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透视原理(新)_第1页
错误的透视原理(新)_第2页
错误的透视原理(新)_第3页
错误的透视原理(新)_第4页
错误的透视原理(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错误的透视原理2008-12-04 17:51:05 阅读(227) 发表评论 实在不好意思,写这篇论文时,我想一定会得罪不少权威专家,相信全中国所有关于美术类的透视书都要改版。当年哥白尼发现日心说的时候,地心说已经使用了几千年,所以才导致后来的悲剧,支持哥白尼的fans布鲁诺被教会活活烧死。现在我发现透视原理是错误的时候,透视原理已经使用了几百年,我能推翻吗?我想我应该不会也被抓去烧烤吧? 有人会支持我吗?现在我们来解析书上常见的几种的透视错误理论,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更大的收获。现在让我们从一个学生的提问开始。学生问:为什么我们眼睛看物体会有透视效果?某教授答曰:因为人的两眼有着大约 6c

2、m 的间距,所以对一件东西(或一件东西上的某个部位)而言,其实两眼的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从而产生了透视。这答案对不对?这是睁眼说瞎话,你闭一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再看看物体,是不是也一样有透视? 明显这个理论是错误的。现在,让我们来证明“一点透视”是错误的。下面是一张我们最常见的正方体的一点透视图。先不要往下看,再仔细观察,有没有错误?是不是没什么感觉?或感觉是对的?因为从小到大,老师都那样画,也那样讲一点透视,你当然也认为是对了。大家都知道正方体每个角都是90度的。现在,大家用心看看下图的这两个角,是不是感觉它大于90度?其它角也是同理。现在再看起来是不是很别扭

3、?解析:因为一个正方体,如果我们看到正面是正方形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看到其它面的,如果看到其它面,那正面就绝对不是正方形。从而证明所一点透视都是错误的。如下图大家可以找个正方体拿相机照下来做实验观察,如果有3D软件,就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画一个正方体,旋转角度观察看就行了。一点透视,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是对的。一、平面的时候是对的,如马路,和一面墙壁等。二、在物体里内部是对的,如房间内部结构透视等。举个绘画中常见应用一点透视错误的例子,如下图。解析:1、如果房子的基线与地面平行,我们是不可能看到其它面的透视的。2、房顶最上面的线不应该是与地面平行的,所以是错的。改法:如下图一点透视原理看看一点透视

4、实际应用是什么效果?下面是正确的效果下面我们再来证明两点透视也是错误的。两点透视,是不是这样子的? 如图解析:你看到顶面或底面,说明我们站得比物体高或低,那么物体就会发生垂直透视。竖线是不可能竖直平行。所以证明两点透视是错误的。两点透视,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对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的竖直中线与我们视线垂直的时候是对的。如图我找了一位大师写的透视例子,大家看看有什么别扭?没有吧?因为书上都那么教了,怎么会有错呢?呵呵。改法,如下图,大家再看看是不是舒服多了?大家再往回看看原图是不是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因此我发明的两个新的定理:叫文子透视定理。定理1:立方体,一面一点透视,两面两点透视,三面三点透视

5、。意思就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画画时,如果要表现一面的立方体,就要画成一点透视,如果要表现两面的立方体就要画成两点透视,如果要表现三面的立方体就要画成三点透视。(特例:室内可以看到五个面,但要画成一点透视;仰视或俯视时看到两个面,但要画成三点透视)如图时定理2:正方体,面越大,倾斜角度越小,反之角度越越大。意思就是画正方体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面很大,那么它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图知道这两个定理,再结合以前所学的几个透视原理,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你就成了透视大师了。好了,现在可以去纠正你们老师的错误了。呵呵看了大家的回复,好像怀疑的人真不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用3D软件

6、做了一些简单的图,这样应该更容易理解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羽中评论:呵呵,这论文作者是个自以为是的聪明的家伙。视觉是无法量化的,所有的透视都是一种相对的真理,如果以绝对真理来测定,在空间中的每一条线都是曲线状态或者具有深度远近的微妙变化的!只有一个小点才基本上是正确不变的。知其一,而不知其系统性形态学原理和教育学规范化原理,就以为得大奖了。要知道,透视学仅仅是一种相对的视觉原理,包括所有的照相机电子视觉在内,都没有绝对的标准,透视只是为了视觉的教学标准化而设定的:在60度角的锥形中寻找一种相对的造型坐标系!而事实上除非是零度=零空间,即天体物理学所说的“奇点”,视觉世界始终都是不规则的,也是始

7、终处于动态的变型过程中(程度大小而已),透视学还同时伴随着心理变量、型态变量、错觉变量、时空变量以及色彩变量等等系统性形态学的视觉场环境变量。总而言之,学习视觉场和透视学必须关注到混沌理论的原则:视觉从宏观到微观的变量过程中,具有一种称之为“测不准”的时空移位所导致的混沌效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抽空研究一下。不过这文章作者的获奖企图心值得大家学习!美教1013陈旸(412437472) 16:01:06 仔细看了一下那篇文章觉得作者说的太片面了,他只提到了对他自己有利的部分。像我平常拍照对物体的透视效果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拿三点透视来说,我们肉眼看一栋建筑物,除非那幢建筑

8、物很高并且我们站在建筑物的脚下抬头往上看才会有很明显的三点透视感觉,如果不站的那么近建筑物也不是很高,那么只有在我透过相机的广角镜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三点透视效果,是镜头的焦距补足了我们肉眼对透视的捕捉,这个现象同时也证明了那个作者对于两点透视的看法也是错误的。以上是我的一点见解(来自iPhone QQ: 羽中美术(605742709) 20:52:51 陈旸:一针见血,我们画的九个正方形透视,假如以作者的逻辑来演绎,只有中间的一个正方形才“合理”,其它八个正方形因为距离心点稍远,就全部都会产生成角的变化,因此平行透视理论就都难以成立了,因为60度锥形的视域边沿地带都会产生少许变型的!关键问题是眼睛(镜头)和景物的距离问题,越靠近物象这种变型状态就越明显,但是,一旦距离远到眼球无须转动,或者物象的尺寸非常小的时候,教科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