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册-考点知识巩固-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册-考点知识巩固-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册-考点知识巩固-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册-考点知识巩固-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一册-考点知识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册第五、六单元考点知识巩固一、文言实词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无能为也已:_(2)共其乏困:_(3)秦伯说:_(4)失其所与,不知:_(5)南至于句无:_(6)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_(7)令壮者无取老妇:_(8)将免者以告:_(9)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_(10)而摩厉之于义:_(11)无不饣甫也:_(12)无不歠也:_(1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_(14)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_(15)徐公来,孰视之:_(16)太后盛气而揖之:_(17)少益耆食:_(18)必勿使反:_(19)奉厚而无劳:_(20)鼓瑟希:_(21)莫春者,春服既成:_(22)直不百步耳:_(23)则

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_ (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26)以为轮:_(2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2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29)君子生非异也:_(30)泾流之大:_(31)不辩牛马:_答案(1)“已”通“矣”,了(2)“共”通“供”,供给(3)“说”通“悦”,高兴(4)“知”通“智”,明智(5)“句”通“勾”,地名(6)“帅”通“率”,率领(7)“取”通“娶”,迎娶(8)“免”通“娩”,分娩(9)“政”通“征”,赋税徭役(10)“摩厉”通“磨砺”,切磋、练习(11)“”通“哺”,给人食物吃(12)“歠”通“啜”,给人水喝(13)“其”通“岂”

3、,难道(14)“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15)“孰”通“熟”,仔细(16)“揖”通“胥”,等待(17)“耆”通“嗜”,喜爱(18)“反”通“返”,回来(19)“奉”通“俸”,俸禄(20)“希”通“稀”,稀疏(21)“莫”通“暮”(22)“直”通“只”,只是、不过(23)“无”通“毋”,不要(24)“颁”通“斑”,斑白(25)“涂”通“途”,道路(26)“车柔”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27)“有”通“又”,表重复(28)“知”通“智”,智慧(29)“生”通“性”,资质,禀赋(30)“泾”通“径”,直(31)“辩”通“辨”,分辨,辨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且贰于楚也:_(2)朝

4、济而夕设版焉:_(3)唯君图之:_(4)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5)贾人夏则资皮:_(6)遂使之行成于吴:_(7)越四封之内:_(8)果行,国人皆劝:_(9)邹忌修八尺有余:_(10)臣之妻私臣:_(11)日食饮得无衰乎:_(12)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_(13)为长安君约车百乘:_(14)子路率尔而对曰:_(15)河内凶:_(16)请以战喻:_(17)不违农时:_(18)非我也,岁也:_(19)学不可以已:_(20)而闻者彰:_(21)积善成德:_(22)百川灌河:_(23)河伯欣然自喜:_(24)河伯始旋其面目:_答案(1)从属二主(2)渡河(3)考虑(4)管理(5)积蓄,储备(6)达成

5、协议,讲和(7)疆界(8)劝勉,鼓励(9)长,指身高(10)偏爱(11)减少(12)胜过,超过(13)置办,配备(14)轻率急忙的样子(15)谷物收成不好,荒年(16)说明(17)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18)年成(19)停止(20)清楚(21)善行(22)注入,流入(23)高兴的样子(24)掉转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今义:泛指主人(范围扩大)。(2)行李之往来古义:_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今义:尊称别人或自己的妻子。(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_今义:帮凶。(5)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_今义:

6、中原地区。(6)丈夫二十不取/生丈夫古义:_今义:女子的配偶。(7)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今义:某一区域。(8)年几何矣古义:_今义:数学的一门学科。(9)至于赵之为赵古义:_今义:用来表示另提一件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10)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今义:用于形容形影孤单的人。(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今义:表示同意,认可。(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人格高洁的人。古义: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那人。(4)武士。(5)原野。(6)男子/男孩。(7)“地”“方”连用,土地方圆,土地纵横。(8)疑问代词,“几岁”。(9)动

7、词“至”与介词“于”连用,到了。(10)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11)“可”是“可以”,“以”是“凭借”。(12)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博地学习。4解释下列多义词(1)知(2)既(3)殆(4)及(5)间(6)甚(7)尊(8)直(9)兵(10)罪(11)兴(12)一(13)诚(14)少(15)吊(16)释(17)异(18)复(19)质(20)善答案(1)知道/管理/通“智”,明智/感到,感觉(2)已经/与“又”搭配,“一边一边”/既然(3)危险/几乎,近于/大概(4)到,至/比得上/趁/和,以及(5)间或,断断续续地/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参与(6)厉害/厉害,严重/表示程度深/深奥繁琐(7)尊贵,

8、高贵/使动用法,使尊贵/高位(8)只是、不过/挺直,不弯曲/通“值”,价钱(9)兵器/军队/士兵(10)归罪,责备/罪行,罪过/过失,过错(11)兴,起/创立,起/发动/使动用法,使兴盛(12)一/专一/数量名词作动词,统一(13)确实,的确/果真,表假设 (14)年龄小/时间短/稍微(15)慰问/悼念(16)解除,免除/放下(17)不同/奇异的/特别/惊异,诧异/别的,另外(18)曲折往复/再/恢复/又(19)名词作动词,做人质/质地,底子/询问,质问(20)善行/美好/擅长/表示同意的应答声,好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2)既东封郑:_(3)夜缒而出:_(4)肆

9、其西封:_(5)烛之武退秦师:_(6)越国以鄙远:_(7)与郑人盟:_(8)且贰于楚也:_(9)又郊败之:_(10)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_(11)南至于句无:_(12)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_(1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_(14)朝服衣冠:_(15)吾妻之美我者:_(1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17)闻寡人之耳者:_(18)暮寝而思之:_(19)受上赏:_(20)日食饮得无衰乎:_(21)其继有在者乎:_(22)质于齐:_(23)赵王之子孙侯者:_(24)没死以闻:_(2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_(2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_(27)三子者出,曾皙后:_(28)端章甫:_(29)风乎

10、舞雩:_(30)如其礼乐:_(31)鼓瑟希:_(32)可使足民:_(33)填然鼓之:_(34)然而不王者:_(35)树之以桑:_(36)王无罪岁:_(3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38)谨庠序之教:_(3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4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4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4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43)登高而招:_(44)积善成德:_(45)秋水时至:_(46)顺流而东行:_(47)东面而视:_(48)少仲尼之闻:_(49)轻伯夷之义:_(50)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作动词,作疆界。(3)名词作状语,在

11、夜里。(4)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延伸。(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6)鄙,名词作动词,把当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指“郑国”。(7)名词作动词,结盟。(8)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9)名词作状语,在郊外。(10)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11)名词作状语,向南。(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13)洁,美,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美,使饱。(14)名词作动词,穿(戴)。(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16)名词作状语,当面。(1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8)名词作状语,在晚上。(19)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20)名词作状语,每天。(21)动词作

12、名词,继承人,后嗣。(22)名词作动词,做人质。(23)名词作动词,称侯。(2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2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26)形容词作名词:小,小事,指做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27)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28)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9)名词作动词,乘凉,吹风。(30)名词作动词,懂得礼乐。(31)名词作动词,弹奏。(3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33)名词作动词,击鼓。(34)名词作动词,称王。(35)名词作动词,种植。(36)名词作动词,归罪,责备。(37)名词作动词,穿。(38)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39)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

13、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40)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41)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42)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3)形容词作名词,高处。(44)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好的行为。(45)名词作状语,按季节。(46)名词作状语,向东。(47)名词作动词,朝东。(48)形容词作动词,小看。(49)形容词作动词,轻视。(50)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二、文言虚词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2)以(3)之(4)为(5)乎答案(1)介词,对/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介词,在/介词,向,对/介词,比/介词,对/介词,在/介词,从(2)介词,因为/介词,拿/介词,把/介

14、词,用/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动词,认为/“以为”,认为,双音节动词/连词,因为/动词,用、做/连词,则,就/介词,凭借(3)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提宾标志/助词,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代词,代秦军(4)介词,替/动词,建立/动词,做(5)介词,同“于”,比/介词,同“于”,在/介词,与/疑问语气词,呢三、文言句式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_(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_(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4)是寡人之过也:_(5)夫晋,何厌之有:_(6)许君焦、瑕:_(7)焉用亡郑以陪邻:_(8)何后之有:_(9)此则寡人之罪也:_(10)今夫差衣水犀

15、之甲者亿有三千:_(11)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_(12)忌不自信:_(13)皆以美于徐公:_(1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15)客从外来,与坐谈:_(16)王之蔽甚矣:_(1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18)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_(19)不吾知也:_(20)毋吾以也:_(21)何伤乎:_(22)浴乎沂,风乎舞雩:_(23)为国以礼:_(24)异乎三子者之撰:_(25)可使有勇:_(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27)未之有也:_(28)直不百步耳:_(29)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30)车柔以为轮:_(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3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_(33)我之谓也:

16、_(3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答案(1)状语后置句(“于晋”放在“无礼”前)。(2)状语后置句(“于郑伯”放在“言”前)。(3)状语后置句(“于君”放在“有益”前)。(4)判断句(也)。(5)宾语前置句(“何之有”固定句式)。(6)省略句(省略主语“晋君”)。(7)固定结构(“焉”译为“为什么要”或“何必”)。(8)宾语前置句(“有何后”)。(9)判断句。(10)定语后置句。 (11)状语后置句。(12)宾语前置句。(13)状语后置句。(14)判断句。(15)省略句。(16)被动句。(17)固定结构(“孰与”译为“与谁相比,谁更”)。(18)状语后置句。(19)宾语前置句。(20)宾语前置句

17、。(21)宾语前置句。(22)状语后置句。(23)状语后置句。(24)状语后置句。(25)省略句。(26)状语后置句。(27)宾语前置句。(28)固定结构(“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29)状语后置句。(30)省略句。(31)定语后置句。(32)宾语前置句。(33)宾语前置句。(34)被动句。四、文言语句翻译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无乃后乎?(4)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7)谨庠序之教

18、,申之以孝悌之义。(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答案(1)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恐怕太迟了吧?(4)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想要你们同进同退。(5)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6)从现在推算到三代以前,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后继之人还有为侯的吗?(7)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8)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

19、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9)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10)听的道理很多,便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五、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答案(1)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0文学常识填空(1)左传全称是_,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史书。一般认为它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所以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