填料塔中传质元件,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如按性能分为通用填料和高效填料;按形状分为颗粒型填料和规整填料。填料品种很多,最古老的填料是拉西环;在国外被认为较为理想的是鲍尔环,矩鞍填料和波纹填料等工业填料,现经测试验证,已被推荐为我国今后推广使用的通用型填料,填料的材质可为金属、陶瓷或塑料。各种填料的结构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使用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塔填料。在选择塔填料时,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选择填料材质 选择填料材质应根据吸收系统的介质以及操作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塑料,金属,陶瓷等材
16、料。对于腐蚀性介质应采用相应的抗腐蚀性材料,如陶瓷,塑料,玻璃,石墨,不锈钢等,对于温度较高的情况,应考虑材料的耐温性能。(2) 填料类型的选择 填料类型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同一类填料塔中,比表面积大的填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由于在同样的处理量下,所需要的塔径较大,塔体造价升高。(3) 填料尺寸的选择 实践表明,填料塔的塔径与填料直径的比值应保持不低于某一下限值,以防止产生较大的壁效应,造成塔的分离效率下降。一般来说,填料尺寸大,成本低,处理量大,但是效率低,使用大于50mm的填料,其成本的降低往往难以抵偿其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所以,一般大塔经常使用50mm的填
17、料。但在大塔中使用小于2025mm填料时,效率并没有较明显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表选择填料尺寸。因此对于水吸收S02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所了散装填料。在所了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阶梯环填料。从尺寸方面考虑,虽然在同类填料中,尺寸越小的,分离效率越高,但它的阻力将增大,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用Dn38计算所得的Dd值也符合阶梯环的推荐值。从材料方面考虑,塑料材质具有耐腐蚀,质量轻,价格低等优点,所以我选择了塑料材质填料。综上考虑,我选择的Dn38塑料阶梯环作为填料表1 填料尺寸与塔径的对应关系塔径/填料尺寸/D300300D90
18、0D900202525385080第3章 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黏度表面张力为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3.1.2 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Kg/mol Kg/molkg/kmol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混合气体的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黏度,查资料得30空气的黏度为查得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3.1.3气液相平衡数据由手册查得。常压下30oC时,S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3.2物料衡算进塔气体摩尔比:出塔气体摩尔比:进
19、塔惰性气体的流量: 由设计任务知该吸收过程属于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取操作液气比为:; L =49.7480.16=3987.32 kmol/h 由,求得吸收液出塔浓度为: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3.3.1塔径计算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塔底混合气相质量流量为:2000×1.214=2428kg/h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3987.32×18.02=71851.506Kg/h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查表得=0.022填料因子=170取由圆整塔径,取D=1.
20、0m。泛点率校核:填料规格校核: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查附录5得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1000mm合理。3.3.2填料高度计算脱吸因数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查表得液体质量通量为气模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由,查表得 则由得则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表1散装填料分段高度推荐值填料类型拉西环矩鞍鲍尔环阶梯环环矩鞍h/D2.558510815815/m46666对于阶梯环填料,15,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7000mm故需要分段。故可在填料中间处设一液体再分布器,上半段3.5m,下半段3.5m3.4填料层压降计算 采用Eck
21、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横坐标为 =1.033 查表,知 p=116m-1纵坐标查表得p/Z=147.15Pa/m填料层压降 P=147.15×7=1030.05Pa3.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3.5.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液体分布装置的种类多样,有喷头式、盘式、管式、槽式及槽盘式等。工业应用以管式、槽式及槽盘式为主。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性能优良的液体分布器设计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液体分布均匀 评价液体分布的标准是:足够的分布点密度;分布点的几何均匀性;降液点间流动的均匀性。 分布点密度 液体分布器分布点密度的选取与填料类型及规格、塔径大小、操作条件等密切相关,各种
22、文献推荐的值也相差较大。大致规律是:塔径越大,分布点密度越小;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分布点密度越大,对于散装填料,填料尺寸越大,分布点密度越小。下表列出了散装填料塔的分布点密度推荐值Eckert的散装填料塔分布点密度推荐值塔径,mm分布点密度,塔截面D=400330D=750170D120042分布点的几何均匀性 分布点在塔截面上的几何均匀分布是较之分布点密度更为重要的问题。设计中,一般需要通过反复计算和绘图排列,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分布点的排列可采用正方形、正三角形等不同方式。降液点间流动的均匀性 为保证各分布点的流动均匀需要分布器总体的设计合理。精细的制作和正确的安装,高性能的液体分布器,
23、要求各分部点与平均流动的偏差小于6%(2)操作弹性大 液体分布器的操作弹性,是指液体的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比。设计中,一般要求液体分布器的操作弹性为24,对于液体负荷变化很大的工艺过程,有时要求操作弹性达到10以上,此时,分布器必须特殊设计。(3)自由截面积大 液体分布器的自由截面积是指气体通道占塔截面积最小应在35%以上。(4)其他 液体分布器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容易、调整和维修方便。液体分布装置也称为液体喷淋装置填料塔操作时,在任一横截面上保证气液的均匀分布十分重要。液体分布装置的作用是使液体的初始分布尽可能地均匀,设计液体分布装置的原则应该是能均匀分散液体,通道不易堵塞、结构简单
24、、制造检修方便等。 为了使液体初始分布均匀,原则上应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喷淋点数,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不可能将喷淋点设计的很多,同时如果喷淋点数过多,必然使每股的液流的流量过小,也难以保证均匀分配。此外,不同填料对液体均匀分布的要求也有差异。如高效填料因流动不均匀对效率的影响十分敏感,孤影有较为严格的均匀分布要求。常用的填料喷淋点数可参照下列指标:时,每30cm 2塔截面设计一个喷淋器时,每60cm 2塔截面设计一个喷淋器时,每240cm 2 塔截面设计一个喷淋器任何程度的壁流都会降低效率,因此在靠塔壁的10%塔径区径内,所分布的流量不应超过总流量的10%。液体喷淋装置的安装位置,通常需高于填料
25、层表面150300mm,以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上身气流不受约束地穿过喷淋器。液体分布器的选型:根据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的物系性质可选用槽式液体分布器。3.5.2布液点密度计算按Eckert建议值,D=750时,分布点密度为170点m2,D1200mm时,喷淋点密度为42点m2,因该塔液相负荷较大,设计取喷淋点密度为140 点m2。总布液孔数为 点110点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行布点设计。设计结果为:二级槽共设七道,液点分布为11:15:19:22:19:15:11,在槽侧面开孔,槽宽度为80mm,槽高度为200mm,两槽中心矩为130mm。分布点采用三角形排
26、列,实际设计布点数为n=112点3.5.3布液计算由 得 设计取 =15mm。3.6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3.6.1液体再分布器当塔顶喷淋液体沿填料层下时,存在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导致壁流增加。此外,塔体倾斜,保温不良等也会加剧壁流现象。为提高他的传质效果,当填料层高度与塔径之比超过某一数值时,填料层需分段。隔断填料层之间安设液体再分布器,以收集自上以填料层来的液体,为下一填料层提供均匀的液体分布。3.6.2填料支撑板 填料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填料以及填料层内液体的重量,同时保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支承若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先发生在支承板上。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
27、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由于填料支承装置本身对塔内气液的流动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填料支承装置,除考虑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外,一般情况下填料支承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1)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支持填料及所持液体的重量(持液量),并考虑填料空隙中的持液量,以及可能加于系统的压力波动,机械震动,温度波动等因素。足够的开孔率(一般要大于填料的空隙率),以防止首先在支撑处发生液泛;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
28、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结构上应有利于气液相的均匀分布,同时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阻力(一般阻力不大于20Pa);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安装和维修。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因栅板支承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满足题目各项要求,故选用栅板支承板3.6.3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当塔内气液负荷较大或负荷波动较大时,塔内填料将发生浮动或相互撞击,破坏他的正常 操作甚至损坏填料,为此,一般在填料层顶部设
29、压板或床层限制板。填料压板用自身质量压住填料但不致压坏填料;限制板的质量轻,需固定于塔壁上。一般要求压板或限制板自由截面分率大于70。3.6.4除沫器(除雾器)若由塔设备出来的气相没有大量雾沫夹带,则不需要考虑除雾问题,但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塔顶液体喷淋装置产生的测液现象较严重,操作中得空塔气速过大,或者工艺过程不允许出来的气相中夹带雾滴,此时则需要考虑加装除雾装置,常用的除雾装置介绍如下:(一) 折板除雾器这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结构。除雾板由50mm *50mm*3mm的角钢组成,板间横向距离为25mm,垂直流过的气速可按下式计算(二) 丝网除雾器这是一种效率较高的除雾器,可除去大于5m的液滴
30、,效率可达98%99%,但压强降较折流板式除雾器为大,约为0.245kpa,且不适用于气液中含有粘结物或固体物质(例如碱液或碳酸氢铵溶液等),因为液体蒸发后留下固体物质容易堵塞丝网孔,影响塔的正常操作。丝网盘高H一般取100150mm丝网可用金属或塑料为材料制成。支承丝网的栅板应具有大于90%的自由截面积。 此外,填料塔常用的除雾器装置还有干填料除雾器(在液体喷淋装置与气体出口管制见状一段干填料),这种除雾方法用得较多,效果与折板除雾器相仿。3.7 本章小结 本章是设计的关键,每一步都需要仔细的态度和谨慎的计算,一个不禁意间的数字错误可能就要从头再来。加强对公式的理解能更熟练的利用它们为自己服
31、务,对数据的快速精确查找也是必不可少的。密密麻麻的算式可能让人很烦躁,但这里必须静心严谨!结论 终于做完了! 课程设计什么的真的很累啊,不停的查数据,不断的查资料。庞大的计算量,计算器都差点给我按烂了一个,翻来覆去的数字,还不能错了点点,小数点搁错位置了都得从头再来,作为一个粗心的人,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阻碍啊,算到一大半结果突然发现开始数据引用有问题,从来,算到最后,结果范围超标,从来,真的很累心啊,不过拥有破釜沉舟的精神,百二秦关终属楚,再大的困难也得攻克,最后,终于搞定,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用不懈的努力铸成一件艺术品,就算不是很美丽,能让自己赏心悦目,就是很大的成功了!在短短的两周要做出尽善
32、尽美的设计还是有些不简单的,所以有些瑕疵也是无可厚非的,怎么说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经过这次能大幅度的提高自己,在以后的类似中做到更好吧。刚开始做的时候,拿到题目都感觉很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也许就是万事开头难吧,所以自己一开始有些懈怠,就只是推时间,不过有些东西是不能逃避的,最后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一开始向周围的同学询问他们的方案,不过大家的反应好像都是不知所措!最后大家在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怎么开始?我们先是反复阅读设计任务,然后查看课本,翻阅设计指导书,问老师,经过这些步骤后,头脑里渐渐有了设计过程的一个轮廓,尽管不是太清楚,但已经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设计方案确定,题目中确定
33、了吸收剂,和操作温度,压力等,所以主要是确定填料的类型规格,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的选择。然后就是计算工艺尺寸,也怪自己平时没有很认真的听课,设计中用到的很多公式感觉都是第一次见面,理解起来还是比较费时。在慢慢的核算后,才一步步将设计结构拼凑好。在这两周里,应该就是一边学一边实践吧,前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时候还是有些茫然,不知道到该在什么地方用正确的东西,也只能跟着指导书的步骤来一步步进行,这样虽然提高了严谨性,可是少了些创造思维,略显呆板了。不过科学就是要严谨,这也给自己上了一课就是什么都要实事求是,客观严谨,容不得一点马虎,正路上才少有弯路!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艰辛在于对耐心的磨砺
34、,快乐在于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致谢 首先感谢老师!非常感谢老师把我们带到这个领域!没有老师的指导不可能完成对于我来说的这么浩大的工程,在者也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其次感谢设计本身!为了能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查阅大量的文字,表格,图,提高翻阅查找文献的能力,在这两周很大程度开拓了自己关于化工原理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对我来说,他两就像美女与野兽,在我的知识海中那么的不搭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设备的选择上的,也有CAD软件应用方面的。所以感谢这次设计让我收获了很多。再者感谢同学们!为在这次设计中,得到同学的无限帮助和鼓舞,表
35、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感谢下我自己!谢谢自己的锲而不舍,从而才完成这次设计,在以后的学习中,面对困难,首先想到干掉,而不是畏惧,尽力做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争取实践机会。设计需要的是细心有耐心的人,我做的不是很好,这次也让自己成长了!谢谢老师,谢谢同学,谢谢自己!参考文献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 塔的工艺计算. 北京: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 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时钧,汪家鼎.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6.4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等.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
36、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陈敏恒, 丛德兹.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6魏崇关, 郑晓梅. 化工工程制图.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2.7柴诚敬, 刘国维, 李阿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10), 2010.9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HG20580-1998), 199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HG20581-1998), 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20582-1998), 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HG20583-1998), 1998.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钢制塔式容器(JB/T4710-2005), 200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塔器设计技术规定(HG-T 20652-1998), 1998.15上海化学工业设计院石油化工设备设计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